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宝应慈姑

江苏扬州宝应县特产

  • 中文名:宝应慈姑
  • 产地名称宝应县品质特点:皮青肉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 地理标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 批准文号:农业部公告第1675号
  • 批准时间:2011年11月22日
  • 宝应慈姑介绍
    宝应慈姑,江苏省宝应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栽培的慈姑按照球茎的形态和颜色可分为黄白慈姑和青紫慈姑两种类型。黄白慈姑球茎卵圆形或扁圆球形,皮黄色或黄白色,肉质较松,基本无苦味二耐贮性较差。生长较快,抗逆性较差。青紫慈姑球茎近圆球形,皮青色或青色带紫,肉质较紧密,稍有苦味。耐贮性好。生长速度中等,抗逆性较强。宝应慈姑属青紫慈姑,表皮青色带紫,肉色乳白,肉质紧密,入水即沉,熟食鲜美爽口、味苦回甘。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宝应慈姑”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形态特征

    宝应慈姑主栽品种为宝应紫圆,又名哼老乌。原产江苏省宝应县,在盐城南通等邻近市、县都有栽培。部分产品出口日本。中晚熟。当地于4月下旬到5月上旬育苗,6—7月定植大田,10月底开始采收。株高80—l00厘米,叶宽,色深。球茎近圆球形,高和横径都是4—5厘米,皮青紫色,肉白色,单球重25—40克,肉质紧密,略带苦味,品质较好;耐贮藏。对慈姑黑粉病抗性强。每公顷产12750—18750千克。[1]

    生长环境

    宝应慈姑

    慈姑性喜温暖、水湿,不耐霜冻和于旱;耐肥、喜光,要求土壤保水、保肥力强。

    温度

    慈姑球茎顶芽在15℃以上才能萌发,25℃萌发较快,叶片生长以25—30℃为最适,抽生匍匐茎和球茎膨大以20—25℃为最适。温度过高,超过30℃,球茎顶芽易提早萌发,不利于贮藏过冬。温度过低,低于15℃则球茎停止膨大。球茎休眠过冬,以保持7—12℃为宜,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贮藏。

    水分

    慈姑为浅水性植物,一般萌芽生长期水位以3—5厘米为宜,最深不宜超过15厘米;旺盛生长期水位加深到15—20厘米,最深不宜超过30厘米;结球期水位不宜过深,应适当落浅,以10—15厘米为宜;进入休眠期保持田间一薄层浅水或润湿过冬即可。

    土壤营养

    慈姑较耐肥,要求土壤软烂、肥沃,以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黏壤土为好,要求土壤含有机质在1.5%以上。漏水漏肥的沙土和过于紧实的黏重土壤都不适宜慈姑的生长。对肥料要求为氮、钾并重,配合适量磷肥,以保证植株健壮生长和结球良好。

    光照

    慈姑喜光,要求日照充足。但在萌芽生长期较耐遮荫,到植株进入结球阶段则需充足的光照,才能提高光合效率,达到优质高产。慈姑属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有利于茎叶生长,短日照有利于球茎的充实膨大。[2]

    主要价值

    外在感官

    宝应慈姑球茎近圆球形,顶芽基部缩缢明显,表皮青色带紫,肉色乳白,肉质紧密,入水即沉,熟食鲜美爽口、味苦回甘。[3]

    内在品质

    宝应慈姑约含碳水化合物>30%、蛋白质5%—6%、脂肪0.4%—0.5%,具有低脂肪,而富含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的特点,营养丰富;同时富含秋水仙碱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一定药用价值。[3]

    药用价值

    慈姑,《本草纲目》称其“达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润皮毛”,中医认为茨菇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对劳伤、咳喘等病有独特疗效。它主要成份是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铁、钙、锌、磷、硼等多种活性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肌能有调节促进作用,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安全要求

    宝应慈姑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慈姑》(DB32/T657—2004)的标准要求;生产执行《慈姑生产技术规程》(DB32/T868—2005)。[3]

    产地环境

    气候情况

    江苏省宝应县位于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966毫米,日照2181小时,辐射总量为114.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4.4℃,全年无霜期260天。[3]

    水文情况

    宝应县境内河湖密布,有宝应湖白马湖范光湖射阳湖广洋湖、和平荡、獐狮荡、绿草荡、三里荡等,素有“五湖四荡”之称,水面257.69平方千米,湿地73.4万亩,水资源总量约1.6亿立方米,水质达到或超过国家Ⅲ类水标准,水面和湿地面积为里下河地区较多的县份。优良的地表水源和广阔的湿地为宝应慈姑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3]

    土壤地貌

    宝应慈姑

    宝应县东荡地区属湖相沉积平原,地势低洼,土壤为沼泽土或潜育型水稻土,pH值在6.5—7.0之间,有机质30—50克/千克、全氮1.5—2.0克/千克、有效磷8—12毫克/千克、速效钾130—160毫克/千克,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宝应慈姑生长。[3]

    物种简介

    慈菇,又称剪刀草、燕尾草、蔬卵,属泽泻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连城已有百余年种植史,县志中有莽菇,即慈菇也,味甘而带苦和慈菇,俗称蔬卵。原产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南方栽培较多。

    宝应——中国慈姑之乡。在宝应,关于慈姑,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宝应常常遭遇水灾,庄稼经常失收,许多百姓被活活饿死。观世音菩萨知道这件事后,就派一位叫慈姑的仙女下凡察看,救民疾苦。慈姑长得美丽端庄,而且心地善良,她见农田变成汪洋,百姓都在挨饿,便到处去寻找食物,终于在很远的地方找到了一种不怕淹的水生植物,它的根茎上结了许多球果,可当食物充饥度命。她如获至宝,便把它挖起运回宝应,路上干了她就用泪水滋润它。她把这植物栽在宝应的湖荡边,教会人们栽培方法。从此以后每遇大水年成庄稼失收,人们就拿这植物来充饥,为纪念这位仙女,人们便叫它“慈姑”。

    据《宝应县志》记载,宝应慈姑主产区屈舍村种植慈姑历史悠久,全村900户农民都有种植慈姑的传统。最盛时期,屈舍村种植的慈姑面积占全县50%以上,绝大多数农户靠长慈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2001年,屈舍村成立“宝应县紫圆慈姑产销专业合作社”。[4]

    2011年12月12日,宝应县慈姑协会举办“紫圆”慈姑精品上市发布会,这是宝应县首次举办的大力拓展宝应慈姑销售市场的宣传活动。

    生产情况

    2011年,宝应慈姑种植面积6667公顷,总产量10万吨,产值达2.5亿元。[3]

    2013年,宝应慈姑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全县慈姑加工企业年加工慈姑5万吨左右,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宝应慈姑

    2018年,宝应慈姑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年产量达6万多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5]

    获得荣誉

    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宝应慈姑”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8年,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公布了《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宝应慈姑成功入选,为扬州市唯一入选品牌。[6]

    分布范围

    宝应地处江苏省中部,是扬州市的“北大门”,东接建湖、盐城、兴化,南连高邮,西与金湖洪泽隔宝应湖、白马湖相望,北和淮安毗邻。县域东西长55.7千米,南北宽47.4千米,总面积1468平方千米,位于东经119°07′43″—119°42′51″、北纬33°02′46″—33°24′55″,平均海拔2.0米。宝应慈姑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宝应东荡地区的广洋湖、射阳湖、西安丰、曹甸、望直港和鲁垛等6个镇。[3]

    栽培技术

    宝应慈姑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为沼泽土或潜育型水稻土,pH值在6.5—7.0之间,富含有机质、松软肥沃的田块进行种植;栽种品种为侉老乌慈姑,选择球茎肥大、无病无伤痕、顶芽粗短、横径0.8厘米以上、单重3克以上顶芽作为种苗。

    种植过程包括:培育壮苗、整地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和采收。

    3.1培育壮苗

    宝应慈姑

    ①苗床准备: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熟化程度高、地下害虫少、未污染的田块作为苗床,苗床与大田适宜比例为1:10—15。苗床畦宽1.5—1.6米、沟宽25厘米、深15—20厘米。

    ②栽植顶芽:清明至谷雨期间,将顶芽插入土中深3—5厘米,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育苗期应注意保持气温14℃以上,防止清明后遭受明霜冻害,而有利于慈姑病毒感染。

    ③苗期田管:秧田保持薄水湿润,利用日照提高土温,促发根;适当追施腐熟粪肥1—2次,每次亩施肥500千克,促苗健长。

    3.2整地与定植

    ①整地、施肥:定植前,耕地、施肥,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平整田面,并开好排水沟。

    ②定植:要求选用高25—30厘米、3至4片叶、根系生长旺盛的苗进行定植;定植时间以小暑—大暑为宜,株行距一般要求40—45厘米见方,亩栽3500株。

    3.3田间管理

    ①管水:以浅水勤灌为主,一般栽后保持3—5厘米浅水,以后逐渐加深到15—20厘米;进入结球期以后,水位应降落到10厘米左右;采收期保持3—5厘米浅水;休眠越冬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②追肥:植株成活后,亩追施10千克尿素发棵;结球期,亩追施20千克尿素、10千克氯化钾、10千克过磷酸钙,促球茎增大。

    ③耘田:定植7天后至植株抽生匍匐茎以前,每隔7—10天耘田一次,耘田要求结合捺叶、根际培土。

    3.4病虫防治慈姑虫害主要是蚜虫危害叶片,可用50%抗蚜威2500—3000倍液喷雾;病害主要是黑粉病,叶片和叶柄发病出现黄色突起斑泡,破坏绿叶,影响产量;黑粉病发病初期应摘除病叶,并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喷雾。

    3.5

    春提前的大棚慈姑在6月下旬即可开始采收上市,但产量较低,一般亩产500kg左右。以后随着时间推移,产量明显提高。各地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后茬作物的种植时间,灵活调节采收期。秋延后茬口则可在地上部全部枯萎后,根据市场需求陆续采收上市。[7]

    还可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最佳采收期,采收前10—15天排干田间水层,用铁锹挖取或用齿耙耙取。[3]

    专用标志使用

    宝应县慈姑行业协会是宝应县政府授予的“宝应慈姑”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申请人,申请使用“宝应慈姑”农产品地理标志者须向宝应县慈姑行业协会提出申请,并按照协会标志使用制度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统一标注“宝应慈姑”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公共标示图案。[3]

    参考资料

    [1] 慈姑的分类和优良品种 · 宝应县农业委员会[引用日期2018-12-28]

    [2] 慈姑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宝应县农业委员会[引用日期2018-12-28]

    [3] 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告 第1675号 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引用日期2018-12-28]

    [4] 宝应紫圆慈姑品质优,客户盈门订单多! · 宝应县曹甸镇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12-28]

    [5] “宝应慈姑”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 扬州网[引用日期2018-12-28]

    展开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