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惠山泥人

传统工艺美术品

中文名:惠山泥人 外文名: 别名: 地理位置:江苏省无锡市 开放时间:全天 著名景点:三茅峰 留耕草堂 建议游玩时间:6-8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惠山泥人介绍
惠山泥人,是江苏无锡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无锡当地艺人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所制,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佳,适合“捏塑”之用。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形态简练而蜚声中外,其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型,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惠山泥人题材丰富,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手捏泥人,构思隽妙,做工精细,郭沫若先生赞其"人物无古今,须臾出手中",属泥人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另一类为泥人、石膏工艺品,用模具成批生产,量大、价廉。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源流

在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明,第二十二卷元旦部,其中记武进县元

旦风俗:“买泥人,鬼脸子、搏土作人物形,工且肖,唯梁溪,虞山人多造之。鬼脸子即昔人云面具也,二者儿童争购笑午”。这段记载中说明了明代就有梁溪人(无锡),虞山人(常熟)专门塑泥人,而且说“多造之”,是指已成为产地。并且无锡泥人在明代已有一定的知名度,远在几十公里外的武进县都有无锡泥人出售,而且品种也不少,不仅有各类人物,还有脸谱、面具等,“工且肖”,说明泥人在当时已达到相当的艺术水准。

明代绍兴人,文学家张岱,号陶庵,在他的《陶庵梦忆》卷七愚公谷条记载:“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铭山(锡山),进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泉酒、水坛、花缸、宜兴罐、风炉、盆盅、泥人等货”,可见当时的泥人已成为商品进入商铺。但作者在描写这个精雅的店铺时,把泥人放在末位,不知是泥人在这个店里的位子不显眼,还是因为泥人不是生活必需品,因此,从重要的生活用具酒、罐、炉、盆排起,再挨到玩的泥人为止。这就不得而知了。但说明明代末期泥人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了。

到了清代。据徐柯《清稗类钞》卷四十五《工艺录、泥人条》记载:“高宗南巡,驾至无锡惠山,山下有王春林者,卖泥人铺也,工作精妙,技艺万端,至此命作泥人数盘,饰以锦片,金叶之类,进御之,大称赏,赐锦甚丰。期物至光绪时,尚存颐和园佛香阁中,庚子之乱,为西人携去矣。”可见王春林是清代中期在惠山泥塑业中一位出类拔萃的专业艺人。从这里也使我们了解到,无锡泥人在乾隆年间,技艺水平已非常成熟,作品达到相当完美的境界。当时的无锡人周镐在他的《咏惠山泥美人》诗中呤道:“款款纤腰掌上珍,琅珏为骨水为神……”

公元1885年,慈禧太后50寿庆时,无锡地方官特意到惠山定制了一套精制的“八仙上寿”大型手捏泥人进贡朝贺,惠山泥人再次传入宫庭。

公元1910年(宣统二年),由胡万成大房店铺选送的泥人产品,在“南洋劝业会”上获银牌奖,在该会的报告书(民国廿五版)中说:“陈列手工业中有泥人,多数制其贫贱富贵之像,精神体态,形容丰姿,面面俱到,旁视近 视,宛若生人”。胡万成大房在民国10 年《无锡大观》上刊登的广告:“大房胡万成,惠山对山门,远近有名声,精制美泥人”。

50年代专门成立了“无锡惠山泥人厂”,后来又相继成立了“惠山泥人研究所”以及“惠山泥人博物馆”。 惠山泥人采用惠山附近特有的一种土质细腻纯净,可塑性极佳的黑土捏制而成。制作工艺分为捏胚、彩绘、开相几部分。在产品的品种上主要分为“手捏戏文”和“印模泥玩具”两大类。它做工细致,造型优美,色彩绚丽,注重对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人们的喜爱。

制作方法

造型

惠山泥人由于受模型的限制,因此,泥塑造型一般十分简练,大都是圆浑浑、胖乎乎的,甚至用浮雕和高浮雕来处理,有的甚至在背部“过渡”成平面。因此,看似简单,但实际效果却又十分完美。但彩绘的造型就明显的十分讲究和繁复,如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运用,纹样、图案装饰,以及贴金描花、开相妆銮有的已形成固定的程式。搭配在造型上明显比坯体复杂,那恬情含蓄的观音;含情脉脉的少女;笑逐颜开的刘海;慈祥和蔼的寿星;饶有情趣的弥陀;形象鲜明生动,喜怒哀乐各异。相比之下,一个泥坯的造型就简单了。

做工

惠山泥人的复制生产大都用模型印制(浇制),手捏泥人也有印段镶手,大都使用人头模具。因此,在做工上便简单多了,技术的复杂性远不如彩绘。

彩绘却只能一笔一划来表现作品的艺术效果,而且有很多操作工艺是必须遵循的,如艺人们自己总结的“从上到下,先淡后浓,先白后黑,头发最后”。“头色不过四,身色勿过三”(指涂色的次数)。“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这些都是操作规程上的要求。还有在用色用笔的基本功方面也要求很高,如“落笔如飞,厚薄均匀”,“直线要直,曲线要活”,“红搭绿,一块玉;青搭紫,一堆屎。”等等,足以证明彩绘比制坯繁杂多了。

现状

以阿福和阿喜为代表人物的惠山泥人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体系,它们是传承人智慧的结晶和努力的结果,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迎合大众的审美去改变惠山泥人带来的美感。每个人的审美不同,对事物的喜爱度也就不同。前来购物的人一部分是因为惠山泥人的名气,当做当地特产来购买。另一部分则是真的喜欢惠山泥人的风格。现在所谓的什么将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观念都是浮云,如果对惠山泥人进行创新那就意味着放弃它原有的特色,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同时惠山泥人也不接受把他做成其他实用性更强的商品,它就是工艺品的本质,由它的材质决定,不能违背传统。其次在传承人方面,前来学习惠山泥人手艺的人不算多,很多年轻人父母不太愿意孩子做这样工资低,学习时间至少在三年以上的工作。

主要特色

传统工艺极为复杂

有搓、揉、挑、捏、印、拍、剪、色、压、贴、镶、划、扳、插、推、揩、糊、装等技艺。作为彩塑,彩绘技艺在整个泥人的工艺制作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因而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

注重配色

惠山泥人,彩和塑是相互依存的,好的色彩可以使造型更完美、更有感染力。我比较喜欢用鲜艳、饱和的色彩,较多地采用对比色的配合。如《关公》,我用红脸和绿袍的对比,以绿色为主基调,辅以蓝和金。为了不使红绿色对比的反差太大而造成视觉的不适,我采用金色的帽盔和大把黑色的胡须包围了红色又分隔了绿色使之调和。n又如《民族娃娃》这套作品,共有10个人物。我只用红、黄、蓝三原色为主色调反复使用,另用亮度极高的桃红来呼应和统一全局,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变形的泥塑造型用色必须对比强烈才能相得益彰。

"满而不塞,繁中有简"

这是惠山彩塑运用纹样时的规律。"长脚寿"、"团寿"、"梅竹"适用于老年人的服饰。"百吉"、"蝙蝠"、"团球花"适用于小孩服饰。"云锦花"、"水浪花"、"五色云"适用于一般神仙中人物,"草花"、"芙蓉花"、"点点花"、"荷菊"等则是一般富贵人、美女服饰上常用的纹样。

传承意义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无锡市的喻湘涟、王南仙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

惠山泥人代表作品“大阿福”,是根据无锡民间传说创作的,他是一个被神化的民间中健壮孩子的可爱形象,主要是取其镇邪,降福之意。还有绝妙的手捏戏文取材于京剧、昆剧、当地地方戏曲及神话传说等题材,近年来泥人艺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创作出新一代泥人,栩栩如生神情生动。惠山泥人以其独有的艺术风貌,不愧为最富有东方神韵的民间艺术。 提起大阿福,在惠山还流传着这样的民间传说。在很早以前,惠山一带野兽横行,危害儿童。有个叫"沙孩儿"的小孩,勇斗猛兽,为民除害。为了纪念"沙孩儿",人们用惠山的粘土塑造了勇敢的"沙孩儿"形象。后来,经过历代艺人不断地加工创造,这个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艺术形象,便在人们心中活了下来。

惠山泥人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耍货”,也称“粗货”。采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造型单纯,用笔粗放,色彩明快,形神兼备。内容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如大阿福、老寿星、渔翁得利等等,深受群众和儿童喜爱。另一类是手捏戏文,也叫“细货”,作品取材京昆戏剧中的精彩场面,人物刻画生动,色彩华丽,耐人寻味,适宜人们喜庆赠礼或欣赏之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但已很少见。 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之分。粗货为玩具,用模具翻制,大批量生产;细货手捏而成,制作精细。题材多为戏曲人物,或祈福避邪的春牛、老虎、大阿福、寿星等。惠山泥人造型丰满、简练,夸大头部,着重刻画表情。匠人特别重视彩绘,有所谓"三个坯子七分画"之说。常用的色彩有大红、绿、金黄、青等原色,对比强烈,主次分明。如果说泥人张的作品清新雅致,那么惠山泥人则鲜明艳丽。

传说

关于惠山泥人的起源也有很多种传说,但大多无法考证。以下是几种常见传说:

孙膑

据清末民初有名的胡大房、胡二房泥人店的后裔说:在晚清光绪年间只有陈聚盛、胡万盛等字号的泥人店十几家,他们共同成立了泥人业的行会----耍货公所(现惠山史家弄)。公所供奉的祖师是公元前战国时期的孙膑。据传说:战国时,鬼谷子收了两个徒弟,本领了得,都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大军事家,一个叫庞涓,一个就是孙膑。庞涓妒恶孙膑,用计割去了孙膑的双膝,使其无法行走。孙膑逃到吴国,流落在惠山一带,捏了不少泥人、泥马来研究破庞涓五雷阵的布阵新法。以后到了齐国为将,一次与魏国作战时用在惠山研究的战法大破五雷阵,杀了庞涓。可他在惠山捏泥人的技艺传了下来,从此惠山居民也捏起泥人来。

刘伯温

另有一种传说较广的是明代大政治家刘伯温(又名刘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通兵法)(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首创了惠山的捏泥人。当时朱元璋开国,建立明朝。有一日,朱元璋派军师刘伯温出外查勘。到了惠山,刘伯温发觉有王者之气,惠山又是龙山,恐怕再有帝皇出世,将不利于明王朝的统治。他为了镇压,破坏风水,以断龙脉,就教老百姓在惠山脚下挖土取泥,搏制泥人以出售换钱,有的将山土制成武将、有的捏作皇帝,破惠山风水,让无锡只出泥皇泥将,再不出显达权贵的人物。他当然没有想到,这一来,给世人留下了精美绝伦的惠山泥人,造就了一批擅长创作惠山泥塑的民间艺人。

所获荣誉

《金童玉女》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福子》获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山花奖。

惠山泥人代表作《阿福》获轻工部优质产品奖。

《老渔翁》获全国旅游产品天马奖。

为香港《天坛大佛》设计小样。

《惠山阿福》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无锡被授予中国“泥人之乡”

“惠山泥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