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余子俊

原浙江左布政使

  • 别名:余肃敏
  • 所处时代明朝出生日期:1428年
  • 出生地:四川青神
  • 去世日期:1489年
  • 余子俊介绍
    余子俊(1428年-1489年),字士英。四川青神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金星村)人,祖籍京山(今属湖北省荆门市)。明朝名臣。景泰二年(1451年),余子俊登进士第,授户部主事,进户部员外郎。在户部十年,以廉洁奉公称。巡抚延绥时,苦筑延绥长城,史称“尽心边计,数世赖之”。巡抚榆林时,与徐廷璋、马文升并称关中“三巡抚”。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弘治二年(1489年),余子俊逝世,年六十一。追赠太保,谥号肃敏。有《余子俊奏议》、《余肃敏公奏议》等,今已佚。《皇明经世文编》录有《余肃敏公文集》一卷。[1]

    人物生平

    为官廉干

    余子俊祖籍京山,其祖先在元末时入蜀地,遂定居四川青神县。余子俊十岁丧父,自幼有大志,异于常人。

    景泰二年(1451年),余子俊考中进士,被授予户部江西司主事,升为户部福建司员外郎。在户部十年,以清廉有才干而著称。

    天顺四年(1460年),出任西安知府,遇到灾年,余子俊打开粮仓取出十万石粮食救济贫民,偿还时区别对待,做到官府不受损而百姓得到救济。在任六年,位居关中七府之冠。

    成化二年(1466年),主管部门上报政绩突出应当受到表彰的官员,知府有十人,而余子俊位居第一。由于林聪推荐,余子俊被任为陕西右参政,督三边军饷。次年提升为右布政使。

    成化六年(1470年),转任浙江左布政使。半年后,朝廷授余子俊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

    大兴边墙

    余子俊

    巡抚王锐从长远考虑,请求沿边境筑墙建堡,工程还未动工就被否决了。余子俊上疏说:“三边只有延庆平坦开阔,利于驱马急驰。寇(鞑靼)屡次入侵,俘获边民做向导,一直进入河套驻扎放牧。从此寇竟居于塞内,我们反而屯于塞外,在沿边筑墙建堡是当务之急。况且现在旧界石还在,高山多悬崖陡壁,依照山形,随着地势,有的铲削,有的垒筑,有的挖壕沟,延绵相接,形成边墙,这对于边墙工程来说较为方便。”兵部尚书白圭以陕西百姓正贫困,奏请缓兴工程。不久,鞑靼军进入孤山堡,又入侵榆林,余子俊先后与朱永、许宁一起击败鞑靼军。

    这时,鞑靼军占据河套,朝廷连年派遣大军征讨,没有什么实际效果。成化八年(1472年)秋,余子俊说:“现在征讨河套的兵马驻扎在延绥的有八万,牲口饲料靠内地,如果今年冬天敌寇不向北退却,又需要准备下一年的军需供应。姑且用今年的数额约略估计,米豆需银九十四万两,草料需银六十万两。每人运米豆六斗、草四束,应该动用四百零七万人,大约花费用八百二十五万两。公私冗杂繁乱到这种地步,怎能不改变谋划!臣先要求筑墙建堡,诏书说要等事情安定后再进行,请求于明年春夏敌寇人马疲乏时,役使陕西运粮百姓五万,供给食物,兴建工程,要求两个月完工。”白圭仍然坚持他的意见,阻挠兴建工程,明宪宗认为余子俊说的对,下令迅速进行此项工程。

    余子俊先因军功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又因捣毁红盐池巢穴有功,升为右都御史。由于巢穴被捣毁,鞑靼军因此远徙,不敢再在河套居住。内地忧患渐渐平息,余子俊就全力兴建工程。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连绵一千七百七十里,凿崖筑墙,又在其下挖濠沟,一直连绵不绝。每隔二三里建置瞭望台、崖栅以便巡视警戒。又在崖栅空处筑矮墙,横一斜二如箕状,用来瞭望和避箭。总共建筑城堡十一个、边墩十五个、小墩七十八个、崖栅八百一十九个,动用士兵四万人,不到三个月就完工了。墙内的土地全部分给军队屯垦,一年收获粮食六万石有余。

    成化十年(1474年)闰六月,余子俊向朝廷一一禀报工程之事,因为母亲年老恳求回乡,朝廷安慰挽留余子俊,没有批准余子俊返乡的请求。

    当初,绥德州是延绥镇的地方官署所在地,所辖米脂县吴堡县都在镇外。鞑靼军用轻骑入境劫掠,等镇兵发觉而去追击,总是追赶不上,鞑靼军往往得利而去。自余子俊将镇迁徙到榆林,增加守卫,扩大城墙安署军队,攻守器械都俱备逐渐成为重镇,鞑靼军来掠夺次数渐渐少了,军民得以平安耕种放牧。

    抚治陕西

    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二月,余子俊调抚陕西,在余子俊任西安知府时,曾因了解到居民为水质含碱发苦不能饮用而发愁的情况,他凿渠引入城西贑河的河水,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时间长了渠水往外漫而无法排泄,此时,余子俊主持在城西北开凿渠道排水,水渠流经汉代旧城到达渭水。对国家和百姓更加有利,号称余公渠。又在泾阳凿山引水,灌溉农田千余顷。打通到南山的道路,直达汉中,方便来往的旅客。对于毁塌破旧的学校、公署全部补修一新。上奏章免除岷州、河州、洮州三卫的戍守,南方的兵卒一万多人。更换了南北轮戍的兵卒六千多人,让他们各自戍守本土。岷州栗林羌反叛,余子俊埋伏军队突然出击,将其击败。

    主政兵部

    成化十三年(1477年),朝廷召还余子俊任兵部尚书。余子俊上奏章申述明确条例十项,又列立军功悬赏等级,由此朝廷内外有章可循。缅甸酋长卜刺浪企图夺取思洪发、贡章地,找借口向朝廷要求。余子俊说不能答应,朝廷谕止了卜刺浪夺地的企图。贵州巡抚陈俨等因为播州苗人暗中起事,请求调湖广、广西、四川兵五万,会同贵州兵一起围剿。余子俊说叛军在四川,而贵州请求征讨,是为邀功,上奏章止息这件事。

    当初,余子俊疏论大臣陈钺击杀进贡的夷人之罪,宪宗由于太监汪直的缘故宽恕陈钺。陈钺在汪直面前多方陷害余子俊,时逢余子俊因母亲去世回家守丧,才免遭陷害。

    始终忧勤

    三年服丧期满后,宪宗授余子俊户部尚书,不久加封太子太保。成化二十年(1484年),兼任左副都御史,总督大同宣府的军务。成化二十年(1484年)冬天返回朝廷。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正月,星相有变异,余子俊陈述时弊八种,宪宗大多采纳。没多久,又到边境巡视。

    当初,余子俊巡视宣府、大同两镇,要求以延绥边墙法在两镇推行,因年成歉收而停止。到这次余子俊又巡视边境,余子俊坚决要推行,余子俊说东起四海治,西抵黄河,连绵一千三百余里,旧有墩一百七十个,应增建四百四十个,墩高宽都是三丈,估计需要劳动人手八万六千人,几个月可以完成。宪宗下诏书同意第二年四月开工,然而到了那个时候,年成不好,国家和百姓都不宽裕,陡然兴建大工程,上下都感到困难。余子俊又想责成边臣去完成,而自己不亲自管这件事,由此招来毁谤和议论。到冬天,余子俊上疏请求还京,宪宗听信谣言,改任余子俊为左都御史,抚巡大同。宦官韦敬进谗言说余子俊借修边墙侵吞财物,又弹劾余子俊以私人恩怨换将帅。兵部侍郎阮勤等为余子俊辩白,宪宗发怒,责备阮勤等。而给事中、御史又纷纷呈上奏章弹劾,宦官大半想搞垮余子俊。工部侍郎杜谦等前往调查,按实事情况公平地对待,返京向朝廷奏报换置将帅是同阮勤说的情况相符,没有侵吞建边墙的费用。然而花费银一百五十万两、米豆二百三十万石。耗费财物,劳动百姓,不能说没有罪。于是削去太子太保职,退休回家,这时是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二月。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兵部缺尚书,宪宗醒悟到余子俊无罪,又召余子俊回来任职,仍加封太子太保。

    明孝宗继位后,因余子俊是先朝老臣,对余子俊更加尊敬。

    弘治元年(1488年),余子俊上疏陈述十件事,完后又陈述边防七件事,孝宗大多同意实行。

    病重逝世

    弘治二年(1489年),余子俊病重,仍亲自撰写奏稿,陈述救荒息盗的办法。刚刚得到朝廷的允准便逝世,享年六十一岁。孝宗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太保,谥号“肃敏”,授其一个孙子为官。

    人物评价

    丘濬:今余公之建功,在延绥、环庆之间,盖二公(范仲淹、韩琦)故壤也。而榆林边墙之修,延袤余二千里,虏人望望而去,边民优游以嬉者,余二十年矣。使继公者人人皆体公心,踵而葺之,使母致废坏,则公之功留於後世者,岂下二公哉?夫天之於夷狄,固限之以山川,山川不足,而以人补之,因厄塞之阙、顺形势之便,以扼异类之冲突,似不过是。……而公则遂矣,且有效矣。而或者不废其前功,而顾逆料其后弊何哉?忌之也,亦非专公也。方公建议时,有云凡事务须足到目过、似能经久者,方始之。予固知公非苟然而漫之者,边墙之修成不成不足惜,而所惜者民财。民财不足惜,而所惜者国计。呜呼!决一已之弘,而忘国计之大,斯人何人哉? (《兵部尚书余肃敏公子俊传》

    刘健谢迁:子俊沉毅寡言,团达有才略。论者谓其所施设,在狭西为多。在延绥功尤卓绝,边人利之至今。及用于北边,时与地异,而行之不疑,其招物议以此。然忧勤为国,始终不变,一时臣僚亦罕有其云。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

    唐枢:①博达有才略,宏施利断,不殉世耳目,以尼事功。初守西安,辄擅发赈,及引渠为民利。成化中,历陕西藩使,并巡抚经略榆林,墩台延袤二千里为固备,且请置榆林卫,垦旷土为屯,致器训莳,虏至必啮指莫敢近。又开泾阳堰以便溉,凿南山道以便饷,奏易南北更戍,收岷番之捷。公略边务,广蓄储,有警,辄厚尝,下乃用命,官至兵部尚书。 (《国琛集》)②群公者惕警之遗,自幼而老,砥砺之风自子而孙,浑厚英发之气自家而国,而天下刷翎鼓翮,尚延昔日之所及。如人身病苦于药石,而豢梁肉反克,然气腴矣。(《国琛集》

    项笃寿:昔先襄毅(项忠)以撼汪直去位,余公继入为兵书。余承乏职,方览故所存堂稿,皆明确可为法守。其所经画边事,大都重修守先墙堡,意深远矣!当是时,市事不常有,间被边患,犹有余力。及板筑频年,通市烽火,稍希练习,兵将绸缪,户牖可置不讲乎?窃迹二公勋名在榆林尤着,而才干宇局。及出处会遇,亦略相同。公即旋罢旋起,席不及温。襄毅一蹶,竟不复起。成功难居,多口难调,岂非命耶? (今献备遗

    王世贞:子俊无首功,然修筑之利,至于今之言守者祖焉。 (名卿绩纪

    宋徵璧:①一国之大事,惟在戎索。董正六师,以匡王国,惟大司马(兵部尚书)是赖。强本弱枝,制变弭患。虽事难隃度,而枕席度师。或躬亲简练,而旌麾改色。本朝如于忠肃(于谦)、王庄毅(王竑)、项襄毅(项忠)、余肃敏、马端肃(马文升)、刘忠宣刘大夏)、王恭襄(王琼)、李康惠(李承勋)、王康毅(王宪)、王襄敏(王越)、杨襄毅(杨博),诸公之在枢密,尤为矫矫。 (《皇明经世文编》)②有若刘庄襄刘天和)之造车、余肃敏之修边、潘司空潘季驯)之治河、徐文定(徐光启)之制器,考其遗制,允为国工。(《皇明经世文编》

    张廷玉:①余子俊尽心边计,数世赖之。 (《明史》)②谭纶王崇古诸人,受任岩疆,练达兵备,可与余子俊、秦纮先后比迹。 (《明史》

    其他作品

    余子俊著有《春塘集》,今已佚。《明史·艺文志》载有《余子俊奏议》6卷。  《皇明经世文编》录有《余肃敏公文集》1卷。  《四库禁毁书丛刊》有《余肃敏公奏议》3卷。

    轶事典故

    余子俊当初建造的榆林边镇城墙,有人怀疑用沙土建造容易倒塌,鞑靼入侵后不能依靠。到成化十八年(1482年),寇入侵内地,许宁等追逐的鞑靼军被城墙濠沟所困,四处乱跑而出不了城,于是被打得大败,边镇的人更加思念余子俊的功劳。

    余子俊每天到半夜才睡,余子俊曾说:“大臣为国,应当不考虑自身利害关系,怎能躲避埋怨换取恩惠,为保全自己作考虑?”因此榆林的边墙工程才开始,怨言诽谤众起,余子俊态度更坚决,终于大功告成,有利于后世几代人。余子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为母丧守服时,要儿子余蜫不参加会试,余子俊说:“虽然律令上没有这条,但我于心不忍。”本当荫庇封儿子官职,余子俊改为荫庇封弟弟官职。

    亲属成员

    曾祖父:余垣

    祖父:余永泰

    父亲:余祥,官至户部郎中。

    儿子:余寘,官至指挥同知。

    孙子:余承祖;余承芳

    曾孙:余萃,余承祖之子。

    史料记载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二十三》

    《国琛集·下卷》

    《今献备遗·卷二十九》

    《名卿绩纪·卷二》

    《续藏书·卷十六·经济名臣》

    《国朝献徵录·卷三十八》

    《明史·卷一百七十八·列传第六十六》

    主要影响

    政治

    余子俊在户部任职十年,以清廉有才干而著称。任西安知府六年,赈济灾民,“区画以偿”  ,政绩位居关中七府之冠。

    余子俊巡抚延绥时,苦筑延绥长城,“东起清水营,西抵花马池,延袤(一)千七百七十里”,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动用四万军队修筑“城堡十一,边墩十五,小墩七十八,崖寨八百十九”,使军民能在墙内屯田,每年获粮六万余石。史称其“尽心边计,数世赖之”,影响后世深远。

    军事

    巡抚延绥时,余子俊抵御鞑靼入侵,颇有战绩。

    文学

    余子俊的诗歌受北宋苏轼的影响,颇为豪放自适,陈文烛在余子俊《春塘集》序中称:“余先生诸作在黄鹄碧鸡者,思壮而悲;在三岩凌雪者,语放而适……其诗工矣,海内推太史于苏长公似也。”他认为余子俊对于诗意的提炼类于苏轼,具有“好风凭借力、炼字好诗工”的特点。

    余子俊的《次唐王勃元武山圣泉诗》,语言平实质朴,淡然随意,其“青鞋布袜陟层岭”与苏轼“竹杖芒鞋且徐行”句相仿,所述及的皆是日常之物、寻常之态但又能够将其融入诗意,拓展了诗境,将生活中之物纳入写作的范畴。正如苏轼其诗词中表现出的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美以及豁达自适的文人气质。

    余子俊成长于西南眉州地区,其诗所咏多涉及眉州山川名胜。如在《中岩》中,将人物、场景、景物描写相结合,描绘了中岩寺中安乐祥和而韵味深致的场面;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有客远来、清扫制茶相待的场景生动表现。烟霞、石笋茶、维摩石皆为静态之物,而诗中“入”“净扫”“频煎”又为动态描写。末句中“招提”一词为佛教梵语,有四方之意,余子俊晚年多接触禅佛思想,故而诗含自适思想。

    参考资料

    [1] 明史·余子俊传原文_翻译(译文)_文言文翻译_书摘天下 · 书摘天下[引用日期2021-03-27]

    人物关系

    余祥

    父亲

    余寘

    儿子

    余承勋

    孙子

    相关合集

    中国明朝时期追赠太保的官员

    30个词条1552阅读

    胡濙

    明朝重臣、文学家、医学家

    余子俊

    原浙江左布政使

    徐光启

    明朝时期科学家、政治家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