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明十三陵

明朝皇帝陵寝

  • 中文名:明十三陵
  • 适宜游玩季节:3月--5月、9月--11月
  • 地理位置:北京昌平
  • 明十三陵介绍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坐落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始作明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明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明长陵、明定陵、明昭陵、神路。2015年10月,国家旅游局通过暗访检查,发现明十三陵景区的主要存在外围欺客宰客现象严重,无明码标价;卫生情况差,景区垃圾裸露多,地面污物清扫不及时;游览设施不足,游客中心功能不全等问题,对景区给予严重警告,并公开通报,给予6个月时间整改。

    景点防疫

    预约购票

    需提前实名制网络预约购票,可通过微信搜索“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银山塔林”公众号,预约购买。

    限流措施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规定: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名称由来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历史沿革

    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明十三陵景观(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 保护。

    195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2011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皇帝陵寝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明长陵

    长陵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长陵的陵宫建筑,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

    第一进院落,前设陵门一座。其制为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已拆除并封塞)。院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代中期,碑亭则保存至今。

    明十三陵

    长陵风光

    第二进院落,前面设殿门一座,名为恩门。据《太常续考》等文献 记载,天寿山诸陵陵殿名为“祾恩殿”,殿门名之为“祾恩门”,始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是世宗朱厚熜亲易佳名。其中,“祾”字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字取“罔极之恩”意,长陵祾恩门,为单檐歇山顶形制,面阔五间(通阔31.44米),进深二间(通深14.37米),正脊顶部距地面高14.57米。檐下斗拱为单翘重昂七踩式,其平身科斗拱耍头的后尾作斜起的杆状,与宋清做法皆不相同。室内明间、次间各设板门一道,稍间封以墙体。其中明间板门之上安有华带式榜额,书“祾恩门”三金字。“稜”字系后世修葺时误写。门下承以旱白玉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其栏杆形制,为龙凤雕饰的望柱,和宝瓶、三幅云式的栏板。台基四角及各栏杆望柱之下,各设有排水用的石雕螭首(龙头)。台基前后则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其中路台阶间的御路石上雕刻的浅浮雕图案十 分精美:下面是海水江牙云腾浪涌,海水中宝山矗立,两匹海马跃出水面凌波奔驰;上面是两条矫健的巨龙在云海中升降飞腾,追逐火珠,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象。

    祾恩门两侧还各有掖门一座,均作随墙式琉璃花门,门上的斗拱、额枋,门顶的瓦饰、椽飞均为黄绿琉璃件组装,在红墙的映衬下格外分明。院内,北面正中位置建有高大巍峨的祾恩殿。这座大殿在明清两代,是用于供奉帝后神牌(牌位)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地方。

    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宫可供游人参观。

    定陵地宫

    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开工,历时6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

    陵宫的总体布局亦呈前方后圆之形。其外围是一道将宝城、宝城前方院一包在内的“外罗城”。城内面积约18万平方米。清梁份《帝陵图说》对这道外城成做过这样的描述:“铺地墙基,其石皆文石,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左右长垣琢为山水、花卉、龙凤、麒麟、海马、龟蛇之壮(状),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夺天工也。”又谓:“覆墙黄同瓦瓦,刻砖为斗拱,檐牙玲珑嵌空,光莹如玉石。甲申之变,寸寸毁之,而不能尽毁也。”外罗城仅前部正当中轴线位置设宫门一座,即陵寝第一道门。其制,黄瓦、朱扉、设券门三道。

    外罗城内,偏后部位为宝城。宝城之前,在外罗城内设有三进方形的院落。

    第一进院落,前设单檐歇山顶式陵门一座,制如外罗城门,为陵寝第二道门,又称重门。其左右各设有随墙式掖门一道。院落之内无建筑设施,院落之前(外罗城之内)左侧建有神厨三间,右侧建有神库三间。

    定陵风光

    第二进院落,前墙之间设祾恩门。其制面阔五间(通阔26.47米),进深二间(通深11.46米),下承一层须弥座式台基。台基之上龙凤望柱头式的石栏杆及大小螭首设置齐备。前后还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

    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有陵园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其形制为重檐顶,面阔七间(通阔50.6米),进深五间(通深28.1米),下承须弥座式台基一层,围栏雕饰同祾恩门。台基前部出有月台。月台前设三出踏跺式台阶,左右各设一出。殿有后门,故台基的后面亦设踏跺式台阶一出。其中,后面一出踏跺及月台前中间一出踏跺设有御路石雕。刻龙凤戏珠(左升龙,右降凤)及海水江牙图案。祾恩殿左右各设随墙式掖门一座。院内沿中轴线设有两柱牌楼门(棂星门)一座、石几筵一套。牌楼门的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为方形,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石几筵,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组成。石供案作须弥座式,石供器由香炉(一座)、烛台(二座)、花瓶(二座)组成。形制如长、永等陵。

    由于宝城的隧道门设于宝城墙的右前方,帝后棺享殿(祾恩殿)内举行“安神礼”后,必须途经外罗城内能进入宝城的隧道门入葬玄宫,同时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对称性,在第三进院落左右两墙又对称地设有随墙式掖门各一座。

    此外,定陵外罗城之前,左侧还建有宰性亭、祠祭署,右侧建有神宫监、神马房等附属建筑。定陵卫的营房则建于昌平城内。其中,定陵祠祭署的建筑布局是,中为公座(办公用的正厅),后为官舍,前为门。神宫监有重门厅室,房屋多至300余间。

    明昭陵

    明昭陵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 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也是陵区正式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载和他的三位皇后。

    明朝灭亡后,昭陵先后遭到两次破坏。公元1644年,战乱中明楼遭火焚;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三月五日,大雨滂沱,雷电交加,陵恩殿和两庑配殿又遭雷击起火,陵卒拼命扑救,只救下了两庑配殿,陵恩殿被彻底烧毁。随着岁月的推移,到了乾隆年间,两庑配殿和陵恩门又相继残坏。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清政府为缓和民族矛盾,重新修葺明十三陵。昭陵也在修葺之中。从遗址分析,当时修葺的项目只有明楼、棱恩门、棱恩殿三项工程。这次重修,虽然使陵园制度稍趋完备,但却改变了原有建筑的规制。

    明楼的斗拱,依明朝制度各陵均为上檐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檐重昂五踩斗拱。而修葺后的昭陵却变成了上下檐均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拱。明楼内还增加了条石券顶。棱恩门、棱恩殿虽然重建时间数没有大的变动,但都缩小了尺度。棱恩殿,原制面阔五间(30.38米),进深四间(16.77米);清代重建后,面阔间数没有改变,尺度却缩小为23.3米。进深改为三间,尺度缩小为11.92米。棱恩门,原为面阔三间(18.44米),进深二间(8.04米);清代重建后面阔缩小为12.52米,进深缩小为6.77米。陵内的两庑配殿和陵前的神功圣德碑亭不仅没有重建,而且残垣断壁也被拆除。只在碑石周围旧亭基上修建了一周宇墙。此后,长达200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修缮。昔日壮丽的陵园建筑满目凄凉,只剩下残坏的明楼和陵墙了。

    明永陵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永陵大约经过7-11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建成后的永陵与前七陵相较,确有两大独特之处。

    明永陵

    首先,是规模宏大。在古代,陵园规模的大小,取决于陵园殿庑、明楼及宝城规则。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裬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裬恩门面阔五间则与长陵相等,其后仅定陵与之同制。

    另外,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甃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古人设计了外罗城,以便将皇妃们埋葬于外罗城之内,其布葬的位置则拟在宝山城之外,明楼之前,亦即明楼前左右宫墙之外,左右相向,依次而袝。后来,世宗的皇妃们的墓窒虽然没有按原议定的方案,修在外罗城内,但外罗城则按原定计划修建了。

    明献陵

    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就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长陵的旁边,目前封闭没有开放。

    陵寝制度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其朝向为南偏西200,占地仅4.2万平方米左右。其陵殿、两庑配殿、神厨均各为5间,而且都是单檐建筑;门楼(祾恩门)则仅为3间;城下券门改为更简单的直通前后的形式。照壁则因之不设于券洞内而设于方城之后,墓冢之前。上登明楼的石察 量路则改为设于宝城之内的方城左右两侧。由于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它为此后的明陵建筑树立了楷模。

    明献陵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祾恩殿和方城明楼在院落上彼此不相连属。前面以祾恩殿为主,建有一进院落,殿前左右建两庑配殿和神帛炉。院的正门,是祾恩门,也即陵园的大门,门前出大月台,院后设单座门一道。后面以宝城、明楼为主,前出一进院落。院内建两柱棂星门、石供案。院门为三座单檐歇山顶的琉璃花门。二院之间,隔一座小土山(影壁山)。

    明庆陵

    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庆陵的地下玄宫自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三月定穴营建,七月二十九日合龙门,历时四个月,耗帑银150万两。且工程质量精细,除玄宫全部用石料外,其“后、中、前殿”,有“重门相隔”。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地面建筑完工。其陵园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单空石桥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遗作,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

    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占地约2.76万平方米。前面有两进方院,彼此不相连接,在二进院落之间有神道相连,并于第一进院落后建单空石桥三座。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院内建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各五间。神帛炉两座。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两柱牌楼门及石供案,案上摆放石质香炉一,驻泰、花瓶各二,方院之后为圆形宝城,在宝城入口处建有方形城台,城台之上建重檐歇山式明楼。楼内竖圣号碑,上刻“大明”“光宗贞皇帝之陵”。明楼后宝城内满填黄土,中央夯筑上小下大的圆柱形体为宝顶,底部直径约28米。冢前拦土墙与宝城墙等高,并与宝城城台及两侧墙体围成一个平面近于“月牙”形状的院落——哑巴院,院内有随墙式琉璃照壁。零工外还有一些附属建筑,如宰牲亭、神厨、神库、祠祭署、神宫监、朝房、果园、榛厂、神马房等。

    明茂陵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茂陵的建筑在清初时保存尚好,而且祾恩殿内的陈设也保存较多。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康熙年间茂陵的情况是: “十二陵惟茂陵独完,他陵或仅存御榻,茂陵则簨虡之属犹有存者。”至清朝末年,祾恩门因年久失修已经倒塌,民国年间祾恩殿本已残坏,又被拆毁。其现状情况同裕陵。

    明康陵

    康陵

    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

    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

    明景陵

    明十三陵图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向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o,占地约2.5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景陵内的祾恩殿台基,仍是嘉靖年间改建后的遗物。从遗存的明代殿宇檐柱柱础石分布可以看出,该殿原制面阁五间(31.34米),进深三间(16.9米),后有抱厦一间(面阔8.1米,进深4.03米),前面的御路石雕二龙戏珠图案,比献陵一色云纹,显得更为精致壮观。

    祾恩门、祾恩殿的台基上还有清代改建后遗留的柱础石。神功圣德碑亭仅存石碑及台基。

    明泰陵

    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明泰陵

    泰陵陵事的筹划是在明孝宗去世之后。《明武宗实录》记载,武宗即位后,即着手筹办孝宗丧事。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和司礼监太监戴义对武宗说:“茂陵西面有个叫施家台的地方,是个建陵的吉地,大行皇帝的陵寝可以在那营建。”工科右给事中许天锡也向武宗建议,派廷臣中精通风水术的人,前去复视一次。他还提议:“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处。广求术士,博访名山,务得主势之强,风气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着,庶可安奉神灵,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礼部亦赞成这个提议。于是,武宗命太监扶安、李兴、覃观及礼部右侍郎王华等人前往施家台看视,最后确定在那里营建孝宗陵寝。

    弘治十八年六月五日,陵园正式兴工,并定陵名为泰陵。太监李兴、新宁伯谭佑、工部左侍郎李鐩提督工程,五军都督府及三大营官军上万人供役,历时四月,玄宫落成,于该年十月十九日午刻将孝宗葬入陵内。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二十二日,陵园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

    泰陵在清康熙时有的建筑即已残坏。《帝陵图说》记泰陵祾恩门情况,“今左右两门坏,垒石以塞门”。此后,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陵园建筑曾经修葺,修葺情况除三座门由琉璃花门改建成砖砌冰盘檐式门楼外,余同茂陵。其现状较茂陵残坏最为严重。

    明朝弘治皇帝朱樘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帝中唯一一个只有一个女人的皇帝。

    明德陵

    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熹宗朱由校,光宗长子,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十一月十四日生。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天启。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去世,谥“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zhe皇帝”,享年23岁。崇元年(公元1628年)三月八日葬德陵。文献记载:熹宗“性至巧,多艺能,尤喜营造”。他曾操斧斤锯凿,自制小楼阁,“雕镂精绝,即巧工亦莫能及”。干得高兴时,甚至解衣裸体,随地盘坐。他“不爱成器,不惜天物”,随意拆改,以供片时之乐。

    皇后张氏,熹宗原配。河南祥符人,太康伯张国纪之女。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四月被册立为皇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入城时自缢。南明弘光朝为她上尊谥“孝哀皇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王朝将她葬入德陵。

    明裕陵

    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明英宗朱祁镇,宣宗长子。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三年(1428年)二月六日立为皇太子,十年(1435年)正月十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正统。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英宗去世,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临终遗诏止殉,结束了宫人殉葬的残酷制度。五月,陵寝玄宫建成,八月,英宗葬裕陵。

    孝庄睿皇后钱氏,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女。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部所俘,为迎英宗回朝,她把自己宫中的全部资财输出,每天悲哀地呼天号地,祈求神灵保佑英宗。累了就就地而卧,以致伤残了一条腿。终日哭泣,又哭瞎了一只眼睛。

    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加“慈懿”徽号。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故。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

    孝肃后周氏,宪宗生母,昌平州文宁里柳林村(今属北京市海淀区)人,锦衣卫千户追封庆云侯赠宁国公周能的女儿。正统十二年(1447年)生宪宗皇帝,天顺元年(1457年)册封为贵妃。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加尊号“圣慈仁寿”。孝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一日去世,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太皇太后”。四月十八日葬裕陵。

    明思陵

    明思陵

    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思陵附近亦有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清顺治帝、康熙帝亦曾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其贞忠殉主。

    清朝灭亡后,思陵屡逢劫难,残毁十分严重。地下墓室曾先后两次被当地土匪盗发。1947年,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又大规模地拆毁陵园地面建筑。思陵已是满目凄凉,只有坟冢、楼殿遗址、石雕五供、碑石作为珍贵文物保存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思陵得到应有保护。明思陵,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但古陵残碑,松涛阵阵,仍别有一番意境。特别是残存下来的石雕艺术品,构思奇妙,雕工精细。

    陪葬墓

    明十三陵的陪葬墓共有8座,其中7座妃子(太子)墓,1座太监墓。

    分别是:

    东井、西井:一说是明成祖十六妃殉葬墓,一说是明成祖昭献贵妃王氏和昭顺贤妃喻氏的陪葬墓。

    万娘坟:即“万贵妃墓”,葬明宪宗皇贵妃万氏。

    悼陵:即“世宗三妃墓”,俗称大宫。葬明世宗的皇贵妃沈氏文贵妃卢靖妃

    世宗贤妃墓:即“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葬明世宗的郑贤妃、皇贵妃阎氏、皇贵妃王氏、周贵妃、杨荣妃、马贞妃、哀冲太子、庄敬太子。

    郑贵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贵妃郑氏。

    神宗四妃墓:葬明神宗的皇贵妃李氏(即李敬妃)、李顺妃周端妃、刘昭妃(即宣懿太妃)。

    王承恩墓:葬明思宗崇祯皇帝的心腹太监王承恩。

    神路

    神路

    明十三陵神路是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的。

    碑亭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为长陵所建。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3500多字,是明仁宗朱高炽撰文,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碑东侧是清廷修明陵的花费记录。西侧是嘉庆帝论述明代灭亡的原因。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其顶部均蹲有一只异兽,名为望天犭孔。华表和碑亭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庄重浑厚。在碑亭东侧,原建有行宫,为帝后前来祀陵时的更衣处,现已无存。

    神路风光

    石雕群是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 细,深为游人所喜爱。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古代陵园中罕见的。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均呈两立两跪状。将它们陈列于此,赋有一定含义。石人分勋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为皇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为拱手执的立像,威武而虔诚。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主要起装饰点缀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仪威,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畜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棂星门又叫龙风门。由四根石柱构成三个门洞,门柱类似华表,柱上有云板、异兽。在三个门额枋上的中央部分,还分别饰有一颗石雕火珠,因而该门又称“火焰牌坊”。龙凤门西北侧,原建有行宫,是帝后祭陵时的歇息之处。,但后来便成了全陵区的主陵道了。该道纵贯陵园南北,全长7公里,沿线设有一系列建筑物,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安保情况

    2017年3月19日,在北京一个陵寝探秘的微信群里爆料。明思陵石五供变成了“石三供”,其中的一对烛台已不在原位。3月20日,一位媒体记者去明思陵实地查证,护陵员称石质烛台被拿走修缮。十三陵特区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将于当天下午发布相关情况通报。

    4月5日,昌平区政府证实了上述推测。其官方微博“北京昌平”发布消息称:3月20日,区政府得知明十三陵思陵石五供2件烛台被盗后,立即组织公安力量成立专案组,全力以赴开展侦破。4月8日,北京警方通报称案件告破。该通报称,2017年3月19日11时许,有市民拨打110,反映明十三陵思陵石五供中的两个烛台被盗。北京警方成立了由市刑侦总队、昌平分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专案组,开展案件侦破工作。

    经国家文物局核实,2016年6月24日19时许,思陵一名护陵员在巡查时,发现这一对石烛台被盗。而经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准确的被盗时间是2016年4月。也就是说,在时隔两个月后,护陵员才发现烛台被盗。

    十三陵特区办事处确认文物被盗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擅自决定不按照规定报告上级文物主管部门,不报请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因为发现烛台被盗时,正是国家旅游局对十三陵景区整改后的复评时期,如果被盗一事公布,可能会面临包括“5A被摘牌”等风险。直到2017年3月20日,才正式汇报给昌平区政府。

    国家文物局表示,此案发案时,思陵原有安防设施已全面瘫痪,人防物防技防形同虚设。另外,十三陵此前已发生过石刻文物被盗未遂事件,但未能引起十三陵特区办事处足够重视,未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和漏洞。

    2017年3月21日下午,北京市文物局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十三陵的安全隐患问题展开彻查。

    2017年4月29日,从昌平区十三陵镇获悉,思陵石五供烛台失窃事件发生后,本月起至9月底,十三陵将开展为期半年的文物安全大检查行动。相关负责人还介绍,十三陵将引进光波振动防盗掘系统、红外脉冲报警、电子巡更系统等8种先进安防技防管理手段,更新老旧监控设备。

    明朝陵墓

    名称

    地点

    地位

    明皇陵

    安徽省凤阳县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和兄嫂而修建。

    明祖陵

    江苏省盱眙县

    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

    明孝陵

    南京市玄武区

    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

    明东陵

    南京市玄武区

    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朱标(懿文皇太子、明兴宗康皇帝)的陵寝。

    明十三陵

    北京市昌平区

    明朝埋葬帝王最多的皇陵,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展开表格

    旅游信息

    门票价格

    淡季票价(11月-3月)

    票种

    全票

    半价票(学生)

    联票

    100元

    50元

    神路

    20元

    10元

    昭陵

    20元

    10元

    长陵

    30元

    15元

    定陵

    40元

    20元

    旺季票价(4月-10月)

    联票135元,没在旺季去过,具体票价希望去过的游客补充说明。

    2020年5月,北京明十三陵长陵、定陵景区将面向全国推出医务工作者免费入园政策。医务工作者本年度内凭本人身份证,及国家卫生部或省级卫生部门颁发的医师资格证、护士执业资格证等有效证件,可免费入园。

    开放时间

    2021年4月28日起,北京明十三陵康陵景区首次向游客开放。[2]

    景点

    旺季时间   (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

    淡季时间   (每年11月1日至来年3月31日)

    明定陵

    8:00-17:30(停票时间)

    8:30-17:00(停票时间)

    明长陵

    8:00-17:30(停票时间)

    8:30-17:00(停票时间)

    明昭陵

    8:30-17:30(停票时间)

    8:30-17:00(停票时间)

    总神道

    8:10-17:30(停票时间)

    8:30-17:00(停票时间)

    居庸关长城

    8:00-17:00(停票时间)

    8:30-16:30(停票时间)

    展开表格

    交通线路

    选择自驾车游览十三陵景区,请从北三环马甸桥驶入京昌高速公路,在通往“昌平西关环岛”出口驶出高速公路;盘西关环岛半圈后即可驶入十三陵景区。

    景点

    公共交通乘车路线

    明定陵

     1、德胜门西站乘345支线至昌平东关路口转314路;2、德胜门西站乘881路至昌平东关路口转314路.

    明长陵

    明昭陵

    1、德胜门西站乘345支线至昌平体委转22路;2、北京立水桥乘“昌平22路”公交线-昭陵村;3、德胜门站乘881路至沙河站转昌平22路。

    总神道

    1、德胜门西站乘345支线至昌平体委转22路;2、德胜门西站乘345支线、881路至昌平东关路口转314路南新村站下;3、北京地铁5号线天通苑乘“昌平22路”。

    居庸关

     1、德胜门乘坐345快到沙河下车,换乘昌68路车直达景区; 2、德胜门乘坐883路到南口东街下车,再换乘昌68路车直达景区; 3、城铁(13号线)龙泽站下车换乘昌平区城乡班车68路车直达景区。

    展开表格

    退出经营

    十三陵特区承担八达岭-十三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经营职能,在文物安全保护领域责任重大。2018年10月,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十三陵特区启动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剥离旅游经营职能,组建世界遗产管理中心和文物安全管理中心,退出旅游商店和经营场所等,集中力量提升文化遗产的安全保护水平。

    参考资料

    [1] 北京十三陵景区将对全国医护人员免票 · 新浪网[引用日期2020-05-03]

    [2] 4月28日起,北京明十三陵康陵景区首次向游客开放 · 头条[引用日期2021-04-28]

    相关合集

    北京市昌平区名胜古迹

    19个词条2557阅读

    明十三陵

    明朝皇帝陵寝

    明长陵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献陵

    明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墓

    查看更多

    中国北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3个词条399阅读

    八达岭长城

    国家5A级景区

    明十三陵

    明朝皇帝陵寝

    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AAAA级景区

    查看更多

    北京十六景

    16个词条4031阅读

    天安门广场

    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的城市广场

    紫禁城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延庆八达岭

    北京延庆区的景区

    查看更多

    新北京十六景

    16个词条3410阅读

    八达岭长城

    国家5A级景区

    国家体育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国家游泳中心

    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筑物之一

    查看更多

    北京昌平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3个词条111阅读

    居庸关云台

    元代石雕艺术中的杰作

    明十三陵

    明朝皇帝陵寝

    银山塔林

    国家4A级景点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全部

    1.4万次播放02:17

    明朝有16位皇帝,为何只有“十三陵”?其他三位呢?

    名称由来

    35万次播放04:20

    明朝十三陵,为何16个皇帝只有13个陵?地图看依山抱水大有乾坤

    合集

    历史沿革

    2个视频

    96万次播放15:17

    揭秘明十三陵定陵,藏珍宝三千件,千百年来为何无人敢盗,纪录片

    明定陵

    3156次播放05:39

    航拍明十三陵(超清4K视频)

    合集

    更多视频

    2个视频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