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黑体小鳍灯鱼

黑体小鳍灯鱼

  • 中文名:黑体小鳍灯鱼
  • 拉丁学名:Nannobrachium nigrum
  • 别名:灯笼鱼七星鱼光鱼
  • 界:动物界
  • 黑体小鳍灯鱼介绍
    黑体小鳍灯鱼,又名灯笼鱼。灯笼鱼科。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海域,北自日本,南至菲律宾,东至加州及智利等。中国台湾则发现于西南部、东部及东沙群岛等周边水域。大洋性中层巡游鱼类,以小虾等甲壳类为食。

    基本信息

    俗名:灯笼鱼 七星鱼光鱼

    学名:Nannobrachium nigrum

    英文名:Black lanternfish

    中文名:黑体小鳍灯鱼 黑体小鳍灯鱼

    科名:Myctophidae

    科中文名:灯笼鱼科

    同种异名:Lampanyctus niger, Myctophum nigrum, Paralampanyctus niger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后部略细。头中等大。吻短,前端尖。眼中等大。口大,上颌骨狭长而延伸至前鳃盖后缘,末端扩大;上下颌呈绒毛状齿带。鳃盖后上缘圆角,不具锯齿状突起。体被大而薄圆鳞,易脱落;侧线平直。背鳍单一,位于体中部,具软条10-12,后部另具一脂鳍;臀鳍基底略等于或长于背鳍基底,具软条12-14;胸鳍软条11-14,尾鳍叉形。各部位之发光器位置于下:鼻部背位发光器(Dn)小而圆形;鼻部腹位发光器(Vn)无;鳃盖位发光器(Op)2个,位于前鳃盖后缘下方,Op1较Op2小,均在眼眶下缘纵线之下;鳃被架位发光器(Br)3个;胸鳍上方发光器(PLO),在侧线上方,近背部;胸鳍下方发光器(PVO)2个,两者互为斜线排列;胸部发光器(PO)5个,PO3及PO4位置明显升高;腹部发光器(VO)4个,VO1明显升高;腹鳍上位发光器(VLO)位于腹鳍和侧线之中间;臀鳍上方发光器(SAO)3个,三者排列呈斜线,SAO3在侧线上方,近背部;体后侧位发光器(Pol)2个,Pol2在脂鳍下方,侧线上方,近背部;臀鳍前部发光器(AOa)3个,水平排列;臀鳍后部发光器(AOp)4个;尾鳍前位发光器(Prc)2个,垂直排列,各位于侧线上下缘。尾部发光腺,雄鱼与雌鱼皆具SUGL而无INGL发光鳞。

    分布

    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海域,北自日本,南至菲律宾,东至加州及智利等。中国台湾则发现于西南部、东部及东沙群岛等周边水域。

    习性

    栖息环境为深海、近海沿岸;栖息深度:50 - 2754米;最大体长:21 cm 。大洋性中层巡游鱼类,具日夜垂直分布习性,白天一般栖息深度可达450-2,754公尺左右,晚上则上游至水深50-275公尺附近处觅食,以小虾等甲壳类为食。

    渔业利用

    一般以底拖网捕获,不具食用经济价值,通常做为下杂鱼用。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