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中国乡村论坛

安徽农网

  • 外文名:不详
  • 建立时间:1998年9月
  • 性质:非盈利性网站
  • 工作基础:信息服务平台
  • 中文名称:中国乡村论坛
  • 前身:安徽农网
  • 经营范围:全国各地及美国,欧洲等
  • 中国乡村论坛介绍
    利用网络、技术、人才等优势,建立为“三农”服务的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1998年9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安徽农网。

    网站简介

    安徽农网

    1998年初,在省委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针对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提出:依托气象部门的网络、技术、人才等优势,建立为“三农”服务的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1998年9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安徽农网。

    它以省、市、县、乡四级服务组织为依托,以信息服务平台为工作基础,以专业服务队伍、专家顾问为技术支撑,以网站、广播、电视、电话、报纸为服务载体,以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注册会员、涉农企业为纽带,无偿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农网网站围绕市场、科技、政策三大主题,开设了8大板块共72个栏目。每日更新信息5000多条,日均访问量超过8000人次。用户遍及全国各地,以及美国、日本、欧洲等36个国家和地区。

    组织网络

    组织网络包括1个省级信息中心、17个市级信息中心、61个县级信息服务中心、1898个乡镇信息服务站。现有专职信息员2132人。聘请中外专家顾问79人,注册会员29587个。

    信息服务平台由农网网站和县乡政务办公、农村远程教育、乡镇雨量自动采集、农业短信服务、农村信息电话答询、农网信息电视编播和电台自动编播等系统构成。

    服务内容

    安徽农网“告诉农民干什么,教会农民怎样干,帮助农民销出去”,广泛应用于农产品流通、订单农业、网上招商引资、农村科技培训等,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交易方式的转变,社会效益显著。

    所获荣誉

    2003年4月,省科技厅组织的项目鉴定意见认为:安徽农网项目立题正确,技术路线切实可行,资料翔实,应用创新点多,效果显著,社会经济效益巨大,在总体上处于国内同类应用研究与实施的领先水平。

    安徽农网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优秀农业政府网站”(2001年)

    “国内农业网站十强”(2003年)

    安徽农网被评为:

    “安徽省优秀政府网站”(2001年)

    “安徽省信息化建设十件大事”(2001年)

    “安徽省十五发展创新工程先进集体”(2002年)

    农网建设与应用项目被评为:

    “安徽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安徽农网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的新闻;《焦点访谈》以“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专题报道了安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中央电视台先后13次采访报道安徽农网。

    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安徽农网为农民架起致富桥”的文章,并配发短评“为农服务 贵在创新”。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安徽日报等国内20多家报纸先后对安徽农网进行报道。

    网站建设

    1999年安徽农网提出:按照“四个一”标准(一个人、一间房、一条专线、一套设备)在全省所有的乡镇建设信息服务站,创建了农村信息服务的新模式。安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与“农村税费改革”、 “万里绿色长廊”工程一起,作为安徽农村工作的三大创新写入了省政府工作报告,并被中国气象局评为创新项目在全国推广。

    安徽农网的建设采用物理网络与服务组织同步延伸的新做法,利用气象部门的垂直管理体制及资源,建立起省、市、县、乡四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保证了信息的有效传播。国务院信息办调研组在考察安徽农网时指出:“安徽农网的建设模式,探索了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新路子”。

    综合应用因特网、数据库、无线通信网络、光纤传输、计算机电话集成、多媒体、流媒体、卫星遥感、遥测、自动控制等技术,自行开发了农网网站和县乡政务办公、农村远程教育、乡镇雨量自动采集、农业短信服务、农村信息电话答询、农网信息电视编播和电台自动编播等系统,实现了因特网、广播电视网、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无线寻呼网的有机结合,创建了农村信息服务大平台,从而提供了多形式、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手段。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