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黄华山

自然风景区

  • 中文名:黄华山
  • 电话区号:0372
  • 地理位置:太行山脉林虑山主峰东侧
  • 气候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黄华山介绍
    黄华山位于林虑山主峰东侧,山青水秀,云蒸霞蔚,风光旖丽,煞是壮观,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汇古今奇观于一山。有“黄华流水颠倒颠”、“悬流千尺进珠帘”、“酷暑藏冰冰冰洞”等七十二胜景。有战国时期的赵国长城、黄华会馆、东魏高欢避暑宫、隋代的觉仁院、宋代的王母祠、慈明院,明清时期的水帘亭、黄华中院、玉皇阁等建筑群;有金代著名书画家王庭筠在此隐居时创立的黄华书院及历代著名诗赋碑碣七十余通;有石塔群两处和古树名木多株。山顶瀑布飞挂,山谷干湖映辉,云隐奇峰,水绕幽谷,享有“太行最秀林虑峰,林虑黄华更胜名”的赞誉。

    地理环境

    黄华山风景区位于林州市西七公里处,这里山清水秀,风光秀丽,云蒸霞蔚,煞为壮观。这里人文景观众多,佛塔耸峙,史传为佛门道教圣地。历代来黄华山观光的政治家有赵肃侯曹丕韩琦等;知名文人有郦道元荆浩元好问等,都为黄华山自然景色所陶醉,引起强烈的创作欲望,给后人留下众多的诗文和书画。

    主要景观

    黄华山因花得名,但并非只有秋风绽菊时才美,泼墨山水,锦绣植被,早就吸引了历代帝王将相、僧道居士、文人墨客,他们留下了战国时期的赵南长城、黄华会馆,北齐高洋的避暑宫、隋唐时的觉仁院、王母池、王母墓,宋代的慈明院、览古亭,明清的水箫亭、黄华中院、没梁殿、朝王殿等,千百年来,砺风沐雨,饱经沧桑,古建筑群早已破损。但近年来经过重修,它们大多已恢复原貌,成为旅游观光者必游之处。

    黄华村,即到南天门。名为门,实际无门。相传二郎担山过此,听说到了南天门,便放下担子休息。后人根据这一传说,在路北一块巨大的山石上刻下了“南天门”三字。现今已在此建起一座雄伟壮观的仿古牌楼,上镌“黄华神苑”四字,这才是进入黄华山风景区的真正大门。过牌楼西行数十米,路中立一巨石,是在修“黄华神苑”门和修路挖地时挖掘出来的,上书“天开图画”四个笔力遒劲的大字,题字人不详。再向西行,临近黄华河,又见两块巨石对峙而立,中阙如门,故称“石阙”。黄华溪水从石阙中间倾泻而出,向下流到平缓处遇巨石阻挡形成回流,这便是黄华72景中的“黄华流水颠倒颠”的奇景。登上石阙门,继续沿山道前行,即可抵达黄华下寺(觉仁院)、黄华中寺(建于黄华会馆遗址)、黄华上寺(慈明院)、王母池、玉皇阁、高洋避暑宫等景点。下寺山门台阶下东侧有巨碑刻有“天开图画”四字,系明代林县知县胡栋所题。

    历史沿革

    觉仁院始建于隋代,规模宏大,古朴典雅,金碧辉煌。千年道观王母祠气势宏伟,玉皇殿巧夺天工。山前有巨型石碑一通,为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立,“天开图画”四个大字笔力遒劲,游人至此,无不欣赏。山门东侧珍贵的银杏树,树围3.4米,高达20余米,枝繁叶茂,分外喜人。寺院西侧一处佛徒墓葬塔林,为首者是元代天历二年(1329年)立,墓葬均为石构喇嘛模式,数量居豫北之冠。赵南长城遗址为省保文物单位。

    黄华山不仅有倚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寺庙古刹,而且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景色,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形成72景观,令人留连忘返。

    文化活动

    诗文

    明代林州籍诗人李画《雨中游黄华》:

    看山云里复猿啼,清晓飞觞思欲迷。

    人在画图深处立,一声长啸万山低。

    旅游感悟

    心随天地宽

    ——林州市黄华山、高家台徒步两日记

    秦铭芳

    2010年12月2日和3日,是两个晴好的日子,我和安阳市追风户外一行15人,在林州市黄华山、高家台度过了两日。

    在攀登的过程中,在行走的旅途上,我们感叹着太行深山的神奇,感受着蓝天白云的辽阔,品味着坚持不懈的快乐,一直到披着夜色走到了的宿营地,大块吃肉,大杯喝酒,让我们因徒步穿越深山成功而感到喜悦的笑声飞在夜色深沉的大山里。

    2010年12月2日,晴,黄华山到高家台。

    上午9点多点,15名““驴友”坐着大家用A费包租的依维柯来到林州市城郊乡的黄华山脚下。

    大家都带着30来斤的登山装备,帐篷、睡袋、防潮垫等,领队永发和杨军说,晚上要住高家台。我是第一次走这条线路,以为高家台是个山顶,不禁担心晚上在高寒处自己带的帐篷和睡袋能否御寒。

    我们这些“驴友”登山更注重的是行走,于是黄华山景区的众寺院等建筑物匆匆掠过,开始向大山深处行进。

    今天我带着登山杖,手里多了个支撑物行进中感到很轻松、舒适。队伍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今天旅行的第一个关口——迸珠帘,这里又是一个收门票的地方,一人10元,领队杨军用手机和黄华村支书联系,又和景点的老板联系,最后大家免票通过,节约了A费。杨军告诉把门的小伙子,我们就是经过这里,不停留的。

    迸珠帘的瀑布从白玉溪崖巅凌空飞落,高数十米,瀑布随着季节、风力、温度等的变化而变换它的姿态和景色。春雨霏霏季节,像一条轻纱,飞扬飘动;盛夏大雨滂沱,犹如雄狮咆哮,轰然疾下;到了秋季,水流平缓,山风吹来,珠帘上卷,人称“珍珠倒卷帘”。到了冬季,冰柱通天,犹如玉龙升腾,十分壮观。

    金代中州诗人元好问游黄华看到迸珠帘的壮观景色,曾写《黄华水帘》诗曰:“……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悬流千尺忽当前,芥蒂一洗平生胸。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挂垂长虹。”诗中不仅描绘了雄伟秀丽的黄华山水,而且也显示了作者胸襟的豁达与想象的高奇。水帘之下形成冰山洞窟,银装素裹,冰球冰柱,晶莹剔透,如临珍珠宝山,直到夏日来游,还能随手取到免费冰块。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水流顺着山崖洇洇而下,冰凌挂在崖壁上,流水和着冰粒在阳光下闪耀着动人的光芒,走近水帘感觉到寒意扑面而来。在地上也落满了冰凌,奇形怪状的冰柱,有的像鹿角,有的像玉柱,很是可爱。

    离开了流光溢彩的冰世界,我们攀登了今天最狭小的一段路程,在一个宽刚可过人的山洞里,拾级而上,背在脊梁的背包都过不去,我们卸下装备,组成人链,慢慢把背包传递出山洞,然后再整理好装备,开始新的攀登。

    到了中午1点,我们走到了一个叫老祖庙的地方,这里供奉着道家的神仙。在这里我们开始吃午饭,庙里的人给我们烧了开水,我们泡了方便面,给了庙里10元香火钱,饭后燕子妹妹把大家丢在地下的桔子皮、方便面袋、烟头等垃圾清扫了一下,我们干干净净地告别了老祖庙。

    从下午两点到晚上7:20,这5个小时,我们是行走在平缓的山坡上,有宽可过三马车的小路,背阴的路上有积雪,我们踩着雪,雪咯吱、咯吱响着;见阳光的路上,则是一片泥泞,黄泥粘在鞋底上,需要不时找地方蹭掉。

    到了下午5点,路开始上冻了,泥路变硬了走着也更方便了。

    路上,领队告诉我们,走到公路上,到一个叫三亩地的小村,就离我们今天晚上的宿营地很近了。这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月亮从山坡爬了上来,照在路上,我们到公路的一个拐角处集合了一下,大家点名报数,免得大家失散了。

    领队清点过人数,我们点上头灯,下了公路,开始了摸黑穿过太行大峡谷的底部,我们踩着石头,用登山杖探着路,过了峡谷底部,走到了对面的公路上,时间已经是晚上7:20了,接应我们的依维柯汽车也到了,大家卸下装备上了汽车,一阵轻松。汽车才开不久,领队问,老徐在吗?大家才知道丢人了,于是又找因为方便没有上车的老徐。永发开玩笑说:丢人了,丢人了。于是一片善意的笑声响了起来。

    到了高家台,我才知道我们休息的地方是高家台的村委会,这个院子邻路,有个大大的水泥平台,可以停车,可以支帐篷,还有客房和小饭店。

    开饭前,晚上准备睡帐篷的就在院子里开始搭帐篷,我担心冷受不了和其他两个朋友住客房。

    提前开车来打前站的“驴友”老柴买了10几斤牛肉炖在了饭店的高压锅里,喝酒吃肉劳累了一天晚饭吃着格外香。

    晚上9点半不到,我们这些奔波了一天的“驴子”都进入了梦乡。

    据领队杨军说,我们今天步行了20公里。

    心随天地宽

    ——林州市黄华山、高家台徒步两日记

    秦铭芳

    2010年12月3日,晴,高家台穿行在太行大峡谷底部。

    早上起来,我看着在外面露营的“驴友”收拾帐篷,王轩说,早上他的睡袋脚部都结冰了,他的温度计显示,帐篷温度只有0度。两个永发、杨军两个领队晚上“混帐”住在一起,早上他们的帐篷里面竟然结了霜和冰粒。山里的晚上还是寒冷的。夜里我在屋内钻进睡袋盖上被子还被冻得有点鼻塞呢。

    高家台是林州市石板岩乡的一个村,村边就是太行大峡谷,过去多次开车在大峡谷上面的公路上过,从来没有想到有机会可以走到峡谷的底部,看着水流,踩着乱石行走。

    我们是早上9点半出发的,山里的寒气很重,老柴的孩子说,冻得都找不到嘴了。我也感觉到脸庞和耳朵被冻的生疼,我把旅行水壶贴在脸上耳朵上,用水壶散发的热气保暖。

    走了半个小时以后,身体开始发热,汗慢慢浸了出来,走到能照射到阳光的地方感觉很舒服。

    怪石、清水,荒草、荆棘,我们走着没有路的路,领队杨军放着他带来的便携式音响里的音乐,领队永发不时还抱石头放在水里给大家铺路。

    今天上午大家都没有背装备,行走很是轻松。

    就这样,我们行走着,说着,笑着,不时拍上个照片,感受着大峡谷的宁静和水流的喧哗。突然间,扑愣愣的响声,吓我们一跳,山鸡被我们惊醒了,笨拙地飞了起来。

    我们一直走到一个叫大水掌的水电站附近,看着远处的瀑布,瀑布在飘落着水花,瀑布旁边还冻着冰挂

    沐浴在阳光下,我看着瀑布,看着水电站流出的水浪,心里一片宁静。

    行走,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走着,疲惫着,存在着,快乐着。

    行走,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养眼娱心的感受,看过的是风景,留下的是印痕,感觉到的是在劳累、休息这二者中往复循环的坚持里对自己毅力的考验。

    行走,是一种默契,是人和自然亲密相处的和谐,我们看着山山水水,体会着自然的博大精深。

    这是我近两个月来,第三次参加“驴友”的活动了,在大自然里,我们行走,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洗心洗肺,感觉着亲近自然的乐趣。

    中午一点多,我们回到了高家台,午饭是鸡蛋素卤捞面条,饭后收拾行囊,开始了返程,回来的路上车里一片安静,疲惫的“驴友”都沉浸在梦里。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