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

  • 中文名: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地理位置:秦岭中段南坡
  • 占地面积:25485公顷
  • 景区等级:国家级森林公园
  • 气候类型: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
  • 级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保护对象:大熊猫
  • 类型:野生动物类型
  •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介绍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东、南同陕西省宁西林业局接壤,西邻佛坪县,北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秦岭主脊为界。200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5485公顷。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环境。[1]

    历史沿革

    2002年3月,陕西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同意建立陕西天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8年2月,国务院同意晋升陕西天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宁陕县境内,地处陕西秦岭中段南坡,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8°02'~108°15'、北纬33°35'~33°45'之间。

    气候

    秦岭山脉为中国气候南北界线,冬半年内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可翻越秦岭南侵;夏半年内副热带高压北抬西伸,势力强大时也可越岭北侵。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大陆中部冷,暖气流可“光临”。据《中国气象区划图》标明:保护区属于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用焦金斯基的气候陆公式,保护区气候大陆度为50.2,受大陆性气候影响。主要气候特点是:雨多,云雾多,湿度大,日照短。

    地形地貌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山岭纵横,沟壑交错,地形复杂。总的地形北高南低,地势高差2403米,垂直差异很大。区内可分为高山,中山,低山河谷三种地貌类型。高山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主脉及保护区东,西,北方向周围。中山区:海拔800~10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柴家关,四亩地周围的浅山区。低山区: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

    主要山脉:有秦岭主脊山脉,天华山,钟而山及光头山等。

    秦岭主脊:位于保护区最北端,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

    天华山:地处保护区西端,与佛坪县交界。

    钟而山:位于保护区东部,与宁西局菜子坪林场相邻,最高海拔2464米。

    光头山:位于保护区东北部,是区内最高的山脉,海拔2676米。

    水文

    地表水

    水系:区内水系为长江流域汉江水系。

    河流:保护区内仅有一条水系,即蒲河。蒲河从木河桥向北又分为木河与十里河。蒲河是汉江的一条主要支流。地表水资源:年均降水量991毫米,平均地表径流深401毫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38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2立方米。

    地下水

    区内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补给摸数为6,4259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水质

    保护区水质较好,符合国家规定的人畜饮水标准。PH值在6,7~7,9之间,属于中性微偏碱。总硬度在47,9—93,4之间,属于软水和中硬水

    水土流失区内属于叠石山区轻度水土流失区,侵蚀模数约为11500吨每平方公里每年。

    地质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处地理位置属于秦岭准地槽褶皱系中段,跨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南秦岭海西褶皱带和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等三个地槽内部单元。与秦岭地槽—褶皱系总体特征相一致,境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具有多期次,多级别发育特点,境内褶皱和断裂发育,褶皱轴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断裂展布则有多方向性,按其走向大致分为三组:近东西向的一组纵断层一般较大,北东向斜断层和北东向横断层次之。

    日照

    保护区日照短缺。年日照时数1638.3小时,最多年1978年为小时,最少1964年1303.1小时。总辐射量97-110大卡每平方厘米,蒸发较强,年平均蒸发量为1221.9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1。3倍。

    气温

    保护区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3。1度(1975年12月15日)。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0.5度。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结冰期,12月至1月,冻土最深为13厘米。最大积雪深度15厘米(1963年3月9日)。日极端最高气温36.2度(1976年7月31日)。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3.3度。有个别年份也在8月。气温平均日较差9.2度-12度,气温年较差22.8度。区内气温分布也有差异,受地势影响。南部浅山区偏多,气温较高;中部,北部高山区偏多,气温较低。

    降水

    保护区平均降水量921.2毫米,丰水年高达1230毫米(1958年)。而1966年则仅有602。8毫米的降水量,多雨年是少雨年的2倍。降水量在各季节分布不匀,春季(3-5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9.7%;夏季(6-8月)降水量430.2毫米,为年中降水量高峰季节,占46.7%:秋季(9-11月)占31%;冬季(12-2月)降水量仅有2。4毫米,为年中枯水季节,仅占2.6%;降水集中在5-10月份,占年降水量的84%;7月份为全年降水最大月,占年降水量21.7%。月降水变率大,1984年9月份降水量多达408.2毫米,1977年9月降水量仅为52毫米,相差近8倍。保护区2002年6月9日凌晨发生特大暴雨。

    保护区平均风速1.4米每秒。风向以南,西南,南风为主。全城最多风向南,西南的频率为21%,南风为18%,静止风为55%。风速17米每秒(即8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平均每年3-4天,集中出现在3-8月份,占年大风日数的87.5%,出现最多的1970年为12天,月际出现最多的1970年7月5天。有4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5年)没有出现大风。各风向最大风速东北风北,西南风,风速为12米每秒(即6级),分别在3月,4月份出现。大风危害可折毁树枝,使人行进困难,高杆农作物易折倒。区内平均每年有7-8天的浮尘天气。

    土壤

    宁陕县1984年土壤普查资料显示,区内有四个土类。土体结构的特点是:土层薄,沙质高,易流失。

    潮土: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的河谷滩地上。

    水稻土: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间谷地。

    黄棕壤:分布在海拔800~1300米的中山地区。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划范围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548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9680公顷,缓冲区面积4317公顷,实验区面积11488公顷。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宁陕县境内,范围在东经108°02′—108°14′,北纬33°30′—33°44′之间。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东以秦岭山脉海拔2370米山峰为起点,向东南沿鸡公梁山脊线经2464米峰、鲁家沟梁、天心寨至杨家寨为东界,与宁陕县新场乡沙树坪、同心村相接;南以杨家寨沿坡面向北,经支梁狮子包、石子、1606.7米、1848.6米峰至七里沟中部,再向西南经马面牌、罗卜峪沟口、九关沟中部、2025.6米山峰至古里沟上部熊儿沟沟口为南界,与宁陕县四亩地镇的四亩地、严家坪、四树坪、柴家关、泰山坝村相接;西以天华山主脊向北经2064.6米峰、天华山至2547.9米峰,与陕西省佛坪县以县界为界;北以秦岭主脊向东经2599.8米、2458.8米、2531.2米、2704.6米山峰至2370米山峰为北界,与陕西省周至县以县界为界。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环境。

    植物资源

    天华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原生植被地带性垂直梯度分布明显,海拔高差较大,植被垂直带谱明显。从山脚向山上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落叶阔叶林混生有茂盛的巴山木竹,是大熊猫冬、春季的栖息地;亚高山针叶林下混生有大片的箭竹华桔竹,是大熊猫夏居地;灌丛和草甸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带,是秦岭羚牛的主要活动场所。良好的气候、复杂的地形与生境条件,造就了这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六大种群分布区之一——天华山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在大熊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生物群落典型,森林覆盖率达91.8%。区内有野生植物207科,760属,1819种,可谓是秦岭之最,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21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4种。主要有红豆杉、秦岭冷杉大果青扦太白红杉连香树水青树野大豆水曲柳香果树等。保护区种子植物包含了华中、华北、中国-喜马拉雅、中国-日本植物区系成分,充分说明了保护区植物区系的复杂性和过渡性。

    保护区现有野生种子植物152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9种,其中Ⅰ级保护1种,Ⅱ级保护8种;列入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14种;野生脊椎动物22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28种,其中Ⅰ级保护6种,Ⅱ级保护22种;已知昆虫2788种。

    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4科48属111种(包括种下类群),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①种类丰富,种系密度大;②优势科明显,大部分科内属、种贫乏;⑧地理成分多样,区系联系广泛;①温带性质显著,与热带蕨类植物区系有一定的亲缘关系;⑤南北过渡性明显;⑥区系具有一定古老性;⑦特有化程度高,有51个中国特有种,以西南、华中和华北成分为主,并有1个中国特有属。另外,在中国特有种中有9个陕西(秦岭)特有种。

    本区共有苔藓植物46科95属180种(包括种下类群)。其中苔类植物14科18属37种。藓类植物32科77属143种;优势科为青藓科、提灯藓科、丛藓科、羽藓科真藓科、绢藓科和灰藓科,优势属为提灯藓属真藓属青藓属光萼苔属绢藓属灰藓属凤尾藓属丛本藓属缩叶藓属羽藓属仙鹤藓属;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区系联系广泛;中的地理成分统计分析表明。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热带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反映了本区苔藓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性;东亚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有42种,其中中国-日本分布有15种;中国特有的种类有的种类种,中国特有分布中以西南区系成分为主。本区苔藓植物区系隶属于华中地区,但兼有多种成分。

    动物资源

    截止到2008年,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野生脊椎动物227种,占陕西省脊椎动物总数的30.72%。其中:哺乳动物54种,鸟类138种,爬行类21种,两栖类8种,鱼类6种。已知昆虫2788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37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和林麝等。

    旅游资源

    秦岭东梁海拔2964米,为公园最高点。四亩地海拔732米,为公园最低点。地势高差2232米垂直差异很大。峰峦叠嶂,河谷深切,迂回曲折,地形极其复杂。

    园区水资源、

    植被丰富、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88.7%,木本约700余种,草本植物尚未查明,公园内分布有大量国家珍贵树种,野生动物250余种。目前,教学、科研及社会团体入境旅游大多集中于夏季。菜子坪已形成商业活动区,餐馆、旅社、商店已有40多家。开展森林旅游已具备一定的客源基础,1997年来自旅游方面的收入约有80万元。

    天华山森林公园植物垂直带明显,天然林比重大,其高山草甸、瀑布、野生动植物景观独具特色。秦岭素以雄、奇、险、幽而闻名于世,而天华山更是无限风光,竞显风流,是镶嵌在秦岭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峰峦叠嶂,山奇石怪,林海茫茫,云雾缭绕,可谓“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别有一番天然情趣。园区内还有状如石海的冰渍、神秘绝妙的溶洞、飞泻千晶莹清澈的飞瀑,纵横交错的溪流,以及清纯透明的潭水和高山平湖,还有景色壮丽气势恢宏的原始森林和人工林,再加上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因此被游人誉为陕西的“九寨沟”。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意识日趋增强,因此森林旅游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天华山森林公园以园区内优美的自然景观极大地丰富了区域旅游活动的内容。森林公园作为生态保护基地,科研教育基地、森林旅游基地,必将以特有的魅力力吸引国内外宾客前去游览观光。随着公园开发建设步伐的加快,旅游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天华山森林公园将成为人们旅游度假,避暑览胜的好去处。

    管理措施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设立在西安市户县县城。管理局设有办公室、保护与宣教科、科研科、社区管理与多种经营科、森林公安科等部门,下设麻房子、柴家关、木河坪、马面牌4个保护站及四亩地、马面牌、板房沟3个检查站、一个林业派出所和二道沟、两河口等8个管理点。保护区现有管理工作人员60人。

    管理状况

    保护区是2002年8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陕西省宁西林业局蒲河林场转型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经科学规划,保护区总面积2548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968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8.0%;缓冲区面积4317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6.9%;实验区面积1148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5.1%。保护区国有林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98.4%,四至明确,林权清楚,无争议。保护区设置界桩200个,青石界碑10个。保护区持有宁陕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林权证,为保护区开展保护管理工作确立了法律地位。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建立后,在动植物资源保护、本底资源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保护区划界立标工程,为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奠定了基础。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恢复,生态环境更加适宜于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和生存。

    保护难度:

    社区村民采药、砍柴、盗猎等;主要原因是村民的经济状况差,采药是经济收入的一大部分。

    发展方向:

    已有产业:食用菌栽培和经济作物的种植。

    未来发展方向:经济林和森林生态旅游。

    价值意义

    科学研究:

    2004年,天华山自然保护区聘请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对保护区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

    2004年,由WWF资助,保护区开展了为期一年四次的野生动物巡护监测工作。2006年至今,开展了由WWF资助的《秦岭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巡护监测网络化建设》项目。

    国际协作

    2003年4月,世界自然基金会援助5万元,资助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3年7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由省林业厅主办,西安市林业局承办的项目编制培训班,保护区有2人参加培训。

    2003年7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由省林业厅主办,老县城保护区承办的野外巡护培训班,保护区有1人参加培训。

    2003年9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由省林业厅主办,由长青保护区承办的巡护监测培训班,保护区有1人参加培训。

    2003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部分巡护装备并发布大型宣传牌一面(面积50平方米)。

    2004年1月,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陕西天华山自然保护区野外巡护监测,项目经费2.8万元。

    生态价值

    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秦岭大熊猫分布核心栖息地之一,处于中国大熊猫分布的最东边沿,同时也是秦岭大熊猫东西部种群连接和基因交流的重要廊道,在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天华山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六大种群分布区之一天华山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在大熊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旅游信息

    天华山森林公园横跨秦岭南北,北与周至县户县相连,东与宁东林业局接壤,西与佛坪县毗邻,南接宁陕县,南北长约47.5公里,总面积6000公顷。公园全境山岭纵横、沟壑交错,地形复杂,秦岭主梁东西走向,横亘境内。开展森林旅游已具备一定的客源基础,1997年来自旅游方面的收入约有80万元。

    参考资料

    [1] 【森工简讯】陕西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2019社区宣教活动_宣传 · 搜狐网[引用日期2021-06-21]

    相关视频

    全部

    19次播放01:06

    万景奇山-天华山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