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高文彬

中国法学家、历史学者

  • 出生日期:1922年
  • 去世日期:2020年9月7日
  •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性别:男
  • 出生地:上海
  • 高文彬介绍
    高文彬(1922年-2020年9月7日),祖籍浙江宁波,1922年12月26日(农历)出生于上海,法学家、翻译家、历史学者,是原“东京审判”检察官秘书兼翻译、中国民主同盟成员、上海海事大学退休教授。[2]民国34年(1945年)7月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先后担任上海市地方法院刑庭书记官、上海市老闸区公所户政股主任、第三方面军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书记官。民国35年至37年(1946年5月至1948年8月)期间,高文彬参加东京审判,先后任国际检察局翻译、中国检察官办事处秘书职务,是全程参与东京审判的亲历者。高文彬曾发表《海洋在国际法中的地位》、《论共同海损》等论文,参与翻译《国际法译丛》、《国际私法译丛》、《技术转让与国际法》等书籍,参与编写《大众法学》、《大众法律实用手册》等书。1997年,参与审订《元照英美法大词典》(英汉对照)。[3]2020年9月7日,高文彬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8岁。[6]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民国十一年(1922年),高文彬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是上海一家洋行的普通职员。(一说1922年其实指的是农历。高文彬属狗,阳历生日为1923年2月11日)[4]

    民国十八年(1929年),高文彬就读私立澄衷中学(小学、初中),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毕业;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9月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就读东吴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并毕业。

    民国三十年(1941年),高文彬进入东吴大学法学院,开始学习法律。在校期间,高文彬进行了系统的英美法和中国法的学习,掌握了较高的英语能力和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

    同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进上海租界,占领了东吴大学。为了不在汪精卫伪政府的教育部登记,学校多次迁移。高文彬在读期间随学校落脚在南洋路的爱国女中。

    由于抗战期间家境困难,为了读大学,高文彬不得不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每周一到周六,上午去南京西路附近的南方中学教英语,下午去东吴大学念书,同时,通过亲友的介绍,又在跑马厅找了一份工作。每逢星期日,去跑马厅查账。[9]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夏,高文彬从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最初,他任职国民政府上海地方法院刑庭书记官。两个月后,他经人介绍在上海老闸区区公所(即黄浦区)任户政股主任。闸北区当时是上海最繁华的地区,区内商城、食馆、戏院等比比皆是。由于工作需要,高文彬要经常去区里的各个地方,包括一些灯红酒绿的声色场所查对户口。父母怕他在这种地方工作久了,会不自觉沾染上许多不良习气,因此一再要他更换工作。

    翻译生涯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中国政府拟派出的检察官向哲浚开始在国内选拔人才,组成东京审判的中国代表团。同年4月,向哲浚来到上海招翻译,高文彬报名参加。高文彬和另外两名东吴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一起到华懋饭店接受考试。一个礼拜后,高文彬接到书面录取通知。[6]

    高文彬远赴异国,随身携带几大箱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中文资料,作为远东国际法庭审判时的证据。法庭上全部使用英语,摆在高文彬面前最急迫的任务是大量的翻译工作和整理文档,高文彬通宵达旦完成了任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东京审判结束,高文彬回到上海。回国之后,高文彬将整理的庭审记录一套给了东吴大学法学院,一套由向哲浚带到南京给了司法行政部。可是在内战和东吴大学法学院解体之后,这两套宝贵的材料不幸遗失。[5]

    1949年,高文彬继续在上海工作,成为国民政府外交部驻上海办事处的一名专员。

    上海解放后,高文彬参加人民政府组织的改造学习班,1949年9月起留任上海军管会外事处工作,并继续兼任东吴法学院讲师至1951年底。

    1950年12月份,高文彬恋爱结婚,搬到南京西路、吴江路交界的地方去住。不久大女儿出生。

    1952年5月,高文彬被控“泄露国家机密”罪名逮捕判处10年徒刑(1954年减刑2年),被送往苏北、江西等地农场劳动改造,至1960年4月期满留场就业。

    1979年2月,高文彬回沪被介绍至上海海运学院工作,成为国际航运系教授,主讲国际法、国际私法、海洋法等。

    1984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人员,将高文彬参与东京大审判那段历史写入档案,把他的大幅照片悬挂于纪念馆。

    1985年9月,高文彬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6年,被上海海运学院提升为教授。[4]

    晚年生活

    1988年2月,从上海海运学院国航系退休并被返聘担任原职。

    1990年2月至1991年8月,高文彬应聘去美国缅因州州立大学讲学。

    1991年,高文彬应邀赴美国加州大学海斯汀法学院讲学,被该院推荐为“马文·安特生基金会”第一任外国专家讲师。

    1992年11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高文彬案重新审理后,宣告高文彬无罪并撤销错误判决。

    1997年,高文彬不顾年迈,参与《元照英美法词典》编纂工作。

    2016年,95岁高龄的高文彬坚持参加东京审判开庭70周年的纪念活动,提出建立“东京审判纪念馆”的愿望。

    2020年9月7日凌晨,高文彬因癌症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7岁。[8]

    2021年9月3日,高文彬正式落葬上海福寿园

    高文彬

    个人生活

    高文彬还保持着海派男人作派,晚年的他安定幸福,在上海北外滩一幢高档商品房住宅里颐养天年。他衣冠整洁,爱喝咖啡、品红酒。除每天看电视新闻,还爱看军事题材和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剧,爱欣赏音乐、侍弄花草。每天早起做套健身操,以前还经常步行到外滩观景呢。[1]

    高文彬的家中,书橱里的书整齐地排列着;茶几上他正在阅读的报纸杂志总共有十多种;还有令人注目的一摞一摞整齐叠放的光碟,爱逛影像店的高老,每次都要购上几张喜爱的正版光碟;高老对摄影更情有独钟,早些年社区组织居民活动,他会用自己红圈镜头的名牌单反相机热忱地为大家拍照,再亲自送到位于西藏中路福州路的那家专业图片社。居民看到照片上的自己赞不绝口:高教授让我们变年轻啦。爱“赶潮流”的高老,最大乐趣就是经常与女儿及小辈们发E-mail和视频对话,且是全英文往来。最令高老自豪的是,在美国的外孙女,小学和中学毕业时都荣获学生中的最高奖——美国总统奖,现在已是一家著名医院的医生,不但英语极好且能说流利的普通话和上海话。女儿几乎每天与他通话,每一两年总要回家探望他。[3]

    主要成就

    发现“百人斩”资料

    作为检察官秘书,高文彬每天早晨都要整理前一天的庭审记录,贴好标签放好;同时每天上午国际检察处也会有文件送来,他要接收这些文件。另外,还要帮向哲浚准备开庭的资料。[1]

    空闲时,高文彬常到国际法庭的图书馆去翻译资料。一个偶然的机会,高文彬在一份日本报纸上发现了两名日本军官在中国南京进行杀人比赛的报道,他怒火中烧,立即让相关部门复印了三份,拿回去,经向哲浚和倪征燠(中国检察署首席顾问,也是东吴校友)研究决定,送两份到南京,办公室留下一份。资料中描述的就是日本军队从上海向南京进攻途中,两名日本军官(野田毅和向井敏明)所犯下的惨绝人寰的杀人罪行。[4]

    高文彬在《东京日日新闻》(即现在的《每日新闻》)上看到了一则新闻,日本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南京大屠杀中,以军刀砍掉中国人的头颅数量作为比赛内容,最终以向井杀死106人“获胜”,而野田失败的原因,是军刀的刀刃“卷”了。那张拍摄于1937年的照片上,两个人并肩站着,用军刀撑地,脸上露出了笑容。

    高文彬立刻将这份报纸复印了3份,一份留在国际检察局办公室,另两份通过倪征燠转寄给了南京军事法庭庭长石美瑜。石美瑜收到报纸后,立即向盟军总部提出抓捕向井敏明和野田毅。

    当时,日本战败后,这两人混迹于被遣返的日军当中,悄无声息地回到了国内,隐匿于市井之间。由于重名者很多,搜寻持续了将近半年时间,最终在两人的家乡日本崎玉县发现了他们。昔日的刽子手已经脱掉军装,头裹白布,在街边做起了小生意。最终两人被押解回南京接受审判。根据后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记载:尽管两人在法庭上极力推诿,但因证据确凿,最终被判处死刑。1948年1月28日,两人被带到南京雨花台刑场执行了枪决。

    参与编辑《元照英美法词典》

    1997年,高文彬开始参与《元照英美法词典》编纂工作。这是一项精细、繁重却没有报酬的工作。高文彬所负责的是以A、D、H为首的词条的校订。编委会把经过英中对译的初稿送到高文彬家里,而后定期把校订后的稿子取回。请他审阅的初稿都是手写稿,看起来颇费劲。他一丝不苟地对每一条目进行审定,边勘误边对照,有出错的地方,就修正抄写后贴到样稿上。高文彬废寝忘食,期间因过于劳累而中风,出院后,又继续投入到编撰工作中。

    2003年,这部词典一经出版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一致认可。词典的扉页上,记录下了高文彬的名字。[7]

    人物评价

    各方面都在积极努力,追寻和还原那段历史。时间赛跑,找回来的,不止是一段历史、一次反思、一种纪念,还有中国人在饱经伤痛之后,从未失掉的夺回正义与尊严的勇气、骨气和爱国之心。正如当年担任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先生生前在日记中所言:“我无意去做一个复仇主义者,但是如果我们忘记历史,那一定会招来更大的灾难。”(上海教育新闻网[4]

    高老先生是个平易近人、乐观豁达的人。他是民国时期、旧大学体制下的人才,参与过重大历史事件东京审判。”1921年出生的高文彬现已94岁高龄,他曾是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的教授,担任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中方翻译,是目前中国国内唯一健在的参加过东京审判的中国代表团成员。作为东京审判的亲历者,他和其他中国代表一起,历经艰辛,亲手把日本战犯送上了审判台。(东方网)[2]

    年轻时的高文彬,眉目俊朗,英气非凡,带着一副金丝镶边眼镜……当一张张照片翻过去,最后又合上的那一刻,感觉仿佛又品读了一遍高老先生历尽沧桑的人生。再望着眼前如此儒雅安祥的老人,不由感慨万千,心生无限敬意。

    相信,历史不会忘记东京审判,也不会忘记在东京审判中,为祖国伸张正义,惩奸除恶的这些英雄中国人的名字。高文彬先生一生传奇,为中华民族贡献甚巨,他的名字,必将同另16位中国代表团成员们的名字一起,永远被载入历史史册。(上海海事大学)[3]

    年轻时的高文彬

    参考资料

    [1] 东京审判的历史价值(组图) · 北方网[引用日期2016-07-05]

    [2] 高文彬:东京审判亲历者的爱国情怀 · 腾讯文化[引用日期2016-01-25]

    [3] 见证历史瞬间——上海海事大学老教授高文彬亲述东京审判历史 · 上海海事大学[引用日期2016-07-05]

    [4] 全程见证东京审判的高文彬教授 · 浦东史志[引用日期2013-02-20]

    [5] 高文彬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引用日期2018-04-08]

    展开

    相关合集

    远东军事法庭出席的证人

    5个词条2317阅读

    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末代宣统皇帝

    田中隆吉

    日本中将、特务

    高文彬

    中国法学家、历史学者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