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宁波老外滩

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

  • 中文名:宁波老外滩
  • 外文名:Old Bund of Ningbo
  • 景点类别:文化宗教
  • 地理位置: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江夏街与甬江大桥交汇口
  • 占地面积:49000 m²
  • 宁波老外滩介绍
    宁波老外滩,坐落于浙江省宁波市三江口(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之地)北岸江北区,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这里在唐朝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并成为鉴真东渡的起点;在南宋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并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当《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便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并于1844年正式开埠。宁波老外滩于1992年后作为商业旅游项目开发,宁波老外滩已经成为宁波的一个景观。2020年8月,有超过五十件毕加索艺术品首次亮相宁波老外滩,其中5件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借展。[1]

    历史文化

    宁波老外滩位于宁波市三江口的江北岸,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宁波在唐代即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鉴真东渡的起始点就在宁波,在南宋时期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并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的。虽然清政府一直采取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但宁波与日本、南洋各地一直保持着藕断丝连的贸易往来。清初中国缺铜,政府铸铜钱和民间制铜器多通过宁波从日本进口铜及银等;而日本也从宁波进口江南的丝绸、棉布、瓷器等。在清代实行全面闭关之时,宁波是唯一保留了对外贸易的特殊港口。这种特殊的港口地位从1644年到1684年左右,时间长达约40年。

    宁波老外滩

    宁波老外滩

    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国商人蜂拥至宁波,英、法等国采用夺取主权,建立据点,霸占海关、控制海口,垄断航运,推行洋化等一系列手段,把宁波港扭曲成半殖民地性质的港口。1844年正式开埠。不久,江北岸便发展成为英、法、美三国侨民居留区域。是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历史上也称为“外滩”,其开埠历史比上海外滩还要早上20年,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外滩之一,一直到上海口岸崛起,宁波口岸的地位才被逐渐削弱。1927年,中国政府收回了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行政管理权江北外滩也在岁月的洗礼中完整地记录下了近代宁波的历史变化,体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器物与各类设施集中在这里出现,如宽敞的马路、整洁的街面以及电灯、自鸣钟、脚踏车、洋房、教堂、医院、银行等首先在这里出现,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宁波城市的近代化进程。成为了浙江省唯一现存能反映港口文化的外滩。

    宁波商帮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四大商帮之一(晋、徽、宁绍、潮汕),利用外滩这一通商口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对内、对外的航运贸易优势,纷纷创办轮船公司,其中以宁波帮的商人——虞洽卿朱葆三李云书创办的宁绍轮船公司和三北运输公司最为出名,在三江口到下白沙一带修建码头,从事宁波至上海等地的运输,特别是从事对外经济活动,宁波商帮便以上海、宁波为基地,经商足迹遍及长江流域和天津等商埠。《县通志》称:“至五口通商后,邑人足迹遍履全国、南洋、欧美各地,财富日增。”

    夜色下的宁波老外滩(王海敏摄影)

    夜色下的宁波老外滩(王海敏摄影)

    夜色下的宁波老外滩(王海敏摄影)

    从最近一次文物普查情况来看,宁波外滩的54处文物建筑中至少有31处与宁波商帮有关,在这些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建筑物,反映了丰富多彩的西式和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从建筑功能看,既有办公和宗教活动场所,又有金融、贸易和豪华住宅。为此,外滩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宁波近代历史标志性地段,被《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本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为:东滨甬江,南接新江桥,西接人民路,北至轮船码头。在目前开发改造范围内,巡捕房、宏昌源号朱宅严氏山庄四幢建筑被列为市级文保建筑。

    规模

    杭州有新西湖,上海有新天地,宁波有老外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老外滩面积,却囊括了个性消费的所有功能,包括城建展馆、国际酒店、世界美食、城市公寓、行业会馆、生活天地,一

    老外滩

    举成为宁波最顶级的社交平台,一个高档次、多元化的商业街区。

    经过百年落寞,2005年1月1日,投资6亿元的宁波老外滩重新开埠,将形成新的商业区,和宁波天一广场成犄角之势。

    沿着江边,外国领事馆、天主教堂、银行、轮船码头一字排开,几乎记录了宁波开埠的整段历史。这些建筑,至少有100多年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文物建筑有:英国领事馆、巡捕房、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浙海关、天主教堂、江北耶稣圣教堂、宁波邮政局、通商银行等还有一些民房,如老“宏昌源号”、商人私宅“严氏山庄”、“朱宅”等建筑,这些建筑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格,代表了英、法、德、荷等多国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

    外滩文化

    外滩的概念界定

    “外滩”一词出现于19世纪中叶,英文为“BUND”,意即“码头”。目前关于“外滩”有广义和狭义二种解释。广义的外滩是指从事对外经贸和文化交流的码头区块,而狭义的外滩是指产生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以上海为代表的对外通商口岸。不管是广义的外滩还是狭义的外滩,均有一些基本的组成要素。从地域特征来看,外滩都靠河靠海,是连接大陆和水域之间的一块特殊的地块;从存在方式看,这里曾是繁华的码头,是当地历史上的水陆交通枢纽;从外部形态来看,这里领事馆、外商洋行、银行等建筑林立,并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征。由于“外滩”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的特殊的角色,使这一区块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对“外滩”这一概念理解的客观化、宽泛化,加在“外滩”头上的殖民意味渐渐消散。如今在人们心目中的“外滩”已回归了它的本义,即靠水靠河的狭长的码头地块。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目前外滩在不同的城市被复制。

    外滩文化的基本特征

    文化简单地说是在一定区域内人们所形成的价值观,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我们把在“外滩”这一特殊的区块所形成的价值观、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称之为“外滩文化”,它包括商业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教育文化、建筑文化等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外滩文化有一般文化的普遍特征,但由于外滩这一地块的特殊性,它又表现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个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商业性

    外滩本身就是开展经贸活动的场所,商业性是它与身俱来的品性,追逐利益的内在驱动使这里的一切都带上了浓重的商业气息。为商业活动而设的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如报关行、洋行、仓库、银行等各种商贸楼建筑,经营各种生意的商铺,为从事海运的人员的生活休闲设施,以及为各种商贸活动提供信息服务的报刊,为营造商业氛围的各种广告牌、霓虹灯等等,使外滩的商业要素十分完备,各地的外滩都曾是当地当时的繁华的商业中心。

    (2)包容性

    这是指对异域文化的包容程度。外滩是对外经贸往来的产物,异域文化在这里跟本土文化相互冲撞、融合是寻常之事,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风俗信仰、不同的价值取向在这里同生共存,如宁波的外滩建筑充满欧陆风情,饮食起居等生活方式浸透了西方的色彩,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带进了我国城市。这同样体现在全国其他的外滩中,这一切充分表明外滩文化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又有西方先进文化的影响,两种文化兼容并蓄、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推动了外滩所在城市经济文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3)开放性

    外滩文化的开放性是由外滩特有的区域条件和功能决定的。外滩背靠大陆,面朝江河,它直接接受来自大陆和海洋文明的辐射,在文化的传播途径上体现出开放性。另外,外滩出于对外贸易的需要,在外滩文化的内容上也体现出灵活、开明、时新、实用等开放的态度,与传统的本土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伴随着传播途径和内容上的开放性,使这一带人们的文化心理上也表现出了开放性,如他们比当时的城内人更快、也更容易接受来自西方的一切新生事物。外滩的开放性使近代文明的许多雏形在外滩一带率先形成,如印刷业的出现,西医的传入,欧美现代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的输入等等,使外滩这一带成为当时引领时尚潮流的一方热土。

    (4)创新性

    创新性是一种无中生有、化旧为新的能力,外滩文化的创新性不仅体现在许多当时人们从没有见到过的东西在这里被引进,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改造,最为典型的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创新。中国自汉唐以来,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根深蒂固,随着对外交流的急速频繁,外来建筑文化在外滩一带不断渗透。工匠们开始把西方的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工艺结合到各种外滩建筑的建造上。外滩一带的领事馆、洋行、银行、教堂、报关行等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钢铁结构与大玻璃相结合的技术,还在下水道、阴沟、冷暖气设备、外墙贴面及瓷砖建筑工艺都被采用,体现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一种创新。

    (5)互动性

    外滩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成,各种元素之间是互相推动、互相交流、互相发展的。一个城市有了港口、码头,就有了交通、商品贸易、人员往来、文化、教育、建筑、宗教、金融等等的交流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互相影响。这种互动,其载体就是外滩。外滩造就了上述多种元素的互相融合,推动了上述各元素和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同步发展。

    代表人物

    名 字

    人物简介

    董浩云

    世界最大的油轮“海上巨人”

    董浩云191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定海,旧属宁波府

    1928年,16岁的董浩云进日商上海国际运输株式会社任练习生,这是董浩云投身航业的开始。次年考入金城银行开办的航业训练班,结业后即服务于金城银行属下通成公司之天津航业公司。董浩云在天津航业任船务兼秘书,所有文书往来,代拆代行,很快显示出他出众的才干。负责公司业务的经理王更三偶有北平、上海之行,则其业务文书全由董浩云一手包办,全权替兼经理职务,年纪轻轻,处理起事情来已经有条不紊。~

    朱葆三

    朱葆三(1848~1926)近代银行保险业资本家。名佩珍,以字行。1848年3月11日(清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初七)生于浙江定海。十四岁到沪在五金店当学徒,十七岁任总帐房和营业主任,三年后升经理。

    1878年他自设慎裕五金店,同年,开设新裕商行,经营进出口贸易。后在上海日商平和洋行当买办,并纳捐二品衔候补道。1895~1911年,创办华安水火保险公司,又投资于英商鸿源纱厂、大生轮船公司、浙江银行、立大面粉厂、广州自来水公司及上海《新闻报》等企业,历任中国通商银行总董、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上海商务总会协理等职,成为上海工商界显赫一时的人物~

    虞洽卿

    虞洽卿(1867~1945),名和德,浙江镇海人(今属慈溪),早年到上海当学徒,1894年后任德商鲁麟洋行买办、华俄道胜银行买办。1903年独资开设通惠银号,发起组织四明银行。1905年上海发生大闹公审公堂案,与组织当局交涉获胜,遂名闻沪上。1908年创办宁绍轮船公司。1911年上海光复后任都督府顾问官、外交次长等职。1914年独创三北公司。五四运动期间上街劝说开市。1920年合伙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任理事长。1923年当选为上海总商会会长。抗战时期坚持抗日爱国,日军占领租界后赴渝经营滇缅公路运输,支待抗战。1945年4月在重庆病逝~

    研究价值

    欧陆风情的建筑长廊

    宁波老外滩

    江北外滩一带的建筑有着浓郁的欧陆风格。此外,还有一些民房,如严氏山庄、朱宅、老商铺“宏昌源号”等。这些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观赏价值。

    宁波近代商帮的起航地

    宁波的近代商帮利用外滩这一通商口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身处当时中国对外开放前沿地带及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纷纷创办轮船公司,从事宁波至上海等地的运输,特别是从事当时颇有风险的对外经济活动,从而大大促进了宁波商帮的近代化进程。据查宁波外滩的54处文物建筑中至少有31处与宁波商帮有关。

    近代商业文化的展示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外滩是宁波的商业中心。这是一个围绕港口而兴起的特色商业区。整个外滩区块可以分为三层,各街区的功能非常清晰:第一层是外马路生产作业区,第二层是中马路消费区,第三层是后马路居住区。

    新事物、新观念的实验场

    近代宁波外滩是新观念、新事物不断萌芽,新旧观念不断碰撞的地方,吃穿住行玩乐等方面都浸润了西化的色彩,西式糕点、西洋电影、夜总会、舞厅等进入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住洋楼、吃洋菜、点洋灯都成为了时尚。宁波的老百姓正是从外滩这一窗口看到了世界,接触了西方文明。

    富有开创性的教育中心

    近代宁波外滩还是一个教育中心。像斐迪(现在的宁波三江中学)、斐德、正始、毓才中学等都是当时最好的学校,教会为了笼络人心,在外滩一带相继办起了一批公益性的教育机。这些学校不仅吸纳了一批外国人充当老师,还把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了日常教学之中,当时许多生动的教育活动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外来宗教的集散地

    1844年1月1日,宁波五口通商开埠,指定江北岸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1860年前后,外国领事、商人、教士、外侨侨眷等多数居住在江北岸槐花树下至桃花渡法国天主堂沿江一带。宁波外滩附近的宗教基本上是外来的,在这块区域内,修道院、耶稣堂、天主堂遍布。目前尚存的外来宗教的一个实物标志就是建于1872年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堂,建筑面积4380平方米。

    2002年,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6亿元对老外滩进行了改造。如今的老外滩,经过重建,基本保持了当初十里洋场的风貌,成为宁波新的时尚风标,成为新的商业区,和天一广场成犄角之势。

    毕加索作品展

    2020年8月,有超过五十件毕加索艺术品首次亮相宁波老外滩,其中5件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借展。

    本次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作品展将亮相宁波老外滩北岸艺术中心。展览展出毕加索原作超过50件,其中5件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借展。本次展览展出的毕加索1964年创作的《草地上午餐》,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永久馆藏藏品。毕加索1962年创作的作品《杰奎琳侧面头像》曾在英国莱斯特新沃克艺术博物馆和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画廊展出;1953年创作的《捧着鱼的手》是毕加索经典代表作品之一,2014年曾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卫理公会大学大卫麦考恩国际美术馆展出,2015-2016年在美国弗罗里达劳德代尔堡NSU美术馆展出。[1]

    景点介绍

    老外滩位于三江口,宁波的正中心,比上海外滩的历史还早20年。如今,老外滩仍保存着大量漂亮的欧式老建筑,它们大多改作了小资的酒吧和餐厅,形成一片颇有情调的休闲区,是宁波的地标之一。

    宁波老外滩和上海外滩有些相似,又多了几分精致,来这里走走逛逛,拍拍老建筑,或者找家小店坐下来喝点东西都很惬意。这里白天很安静,三三两两的游客在街上闲逛,常常能看到新人在这里拍婚纱照。到了晚上,街上热闹非常,酒吧飘出婉转的歌声,韵味十足。走到江边,欣赏三江口的迷人夜色,和爱人一起散步很是浪漫,而每到夏天,甬江边也是纳凉的好去处。

    老外滩的建筑也是一大看点,虽然都不能进去参观,但是外观也很有味道。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南面的哥特式建筑江北天主教堂都是游客的焦点,旁边的断壁有几分圆明园的感觉,是老外滩的标志。教堂周边有和德坊、和泰坊、紫林坊、宏昌源号、江北巡捕房,都是很有特色的老建筑。另外值得一看的是位于扬善路和中北路口的石库门建筑群朱宅,西式雕花和宁波传统民居相结合,梅雨红石做的门框配上黑漆厚重的木门和一副铜环,非常别致。

    除此之外,还可以去街道北面的宁波城市展览馆,在这里可以通过三维虚拟演示感受宁波的过去和未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免费

    最佳季节

    四季皆可

    建议游玩

    2小时

    交通信息

    乘地铁1号线至东门口(天一广场)站,沿江厦街往北过江即是,步行约1公里。或乘公交1路、19路、20路、331路、370路、370路夜间至老外滩站下车即是。

    升级改造

    2020年7月22日,商务部公布了包括哈尔滨中央大街、大连青泥洼、石家庄民族路、郑州德化、长沙黄兴南路、深圳东门、青岛台东路、合肥淮河路、宁波老外滩、福州三坊七巷、厦门中山路、昆明南屏街在内的12条步行街升级改造试点。

    老外滩将重点推动空间的互联互通,斥资3.1亿元启动人民广场公园建设,打通美术馆到绿地中心地下空间,使老外滩核心区与绿地中心、来福士广场、钻石广场等商业综合体互联。打通外滩大桥桥下及周边建筑物的封闭空间,已于2020年7月6日起实施沿江慢生活步道项目,后续实现纯步行道。

    上海外滩

    一提起外滩,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都是上海的外滩。虽然它是最著名的外滩,可是它并不是我国最早的外滩。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被开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三江口成为了欧美商船云集之地。中外商家争相在岸边兴建店铺门面,于是这个地方也被人们称为外滩,宁波外滩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滩。

    参考资料

    [1] 50余件毕加索作品将亮相宁波老外滩 ·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20-08-15]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