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胰腺内分泌肿瘤

胰腺内分泌肿瘤

  • 中文名:胰腺内分泌肿瘤
  • 季节分布:四季
  • 是否传染病:否
  • 症状表现:体弱、多汗、震颤、行动过速、焦虑、乏力、头痛等
  • 就诊科室:肿瘤科
  • 显状部位胰腺多发人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 胰腺内分泌肿瘤介绍
    胰腺内分泌肿瘤是来源于胰岛的较少见的肿瘤,可分泌多种激素,绝大多数为恶性肿瘤。胰岛内细胞可发育成为分泌不同类型激素的肿瘤细胞,可分为有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类。功能性内分泌肿瘤常出现某种或某些激素分泌过高综合征,无功能性内分泌肿瘤血清激素水平正常且无临床症状。常见的功能性肿瘤包括:胰岛素瘤、促胃液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抑素瘤等。虽然胰腺内分泌肿瘤可以合成多种激素,乃至同时存在2种以上激素分泌性肿瘤,但通常只有一种激素向循环血中释放和产生激素过多的临床综合征。胰腺内分泌肿瘤每年的发病率为(1~4)/100万,其中无功能性者占14%~30%。胰岛素瘤和促胃液素瘤最常见。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其典型表现为精神恍惚、疲劳、抽搐等明显的低血糖及神经系统症状。促胃液素瘤以难治性、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和高胃酸分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胃酸过多、消化道溃疡、腹泻等。手术治疗是胰腺内分泌肿瘤唯一的治愈手段,其目的是根治及消除或减轻肿瘤引起的内分泌症状。异常增多的激素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反复消化道溃疡、激素作用的器官受损等其他危害。各种肿瘤的恶变率不同,如胰岛素瘤95%为良性,其他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恶变率通常在50%~70%。即使是恶性肿瘤,经过合适的治疗,其5年生存率也显著高于其他恶性实体肿瘤,预后较好。

    就诊科室

    • 内分泌科、肿瘤科

    病因

    • 本病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

    症状

    • 胰腺内分泌肿瘤依肿瘤类型,可分泌不同的激素,所以表现各有特点,较常见的是胰岛素瘤、促胃液素瘤等。

    • 胰岛素瘤

      • 可表现为眩晕、头痛、软弱、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速、心悸及饥饿感等。

    • 促胃液素瘤

      • 腹痛、腹泻等。

    • 血管活性肠肽瘤

      • 水样腹泻、面色潮红、腹痛等。

    检查

    生化检测

    • 测定血浆激素水平或进行激发试验,可确定肿瘤的类型。

    影像学检查

    • 通过各种影像诊断手段,包括超声、CT、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等,可确定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数量。

    • B超:可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但是难以发现较小的肿瘤。

    • 超声内镜:是目前胰腺内分泌肿瘤较敏感及特异的术前定位方法,对肿瘤有较高的检出敏感性。

    • CT和磁共振成像:对胰岛素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若肿瘤大于2cm则具较好的定位价值。

    • 选择性动脉造影:分别进行胃十二指肠、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胰动脉插管造影,使肿瘤显影,阳性率为40%~90%。

    组织病理学检查

    • 通过穿刺或组织活检,进行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查,以确诊内分泌肿瘤并确定其类型。

    诊断

    • 医生主要依据各类肿瘤的临床表现、相应的生物激素水平测试及影像学确诊。

    临床表现

    • 胰岛素瘤可表现为眩晕、头痛、软弱、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速、心悸及饥饿感等。

    • 促胃液素瘤常表现为腹痛、腹泻等。

    • 血管活性肠肽瘤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

    生化检测

    • 根据血浆激素测定或激发试验进行诊断并确定肿瘤的类型。

    影像学检查

    • 通过各种影像诊断手段,确定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数量。

    病理学检查

    • 通过穿刺或组织活检,进行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查,以确诊内分泌肿瘤并确定其类型。

    分型

    •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分类标准(WHO,2004年)

    • 高分化内分泌肿瘤

      • 良性,局限于胰腺内,无血管浸润,无神经周浸润,直径<2cm;核分裂象<2/10HPF;Ki-67阳性细胞<2%。

      • 生物学行为未定,局限于胰腺内,但具有下列一种以上特点:直径≥2cm;核分裂象2~10/10HPF;Ki-67阳性细胞>2%;有血管浸润及神经周围浸润。

    • 高分化内分泌癌

      • 低度恶性,大体可见局部浸润,周围组织或器官和(或)转移,Ki-67阳性细胞>5%。

    • 低分化内分泌癌

      • 高度恶性,核分裂象>10/10HPF,Ki-67阳性细胞>15%,血管和(或)神经浸润明显。

    鉴别诊断

    • 胰岛素瘤

      • 需要与表现为眩晕、头痛、软弱、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速、心悸及饥饿感等低血糖表现的疾病鉴别,包括胰岛母细胞增生症、胰源性非胰岛素瘤低血糖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引起的倾倒综合征、内源性胰岛素生成障碍或转化异常导致低血糖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基本可以排除。

    • 促胃液素瘤

      • 通常需要与胃酸分泌异常的疾病鉴别,包括低胃酸继发性高促胃液素血症、萎缩性胃炎以及其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引起的胃溃疡、胃窦部促胃液素细胞增生等。

    • 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 主要表现为压迫,应与胰腺癌相鉴别。

    • 如果出现上述类似的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

    治疗

    • 手术治疗是胰腺内分泌肿瘤唯一的治愈手段,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采取不同的内科对症治疗。

    内科治疗

    • 术前支持治疗改善患者全身一般情况。

    • 对症治疗减轻激素过度分泌所致的临床症状。

    • 抗肿瘤治疗控制肿瘤的发展。

    外科治疗

    • 手术治疗是胰腺内分泌肿瘤唯一的治愈手段,其目的是根治及消除或减轻肿瘤引起的内分泌症状。

    危害

    • 胰腺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的内分泌肿瘤危害不尽相同。

    • 肿瘤的发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 各种肿瘤的恶变率不同,如胰岛素瘤95%为良性,但是其他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恶变率通常在50%~70%。

    • 胰岛素瘤导致长期的低血糖,可造成不可逆性的脑损害,引起智力减退、行为缓慢,严重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等。

    • 促胃液素瘤引起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可导致穿孔等并发症。

    转移性

    • 胰腺内分泌肿瘤常发生以下转移:

    • 有肝脏或局部淋巴结转移;

    • 浸润性生长到邻近脏器;

    • 浸润累及血管。

    预后

    •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生存期优于其他类型胰腺肿瘤,即使是伴有肝转移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的生存期也可达48个月,5年生存率近40%。

    • 提高早期诊断率,积极根治性切除肿瘤,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已使胰腺内分泌肿瘤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预防

    • 对于肿瘤的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 生活规律。

    • 坚持锻炼身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抵御疾病的最佳手段。

    • 心态良好,劳逸结合。

    • 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戒烟戒酒。

    • 减少致癌物质的接触。

    • 注射疫苗预防病毒感染。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