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圆叶挖耳草

圆叶挖耳草

  • 中文名:圆叶挖耳草
  • 拉丁学名:Utricularia striatula
  • 别名:圆叶狸藻(海南植物志)条纹挖耳草(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 命名者及年代:Sm.
  • 分布区域: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 圆叶挖耳草介绍
    圆叶挖耳草,狸藻科陆生小草本。假根少数,丝状,不分枝。匍匐枝丝状,具分枝。叶器多数,于花期宿存,簇生成莲座状和散生于匍匐枝上,倒卵形、圆形或肾形,具细长的假叶柄,膜质,无毛,长3-10毫米,宽2-6毫米,具二叉分枝的脉。产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也分布于热带非洲及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形态特征

    圆叶挖耳草

    陆生小草本。捕虫囊多数,散生于匍匐枝上,斜卵球形,侧扁,长0.6-0.8毫米,具柄;口侧生,上唇具2叉分枝并疏生腺毛的附属物,下唇无附属物。

    花序直立,长1-15厘米,上部具1-10朵疏离的花,无毛;花序梗丝状,粗0.2-0.4毫米,具少数鳞片;苞片、小苞片与鳞片相似,中部着生,披针形,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截形或急尖;花梗丝状,长2-6毫米,粗0.12-0.2毫米,于花期开展,花后多少反折。花萼2裂达基部,裂片极不相等,密生乳头状突起,无毛;上唇圆倒心形,长1.5-2.5毫米,顶端微凹,下唇卵状长圆形,长1-1.8毫米,顶端截形或微凹。花冠白色、粉红色或淡紫色,喉部具黄斑,长3-10毫米;上唇细小,半圆形,顶端具2牙齿,远较上方萼片短,下唇圆形或横椭圆形,宽3-10毫米,顶端多少3-5浅裂,喉凸稍隆起;距钻形或筒状,常弯曲,长1-4毫米,短于或等长于下唇并与其呈直角或锐角叉开。雄蕊无毛;花丝线形,上部膨大,长约0.6毫米;2个药室近分离。

    雌蕊无毛;子房球形;花柱短而明显;柱头下唇半圆形,上唇消失呈截形。果斜倒卵球形,背腹扁,果皮膜质,室背开裂。种子少数,梨形或倒卵球形,长0.25-0.4毫米,种脐突出,种皮具纵向延长的网褶和倒钩毛。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潮湿的岩石或树千上,常生于苔藓丛中,海拔400-3600米。

    分布范围

    圆叶挖耳草

    产于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也分布于热带非洲及印度、斯里兰卡、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