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此岸性

德国康德提出的理论

  • 中文名:此岸性
  • 提出者:康德
  • 此岸性介绍
    此岸性是德国康德用语。与“彼岸性”相对。指自在之物超出人的认识的此岸,为人所不能认识。康德认为有离开人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自在之物。自在之物刺激人们的感官而产生经验材料,并由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加上先天形式而成为人们所认识的现象界,人对自在之物则完全不能认识,即人的认识有此岸性,自在之物具有彼岸性。康德哲学关于此岸性与彼岸性的理论把自在之物与现象界分割开来,表达了他的二元论观点与不可知理论。马克思主义指出这种客体与主体之间的鸿沟并不存在,通过人的实践,逐渐提高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从现象达到本质,就能消除此岸性与彼岸性的绝对分割。

    基本简介

    “此岸性”指可认识的部分,即事物的现象;“彼岸性”指不可认识的部分,即超越人们的认识界限而独立存在的“自在之物”。康德认为:“自在之物”是在人的感观以外客观存在着的,它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产生感觉,但这种感觉是有限的。其根源于,“现象”与“自在之物”即“此岸”与“彼岸”之间有着一条原则上的界限,是人类认识无法逾越的鸿沟。人们只能认识“自在之物”的现象,而不能透过现象去认识“自在之物”本身。

    康德承认事物本质的存在,但他把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割裂开来,从根本上否认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本质的可能性,从而陷入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泥潭中。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离开现象的本质和离开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人类通过实践是可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这不仅被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发展史所证明,同时也是各门科学的基本任务。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