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小军舰鸟

小军舰鸟

  • 中文名:小军舰鸟
  • 拉丁学名:Fregata minor
  • 别名:黑腹军舰鸟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
  • 小军舰鸟介绍
    小军舰鸟是大型海鸟。嘴强壮而长,尖端弯曲成钩状。翅长窄而尖,初级飞羽11枚。第一枚初级飞羽最长,形成尖翅。尾甚长,呈深叉状,跗跖特短,被羽到趾。趾间有蹼相连,但蹼未发展成满蹼,仅连结趾的一半。中趾特长。身上羽毛厚密。雄雌大小和羽色不同。雄鸟通常略较雌鸟为小,全身黑色,下体具淡褐色光泽。头和颈部羽毛较长而尖,带铜绿色金属光泽,翅上小覆羽和三级飞羽黑褐色;翼上有一褐色带。颏、喉、喉囊裸露皮肤洋红色,嘴黑灰色,脚黑色,虹膜淡褐色。雌鸟头和颈黑色,背黑褐色.头和颈部羽毛较尖,带有铜绿色光泽,小翅覆羽褐色,在翅上形成一褐色带。脚淡红色。

    基本资料

    (图)喂食

    中文学名:小军舰鸟

    中文目名:鹈形目

    中文科名:军舰鸟科

    中文属名:军舰鸟属

    中文俗名:黑腹军舰鸟小军舰鸟

    拉丁文名:Fregata minor

    英文名:Great Frigatebird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Gmelin,1789

    物种信息

    体长95厘米的暗色军舰鸟。雄鸟:体羽几乎全黑,仅翼上覆羽具浅色横纹,喉囊绯红。雌鸟:颏及喉灰白,上胸白色,翼下基部无或极少白色,眼周裸露皮肤粉红。

    小军舰鸟

    亚成鸟:上体深褐,头、颈及下体灰白沾铁锈色,与白斑军舰鸟的区别在体型较大,下腹部白色,翼下基部较少白色。虹膜-褐色;嘴-雄鸟青蓝,雌鸟近粉;脚-成鸟偏红,幼鸟蓝色。在营巢地发出嘟嘟的、咯咯的及似卷舌音的叫声。于海上常无声。分布于热带海洋。繁殖于海南岛附近海上岛屿、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地区性常见于中国南海。偶见于中国南部沿海至江苏及河北。极少至台湾兰屿岛。似其他军舰鸟,但更常光顾海岸线。

    描述

    大小量度为:体长800-1000毫米,嘴峰雄性116—130毫米,雌性130—150毫米,翅长雄性595—603毫米,雌性605—621毫米,嘴峰雄性86.5—89毫米,雌性89毫米,翅雄性516—531毫米,雌性562毫米,尾雄性300—305毫米,雌性338毫米。

    分布

    (图)飞行

    小军舰鸟分布于莱桑岛、夏威夷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特立尼达岛、加拉帕戈斯群岛、新西兰、澳犬利亚、新几内亚、爪哇附近的圣诞岛以及中国东北和东南沿海及其邻近岛屿。

    小军舰鸟主要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开阔海洋和沿海地带,繁殖期则多栖于海岛。善飞行。主要在空中生活。能长时间的、毫不知疲倦的在空中飞来飞去,常像鹰一样在空中盘旋、翱翔。飞行极为灵活。但不善于游泳,更不会潜水,很少在水面活动。在陆地行走亦较困难。一般亦很少着陆于平地。起飞时需从高处往低处飞。主要以鱼为食。常在海面上低空飞行。捕食不时跃出水而的飞鱼。也捕食飘浮在水面的鱼类废物和其他在海面活动的海洋动物。也常常在空中追赶和胁迫鸥、鲣鸟等其他鸟类将捕得的食物吐出来,在当这些食物未落入水中之前,即被它抢走,有时亦偷吃其他海鸟的卵和幼雏。

    繁殖

    繁殖期为4一6月,营巢于海岛灌丛上或树上。巢由树枝构成,内垫有草茎和草叶。营巢材料是在飞行中从地上或灌木上采取,也常常偷盗其他海鸟的巢材。求偶时雄鸟极大的使它洋红色的喉囊膨大成半球形,每窝产卵1枚,有时多至2枚。卵白色,大小海65—68×45—16毫米。雌雄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刚孵出的雏鸟裸露无羽,但很快即被有厚密的绒羽。亲鸟用已半消化的食物喂雏。

    保护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21年2月1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发布,黑腹军舰鸟(小军舰鸟)的保护级别为二级。[1]

    参考资料

    [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引用日期2021-02-07]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