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甘薯根腐病

甘薯根腐病

  • 中文名:甘薯根腐病
  • 外文名:Sweet potato root rot
  • 病原中文名:茄类镰孢甘薯专化型
  • 拉丁学名:Fusarium solani
  • 病原分类地位:根
  • 病原类型真菌主要危害作物:甘薯
  • 甘薯根腐病介绍
    苗期染病病薯出苗率低、出苗晚,在吸收根的尖端或中部出现黑褐色病斑,严重的不断腐烂,致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慢,叶色逐渐变黄。大田期染病受害根根尖变黑,后蔓延到根茎,形成黑褐色病斑,病部表皮纵裂,皮下组织变黑,发病轻的地下茎近地际处能发出新根,虽能结薯,但薯块小;发病重的地下根茎大部分变黑腐败,分枝少,节间短,直立生长,叶片小且硬化增厚,逐渐变黄反卷,由下向上千枯脱落,最后仅剩生长点2~3片嫩叶,全株枯死。

    基本信息

    主要为害部位:

    形态特征

    甘薯根腐病

    茄类镰孢甘薯专化型菌丝稀,呈茸毛或密绒状至絮状,具环状轮纹,灰白色;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2、3细胞宽,分隔3~8个,明显。5隔者多,占89%,大小48.4~59.4×4.4~5.6(um),分生孢子梗短,具侧生瓶状小梗;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短杆状,梗较长,单细胞者多,大小5.5~9.9×1.7~2.8(um);厚垣孢子生在大型分生孢子或侧生菌丝上,单生或两个联生,球形或扁球形,大小7.1~11.0um;菌核扁球形,灰褐色。N.sanguinea子囊壳散生或聚生,形状不规则,浅橙色至棕色或浅褐色,大小289~349×276~303(um);子囊棍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至卵形,大小12~14.4×4.8~6(um)。

    传播途径

    本病系典型土传病害,但病残体和带菌有机肥也是重要初侵染源,带菌种苗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发病条件

    该病发生和流行与品种、茬口、土质、气象密切相关,温度27℃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0%以下时易诱发此病,连作地、砂土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南薯88号,济薯2号、10号,烟薯3号,徐薯2号、18号,烟薯3号、泰薯2号,鄂薯2号,海发5号,丰薯1号,南京92,郑州红4号,8148,济薯10号(78066)、济薯11号,鲁薯3号、鲁薯4号、鲁薯7号,短蔓红心王甘薯,皖84—559等抗病品种。

    (2)适时早栽,栽无病壮苗,深翻改土、增施净肥、适时浇水。

    (3)建立三无留种地,培育无病种薯。(4)与花生、芝麻、棉花、玉米、高粱、谷子、绿肥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