科学

仙女座S超新星

仙女座S超新星

  • 外文名: Andromeda supernovae
  • 赤经:0时42分44秒
  • 仙女座S超新星介绍
    1885年8月19日爱尔兰业余天文学家艾萨克·瓦德(Issac Ward)、爱沙尼亚Dorpat天文台的Ernst Hartwig(1851-1923)等名观测者独立发现位于仙女座星系的明亮淡红色天体----仙女座S(天文学名:SN 1885A),S代表超新星。188月17到20日,超新星的亮度达到6等,1890年2月,超新星已变暗到16等。这是人类首次发现银河系之外外星系中的超新星,也是至今在仙女座星系中发现的唯一一颗超新星。

    发现及现状

    超新星爆发事件就是一颗大质量恒星的“暴死”。对于大质量的恒星,如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8~20倍的恒星,由于质量的巨大,在它们演化的后期,星核和星壳彻底分离的时候,往往要伴随着一次超级规模的大爆炸。这种爆炸就是超新星爆发。在银河系和许多河外星系中都已经观测到了超新星,总数达到数百颗。可是在历史上,人们用肉眼直接观测到并记录下来的超新星,却只有6颗。

    仙女座里的著名巨型旋涡星系M31(NGC 224),包含1万亿颗恒星,是我们这个微小的宇宙区域里最为庞大的星系。1885年,M31中心凸起部分的一颗爆炸恒星变得异常明亮,用裸眼直接就能看到。这是有史以来记录下来的位于我们的银河系以外的第一颗 超新星。在M31这样的星系中,可能平均每100年出现一颗 超新星

    超新星爆发(E0102-72)

    仙女座S超新星是第一个在银河系外被发现的超新星,也是仙女座发现的唯一一个超新星,因此也被称“仙女座S超新星”,大约距离地球250万光年。在几个月后,这颗超新星开始消失,直到1989年天文学家才再次发现它的残余部分。哈勃望远镜曾经在1995年对它进行过观测。

    II型超新星

    当恒星内核的氢元素消耗殆尽而无法再产生足够的辐射压来平衡引力时,内核的坍缩开始,这期间会使内核的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并能够将氦元素点燃。由此恒星内核的氦元素开始聚变为碳元素,并能够产生相当的辐射压来中止坍缩。这使得内核膨胀并稍微冷却,此时的内核具有一个氢聚变的外层和一个更高温高压的氦聚变的中心。(其他元素如镁、硫、钙也会产生并在某些情形下在后续反应中燃烧。)

    上述的过程会反复几次,每一次的内核坍缩都会由下一个更重的元素的聚变过程而中止,并不断地产生更高的温度和压力。星体由此变成了像洋葱一样的层状结构,越靠近外层的元素越容易发生聚变反应。每一层都依靠着其内部下一层的聚变反应所产生的热能和辐射压力来中止坍缩,直到这一层的聚变燃料消耗殆尽;并且每一层都比其外部一层的温度更高、燃烧更快——从硅到的燃烧过程只需要一天或几天左右的时间。

    仙女座S超新星

    在这样过程的后期,不断增加的重元素参与了核聚变,而生成的相关元素原子的结合能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不断减少。并且在更高的能量下内核会发生光致蜕变以及电子俘获过程,这都会导致内核的能量降低并一般会加速核聚变反应以保持平衡。这种重元素的不断合成在镍-56处终止,这一聚变反应中不再有能量释放(但能够通过放射性衰变产生铁-56 这样的结果导致了这个镍-铁成分的内核无法再产生任何能够平衡星体自身引力的向外的辐射压,而唯一能够起到一定平衡作用的是内核的电子简并压力。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则这个内核的质量最终将有可能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这样电子简并压力也不足以平衡引力坍缩。最终在星体自身强大的引力作用下,内核最内层的原本将原子核彼此分开的力也无法支撑,星体由此开始毁灭性的坍缩,并且此时已没有任何聚变反应能够阻止坍缩的发生。

    相关

    人类观测到的十大超新星

    远古超新星

    库克研究团队利用图像层叠技术来检测恒星光线的闪烁,共发现两颗远古超新星,两颗超新星年龄大约都是110亿年。

    G1.9 0.3超新星

    是由一颗恒星爆炸形成的,距离地球2.5万光年,令人惊奇的是,这颗超新星的年龄仅有140年,它是迄今天文学家发现的银河系内最年轻超新星。

    2006GY超新星

    2006年9月18日,天文学家英仙座NGC 1260星系中观测到了有史记录以来宇宙中规模最大、光线最明亮的超新星爆发,这颗超新星就是2006gy。

    双子超新星

    200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雨燕”天文观测卫星在同一个星系内成功地观测到两颗恒星先后发生爆炸。两颗超新星分别是2007ck和2007co,所在星系为MCG +05-43-16。

    香槟超新星

    是编号为2003fg的一颗超亮超新星,发现于2003年。2003fg超新星爆发是由于一颗白矮星吸引邻近一颗即将爆炸的恒星的物质所产生。

    第谷超新星

    又名“SN 1572”,是一颗于仙后座出现的超新星,也是少数能以肉眼看见的超新星之一。它于1572年11月11日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首度观测,当时它比金星光亮,随着亮度转暗,至两年后的1574年3月,它已经无法再以肉眼看到。现成为仙后座A超新星遗迹。

    展开表格

    相关合集

    人类观测到的十大超新星

    9个词条376阅读

    远古超新星

    宇宙中没有其他天象比超新星爆发更能展现宇宙的辽阔亘古,目前已知的最久远的超新星爆发距地球大约有110亿光年。超新星爆发还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喷发出大量的物质,足以产生新的天体。一颗超新星所辐射的能量可以与太阳在其一生中辐射能量的总和相媲美。

    开普勒超新星

    1604年在银河系发现的超新星

    仙女座S超新星

    1885年8月19日爱尔兰业余天文学家艾萨克·瓦德(Issac Ward)、爱沙尼亚Dorpat天文台的Ernst Hartwig(1851-1923)等名观测者独立发现位于仙女座星系的明亮淡红色天体----仙女座S(天文学名:SN 1885A),S代表超新星。188月17到20日,超新星的亮度达到6等,1890年2月,超新星已变暗到16等。这是人类首次发现银河系之外外星系中的超新星,也是至今在仙女座星系中发现的唯一一颗超新星。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