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凹头苋

苋科苋属植物

  • 中文名:凹头苋
  • 拉丁学名:Amaranthus lividus L.
  • 别名:野苋人情菜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 分布区域:凹头苋原产于热带非洲,除降雨稀少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外,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陕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广生。广泛分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日本、阿根廷、澳大利亚、荷兰以及非洲北部的一些国家也有分布
  • 凹头苋介绍
    凹头苋(拉丁学名:Amaranthus lividus L.)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茎伏卧而上升,从基部分枝,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花成腋生花簇,直至下部叶的腋部,生在茎端和枝端者成直立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矩圆形,果熟时脱落。胞果扁卵形,不裂,微皱缩而近平滑,超出宿存花被片。种子环形,黑色至黑褐色,边缘具环状边。花期7-8月,果期8-9月。茎叶可作猪饲料;全草入药,用作缓和止痛、收敛、利尿、解热剂。原产于热带非洲,除降雨稀少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外,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陕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广生。广泛分布于温带、热带和亚热带。日本、阿根廷、澳大利亚、荷兰以及非洲北部的一些国家也有分布。抗逆性强,抗湿耐碱,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广。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茎伏卧而上升,从基部分枝,淡绿色或紫红色。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5-4.5厘米,宽1-3厘米,顶端凹缺,有1芒尖,或微小不显,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呈波状;叶柄长1-3.5厘米。花成腋生花簇,直至下部叶的腋部,生在茎端和枝端者成直立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矩圆形,长不及1毫米;花被片矩圆形或披针形,长1.2-1.5毫米,淡绿色,顶端急尖,边缘内曲,背部有1隆起中脉;雄蕊比花被片稍短;柱头3或2,果熟时脱落。胞果扁卵形,长3毫米,不裂,微皱缩而近平滑,超出宿存花被片。种子环形,直径约12毫米,黑色至黑褐色,边缘具环状边。花期7-8月,果期8-9月。[1]

    幼苗 子叶1对,长椭圆形,先端钝圆,基部连合。下胚轴发达,上胚轴短。初生叶阔卵形,先端平截,具凹陷,叶基阔楔形,有长柄。后生叶除叶缘略呈波状外,与初生叶相似。

    成株 肉质肥厚,有光泽无毛,绿色带紫色。株高10~30厘米,茎圆柱形,倾斜或匍匐生长,由茎部分枝。单叶,对生,有时互生,矩圆形或倒卵形,全缘,顶端内凹。花3~8朵,簇生于小枝顶端,黄色,具凹头,下部结合; 雄蕊8~12枚; 花柱4~6枚,细长,伸出雄蕊之上,柱头4~5裂。

    子实 胞果椭圆形,每果内有种子50多粒。种子肾状扁圆形,黑色或褐色。[1]

    生长环境

    喜温暖气候,耐热力强,不耐寒冷。生长适温23—27℃,20℃以下植株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野苋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要求土壤湿润,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不耐涝,在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长较差。幼苗期若土壤湿润则根系多而发达,扎得深。

    分布范围

    凹头苋

    除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外,全国广泛分布。生在田野、人家附近的杂草地上。分布于日本、欧洲、非洲北部及南美。

    本种提示

    皱果苋相近,但本种的茎伏卧而上升,由基部分枝,胞果微皱缩而近平滑,可以区别。[1]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初种者可于夏季挖取野生的野苋移植于种植地种植,任其抽花穗结籽,待全株有半数种子变褐黑色时,用布袋接住花穗,将种子抖落布袋中,晾干保存备用。较早熟或迟成熟的种子自然落地,当年或翌年长出幼苗,直接采收或作种苗移植他处。

    栽培季节

    野览在华南地区可在2—8月播种,4—9月采收。

    整地播种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杂草较少的地块。播种前将土地深耕约15厘米,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千克作基肥,耙平作平畦,畦宽1.5米,畦面要细碎平整,然后播种。播种一般为撒播。

    田间管理

    在幼苗2片真叶时追第一次肥,10一12天以后追第二次肥,以后每采收1次追肥1次。追肥以氮肥为主,每次每亩用尿素10千克或有机液肥1000一1500千克。

    野苋虽有一定的抗旱力,但只有充足的水分才能高产优质,出此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涝。

    野苋地内易生杂草,为防草害应选杂草较少的地块种植。苗期应及时除草,以防草大时,除草伤苗。[1]

    采收

    春播野苋播种后40一50天开始采收,约采收2—3次;秋播野苋播种后约30天开始采收,一般采收1—2次。当株高约10厘米,有5—6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采收。第一次采收多与间苗相结合,要求握收大留小,留苗均匀,以增加后期产量。一般春季亩产可达1200一1500千克,秋季亩产约1000千克。

    主要价值

    营养成分

    野苋全草及种子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每100克嫩茎叶含水分82.8克、蛋白质5.5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8克、粗纤维1.6克、钙610毫克、磷93毫克、铁3.9毫克、钾411毫克、胡萝卜素7.15毫克、维生素B1 0.05毫克、维生素B2 0.36毫克、维生素C l53毫克。野苋性凉,有消热、降火、解毒、清肝、明目之功效。患口腔溃疡、视力减弱、红眼病、角膜炎等眼疾患者,食用野花,有一定的疗效。[1]

    药用价值

    凹头苋

    全草入药,用作缓和止痛、收敛、利尿、解热剂;种子有明目、利大小便、去寒热的功效;鲜根有清热解毒作用。

    全草:甘,凉。用于痢疾,目赤,乳痈,痔疮。种子:祛寒热,利小便,明目。

    使用价值

    凹头苋

    茎叶可作猪饲料。

    栽培技术

    管理

    播后苗期管理以清除杂草为主,以便形成纯一生长的凹头苋群落。营养体经过一次放牧或刈割后,追撒一次磷肥,可显著提高产草量,亩追过磷酸钙25千克,可提高生物量20-30%。

    刈割

    凹头苋叶量多,总叶面积大。茎叶光合面积大,叶绿体含量多,全生育期都维持绿色,纯一凹头苋群落,光能利用率高达0.4-0.5%干物质积累快。凹头苋分枝强,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在栽培时,经放牧或刈割后,腋芽萌发再生。进入分枝期以后,进行刈割和放牧,总产草量会得到提高。进入8月上旬以后,虽然茎叶日增长量已达到高峰阶段的花穗期,而刈割以后的再生高度仍可达到50厘米左右,二次收草量可达一次收草量的一半左右。

    参考资料

    [1] 凹头苋的植物简介-植物百科 zhiwubk.com · 植物百科[引用日期2020-10-05]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