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安全风险管理

为改善安全生产环境采取的措施

  • 中文名:安全风险管理
  • 服务:进而确定风险控制
  • 有害因素:hazardous elements
  • 风险控制:risk control
  • 业务:改善安全生产环境
  • 风险评价:risk
  • 安全风险管理介绍
    安全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规定。

    定义

    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为达到以上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被称为安全风险管理。[1]

    名词解释

    危险、有害因素(hazardous elements)

    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风险(risk)

    发生特定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过程。

    风险控制(risk control)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风险评价

    1、应依据风险评价准则,选定合适的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

    2、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评价准则

    企业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价准则: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评价方法

    企业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3)预危险性分析(PHA);

    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6)故障树分析FTA);

    7)事件树分析(ETA);

    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评价范围

    企业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风险控制

    1、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

    1)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

    2)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

    2、企业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信息更新

    1、企业应适时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隐患。

    2、企业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效果。

    3、企业应在下列情形发生时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条件变化或工艺改变;

    3)技术改造项目;

    4)有对事件、事故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隐患治理

    1、企业应对风险评价出的隐患项目,下达隐患治理通知,限期治理,做到定治理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来源、定治理期限。企业应建立隐患治理台帐。

    2、企业应对确定的重大隐患项目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

    1)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2)评审意见;

    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4)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

    5)竣工验收报告。

    3、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4、企业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4.10.2识别危害(危险源)方法(1)按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舞台条件或物质条件)进行识别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归纳为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以及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等4大类。(2)按人的不安全行为(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为)进行识别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13大类。(3)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识别根据GB/T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和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最新规定

    国发〔2010〕23号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参考资料

    [1] 风险管理的定义 ·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2013-10-21]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