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南囿秋风

明清时代的“燕京十景”之一

  • 中文名:南囿秋风
  • 著名景点麋鹿苑地理位置:北京城南的南苑
  • 南囿秋风介绍
    南囿秋风是明清时代的“燕京十景”之一。南囿,说的是位于北京城南的南苑,又叫南海子。据《大明一统志》载:“南海子在京城南二十里,旧为下马飞放泊,内有按鹰台。永乐十二年增广其地,周围凡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丈。中有海子三,以禁城北有海子,故名南海子。”

    基本信息

    南囿的规模形成于明初永乐年间。囿,指有围墙的院子,按鹰台说明这里是放鹰狩猎之处,所以当时作为皇家猎苑的南苑外围修有围墙,一可以防止苑内的野兽逸出,二来防止一般百姓进入猎苑,以此地作为皇家的独享。

    具体信息

    北海子是今天的后海积水潭一带,与之齐名的南海子却对今人有些陌生。北京城南本就被认作是偏僻之壤,比不得西北的风水宝地,如今更不会知道已是国家级开发区的这里还藏有一块不小的湿地。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从诗赋中可知,每到秋季,金风来时,南苑秋水长天,鹿雉出没,晴云碧树,红果黄叶,鸢飞鱼跃,猿啼鹤唳,可与云梦、上林相媲美,风光自是别有情趣。明代大学士李东阳的《南苑秋风》诗写道:“秋随万马嘶空至,晓送千骑拂地来。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所以,南囿秋风,成了燕京著名景致之一。

    今日,从北京南三环成寿寺开车出发,经小红门进入亦庄开发区,再向南大约十分钟,就到了当年的南囿。如今这里叫作“南海子公园”,公园中间是麋鹿苑,是放养保护麋鹿的地方。说起麋鹿,就是大家俗称的“四不象”,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特产动物。这种动物角如鹿,脸如马,蹄如牛,尾如驴。《诗经·灵台》中有:“王在灵囿,鹿攸伏”的句子,可见早在春秋时期,麋鹿就出现在皇家园林之中。我想,秦时赵高让群臣“指鹿为马”的大概就是麋鹿了。麋鹿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地位很重要,鹿体形虽然庞大,但是性情温顺,中国的麋鹿与中国的芸芸百姓有很多性格相似之处,所以鹿就经常被指代为天下苍生,《史记》中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淮南子》中说:“攻城略地,莫不降下,天下为之麋沸蚁动。”因此,历代王朝将麋鹿圈养在皇家园林之中,天子有鹿,以作为无上皇权的象征。当皇权败没时,则会引发群雄逐鹿的乱世。就象每个乱世都是百姓的灾难一样,乱世的麋鹿也有了灭顶的不幸。

    南囿养麋鹿始于明代,清代定鼎中原后顺理成章接管了这象征皇权的鹿圈。勃兴于白山黑水间的游牧民族女真人来到农耕的中原,始终不忘骑射狩猎的先代时光,因此南苑也就成了皇家经常光临之处,有清一代多次狩猎、阅兵于此。大约光绪年间,一位英国人偶然参观南苑见到了麋鹿这种欧洲没有的奇怪动物,大为惊异,于是想方设法买通了看守南苑的太监,从园中偷出几只麋鹿并私运回英国。几年后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皇家园林南苑也如同圆明园的命运一般,逃不出强盗的魔爪,遭到大肆劫掠。帝国的惨剧也沦落到皇家园林中的野兽,被杀的杀,逃的逃,而时年逢京师大饥荒,逃出的麋鹿又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原本数量众多的南苑麋鹿,也就此在中国灭绝,被英国人偷运回国的那些麋鹿反倒成了幸运儿得以生存繁衍。直至1985年,英国将10几只麋鹿赠送给中国政府,北京市特地在南苑原址进行重建,来保护这近百年后重回故里的朋友。这就是现在的麋鹿苑。经过数年的培育,苑中的麋鹿已恢复到130只。

    进入麋鹿苑,走在林间的鹅卵石小径上,路边经常会跳出一两只小鹿,而孔雀和大雁则在草地中闲庭信步,水中则有黑天鹅绿头鸭在波光中徜徉。也许是幸运的被人遗忘了吧,在繁华吵闹的都市边缘,这里确实是一片净土,依稀可以找到当年燕京胜景的痕迹。作为皇家园林,从前这里是普通百姓的禁地,现在多少可以在从銮的文人词臣的墨迹中了解南囿。纳兰性德多次随从皇帝来南苑,写下多首咏南苑的诗词。“宫花半落雨初停,早是新凉彻画屏。凭君莫作烟波梦,曾是烟波梦早朝。”——〈南苑杂咏〉“分弓列戟四门开,游豫长陪万乘来。七十二桥天汉上,彩虹飞下晾鹰台。”——〈南海子〉“相风微动九门开,南陌离宫万柳栽。草色横粘下马泊,水光平占晾鹰台。锦欲射波间去,玉辇疑从岛上回。自是软红惊十丈,天教到此洗尘埃。”——〈南海子之二〉。容若兄诗中的七十二红桥,现在园中已经重建,上面几首诗都已经被题刻在桥栏之上。而且诗中提及的观鹿与放鹰,园内也还保留着观鹿台与晒鹰台。说起放鹰,是明清两代皇家狩猎的重要手段,其中最著名的猎鹰名唤“海东青”。此鹰产于辽东,与貂皮、人参、大东珠同为明代建州女真向朝廷进贡的贡品。因此,南苑中放养着为数不少的海东青。可是不久以后,女真族建立的清朝就取明朝而代之成为南海子的新主人。另外,南海子还发生了一件颇为重要的事件,成为明亡清兴过程中不得不提的关键——皇太极在南海子使用反间计,使崇皇帝错杀了名将袁崇焕。

    话说袁崇焕镇守辽东,其布置的宁锦防线坚不可摧,成为后金铁骑南下难以逾越的屏障,就连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也于此受挫,抱撼而亡。于是皇太极只能避开辽东,取道蒙古,破长城迂回千里奔袭明朝,犯京师。当时,袁崇焕帅关宁人马火速从宁远赶来勤王,与皇太极的八旗铁骑血战于今天的广渠门外。皇太极进攻受挫后,退军屯于城南的南海子。此时,天下勤王人马在袁崇焕的节制下纷纷向南海子集结,形势对后金十分不利,袁崇焕成为皇太极的心腹大患。后金行军打仗的知识往往都是采自〈三国演义〉之中,皇太极当下想到了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故事。先是,后金占领南海子时俘虏了附近提督马房的明朝太监,就监押在南海子中。皇太极派人晚上故意在关押太监的帐篷外私语,又使声音故意能让太监听到。大致的意思就是皇太极已和袁崇焕达成秘议,袁崇焕当内应来袭取京城。然后故意装作看管不严,使太监逃出南海子。两个偷听到惊天秘密的太监赶忙逃回京城,向崇祯皇帝报告。兵临城下的崇祯此时已经是惊弓之鸟,不加辨别就立刻逮捕了督师袁崇焕,不久后又寸桀于菜市口。据说当时京城百姓不明真相,都以为袁崇焕是内奸引来了金兵,在行刑时纷纷买剐下来的肉吃,来解心头之恨。就这样,皇太极的反间计轻易得手,使刚自用的崇祯帝中计而自毁长城,盲目的百姓也跟随上当,酿成了千古奇冤。可怜袁崇焕临刑之前还叹道:“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反间计成功后,勤王兵马大乱,被后金一一击溃,皇太极说:取城中痴儿易如反掌。袁崇焕冤案于近百年后乾隆时期才真相大白,使1630年这天大冤案得到昭雪。还要提到的是,307年之后,1937年南海子附近又发生了抵抗敌人入侵的战斗,一位叫赵登禹的将军在南苑抗击日寇,壮烈殉国,时年39岁。与袁崇焕身后不同的是,赵将军被时人后人永远纪念,今天北京城内还有一条马路被命名为赵登禹路。南苑见证了袁崇焕与赵登禹奋勇保卫家国,而两位将军的英烈也为原本旖旎的“南囿秋风”平添了几份凝重与刚毅之美。

    从喧哗的南城走进秋风中的南苑,有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在这里的秋风,会让人意气清爽,找到都市里久违的自然之感。谁可知道,以前,南海子却曾经是冷宫的性质,是失落人的归宿。明代那位喜好武功的正德皇帝曾经在南海子组建由太监组成的“净军”,自己亲自作总兵官操练人马,甚至想带这军队出征。泰昌与天启皇帝时期有位叫王安的太监,是当时司礼监秉笔太监,一时位高权重,难得的是王安与外廷东林人士关系不错,较有正义感,在三大案中支持东林党,使天启初年一时政治为之一振。可是这王安后来被魏忠贤所排挤,被矫诏发配到南海子充净军。到了明朝末期,南海子已经有几万人了。年老的宫女和失势的太监往往被发配到此守园,从此冷冷清清了落残生,这里的秋风会让他们产生何等感受,恐怕是凄凄惨惨,更感叹世态炎凉吧。南囿秋风在失意者的眼里,无论如何也是更加催人断肠了。所以南囿秋风就被排除在燕京八景之外,再加上南苑这边城里人来得较少,所以南海子此处现在反而成了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数量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重归故里的麋鹿,应该会对南海子此景此境并不陌生。

    麋鹿,为什么屡屡在皇家园林时代被文人歌咏?中国古代文士历来遵循“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原则,温顺的鹿身上确实有翩翩君子之风;而且鹿类生活于自然之中,往往与仙人为伴,与鹿为友也是君子们不受世俗羁绊,追求自然生活的象征,所以麋鹿成为辞赋的主题也就不足为怪了科举时期举子们登科后的宴会也被称作“鹿鸣宴”。曹操〈短歌行〉引用了〈诗经〉的名句道:“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李白写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苏东坡写道:“我坐华堂上,不改麋鹿姿。”孟子在见梁惠王时,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乎。”希望今日之君子在感受南囿秋风与观眺鸿雁麋鹿时,以此为勉。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