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建泽泻

药材

  • 中文名:建泽泻
  • 拉丁学名:Alisma P1antago aquaticaL Var orientale Sam
  • 别名:泽泻
  • 分布区域:四川、福建、江西等地
  • 建泽泻介绍
    “建泽泻”为泽泻中的上品,历来备受行内人推崇。泽泻在建瓯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泽泻喜温暖,耐高温,怕寒冷,喜肥沃而稍带黏性的土壤的生长习性,使得建瓯成为泽泻的最佳产地。建泽泻是福建的道地药材,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主产于四川、福建、江西等地。均系栽培。冬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叶和须根,微火烘干,再撞去粗皮和须根。用时润透切片,晒干。生用或麸炒、盐炒,须经常翻晒或用硫磺烟熏防蛀。

    简介

    虽然泽泻在福建其它地区以及四川、湖南、江西等地也有种植,但论品质当属建瓯产的泽泻最佳。历史名医曾极力推荐建瓯泽泻,将其冠以产地名,称为“建泽泻”。《本草纲目》中“建泽泻”被列为正品。

    “建泽泻”又以福建省建瓯市吉阳镇产的“建吉泻”为最。提及“建泽泻”,不能不说吉阳镇产的“建吉泻”。据《玉溪葛氏宗谱》记载,“建吉泻”曾获大清宗法京赛会一等奖章。1998年经福建省分析检测中心检测,吉阳镇土壤、水、空气符合A级绿色食品基地要求,非常适宜种植泽泻,产出的泽泻粒大、质实、纹色好,领衔全国同类产品。2001年9月,省科技厅将“建泽泻”列为福建省地道药材GAP研究首个重点品种,并在吉阳建立了GAP泽泻基地。2004年12月,“建泽泻”在我国同类产品第一个获得GAP认证。

    凭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泽泻种植曾在吉阳辉煌一时。解放前,香港、上海的药材市场要等到“建吉泻”上市后再论定开盘价格,且其他产地生产的泽泻报价不能高于“建吉泻”。解放后,外贸部门也曾以“建吉泻”作为评定出口等级标准的依据。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的泽泻种植面积1400亩左右。

    基本信息

    处方用名

    建泽泻

    泽泻、建泽泻。

    异名

    水泻、芒芋、鹄泻(《本经》),泽芝(《典术》),及泻(《别录》),天鹅蛋、天秃(《药材资料汇编》)、(《诗经》),蕍、、牛唇(《尔雅》),水涾菜(《救荒本草》),水泽、耳泽。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

    利水泄热。

    本品性寒,味甘淡,寒能清热,甘淡渗湿,入肾和膀胱,能泄相火,除膀胱湿热,为利水泄热之品,用于水湿停滞的水肿,小便不利和湿热下注的带下淋浊等证。

    应用

    1.用于水湿内停而致的水肿,小便不利,配伍猪苓、茯苓等同用,如四苓散。

    2.用于湿盛泄泻,常与茯苓、白术等同用;用于痰饮停留胸膈而致的头目眩晕,配伍言术同用,如泽泻汤。

    3.用于湿热下注,带下淋证、白浊等,常与苡仁土茯苓等同用。

    此外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盛,取本品泻肾火,配伍地黄、山药、山茱萸等补阴药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用量用法

    3~12克,煎服。

    使用注意

    肾虚精滑者慎用。

    植物特征

    植株形态

    建泽泻

    建泽泻

    多年生沼泽植物,高50~100厘米。地下有块茎,球形,直径可达4.5厘米,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叶根生;叶柄长5~54厘米,叶鞘宽5~20毫米;叶片椭圆形至卵形,长5~18厘米,宽2~10厘米,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广楔形,圆形或稍心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叶脉6-7条。花茎由叶丛中生出,总花梗通常5~7,轮生,集成大形的轮生状圆锥花序;小花梗长短不等,伞状排列;苞片披针形至线形,尖锐;萼片3,绿色,广卵形,长2~3毫米,宽1.5毫米;花瓣3,白色,倒卵形,较萼短;雄蕊6;雌蕊多数,离生,子房倒卵形,侧扁,花柱侧生。瘦果多数,扁平,倒卵形,长1.5~2毫米,宽约1毫米,褐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生于沼泽边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四川、福建有大面积的栽培。

    采集与质量

    冬季叶子枯萎时,采挖块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微火烘干,再撞去须根及粗皮。干燥块茎类圆球形、长圆球形或倒卵形,长约4~7厘米,直径约3~5厘米;表面黄白色,未去尽粗皮者呈淡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凹陷,并散有无数突起的须根痕迹,在底部尤密;质坚实,破折面黄白色,带颗粒性。气微香,味微苦。以个大、质坚、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商品中以福建、江西产者称建泽泻,个大,圆形而光滑;四川、云南、贵州产者称川泽泻,个较小,皮较粗糙。一般认为建泽泻品质较佳。

    化学成分

    块茎中分出五种三萜类化合物:泽泻醇A、泽泻醇B,乙酸泽泻醇A、乙酸泽泻醇B酯和表泽泻醇A;另含挥发油(内含糠醛)、小量生物碱、天门冬素、一种植物甾醇、一种植物甾醇甙、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还含树脂、蛋白质和多量淀粉(23%)。

    药理作用

    ①利尿作用在大白鼠的利尿实验中,不同产季和不同药用部位的泽泻具有不同的效果。冬季产的正品泽泻利尿效力最大,春泽泻效力稍差,冬季产的泽泻须稍有作用,泽泻草根(种不活的苗)及春季产的泽泻须则均无利尿作用。不同的炮炙方法,其利尿效果亦不同。

    生泽泻,酒炙、麸炙泽泻均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而盐泽泻则无作用;但在五苓散(泽泻、茯苓、白术、桂枝以4:3:3:2配伍)中,无论用生泽泻或盐泽泻,均表现有利尿作用。健康人口服泽泻煎剂可使尿量、钠、尿素排出增加,家兔口服效果极弱,但以泽泻流浸膏腹腔注射则有利尿作用。

    泽泻含钾达147.5毫克%,用于切除肾上腺的大白鼠,可显著增加尿钾排出,可见泽泻的利尿作用与其含大量钾盐有关。以硝酸钠注射于家兔皮下引起人工肾炎,泽泻可降低血中滞留的尿素及胆甾醇。

    ②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泽泻近缘品种AlismaplantagoL.中的成分T(1.1.1.1),对大白鼠低蛋白饮食引起的脂肪肝有治疗作用,其作用与胆碱卵磷脂相当,但根据用药后血清及肝中脂质的分析,则与胆碱及卵磷脂还有所不同。腹腔注射能减轻大鼠口服棉子油引起的脂血症,对大鼠用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害,有预防及治疗的效果,并能轻度降低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胆甾醇,缓和病变的发展。

    ③其他作用麻醉犬静脉注射泽泻浸膏可以降压家兔皮下注射浸膏6克/公斤有轻度降血糖作用,但皮下注射煎剂5克/公斤无此作用。泽泻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

    炮制

    建泽泻

    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每泽泻片100斤,用盐二斤八荫,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雷公炮炙论》: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暴干任用。

    中医文献指引:

    性味

    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咸,无毒。

    ⑨《药性论》:味苦。

    ④《医学启源》:气平,味甘。

    ⑤《本草蒙筌》:甘酸,气寒。

    归经

    入肾、膀胱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阳、少阴经

    ②《本草衍义补L遗》:入足太阳、少阴经。

    ③《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膀胱、肾、三焦、小肠四经。

    ④《本草经》:入肾、脾。

    【功用主治】利水,渗湿,泄热。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

    ④《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⑤《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李杲:去中留垢、心下水痞。

    ⑦《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肾虚精滑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海蛤、文蛤

    ②《别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

    ⑤《医学入门》: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

    ④《本草经疏》: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侯,法咸忌之。

    名家论述

    ①《本草衍义》:泽泻,其功尤长于行水。

    张仲景曰,水蓄渴烦,小便不利,或吐或泻,五苓散主之。

    方用泽泻,故知其用长于行水。

    《本经》又引扁鹊云,多服病人眼涩,诚为行去其水。

    张仲景八味丸用之者,亦不过引接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

    凡服泽泻散人,未有不小便多者;小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今人止泄精,多不敢用。

    ②《医经溯洄集》: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寇宗爽《本草衍义》云,不过接引桂、附等归就肾经,别无他意。

    愚谓地黄、山茱萸、白茯苓、牡丹皮皆肾经之药,固不待泽泻之接引而后至也,附子乃右肾命门之药,官桂能补下焦相火不足,亦不待乎泽泻之接引而后至矣。

    唯干山药虽独入手太阴经,然其功亦能强阴,且手太阴为足少阴之上原,原既有滋,流岂无益,且泽泻虽咸以泻肾,乃泻肾邪,非泻肾之本也,故五苓散用泽泻者,非泻肾邪乎?白茯苓亦伐肾邪,即所以补正耳。

    是则八味丸之用泽泻者非他,盖取其泻肾邪,养五脏,益气力,起阴气,补虚损之功。

    ③《本草蒙》:泽泻,多服虽则目昏,暴服亦能明目,其义何也?盖泻伏水,去留垢,故明目;小便利,肾气虚,故目昏。

    二者不可不知。

    ④《纲目》: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能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

    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消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仲景地黄丸,用茯苓、泽泻者,乃取其泻膀胱之邪气,非引接也,古人用补药,必兼泻邪,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至偏胜之害也。

    神农书列泽泻于上品,复云久服轻身、面生光,陶、苏皆以为信然,愚窃疑之。

    泽泻行水泻肾,久服且不可,又安有此神功耶,其谬可知。

    ⑤《本草汇言》:方龙潭云,泽泻有固肾治水之功,然与猪苓又有不同者。

    盖猪苓利水,能分泄表间之邪;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

    泽泻,利水之主药。

    利水,人皆知之矣;丹溪又谓能利膀胱、包络之火,膀胱包络有火,病闭结胀者。

    火泻则水行,行水则火降矣,水火二义,并行不悖。

    ⑥《本草通玄》:《别录》称其止遗泄,而寇氏谓泄精者不敢用,抑何相刺谬也?盖相火妄动而遗泄者,得泽泻清之而精自藏,气虚下陷而精滑者,得泽泻降之而精愈滑矣。

    ⑦《药品化义》:凡属泻病,小水必短数,以此(泽泻)清润肺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主治水泻湿泻,使大便得实,则脾气自健也。

    因能利水道,令邪水去,则真水得养,故消渴能止。

    又能除湿热,通淋沥,分消痞满,透三焦蓄热停水,此为利水第一良品。

    若小便不通而口渴者,热在上焦气分,宜用泽泻、茯苓以清肺气,滋水之上源也。

    如口不渴者,热在下焦血分,则用知母、黄柏,以泻膀胱,滋水之下源也。

    须分别而用。

    ⑧《本草正义》:泽泻,最善渗泄水道,专能通行小便。

    《本经》气味虽曰甘寒,兼以其生长水泽,因谓之寒,其实轻淡无味,甘于何有?此药功用,惟在淡则能通,《本经》称其治风寒湿痹,亦以轻能入络,淡能导湿耳,云治风寒,殊非其任。

    其能治乳难者,当以娩后无乳者言,此能通络渗泄,则可下乳汁。

    非产乳百病之通用品。

    其兼能滑痰化饮者,痰饮亦积水停湿为病,惟其滑利,故可消痰。

    总之,渗泄滑泻之药,必无补养之理,《本经》养五脏,益气力云云,已属溢美太过,而甄权竟谓可治肾虚精自出,大明且谓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洁古亦谓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

    皆非药理之真。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