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孔道辅

宋代时期的官员

  • 别名:孔延鲁
  • 出生日期:985
  • 去世日期:1039年
  • 民族汉国籍:中国
  • 孔道辅介绍
    孔道辅,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勖(孔勗)之子,孔子四十五代孙。生于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卒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终年55岁。

    个人简介

    孔道辅半身像

    孔道辅(987~1040),初名延鲁,字原鲁,孔子的第45世孙,自幼聪明好学,25岁进士及第,为宁州军事推官。

    生平背景

    1016年(大中祥符九年),任大理寺丞兼知仙源县。他上奏真宗,请加扩建孔庙。真宗允准,并合命道辅主其事。乃大扩圣庙旧制,增广殿庭廊庑360间。1022年(乾兴元年)任太常博士,召为左正言。正逢章献太后临朝听政,受命之日,即疏请太后归政于皇帝。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召道辅为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当时,仁宗爱美人尚氏、杨氏,欲废郭后,道辅率谏官孙祖德、范仲淹等人极力劝阻,并与支持废后的宰相吕夷简相抗争。帝怒,贬道辅知徐州,后知兖州。宝元元年(1038)复召为御史中丞。知州时,曾访得孟子墓于邹城东北三十里四基山之阳,建孟子庙于墓之西南。

    1039年(宝元二年)开封府小官冯士元犯罪牵连到参知政事程琳。仁宗把此案交给权知开封府郑戬审理。宰相张士逊既厌恶程琳。又想排挤辅。他明知皇帝要治罪于程琳,却又假惺惺地让道辅为其求情。道辅不了解其用心,是照着办了。仁宗认为朋党大臣,道辅出知郓州。在赴郓州时,正处天气严寒,行至韦城,旧病复发而卒。

    孟子联系

    孔道辅与孟子

    北宋以来,孟子的学术思想在知识界逐渐得到重视,得到朝廷的关注。北宋皇帝认为:孟子的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涉及到人民利益的内容,也是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的重要工具。封建帝王的重视,孟子的思想也普遍得到学术界和民众的认可。孟子思想得到重视后,孟子的地位也逐渐上升,名气也逐渐扩大。孟子的名气上升后,谁是孟子的后裔也有人关心了。

    据说第一个关心孟子后裔的人,是宋仁宗时山东地方官员孔道辅。孔道辅到兖州任知府后,在山东邹城找到了孟子后裔孟宁。

    孟子的家乡在山东邹县,隶属于兖州府。孔道辅出于对孟子的敬仰,派出官吏四处察访,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终于在至任的第二年,在邹县东北三十里处,找到了有一个称为四基山的地方。又在四基山的阳面,找到了孟子的坟墓。

    孔道辅惊喜之余,立即组织能工巧匠,破土动工,修筑孟子庙。

    景佑四年(公元1034年),孟子庙修筑完成。孔道辅还请泰山著名学者孙复,撰写了一篇《新建孟子庙记》的文章,并把这篇文章记录在石碑上,置放在庙前。

    孟子庙落成不久,孔道辅又为寻找孟子的后裔而忙碌。不久,在邹县西北二十里的凫村,找到了孟子四十五代后裔孟宁。孔道辅向朝廷推荐。朝廷收到了这个消息后,授予孟宁担任迪功郎,邹县主簿,并让他专门主管孟子庙的祭祀工作。从此,孟子的后裔孟宁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孔道辅又在孔庙的西侧,建立了五贤祠。把春秋战国的孟子、荀子汉朝杨雄隋朝王通、唐朝的韩愈,这五个知识渊博的人才,称为“五贤”,设像祭祀。孔道辅亲自撰写了《五贤堂记》的文章。文中孔道辅对孟子的功绩作了充分的肯定。

    担任三年兖州知府后,孔道辅又回到京城,在朝廷中担任御史中丞。在朝中,孔道辅等有名文人多次向朝廷进行举荐孟子,引起宋神宗赵顼十分赞赏孟子。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宋神宗赵顼追封孟子为“邹国公”,诏书中称:“自孔子殁,先王之道不明,发挥微言,以诏三圣,功归孟氏,万世所宗。”

    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孔道辅击蛇

    宋真宗祥符中(约公元1013—1017年),孔道辅佐幕宁州,为军事推官。道辅为孔子后裔,才华出众,胆识过人,遇事往往有卓见。当时,宁州天庆观真武庙出现一条大花蛇;出则不避来人,或伸颈吐舌,或品食供物;人皆以为“神蛇”。此事惊动宁州地面,天天人拥车往,焚香拜祭。州刺史而下所有官吏,都是早晚前去拜祭。一日,孔道辅路经殿前,见状愤怒,说:“蛇惑吾民乱吾俗,杀无赦!”于前健步登阶,“以笏击蛇,碎其首”。患者“惊慌失措,目瞪口呆”,此事传开去,人人惊服,宁州社会秩序也变得谨然有序了。当时,东鲁有位名作家石介,特撰一篇《击蛇笏铭》以赞正气。文中说:“……?独毙一蛇而已!轩阶之间,有罔上欺民先意顺旨者,公以此笏击之;朝廷之内有谀容;妄色附邪背正者,公以此笏击之。夫如是,则轩阶之下不仁去;庙堂之上无奸臣;朝廷这内无妄人……”孔道辅也因此成为名人。

    史料记载

    《宋史》

    孔道辅,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子四十五代孙。父勖,进士及第,为太平州推官,以殿中丞通判广州。会真宗东封,躬诣孔子祠。帝问宰相:「孔氏今孰为名者?」或言勖有治行,即召对,以为太常博士、知曲阜县。初,勖在广州,以清洁闻,及被召,蕃酋争持宝货以献,皆慰遣之。后为御台推直官,累迁秘书监、分司南京,管勾祖庙,以尚书工部侍郎致仕。后道辅卒,年八十九。

    道辅幼端重,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数与州将争事。有蛇出天庆观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欲上其事。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观者初惊,后莫不叹服。迁大理寺丞、知仙源县,主孔子祠事。孔氏故多放纵者,道辅一绳以法。上言庙制陋,请加修崇,诏可。再迁太常博士。章献太后临朝,召为左正言。受命日,论奏枢密使曹利用,尚御药罗崇勋窃弄威柄,宜早斥去,以清朝廷。立对称刻,太后可其言,乃退。未几,为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

    奉使契丹,道除右司谏、龙图阁待制。契丹晏使者,优人以文宣王为戏,道辅然径出。契丹使主客者邀道辅还坐,且令谢之。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道辅何谢!」契丹君臣默然,又酌大卮谓曰:「方天寒,饮此,可以致和气。」道辅曰:「不和,固无害。」既还,言者以为生事,且开争端。仁宗问其故,对曰:「契丹必为黑水所破,势甚蹙。平时汉使至契丹,辄为所侮,若不较,恐益慢中国。」帝然之。历判吏部流内铨、纠察在京刑狱。坐纠事不当,出知郓州,徙青州。还判流内铨,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复出知徐、许二州,徙应天府。

    明道二年,召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会郭皇后废,道辅率谏官孙祖德、范仲淹、宋郊刘涣,御史蒋堂郭劝杨偕、马绛、段少连十人,诣垂拱殿伏奏:「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绌废。愿赐对,尽所言。」帝使内侍谕道辅等至中书,令宰相吕夷简以皇后当废状告之。道辅语夷简曰:「大臣之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夷简曰:「废后有汉、唐故事。」道辅复曰:「人臣当道君以尧、舜,岂得引汉、唐失德为法邪?」夷简不答,即奏言:「伏阁请对,非太平美事。」于是出道辅知泰州。明日晨,入至待漏,闻有诏,亟驰出城。顷之,徙徐州,又徙兖州,进龙图阁直学士,迁给事中。在兖三年,复入为御史中丞。

    道辅性鲠挺特达,遇事弹劾无所避,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初,道辅与其父里中僦郭贽旧宅居之,有言于帝者曰:「道辅家近太庙,出入传呼,非所以尊神明。」即诏道辅他徙。集贤校理张宗古上言,汉内史府在太庙?耎垣中,国朝以来,庙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谓不须避。帝出宗古通判莱州。道辅叹曰:「憸人之言入矣!」

    会受诏鞠冯士元狱,事连参知政事程琳。宰相张士逊素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察帝有不悦琳意,即谓道辅:「上顾程公厚,今为小人所诬,见上,为辨之。」道辅入对,言琳罪薄不足深治。帝果怒,以道辅朋党大臣,出知郓州。已而道辅知为士逊所卖,颇愤惋。时大寒上道,行至韦城,发病卒,天下莫不以直道许之。皇祐三年,王素因对语及道辅,仁宗思其忠,特赠尚书工部侍郎。子二舜亮宗翰。

    诗词作品

    访隐居孙明复山斋二首

    日观峰前访隐沦,岂同沮溺异人群。

    轲能养浩雄能默,今复渊源见此君。

    访隐居孙明复山斋二首

    脱屐名场蕴壮图,君方举逸待嘉谟。

    即期鹤版临岩室,万叠云山恋得无。

    题祖庙二首

    秦火自焚宁害圣,金丝堂壁閟家书。

    典坟启发皆天意,非谓共王好治居。

    题祖庙二首

    门有诗书不华彩,素王留得好生涯。

    行人莫讶频回首,天下文章第一家。

    人物关系

    孔宗翰

    儿子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