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文森特·威廉·梵高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 别名:梵高梵谷凡高
  • 出生日期:1853年3月30日
  • 出生地:荷兰南部布拉邦特 津德尔特市集中心的牧师公馆
  • 去世日期:1890年7月29日
  • 国籍:荷兰
  • 文森特·威廉·梵高介绍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又称梵高、梵谷、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宣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89年创作《星月夜》。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1]

    人物经历

    梵高

    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津德尔特市集中心的牧师公馆,他的生日是他一出生便夭折的哥哥的忌日。

    1859年中旬,因为从小就孤僻的原因被送进津德尔特的公立学校,后惨不忍睹的学习环境导致他越来越叛逆,于1861年10月底退学。1864年2月,为父亲生日画了一幅素描《谷仓与农舍》。

    1864-1866年,在离家北13英里的泽文伯根镇寄宿学校学习。1866年9月3日,到蒂尔堡学校学习。

    1866年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1]

    1867年7月,排名第四的梵高升入二年级。二年级时期寄宿在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家中。1868年大半年里,在家中度过。1869年7月,因叔叔强烈要求,最后妥协于叔叔给他的第一份工作,海牙古皮尔总店的学徒。

    1870年,在海牙的古皮尔公司待了一年半,上司是H.G.泰斯提格,梵高曾把他视作奋斗的目标,而1870年因为拥有最大权力的叔叔得了病,上司看梵高不爽,梵高开始被各种子虚乌有的“流言”所打压。

    1871年举家迁往赫尔瓦尔特。

    1872年上司用“流言”将梵高打入绝境。开始与提奥通信,后者在上学。

    1873年5月,梵高迁往伦敦分店,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厄休拉·洛耶,6月,提奥进入某艺术公司布鲁赛尔分店工作。

    1874年向厄休拉求婚失败,回荷兰;10月至12月在巴黎,后返伦敦。

    1874年冬天到1875年秋天,研究米什莱和1789年的史料,还会看狄更斯的《双城记》;同年年底,开始研究法国大革命的油画,读伊波利特·丹纳托马斯·卡莱尔、厄尔斯特·勒内等人的作品。

    1875年5月,被调往巴黎,热衷于神秘主义和宗教。到达巴黎后,他除了听布道就是读书,急切地想寻找信仰;10月26日,被调往法国。

    1876年3月,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得到根据米勒《晚祷》刻制的版画。4月在英国拉姆斯盖特当教师,后又在艾尔沃思当助理牧师。7月,在伊斯列瓦斯当助教,拥有双份工作,另外一份是助理牧师。12月返埃顿。

    1877年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扬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

    1878年7月,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在埃顿作短期逗留后,于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

    1879年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后开始的流浪生活;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的著作;推崇夏尔·德·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画派海牙画派的艺术;由于贫困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画素描。

    1880年是与家庭日益疏远的时期。春游奎姆,住在矿工家,开始走上创作的道路;临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鲁赛尔,学习透视学和解剖学。与布鲁赛尔的荷兰籍画家凡·拉帕德来往;提奥给予梵高经济支持。

    1881年埃顿时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4月,离开布鲁赛尔,去埃顿与父母同住;向新寡表姐凯·沃斯求婚不成。12月与家庭发生龉,离家赴海牙。

    1882年海牙时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跟表姐夫安东·莫夫学画;开始与怀孕的、被遗弃的克拉西娜(“西恩”)·玛丽亚·霍尔尼克同居中,并因此与莫夫决裂。8月,凡·高一家迁至埃因霍温附近纽南;搜集英国报刊插图,画了许多素描和水彩。

    1883年德伦特及纽南时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9月,与西恩,赴荷兰北部之德伦特作画。开始画油画。12月回到荷兰南部之纽南,起初与父母同住,后来离家独住。

    1884年画水彩和“织工”习作;与父亲关系紧张;与凡·拉凰德甚为相得;6月研读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以不幸结局告终。

    1885年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为《吃土豆的人》绘制了约五十幅农民头像;3月26日父亲骤然去世,为爱弥尔·左拉之《萌芽》及其他现实主义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动;10月赴安特卫普,参观博物馆;鲁本斯的光与色彩,日本浮世绘的大胆构图,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画,心胸开阔了,画板色调明亮起来。

    1886年巴黎时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从1月起在安特卫普美术学院学画;2月底去巴黎,与提奥同住;在乎尔芒工作室习画数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响下描绘花卉;特雷克、埃米尔·贝尔纳、西涅克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画家;发现了“光明的绘画”;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印象派美展举行,会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梵·高采用了新的点彩技法。

    1888年2月,赴普罗旺斯阿尔勒,住在卡莱尔咖啡馆;5月,租下拉马丁广场上2号的“黄房子”,并创作《阿尔的吊桥》;6月,绘制《丝柏》系列;10月23日,保罗·高更来与他同住;12月23日因失望与自责,将所有不属于自己的错误揽到自己身上,割下了一小块耳朵;高更返巴黎随后不再和他相见,之后梵高曾多次想和高更和好,但高更称“万一他发病了就危险了”。同年,开始创作《向日葵》系列。

    1889年1月,创作《缠绷带的自画像》;5月8日,入住圣雷米疗养院; 6月,在圣雷米疗养院创作了《星月夜》。1890年5月16日,梵高治愈,在圣雷米疗养院出院;第二天早晨,梵高乘着火车到里昂车站找提奥;6月,和提奥一家与加歇医生住了一个星期,创作《加歇医生》;7月,完成最后一幅作品《麦田群鸦》 ;7月27日,他朝自己的胸口开了一枪,并于7月29日在提奥的怀中去世;7月30日,在奥威尔举行葬礼。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梵高的父亲提奥多洛斯·梵高(TheodorusvanGogh,1822.2.2—1885.3.26)是一位新教牧师。1851年5月21日他与梵高的母亲安娜·科尼莉亚(1819—1907)刚认识便闪电订婚,安娜生于海牙。

    文森特·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还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在梵高一生中,他只与弟弟提奥和三妹威廉明娜保持了亲密的关系,而提奥也是梵高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从1880年开始,提奥给予梵高经济支持。

    情感生活

    1869年秋天,16岁的梵高经叔父介绍到一家美术行当小职员。不久被晋升后派往伦敦。在伦敦,他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尤金妮亚一见钟情。不久之后梵高向尤金妮亚表白了自己的爱慕之情。然而,梵高的追求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在梵高向她求爱时,她拒绝了。当梵高再一次向尤金妮亚求爱时,尤金妮亚告诉他,自己早已在一年前就订了婚。随后,他离开了伦敦,去了巴黎。[1]

    1878年,梵高曾在阿姆斯特丹的时候去过沃斯家,见过表姐凯·沃斯·斯特里克。

    1879年夏末,凯打算来埃顿的牧师公馆和梵高的家人同住在一起,为了重获家人认可,梵高认为自己必须要有一个妻子。7月,在凯抵达之前,梵高和弟弟讨论过自己的决定,必须要有一个家,这个时候他读了不少维多利亚时期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文字,花了三天读了夏洛蒂·勃朗特的《雪莉》《简爱》,还读了哈里特·比彻·斯托的《我妻子和我》《我们和我们的邻居们》。  8月,凯抵达,梵高便向她表白,表姐愤怒地拒绝了,之后表姐便带着儿子离开埃顿回阿姆斯特丹。

    1884年,梵高的隔壁邻居43岁的玛戈特·贝格曼喜欢上了他,总是问一些没必要的问题,惹梵高烦,所以梵高拒绝了她。

    个人作品

    一生中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他个人独爱肖像画,一生中画过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4幅覆盖在以前的练习画上,7幅在习作的背面,7幅在纸板上画的。

    作品名称

    规格

    类型

    创作年份

    风车磨坊

    61cm*50cm

    布面油画

    1886-1887

    奥弗的教堂

    94cm*74cm

    布面油画

    1890

    茅草屋

    59cm*72cm

    布面油画

    1890

    奥维风景

    52cm*50cm

    布面油画

    1890

    奥维的房子

    75.5cm*61.8cm

    布面油画

    1890

    展开表格

    出版图书4部

    梵高手稿

    亲爱的提奥

    2018-01-23

    梵高手稿(典藏修订版)

    2018-04-01

    倾听梵高

    2021-03

    作品拍卖

    2021年3月25日,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罕见画作《蒙马特尔街景》在法国巴黎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中以1309.1万欧元,约合1亿元人民币成交。[2]这幅画自完成后就没有公开展出过,由一个家族收藏了100多年,是为数不多私人收藏的梵高作品之一。[5]

    创作特点

    题材

    梵高的作品中充满天然的悲悯情怀和苦难意识。例如在梵高艺术生涯的初期,绘画最多的题材是矿区阴惨的场景和劳作的矿工。在埃顿时期,落日的翻滚、日里的农夫和农妇更多出现在他作品中。

    到多伦特和海牙时期,梵高的作品中开始频繁出现哭泣的女人、足两姗的老树以及城市救济院中的老人孤儿、驾车的老马、劳作的农夫等等。

    梵高对农民、对田野生活、对乡村田野风光有着很高的热情,他喜爱农民的一切,尤其是向日葵、麦田、莺尾花、豌豆花等。他经常选取这些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物象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梵高凭借着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深情地、细致地描绘着这些质朴、自然的风景、静物及人物,他也因此被称为“画家中最纯粹的画家”。与那些华丽璀璨的绘画相比,梵高的画更多的是朴实和隽永,他将自己无限的激情倾注于这些朴素的花朵和田野生活中,使画作产生了一种无法超越、无法模仿的艺术魔力。梵高曾经画过许多有关向日葵的画,虽然每次绘制的向日葵数目不一样,花朵的姿态也都不一样,但是它们都体现出了一种饱满和劲头。此外,梵高还经常选用麦田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从他所描绘的各式麦田的画作似乎可以感知到麦田里所散发出的一兹兹悲沧之情。如梵高创作于奥维尔的《乌云笼罩下的麦田》就是以恶劣天气下连绵不绝的麦田作为题材,传递出了凄凉、寂寥、压抑和苦闷的情感。再如,《有乌鸦的麦田》也是以麦田作为主要题材,并在麦田上方加入了一群黑黑的乌鸦,从而呈现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死一般的沉寂之情。当然,除了这两种题材之外,梵高的绘画还涉及到许多题材物象,但无一例外,它们都是质朴无华的,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3]

    色彩

    梵高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虽然与他的精神疾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能否认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的发现和表现。他的画作中的色彩都是较为奔放、夸张的,这也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绘画。具体而言,梵高画作中奔放的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进行装饰。受新印象派画家毕沙罗、修拉等色彩技法的影响,梵高摒弃了绘画初期暗浊、沉重的色彩,开始采用一些高明度、高纯度、高亮度的色彩,创作出了一种极具现代感和时尚感的色彩装饰效果,他的油画也因此越发鲜亮起来。在所有的高纯度、高亮度的色彩之中,梵高最偏爱黄色,简单明了的黄色带有另外一层寓意,即象征着太阳和大地,代表着光明和希望。在黄色的带动之下,梵高绘画作品的色彩明度和纯度对比都十分鲜明,产生了一种光亮明快的装饰美感。例如,梵高的《向日葵》就是以大面积的黄色作为主要基调,然后配以土黄色、柠檬黄及中黄色等,使观众产生一种五彩缤纷、璀璨炫目的视觉感受,也表现出了梵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用大色块的对比进行装饰。在装饰色彩中,大色块的并置对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虽然这一表现手法早在梵高之前就已经提出,但在梵高的绘画中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表现。梵高画作中的对比色常常是大块的且较为平整的,既简化概括,又能够增加画面的厚重感,而且借助色块的对比还可以产生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例如,《夜晚的咖啡馆——室外景》就是用大色块的对比色进行装饰,黄橙色的灯光和深蓝色的夜空相互对比,使画面产生了一种纵深感,同时也生动地描绘出了人们的夜生活。第三,用绝对的黑白色进行缓冲。在绘画过程中,梵高除了追求画面色彩的明亮欢快及色块对比之外,还经常用黑白色来缓冲、协调色彩,其常常和对比色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以《播种者》为例,画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鲜亮的黄色,下半部分是明亮的紫色,两种颜色对比非常强烈,过渡也比较直接,会对受众的眼睛产生刺激。而梵高将画面中播种者的长裤画为白色,在黄色和紫色之间产生了一个隔断,受众的眼睛也得以获得片刻的休息。

    造型

    梵高绘画追求的是一种狂野的造型,厚重、粗的笔触带来的是一种直率而又单纯的表现方式,带有一定的力量和强度,他们强调的是“神”的传递,而非“形”的表现,这与古典主义所追求的“忠实地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异。仔细看来,梵高画面中的形象在造型上都带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的,有强烈的狂野性、粗放性,好似画家在激情的支配之卜随意挥洒而得来。受众在欣赏画面的时候也会被这种激情所浸染、震惊,会深切地感受到画家内心的呐喊。这种狂野的造型风格同画家所生活的时代、环境及人物性格有着很大的联系。因为梵高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在造型方面完全以自己的内心情感作为主要标准。此外,梵高一生都生活在贫穷、困苦和疾病的缠绕之中,这对他的心理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所以他画作中的形象造型都带有一种扭曲变形、狂野粗放,也正是这些因素让梵高产生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认知。以《星夜》为例,该画作创作于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期间。这一时期梵高的病情时好时坏,神智也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因此这一时期他的画作线条更加粗野,笔意也更加随意。在这幅画面中,梵高使用生动固执的短线笔组成激荡旋转的宇宙,夜空中的十颗星辰也是由流动的、长短粗细不一的线条组合而成,近景的柏树形象则如同一座撕裂燃烧的哥特式教堂。画面中的夜空、星星及柏树的造型都是十分夸张、狂野、奇怪的,让人捉摸不定。此外,这种奇怪狂野的造型使人如同陷入一片黄蓝漩涡之中,油然而生一种绝望和恐怖之情。[2]

    主要成就

    梵高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那些曾引起他同时代大多数人迷惘的作品,如今却已印在明信片上,印在挂历上,成了畅销货。企业家们则一窝蜂似地将梵高的名字带进了生意的领域,如梵高领带、梵高圆珠笔、梵高香皂、梵高电影,梵高歌剧,其作品更是国际油画拍卖市场上的遥遥领先者。

    人物评价

    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比你我的日子更加的难熬,当他的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他甚至用剃须刀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为的只是来制止自己内心越来越强烈的疯狂,他又是多么悲哀的一个人啊。他铸造了不朽的传奇,却也成就了自己悲剧色彩的一生,同样的,艺术家多是短命鬼,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仅仅活了37岁,或许这就是成为天才的悲哀吧![1]

    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小文杜里:“梵高对后来的野兽派和表现派都有极大影响,他的艺术成就比马奈和塞尚对后继者有更大的作用。”

    中国画家丰子恺“梵高的全生涯没入在艺术中。他的各时代的作品完全就是个时代的生活的记录。在以艺术为生活的艺术家中,可说是一个极端的例。”

    人物事件

    2020年7月29日,梵高研究所的科学总监研究员伍特·范德文展示了一张明信片。这张明信片使他能够确定激发文森特·梵高创作最后一幅作品《树的根》(1890年)的地点。[4]

    参考资料

    [1] 梵高 简历 - 名人简历 · 名人简历[引用日期2020-11-23]

    [2] 这幅134年前未公开的画作,1亿元卖了! · 环球网[引用日期2021-03-27]

    [3] 这幅134年前未公开的画作,1亿元卖了-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 光明网[引用日期2021-03-28]

    [4] 梵高逝世130周年:梵高是怎么死的,这真的重要吗?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3-29]

    [5] 梵高的《向日葵》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3-29]

    人物关系

    提奥·梵高

    弟弟

    西涅克

    好友

    相关视频

    全部

    6.3万次播放03:18

    文森特·梵高:生前只卖出了一幅画,死后却如巨焰般照亮了全世界

    人物经历

    69万次播放12:57

    梵高的画为什么这么值钱?看完他的经历快哭了!

    合集

    更多视频

    3个视频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