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白貉

哺乳纲食肉目的动物

  • 中文名:白貉
  • 分布区域:中国、蒙古、日本、朝鲜、芬兰等国家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 白貉介绍
    白貉,中国现有的白貉新色型从表型上看双分为两种:一种是除眼圈、耳缘、鼻尖、爪和尾尖带有野生型貉的毛色外,身体其他部位的针毛、绒毛均为白色。两种白貉均惹人喜爱,体型与普通色貉差异不显著,在行为上较普通色貉更加驯顺。

    基本概况

    白貉是一种皮毛兽,犬科,盛产于中国东北各地。白貉有两种:一种是全身洁白,另一种是除龚尖、眼圈、耳尖、尾尖和足尖带有浅褐色外,其余部位均洁白。[1]

    物种介绍

    白貉

    自然界中的貉历来都是青褐色,这种常见的普通色型 在遗传上被称为野生型。197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动物园曾收购到一只罕见的雄性白貉(眼、吻均为淡粉红色),1980年又在东北三省家养貉种群中陆续发现过眼睛黄褐色或淡蓝色、吻黑色的白貉或花白貉,这些有别于野生型毛色的特殊色型,被称为突变型。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利用这些宝贵的白貉突变基因,经近10年的研究,终于培育成功了中国现有的白貉新色型。

    形态特征

    貉属食肉目、犬科、貉属的一种大毛细皮的珍贵毛皮动物。主要分布于前苏联各国、山昆中国、蒙古、日本、朝鲜芬兰等国家。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通常根据产地,以长江为界分为北貉和南貉。北貉多属乌苏里貉亚种,体型大毛绒丰厚。南貉体型小毛绒衡短,但色泽艳丽。自然界中的貉历来都是青褐色,这种常见的普通色型在遗传上被称为野生型。197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动物园曾收购一只罕见的雄性白貉(眼与吻均为淡粉红色),1980年又在东北三省家养貉种群里陆续发现过眼睛黄褐色或淡蓝色、吻黑色白貉或花白貉,这一些有别于野生型毛色的特殊色型,被称之为突变型。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利用这些宝贵的貉突变基因,经近10年的研究,终于培育成功中国现有的白貉新色型。

    毛色特点

    白貉

    经大量研究表明,貉白色毛的遗传基因显性基因,其对应的野生型遗传基 因是隐性基因,但貉白色显性基因有纯合致死作用,故所有白貉个体均是杂合体。白貉和白貉间交配,后代仅有二分之一的白貉,由于显性基因纯合致死作用,还降低了繁殖力。白貉和野生型貉交配,后代也分离1/2白貉,却避免显性基因纯合致死的后果。

    生活习性

    野貉和人工训养的家貉在生活习性方面略有差异,野貉更具其独特习性,具体表现在:

    1 、集群繁殖期间表现更明显,因此家养幼貉40-60天断乳后也可10-20只集群圈养。

    2 、活动貉属昼伏夜出的动物,野生貉比家养貉表现更为明显。貉汗腺极不发达。在天气炎热时常伸展躯体卧下,张口伸舌以增加散热。因此,夏季要注意防暑。

    3 、集粪性无论野生貉或家养貉,绝大多数均定点排粪,久积成堆,在管理上较为方便。

    4 、冬眠(休〕野貉在严寒冬季(n 月中旬-2月上旬〕常隐居穴中,新陈代谢降低至维持生命的低水平,消耗秋季所蓄积的皮下脂肪,形成非持继性冬眠,呈昏睡状态。活动减少,少食,因此称冬休或半冬眠。家养貉冬休不十分明显,但大都食欲减退,活动减少。在饲养管理上应加以注意。物种来源

    经大量的研究表明,貉白色毛的遗传基因为显性基因,其对应的野生型遗传基因为隐性基因,但貉白色显性基因有纯合致死的作用,故所有白貉个体均为杂合体。白貉与白貉间交配,后代仅有1/2的白貉,由于显性基因的纯合致死作用,还降低其繁殖力。白貉与野生型貉交配,后代也分离1/2白貉,却避免了显性基因纯合致死的后果。

    繁殖情况

    白貉

    中国白貉类型毛色已很稳定,即白毛部分无论针毛、绒毛全部为 白色,无其他杂色(如针毛白而绒毛不白或部分不白;或身体的某一部分不白等)。故白貉选种应侧重于毛色、毛质和体型,尤其公貉更要精选。

    白貉的选配宜采用白貉与野生型毛色貉交配,不宜在白貉间选配。白貉一般有针毛粗长的缺点,选配的野生型貉其针毛最好短而密,以纠正白貉的缺点。

    养殖历史

    细说起来,白貉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只有10来年的时间。它是由灰貉子基因突变而来的。白貉子从头到脚都是白色,没有其它的色彩。人们看惯了灰貉子,冷不丁看白貉子都有些不习惯,有些人甚至认为白貉子不吉利。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要买白貉子呢?其实,能这样买貉子的,都是行家里手,很懂行的。在买貉子之前,人家就对市场情况做了一番深入的调查研究。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灰貉子养得太多了,价钱也就下来了。而白貉子数量少,价格就容易上去。更为重要的是,大个子意识到白貉子潜藏着更大的商机。

    因为人们又发现了白貉子的另一个优点——容易着色。在服装加工当中,貉子皮主要用来装饰衣领和袖口,长长的毛装饰在衣服上,显得气派又华贵。

    不过,貉子的品种比较单一,主要就是灰貉子,服装的色彩却是多种多样的,不能都镶上条灰领子,而这白貉子皮,可以染成各种颜色,搭配起来就方便多了。[2]

    采精技术

    白貉的电刺激采精技术

    彩色裘皮在毛皮市场上持续走俏,因此带动了彩色毛皮动物的养殖热。白貉作为貉子中少有的几个彩 色品种之一升温迅速,2005年种公兽的价格已经超过了4000元/只,远远超过了其它毛皮动物,甚至超过了进口芬兰狐。这里不乏为炒作的因素,但主要原因是白貉数量短缺。白貉的繁殖因为是显性遗传,自身繁殖有致死基因的客观存在,因此必须用白貉与普通貉交配,而且得到的后代中只有一少部分是白貉,从而限制了白貉的发展,于是人们试图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貉的人工授精技术相对狐狸开展较晚,操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采精困难。貉的按摩采精要经过一定的驯化才能实现,操作起来费时费力,而且成功率不高,应用电刺激采精技术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可以在生产中加以推广。

    1 用具和药品

    (1)狐貉专用电刺激采精仪,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研制;也可以用家畜的电刺激采精仪改造后使用。

    (2)集精杯。

    (3)麻醉药,市场上已经有专门用于毛皮动物的麻醉药,也可以用犬的麻醉药代替,如果找不到上述的药品,也可以用鹿的麻醉药代替。

    (4)常用的清洁和消毒用品。

    2 操作方法

    2.1将公貉保定,用湿热的洁净毛巾擦拭其肛门及阴茎周围,毛巾的温度以不烫手为宜。将毛巾用肥皂清洗即可,切不可使用消毒液。在阴茎周围反复撙拭,并用毛巾捂一会,以刺激其排尿

    2.2麻醉。将毛皮兽专用的麻醉药按其说明书使用,或者参照犬的使用方法;使用鹿的麻醉药时,每只貉子使用0.3mL,肌肉注射

    2.3将采精仪的探棒清洗干净(可以用消毒液消毒),涂上肥皂润滑,待貉子完全麻醉后将探棒插入貉子肛门5~8cm,将仪器面版上的电压调节旋钮(粗调和细调)调至最小档位,接通电源。根据貉的反应逐渐加大电压,每次增加1V,待貉阴茎完全勃起,有射精动作时停止增加电压,并准备接收精液。如果没有射精可以继续增加电压直至射精。一般5~6V的电压即可使貉射精,经常采精或者配种的貉在2~3V也可以射精,初次采精或者发情不完全的貉需要的电压较大,如果超过15V仍采不出来,应停止操作,以免电压过大对貉造成伤害。

    2.4采精后,立即给貉注射解药,待其完全苏醒后放回笼子,并注意观察。

    2.5将相应器具清洗、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电激采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采精方法,特别是在降低劳动强度、克服种兽驯化困难等方面具有突出优点,是成功解决白貉及其它毛皮动物采精困难的首选方法,在白貉的人工授精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还没有发现应用本方法的不良反应,但电流刺激和麻醉作用必然对种公兽造成一定影响,是否影响使用年限和影响程度多大还需进一步实验证实,如何减轻负面作用也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总结。

    毛色遗传特点

    白貉于70年代末曾在黑龙江地区野外发现过,后又在家养貉后代中出现过,属于毛色遗传基因的突变现象。后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进行培育和研究,已明 确其白色性状的遗传特点,确定了优化选育的方法,纯化型的白貉已广泛推广。

    由特产研究所选育的白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全身毛绒均呈均匀一致的纯白色,针、绒毛从尖部至根部亦为纯白色,眼有棕黄色或淡蓝色,或呈一黄一绿的鸳鸯眼;另一种是鼻尖、眼圈、耳缘、四爪和尾尖呈普通色貉的颜色,而而身体的其余地方针绒毛均呈白色,眼多为褐色。两种类型的白貉体型和毛绒品质均与普通色貉美观 明亮,又可着色染成人们所喜爱的任何毛色,所以经济价值较普通色貉皮更高一些。

    两种白貉的白色遗传性均属显性遗传,但由于存在着显性基因纯合致死的现象,故所有白貉的遗传基因均属于杂合型的。因此,无论白貉之间选项配,还是白貉与普通色貉之间选配,其后代中所分离的白貉比例均为1/2左右。

    因此,白貉的选育宜采用白貉与普通色貉之间的杂交选配,这样可避免显性基因的纯合致死,后代生活力亦强。白貉与白貉之间的选配一般不宜采用

    母貉妊娠表现

    母貉妊娠后变得温驯平静,不愿活动。在阳光充足、气候温暖的时候,喜欢爬卧在笼网上。

    食欲和食量也有明显的增加,被毛平顺且有光泽。至妊娠25~30天时,在腹部可摸到黄豆粒大小的乳头,没配上的母貉乳头干瘪且硬小。

    妊娠40天可见母貉腹部下垂,脊背凹陷,行动变得迟缓。临产前10天左右,开始拔毛做窝。

    相关内容

    貉子的别名称叫狸,在动物学分类上属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它是东亚特有动物,主产中国、苏联、朝鲜、日本、蒙古等国,分许多亚种。中国貉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其中东北地区分布密度最大。

    在40年代,日本衣川雄曾将中国貉和朝鲜貉混分成七个亚种。

    一是乌苏里貉。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的东部和东南部地区,以及朝鲜东北部。

    二是阿穆尔貉。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沿岸地区。

    三是朝鲜貉。主要分布于辽宁省南部和朝鲜。

    四是闽越貉。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等省。

    五是江西貉。主要分布于江西省及其附近各省。

    六是湖北貉。主要分布于湖南、四川等省。

    七是云南貉。主要分布于云南及其附近各省。

    在中国有南貉、北貉之分。这是人们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将长江以南产的貉称南貉,长江以北的貉称北貉。北貉体型大,毛绒丰厚,毛皮质量明显优于南貉。南貉体型小,针毛短,绒毛空疏。所以目前人工养殖的貉,绝大多数来源于北貉,并以黑龙江省的乌苏里貉为最多。

    前些年,灰貉子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所以大多数养貉的首选就是灰貉子。灰貉子就是乌苏里貉,体型大,毛绒丰厚,满身的毛红里点缀着灰黑色儿,就像是经过了一番精心地挑染似的,很有立体感。不过,也有的人专挑白貉子。[2]

    参考资料

    [1] 白貉的养殖技术 ·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3-04-07]

    [2] 为什么有人专选白貉子? ·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网络电视台[引用日期2013-04-07]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