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猪胆粉

猪胆粉

  • 中文名:猪胆粉
  • 外文名:PULVIS FELLIS SUIS
  • 药剂类型中药是否处方药:否
  • 性状:本品为黄色、灰黄色粉末
  • 制法:取猪胆汁,滤过,干燥、粉碎
  • 猪胆粉介绍
    猪胆粉是猪科动物猪胆汁的干燥粉末。猪胆粉味苦,属于寒性药,归肝、胆、肺、大肠经。猪胆粉主要含胆汁酸、胆色素、脂类、粘蛋白、卵磷脂及无机物等成分。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是胆汁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猪胆粉药材中,牛磺猪去氧胆酸含量不得少于 2.0%。

    简介

    • 正名:猪胆粉

    • 英文名:Zhudanfen

    • 拉丁名:Suis Fellis Pulvis

    • 别称:猪胆汁

    功效与作用

    • 猪胆粉具有清热润燥、止咳平喘、解毒的功效。

    • 现代研究表明,猪胆粉还具有镇静、降血压、镇咳平喘、杀精、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抗氧化的作用。

    • 猪胆粉可用于治疗顿咳、哮喘、热病烦渴、目赤、喉痹、黄疸、湿疹、泄泻、痢疾、便秘、头癣、痈疮肿毒等。

    • 目前,猪胆粉还被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胆囊炎、急性胃炎、病毒性肝炎、滴虫性阴道炎、银屑病、痔疮、肠梗阻的治疗。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 有猪胆粉过敏史的人,禁止服用。

    • 脾胃虚寒者,谨慎服用。

    •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 孕期及哺乳期女性服用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如何使用猪胆粉

    • 猪胆粉可煎汁内服,也可以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服用时一定要遵医嘱,不可自己增加或减少药量。

    • 猪胆粉煎汁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0.3~0.6克,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时,请遵医嘱。

    • 猪胆粉外用时,可以用水调和涂抹患处。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 避免辛辣、热燥、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具体请遵医嘱。

    • 如果猪胆粉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使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 传统医学认为猪胆粉无毒,但如果需要服用,请咨询医生,以便对症治疗。

    • 过量服用猪胆粉,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 呼吸困难

      • 面部浮肿

    • 过量服用猪胆粉,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治疗。

      • 恶心呕吐

      • 腹痛

    如何选购猪胆粉

    • 猪胆粉在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 猪胆粉为黄色或灰黄色粉末。有腥味,味道苦,容易吸潮。好的猪胆粉颜色灰黄,粉末干燥,没有杂质。

    • 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

    温馨提示

    • 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或药店进行选购,以免影响使用。

    含猪胆粉的中成药有哪些

    • 护肝片:有疏肝理气、健胃消食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并具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

    • 妇宁栓: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去腐生肌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症、阴痒、阴蚀、阴部瘙痒、小腹疼痛、阴道炎,阴道溃疡,宫颈糜烂等。

    • 藿胆片:有芳香化湿、清热通窍的功效,用于治疗湿浊内蕴、鼻塞、流清涕或浊涕、前额头痛等。

    猪胆粉和熊胆粉功效一样吗

    • 猪胆粉和熊胆粉虽然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是两者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不同,猪胆粉为牛磺猪去氧胆酸,熊胆粉为熊去氧胆酸,所以两者的主要功效也不相同。

      • 猪胆粉具有润燥通便、清肺化痰的功效,多用于治疗热结便秘、痢疾、肺热咳嗽、银屑病、百日咳等。

      • 熊胆粉具有平肝明目、杀虫止血的功效,多用于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病惊厥、抽搐、目赤翳障、蛔虫、风虫牙痛等。

    用药误区

    • 误区:猪胆粉是猪胆的干燥粉末

      • 猪胆粉是将健康猪的胆囊中胆汁取出,干燥,研磨成粉而得,并不是猪胆直接干燥、研磨而成。

    其他注意事项

    • 请记住:

      •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 [1]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 [2] 李梅,王秋,彭崇胜,等。中医药学基础。第二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

    • [3]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