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清裕陵

乾隆皇帝的陵寝

  • 中文名:清裕陵
  • 外文名:Qingyu Mausoleum
  • 地理位置:河北唐山遵化马兰峪
  • 景点类别:陵园
  •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 清裕陵介绍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地宫内葬有乾隆本人、两位皇后和三位皇贵妃。裕陵明堂开阔,建筑崇宏,工精料美,气势非凡,自南向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一孔桥、下马牌、井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三路三孔桥及东西平桥、东西班房、隆恩殿、三路一孔桥、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其规制既承袭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创新。

    陵园详情

    裕陵

    裕陵

    以顺治的孝陵为轴心,清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就是乾隆的裕陵。乾隆皇帝弘历继承父祖之业,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武功十全,拓疆两万里,使清王朝达到了极盛时期。他的皇陵,工精料美,富丽堂皇,雄伟与豪华程度已不必多言。且不说他陵前神路上石像生的数量超过了康熙景陵,单是这座陵寝门前小小玉带桥的奢华与精美,在历代皇陵中可谓独树一帜了。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1752)告竣,历时9年,耗银203万两。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乾隆和此前的顺治、康熙、雍正等朝的几代帝王陵寝,其中所用的相当一部分木料和石料,是拆毁明代建筑物和明十三陵而得来的。清朝在入关后,就曾下令捣毁、劫掠过明十三陵,并焚烧过明定陵、德陵等陵寝。有实证可考的是,顺治的孝陵木材多用旧料,而旧料来源就是大肆拆毁明代建筑。其隆恩殿及神道碑亭天花板,就被后人证实是来自北京西苑明世宗嘉靖年间所建的清馥殿、锦芳亭和翠芳亭。这一殿二亭所在位置,正是明世宗做道场的地方,大殿前原建有丹馨门和锦芳、翠芳二亭。清初在兴建顺治孝陵时,将清馥殿及二亭拆除,不但将其楠木材料用来兴建孝陵,就连天花板也拿到孝陵使用了。此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陵寝,都相继拆毁了大量明代建筑,乾隆还以修复明十三陵的名义,将定陵等大殿改大为小,偷梁换柱,把上等的木料和石料拿来建造了裕陵。

    清东陵地宫对外开放的共有四座,除慈禧的一座之外,其余三座都在裕陵体系中。这就使我们有可能进入乾隆的葬身之所,去探究他在人生旅途的终止处所表现出的对生命的理解与追求。裕陵地宫对外开放至今已经十几年了,仍然充满着神秘色彩,存在着许多不解之谜。

    一、石像生设置8对,比其祖父康熙帝的景陵多了麒麟、骆驼、狻猊各一对,虽数量少于孝陵,但种类却与孝陵一样。

    二、裕陵大殿东暖阁辟为佛楼,供奉各式佛像及大量珍宝。以后帝陵纷纷效仿,成为定制。

    三、陵寝门前的玉带河上建有三座规制相同的一孔拱桥,龙凤柱头栏杆,桥两端以靠山龙戗住望柱。这三座拱桥造型优美,雕工精细,在清陵中仅此一例。

    四、地宫内布满了精美的佛教题材的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佛花以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文经咒,雕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型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堪称“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和“石雕艺术宝库”。

    裕陵的这些特征既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笃信佛教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处于鼎盛时期的清王朝综合国力的反映。

    裕陵地宫内葬乾隆皇帝、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两位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三位皇贵妃,共计六人

    妃园寝

    裕陵妃园寝是乾隆皇帝的妃园寝,位于裕陵西旁,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续建,二十七年完工。裕陵妃园寝初称妃衙门,建有一孔拱桥及平桥、东西厢房、东西值班房、大门、燎炉、享殿、琉璃花门、宝顶,环以红墙。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因乾隆帝的宠妃纯惠贵妃薨,乾隆帝下令改建妃园寝,增建了东西配殿(各五间)和方城、明楼、宝城;把三座园寝门及两侧的面阔墙拆除,改建到享殿两旁。改建工程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告竣,直接动用白银134004.303两。

    清裕陵

    裕陵妃园寝内葬乾隆皇帝的一位皇后、二位皇贵妃、五位贵妃、六位妃,五位嫔、十二位贵人、四位常在、共计三十六人。其中较著名的人有:辉发那拉皇后、纯惠皇贵妃庆恭皇贵妃陆氏、容妃香妃)等。

    裕陵妃园寝从乾隆十七年(1752年)葬入仪嫔起至道光三年(1823年)葬入晋妃止,前后达七十一年之久。

    裕陵妃园寝室是清代妃园寝中规制较高的一座,显现了有清一代鼎盛时期的特色。

    被盗经历

    1928,孙殿英指使手下盗掘慈禧定东陵及乾隆裕陵,尸骨不全。

    开启地宫

    1956年,国家对定陵进行发掘,实际是为发掘明永乐皇帝的长陵而先期进行的一次试点性发掘。然而,此事在当时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随后,国内便兴起了一股挖掘帝王陵墓的狂潮。为此,在明定陵地宫发掘后不久,在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二人当年均对发掘定陵持反对态度)的联合提议下,国务院下发了“停止对一切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可是,十几年后又有开启乾隆帝的裕陵之举。

    1975年6月的一个星期天,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偕夫人到清东陵进行参观旅游。名为旅游,实际上是一次工作暗访,所以事先既未通知河北省、唐山市,也没有告诉遵化县和东陵保管所。

    清东陵陵寝虽然有15座之多,但当时开放的却只有慈禧陵一座,游人也很少。当时东陵保管所的办公室和接待室就设在慈禧陵的神厨库内。王冶秋夫妇刚刚进入参观区,就被经常进京出入国家文物局大门的谢久增认出。他急忙将王局长夫妇请进接待室,休息了一会儿,由乔青山所长和谢久增陪同,参观了慈禧陵。参观结束后,乔青山向王局长汇报了工作,并重点介绍了开启裕陵地宫的想法。王局长听得很认真,但未作任何明确表态。王冶秋先生是当时掌管全国文物工作的最高长官,也是国内外知名的文物专家,他问开启裕陵地宫需要多少钱?有关人员回答说两万元就够了。王局长点了点头,当天就回北京了。谁也没有想到,就在王冶秋走后的第七天,国家文物局就拨来了两万元钱。不久,河北省文物处派人来监督指导裕陵地宫的开启工作。[1]

    未解之谜

    出水之谜

    裕陵建成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建成当年地宫里就出现了渗水。乾隆皇帝曾命大臣三和等加紧维修整治,费了很大劲儿才解决问题。当年,葬入了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乾隆二十二年和四十年,又分别葬入淑嘉皇贵妃和令懿皇贵妃(后追赠为孝仪皇后)。嘉庆四年(1799年)9月,乾隆皇帝正式入葬。在这前后47年的时间里,地宫里始终没有再出现渗水的情况。说明乾隆17年那次对地宫的整治是十分成功的。可是,在1928年重殓裕陵遗骨时,地宫里竟有两米多深的积水。自1978年裕陵地宫开放至今,每到盛夏阴雨连绵的季节,更是必须天天抽水,否则渗水就会涌冒上升。裕陵地宫为什么会出现积水,渗水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再度出现的?这些都未找到答案。清裕陵

    漂棺之谜

    清裕陵

    裕陵地宫里的每具棺的四角,各有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龙山石,将棺椁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龙山石下部伸出的四棱形榫,根部细,头部粗。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长方形眼中,向旁边相通的方眼一推,由于这个方眼口小下大,龙山石便被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龙山石上面凿有纵向和横向的通槽。椁的竖向边棱被卡在龙山石的纵向槽内,椁底部伸出的横向边棱被龙山石横向的槽卡压,这样棺椁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后、左右移动。然而,孙殿英匪兵在进入裕陵地宫时,竟发现乾隆帝的棺椁不在棺床上,而是顶住了第四道石门。既然棺椁的四角都被龙山石牢固卡压,怎么会飘浮起来呢?至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女尸之谜

    清裕陵

    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就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皇后,卒年49岁。裕陵地宫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龄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为什么其他5人都成了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整,没有腐烂,面目如生?至今无法解释。

    石柱之谜

    清裕陵

    现在裕陵地宫的前三道石门,每道都用四根巨大的四棱形石柱支顶,共有石柱12根。人们一看便知,这些石柱并非原来就存在,而是后来增加的。

    如果原来就有石柱,巨大的棺椁是根本无法进入地宫的。

    为什么要支顶这些石柱,它们又是什么时候支顶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前三道石门的上门槛及以上的枋子,带门簪皆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裂,其中第一道石门尤为严重。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后果会不堪设想。这12根石柱中,第一道石门里侧的两根和第二、第三道石门的8根,都是1989年由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古建队支顶的。而第一道石门外侧的两根石柱。支顶日期至今不明。

    1928年孙殿英匪军盗陵时,是不会支顶石柱的。是否是溥仪派出的东陵善后大臣所为?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他们在东陵善后期间,每一位都做了详细的日记,就连一些琐碎小事都有记录,但对支顶石柱之事却只字未提。1975年开启裕陵地宫时,这两根石柱就已存在,更不是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支顶。

    这样看来,两根石柱只能是清朝遗物,而且只能是在乾隆入葬地宫后、隧道填堵前那几天支顶的。因为乾隆入葬前的嘉庆四年(1799年)7月,在修筑裕陵地宫隧道券内的斜坡地面时,曾计划筑打夯土,但负责工程的大臣绵课发现“头层石门之上横安石槛已见有裂缝斜纹两道”。为了避免震动,遂奏请皇帝,将筑打夯土改为用砖铺砌,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隧道券砖铺地面。

    石门上槛出现裂缝,嘉庆皇帝是不会置之不管的。可是,在乾隆帝入葬后,绵亿、弘谦、特清额、成林在向嘉庆皇帝奏报“敬修填砌裕陵元宫门隧道并成砌琉璃影壁等工”的奏折中,并未提及支顶石柱之事。是根本没有支顶,还是因为事小,没有必要写进奏折?我们不得而知。

    这两根石柱到底是什么时候支顶的,至今还是一个谜。

    内容

    乾隆简介

    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圣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也是大清帝国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乾隆帝确为一代雄主,也是一个很有福气,也很会享福的帝王。他晚年时曾深深陶醉于同历代帝王的比较,认为不但“得国之正,扩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有人能相比,甚至连在位时间、年寿、子孙数目等方面自己都是数一数二。封建制度在乾隆掌权下达到了历史巅峰。他在位时期,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突破了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他60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他个人也成为这一切的总代表。同时,乾隆还是个大诗人,一生写了几万首诗,是世界上创诗最多的人。

    兆葬之制

    清裕陵

    清初,第一代顺治皇帝亲自选定昌瑞山为皇家的“万年吉地”,于主峰下始建孝陵。二十年后,第二代康熙皇帝于孝陵之东南建成景陵。又过四十年,第三代雍正皇帝也在昌瑞山附近的九凤朝阳山为自己选定了“寿宫”,但工程还未开始,这位皇帝又变卦了,传下手谕:“此地近依孝陵、景陵,与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今据怡亲王、总督高其倬奏称,相度得易州境内永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实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等语。朕览此奏,其言山脉水法,条理详明,询为上吉之壤,但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且与古帝制典礼有无未合之处,著大学士九卿详悉会议、具奏。”大学土九卿等人奉旨举行会议,引证了历代帝王营建陵墓之例,其间远者相距四、五百里,近亦二、三百里。最后君臣一心,以永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虽与孝、景二陵相去百里,但易州及遵化州的地界与京师密迹,同居辅,并列神州,其地实未以遥远为由。于是按皇帝之意,在易县永宁山太平峪修建了雍正帝的泰陵,打破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制度。乾隆皇帝登极后,本想跟随父亲,也在西陵选择万年吉地,以示孝敬。他在西陵选好一块吉地后,又考虑到后世子孙对此事如何承继安排。如果子孙们都效法他,眷恋父子之情,相继葬入西陵,则东陵势必香火冷落,园寝荒芜。为兼顾两陵关系,他便在东陵的胜水峪选了万年吉地。自乾隆以后,清朝皇帝形成了父在东陵、子在西陵的分葬局面,称为“兆葬之制”。

    十三陵真相

    弘历拆大改小,盗取明陵楠木的说法,200多年来一直在民间传说:“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但众说纷纭,却莫衷一是。

    从《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二六、一二七六)上来看,弘历在位时确实大规模修缮过明陵。乾隆五十年(1787年)三月,弘历巡察了明十三陵,发现地面建筑如明楼、祾恩殿等多有损坏,连神牌龛案也找不到了。弘历“为之慨然弗忍视”。回来后的当月初五,弘历下旨修葺。修葺经过两年的时间,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初八告成,共花银万余两。之后,乾隆将明十三陵命交直隶总督责成霸昌(今河北霸州市)道,就近专管稽查。

    但从时间上说,乾隆盗楠木修陵说,确实不成立的。

    弘历的陵寝叫裕陵,他在登基后第七年,即乾隆七年(1742年)五月,派员为自己选卜风水宝地,相中了东陵内,位于孝陵以西的胜水峪。次年(1743年)二月初十丑时,动土兴工。据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建筑工程·朱谕》(卷四十一)记载,动土时天象大吉:“星月交辉、云霞焕彩”。乾隆十七年(1752年),花了10年时间,裕陵建成,花耗银170多万两。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建筑工程·朱谕》(卷四十一)记录来看,裕陵上的楠木是有出处的,“凡楠木系广东、四川、湖广、福建四省进,杉木系江南、浙江、湖广、江西四省进,金砖系江南省(苏州)进……” 

    以上可以得出,首先,乾隆的裕陵修建时间很早,始建于乾隆八年,到乾隆十七年的时候就已经竣工了。而乾隆对明十三陵的修复,是在乾隆五十年到乾隆五十二年期间,时间不符。况且史书记载裕陵用的楠木料,都是来自广东、四川、湖广、福建四省。其次,乾隆对十三陵的这次修缮,选择“拆大改小”的策略,也不过是权宜之计。他的目的,是怀柔天底下那些被满清压迫的汉族百姓的心,是在政治上稳固清朝的法统地位。 

    参考资料

    [1] 清朝皇陵的未解之谜:清朝被盗的陵寝有哪些? · 趣历史[引用日期2015-07-09]

    相关合集

    清东陵下皇陵

    6个词条1999阅读

    清孝陵

    清东陵的主体建筑

    清景陵

    康熙帝的陵寝

    清裕陵

    乾隆皇帝的陵寝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