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大麻哈鱼

冷水性溯河产卵泅游鱼类

  • 拉丁学名:Oncorhynchus keta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纲:辐鳍鱼纲
  • 科:鲑科
  • 属:麻哈鱼属
  • 种:大麻哈鱼
  • 大麻哈鱼介绍
    大马哈鱼(学名:Oncorhynchus keta)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体侧扁,背腹外廓相对称,纺锤形。头长与体高略相等,口端位,口裂大,上颌骨后延至眼的后缘,斜向下方,似鸟喙状。上、下颌和犁骨皆有齿。眼在体轴线的下方,较大。背鳍居于体中央稍后。体色逐渐变暗,并在体侧出现10-12条紫红色纵斑纹的婚姻色。当到达产卵地时,整个体色变得黯淡。体长可达100厘米。大马哈鱼属于冷水性溯河产卵泅游鱼类,幼鱼在海洋里生活3-5年,通常4龄达到性成熟,成熟后回江河产卵。广泛分布于白令海、北太平洋、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及沿岸河流中。

    入药部位

    全体。

    性味

    味甘,性微温。

    功效

    补虚,健胃,利水。

    主治

    用于虚劳羸瘦,消化不良,水肿。

    相关配伍

    1、治水肿:大马哈鱼100g,茶叶适量,水煎极熟,食肉饮汁,每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

    2、治抽搐:500g重大麻哈鱼1条,用火烤黄,以黄酒为引,3次服完。(《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00g;或焙干研末。

    采集加工

    秋季由海入江产卵后捕捞,用时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焙干备用。

    形态特征

    大麻哈鱼:又名秋大麻哈鱼。体稍侧扁,一般长约60cm。头大,吻长,突出,微弯,尤其雄鱼在生殖期吻弯曲如钩状,使上下颌不相吻合。眼距吻端比距鳃孔为近。口大,牙扁而尖锐,顶端向内微弯,上下颌各具1列大牙。鳃孔大,鳃耙19-25。体被细小圆鳞。侧线明显。侧线鳞132-148(19-26/18-24)。背缘自头后渐次降起直至背鳍基部。背鳍3-4,9-11,起点距吻端与距尾鳍基约相等。脂鳍小,和臀鳍相对。臀鳍2-4,12-15。胸鳍1,14-16,较小,位低。腹鳍1-2,8-11。尾鳍叉形。头背和体背青黑色,腹部银白色,成鱼体侧有10-12条橙赤色的横斑。臀鳍、腹鳍灰白色。

    生长环境

    为回游性鱼类,每年秋季生殖鱼群进入江河产卵,产卵期10-11月,常于水质澄清的砂砾底质,水深1m、水温4-12℃处产卵,卵沉性,黄红色,球形,径5.4-7.3mm,怀卵量3000-5000粒,产卵后亲鱼大部分死亡。受精卵于次年春季孵化,当仔鱼长到50mm时开始降河入海,3-5年后鱼体性腺成熟又开始溯河生殖回游。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常食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甲壳类及其他小型鱼类等。我国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图们江

    相关论述

    东北动物药》:“滋补,利水,健胃。治消化不良,胸腹胀满,水肿。”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