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军曹鱼

体延长而近于圆柱状的鱼类

  • 中文名:军曹鱼
  • 拉丁学名:Rachycentron canadum
  • 别名:海竺鱼海鲡竹五海于草
  • 分布区域: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 界:动物界
  • 军曹鱼介绍
    军曹鱼,拉丁文学名:Rachycentron canadum (Linnaeus)外文学名:Cobia,black kingfish,runner,prodigal son,sergeantfish俗名:海竺鱼、海鲡、竹五、海于草。科属:隶属鲈形目军曹鱼科。军曹鱼(学名:Rachycentron canadum)是军曹鱼科、军曹鱼属鱼类。体延长而近于圆柱状。头部平扁而宽;口裂水平位,开于吻端。上下颌有宽绒毛状齿带;锄骨、腭骨及舌面均具微细之齿。眼小,有狭窄的脂性眼脸。体被细鳞,埋于厚皮肤之下。侧线在前方略有弯曲;尾柄两侧无隆起棱脊。有拟鳃;鳃膜不相连,并在喉峡部游离;鳃被架7;鳃耙短。背鳍硬棘短且分离,约略可完全收藏于沟内;软条部前方鳍条高而略呈镰刀状。臀鳍与背鳍软条部相对,但略短。体背部深褐色,腹部淡而略带黄色;体侧具显明的二条银色纵带,幼鱼时,在此带之上方更有一淡色纵带,二带之间则为黑色。各鳍红褐色至深褐色;尾鳍具白缘。军曹鱼活动之水域极广,栖地多样性,凡是沙泥底质、碎石底部、珊瑚礁区、外海的岩礁区、红树林区、有残木等漂浮物的沿海地区或是有漂流与静止目标的外海地区等皆可见其踪迹,甚至偶可见于河口区,而除了大陆架区外,在大洋中亦可见其踪迹。常栖于外海深水区,有时为追索食饵游至上层,游泳速度快,但不结群洄游。肉食性,凶残,摄食猛,摄食量大。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水域。在中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沿海。

    物种简介

    动物学史

    军曹鱼最初由林奈(Linnaeus)在1766年描述并命名为Gasterosteus canadus。后来又改为Rachycentron candum(Linnaeus,1766年)。军曹鱼的同义学名包括Apolectus niger Bloch 1793、Scomber niger Bloch 1793、Naucrates niger Bloch 1793、Elacate nigra Bloch 1793、Centronotus gardenii Lacepede 1801、Centronotus spinosus Mitchill 1815、Rachycentron typus Kaup 1826、Elacate motta Cuvier & Valenciennes 1829、Elacate atlantica Cuvier & Valenciennes 1832、Elacate bivittata Cuvier & Valenciennes 1832、Elacate malabarica Cuvier & Valenciennes 1832、Elacate pondiceriana Cuvier & Valenciennes 1832、Meloderma nigerrima Swainson 1839、Naucrates niger Swainson 1839、Elacate falcipinnis Gosse 1851、Thynnus canadensis Gronow 1854、Elacate nigra Gunther 1860、Rachycentron canadus Jordan & Evermann 1896、Rachycentron pondicerrianum Jordan 1905。军曹鱼

    形态特征

    体延长,近圆筒形,稍侧扁,躯干部较粗大,尾部逐渐细小,体长为体高的8倍余,为体宽的6倍左右。头较平扁,宽大于高。吻较长,头长为吻长的2.5倍。眼小,头长为眼径的7倍余,位于头两侧,近于头前部,上缘靠近头背部。眼间隔平宽,头长为眼间隔的2倍有余。口较大,前位,稍倾斜,前颌骨不能伸出,上颌骨末端伸达眼前缘下方,下颌较上颌稍长。两颌、犁骨、腭骨及舌面均具绒毛状齿带。鳃孔较大,前鳃盖骨后缘无锯齿,鳃盖骨后缘无棘。鳃耙短粗,鳃耙数为3~4+7~12。军曹鱼

    体被细小圆鳞,头的颊部、顶部及鳃盖上缘均被小圆鳞。侧线呈波纹状,在胸鳍上方呈弧形。背鳍2个,第1背鳍起点位于胸鳍基后上方,具8枚鳍棘,棘粗短,棘间膜较低,各棘几呈分离状,并可分别收藏于纵沟里;第2背鳍位于第l背鳍最末鳍棘后方,基底较长,前部鳍条较长。臀鳍与第2背鳍同形,但基底较短,前方有2枚鳍棘。胸鳍宽大,位低,后缘尖形。腹鳍胸位,较小,鳍条末端不过胸鳍鳍条末端。尾鳍形状随其生长而变化,幼鱼由尖尾形渐变为截形,继而浅凹形,长大后呈叉形,上叶显著长于下叶。

    体背部呈灰褐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沿背鳍基部有一黑色纵带;自吻端至尾鳍基也有一黑色纵带,并与背部纵带平行;自胸鳍基至臀鳍基末端上侧方还有一条浅褐色纵带。各带之间为灰白色,幼鱼这两条白色带更明显。各鳍均呈褐色,但腹鳍边缘及尾鳍上下缘为白色。

    其体形圆扁,躯干粗大,头平扁而宽;口大,前位,微倾斜,近水平而宽阔;吻中等大小,约为头长的1/3;眼小,不具脂膜,为头长的1/7~1/10,眼间隔宽平,位于头两侧;前额骨不能伸缩,上颌后端近眼前缘,下颌略长于上颌;鼻孔长圆形,每侧2个,与眼上缘处于同一水平;上下颌骨、腭骨及舌面具绒毛状牙带。背鳍硬棘短且分离,臀鳍具2~3枚弱棘。幼时尾鳍圆形,成体尾鳍则内凹呈半月状。尾柄近圆筒形、侧扁、无隆脊,第一背鳍8~10鳍棘、粗短,可收褶入沟中,胸鳍尖、镰状,腹鳍胸位,具1棘5鳍条。在养殖过程中,尾鳍形状有所变化,在130厘米时尾鳍为尖尾形,180厘米时尾鳍略成截形,300厘米以上时尾鳍渐变为深叉形。上叶略长于下叶。鱼体表、颊部、鳃翼上缘、头顶部、鳍基部均被小圆鳞,侧线前端为波状,胸鳍上方波位较大,后段平直达到尾鳍基部。鱼体背面为黑褐色,腹部为灰白色,体侧沿背鳍基部有一黑色纵带,自吻端经眼而达尾鳍基部,体两侧各有一条平行黑色纵带,各带之间为灰白色纵带相间。鳍为淡褐色,腹鳍与尾鳍上边缘则为灰白色。

    物种对比

    对比维度

    军曹鱼

    马鲛鱼

    外观

    分布区域

    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在南海以海南文昌铺前附近海域

    食性

    肉食性

    肉食性

    军曹鱼科

    鲅科

    鲈形目

    鲈形目

    栖息环境

    军曹鱼活动之水域极广,栖地多样性,凡是沙泥底质、碎石底部、珊瑚礁区、外海的岩礁区、红树林区、有残木等漂浮物的沿海地区或是有漂流与静止目标的外海地区等皆可见其踪迹,甚至偶可见于河口区,而除了大陆架区外,在大洋中亦可见其踪迹。[1]

    军曹鱼不耐低温,胚胎发育期间适宜水温24-31℃;仔鱼阶段(体重10-15克),水温低至20-21℃,摄食量明显降低,19℃不摄食,17-18℃活动减弱,静止于水底,16℃开始死亡。水温22-34℃有明显的索饵活动,水温升至36℃,虽有摄食行为,但已开始死亡。军曹鱼

    生活习性

    活动规律

    军曹鱼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常栖于外海深水区,有时为追索食饵游至上层,游泳速度快,但不结群洄游。

    食性

    肉食性,凶残,摄食猛,摄食量大。在自然海区,较小的军曹鱼主要以虾、蟹、头足类为食,约占食物总量的80%,其次为鱼类。较大个体的鱼以食鱼为主,如天竺鲷类、鲱鲤、坯及三线矶鲈石斑鱼的幼鱼,也摄食头足类、三疣梭子蟹、虾类等,鱼类约占食物总量的80%。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完全驯化摄食人工颗粒饲料。

    习性

    军曹鱼为广盐性鱼类,盐度4-35‰时有明显的索饵活动。较大个体对低盐的忍受力较低,盐度低于8,即没有摄食活动,养殖鱼维持在10以上为宜。

    分布范围

    海域范围

    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水域。在大西洋西部,自新斯科舍省(加拿大),南至阿根廷,包括加勒比海;从切萨皮克湾南部到墨西哥湾,在美国沿海温暖的水域中丰富。在东大西洋,从摩洛哥到南非。在印度至西太平洋,从东非和日本到澳大利亚。不产于东太平洋。主要捕捞生产国为巴基斯坦菲律宾、墨西哥等国,中国以南海和东海较常见到,黄海北部很少见,渤海基本上见不到,台湾各地海域及离岛之澎湖也有分布。

    国家地区

    安哥拉、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阿鲁巴、澳大利亚、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国、巴巴多斯伯利兹、贝宁、百慕大、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巴西、英属印度洋领土、文莱达鲁萨兰国、佛得角、柬埔寨喀麦隆开曼群岛、中国(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澳门、台湾、香港)、圣诞岛科科斯(基林)群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哥斯达黎加、古巴、库拉索科特迪瓦、吉布提、多米尼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法属圭亚那、法属南部领土(莫桑比克海峡群岛)、加蓬、冈比亚、加纳、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尼科巴岛、安达曼群岛)、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牙买加、日本、约旦、肯尼亚、科威特、科威特、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提尼克岛、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墨西哥、蒙特塞拉特岛、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新喀里多尼亚、尼加拉瓜、尼日利亚、诺福克岛、阿曼、巴基斯坦、帕劳、巴拿马、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葡萄牙(马德拉)、波多黎各、卡塔尔、俄罗斯联邦(库尔勒群岛)、留尼汪岛、圣巴塞莱米、圣基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岛(法国部分)、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圣马丁岛(荷兰部分)、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东帝汶、多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美国本土外小岛屿(威克群岛)、乌拉圭、瓦努阿图、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越南、维尔京群岛、英国、维尔京群岛、美国、西撒哈拉、也门。我国产于南海、东海与黄海。为暧水性中下层鱼类。栖息于热带及亚热带较深海区。

    生长繁殖

    在生殖季节,雌鱼背部黑白相间的条纹会变得更为明显,腹部很突出;而雄鱼背部黑白条纹不明显或消失,腹部也较小。网箱养殖的军曹鱼性成熟年龄在南海约为2龄,性成熟最小体重雄鱼约7千克,雌鱼约8千克。该鱼卵粒较小,相对繁殖力为160粒/克。

    在自然海区,军曹鱼为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生殖期较长,在美国东海岸北墨西哥湾海域,4-10月均可发现有成熟的鱼。在中国台湾南部,2月底至5月为产卵高峰期,往后有零星产卵,直至10月。产卵适宜水温为24-29℃。广东湛江地区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主要产卵期。军曹鱼受精卵透明略带淡黄色,圆形,浮性。受精卵膜吸水后略膨胀,卵径1.35-1.41毫米,油球径约0.39毫米。每千克卵约50万粒。质较差的卵不透明,浮性不佳,卵腹腔不明显。孵化时间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水温24-26℃时,约30小时开始孵化破膜,水温28-30℃时,约22小时开始孵化出膜。

    养殖

    生活在咸水和咸淡水的较广盐性水中,适宜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2℃,10℃以下摄食减少或不摄食,3℃以下处于冻害边缘。军曹鱼为肉食性鱼类,以虾、蟹和小型鱼类为食物。天然海区中生长速度极快,一般周年生长可达130厘米,自然界中捕获到的最大个体体长200厘米,重达68公斤。军曹鱼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洄游特征,近海集群产卵,幼鱼群体在浅海砂砾中觅食,主要食物是枝角类、小型甲壳类、虾蟹类、虾蛄、小鱼等。待鱼逐渐长大后,则可捕食中、小型鱼类。其食性贪婪、饱食不厌,故生长极为迅速。刚孵化出的仔稚鱼以枝角类、丰年虫等为食,在海水网箱养殖6~9厘米的幼鱼,则可投喂鱼肉绞成的肉糜或碎鱼,1个月后可摄食鱼块,3个月后可投喂整条小鱼。网箱内养殖的军曹鱼常栖息于网箱底部,一旦投喂食物,则迅速游到上面争抢食物,饱食后又潜入水底。养殖过程中,仔鱼和鱼苗大小要分筛,以免互相残食。军曹鱼摄食量大而且快,抢食凶猛,消化力强,生长速度快。养殖半年可达3~4公斤,1年可达6~8公斤,2年可达10公斤以上,显示出其巨大的养殖前景。军曹鱼肉质细嫩、鲜美,为大型食用鱼,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是市场上畅销的水产品,现已成为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的重要海网箱水养殖对象。近年来台湾人工繁殖已成功,并可批量生产,成功解决了苗种来源问题。相信军曹鱼的养殖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军曹鱼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2年 ver 3.1)——无危(LC)。

    主要价值

    军曹鱼的含肉率为68.7%,肌肉蛋白质含量为21.2%,氨基酸总量为65.05%,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高达591毫克·克N,军曹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5.2%,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acid,简称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acid,简称DHA)的含量分别为4.5%和12.0%。军曹鱼含肉率高,营养质量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军曹鱼

    含量参考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185千卡

    参考资料

    [1] 台湾鱼类资料库[引用日期2021-06-08]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