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心灵辩证法

心灵辩证法

  • 中文名:心灵辩证法
  • 外文名:dialectics of psychology
  • 类别:心理描写技巧
  • 应用:写作
  • 代表人物:托尔斯泰
  • 拼音:xīn líng biàn zhèng fǎ
  • 心灵辩证法介绍
    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演变;他最感兴趣的是这种心理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它能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转变成另外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这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评价托尔斯泰心理描写技巧时所说的心灵辩证法。 ——自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第305页,高等教育出版社99年版

    辩证法介绍

    由某种环境或印象直接产生的一种情感,依从于记忆的影响和想象所产生的联想能力而转变为另一些情感。它重新回到以前的出发点,而且一再循着连串的回忆游移变化,而最初的感触所产生的想法又怎样引起别的一些想法,而且越来越流连忘返,以至于把幻想同真实的感觉,把关于未来的冥想同现在的反省融合在一起。

    复活

    中心灵辩证法最突出的在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与马斯洛娃相遇时,那种复杂的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就写得精细入微,丝丝入扣。此时的聂赫留朵夫对女主人公既怜悯,同时又生出一种模糊的厌恶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既羞愧不已,又害怕被玛丝洛娃认出并当众揭发;他提心吊胆,盼望着审讯快点结束,身子不由自己地往后缩,但又不能将目光从马斯洛娃那对清亮的眼睛上移开。他逃避不能,承认不敢,又是烦躁,又是担心,甚至不愿相信眼前的事实就是由他造成的,但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脱不了干系。于是,他开始掀开心灵深处那块遮挡罪恶的幕布,去正视自己过去的生活,开始“灵魂的扫除”。

    从思想到行为

    引起他变化还有是聂赫留朵夫对土地的处理,从母亲留下的库兹明斯科耶庄园到两位姑妈要他继承的巴诺伏庄园,从把土地低价租给农民到彻底放弃土地,把土地交给农民,这和对待卡秋莎一样,他心中坚强的信仰使他感到快乐。他认为,这是在执行深铭在心灵的主的意志,是他力所能及的,这样做,让他心安理得。说到底,他这样做,还是为了自己灵魂的安宁。

    这时候的聂赫留朵夫不停地受到来自自身的和外来的影响,外表美丽的玛丽爱特的诱惑使他的头脑一片混乱,卡秋莎与医士的“调情”让他一时感觉大难要临头,他处理土地时人们的不理解和嘲讽等等,这些都让他困惑过彷徨过,但是卡秋莎的变化让他倍受鼓舞,她从重见时对他的愤恨,从心里的抵制到慢慢地接纳他,重新爱上他,为他而改变自己,她的心在复活。卡秋莎心灵的变化,给了他心的温暖,他的精神升华到空前的高度,“他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平静的心情,觉得一切人都很可爱……他聂赫留朵夫爱她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她,为了上帝。”玛丝洛娃又重新变成了卡秋莎,而聂赫留朵夫爱她是为了她,为了上帝,这样的思想也已经超越了对自己灵魂的拷问。

    聂赫留朵夫也终于彻底地完成了他精神世界的复活,他对于卡秋莎所犯的错,他对土地的那份感情,他对自己的贵族生活,他对自己生活的那个圈子都有了重新的认识。

    马斯洛娃

    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平民妇女,原本天真、善良,曾与涅赫柳多夫产生了纯洁的感情。但自从被欺骗和抛弃后,便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不相信善了,在孤苦无依的情况下,沦落为妓女。她开始抽烟、喝酒,由一个善良、纯洁的少女变得麻木、病态,之后又蒙受不白之冤,流放西伯利亚,成为罪恶社会的牺牲品。涅赫柳多夫的真诚忏悔和深切关怀,使她的精神状态慢慢发生了变化,她开始憎恶自己的堕落,一个正常的、真正的人的感情在她身上逐渐复苏。同时,在流放西伯利亚途中,政治犯的高贵品质感染着她。最后,已爱上涅赫柳多夫的马斯洛娃为他的幸福而拒绝了他的求爱,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走向新生。

    安娜卡列宁娜

    是作家这种“心灵辩证法”的大展现和大汇合。在这部伟大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每一个主要人物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卡列宁从安然平静的家庭生活忽然陷入妻子与他人私通的尴尬境地后,他内心世界的复杂状况;伏伦斯基一旦与安娜相遇,他整个生活、事业、前程、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变化;列文在他追求吉蒂失败,到他终于求婚成功,又结婚成家、生儿育子的过程中,在他力图把他的农场办得出类拔萃,而又处处遇到种种和自己理想相左的困难并极力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在他苦思冥想,探索人生真谛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复杂的内心活动;吉蒂从她最初迷恋伏伦斯基到她成为列文爱妻的艰巨经历中所体验的心理发展,……都是托尔斯泰这种“心灵辩证法”的妙笔。而《安娜·卡列宁娜》中最为激动人心的心理描写,莫过于安娜·卡列宁娜本人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伏伦斯基在安娜生活

    中出现给她心灵世界带来了震荡,随着他们感情的发展,安娜的心理状态出现种种复杂的变化。她体验过偷偷当一个情人的甜美和紧张,品尝过生私生子的痛苦和与死神相见的恐怖,经受过忏悔、认罪、再反悔、再决心私奔的挣扎,享受过与伏伦斯基相伴出国旅行的幸福舒畅……到后来,她陷入死路一条的绝望中,不得不投身在火车轮下。而在她临死以前的那一段时间里,她的心理状态达到了空前复杂的程度。在这部作品的第七部最后几节中,托尔斯泰对安娜临死前的变态心理,做了极其详尽的出神入化的描写,这段描写是托尔斯泰“心灵辩证法”的范本,也是世界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篇章。

    安娜临死以前反常心理

    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猜测、怀疑和误解。这时,她不信任任何人。她怀疑伏伦斯基和索罗金娜幽会,怀疑对她真心相爱的吉蒂和朵丽看不起她;她的思想行为处处走向极端,觉得她“从来没像恨伏伦斯基这样恨过任何人”,决心要用死来报复他,一会儿跟他大吵大闹,一会儿又低三下四地向他认错;她突然有了许多错觉,一会儿好像见到了儿子谢辽沙,一会儿好像伏伦斯基在亲吻她,一会儿又听见伏伦斯基在说粗鲁的话;她忽然梦见一个小老头儿在敲一块铁板;她莫名其妙地恐惧,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她竟会忘记自己梳过头发没有,忘记自己身在什么地方;她茫然不知所措,烦躁不安,胡思乱想;她忽然想起她十七岁时跟姑妈去朝拜三圣修道院的情景;她一反常态,满怀恶意地对待别人,故意在吉蒂面前说,“你丈夫来找过我,我非常喜欢他。”并且明知自己是不怀好意;她忽然热衷于梳妆打扮,心想只要打扮得漂亮了伏伦斯基就不会丢弃她;她一会儿决心去死,一会儿又自言自语说,“不啊,怎么都行,只要能活着!”……安娜就是在这样的心理状态混乱和自我误导下一步步走到那节火车轮下的。托尔斯泰的这些具体入微而又真实细致的描写,真像是一部变态心理学的实验记录,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实在是世界上最为高超的描写艺术。

    此外,《安娜·卡列宁娜》中安娜儿子谢辽沙思念母亲的心理描写,奥勃隆斯基的妻子朵丽回忆自己少女生活的心理描写,科兹内舍夫和瓦莲卡在树林中散步时,两人欲言又止,终于好事难成的那段独特的恋爱心理的描写,……都写得极为真实而美妙。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