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河套大黄

河套大黄

  • 中文名:河套大黄
  • 拉丁学名:Rheum hotaoense C.Y.Cheng et Kao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河套大黄介绍
    河套大黄(拉丁学名:Rheum hotaoense C. Y. Cheng et Kao)蓼科,大黄属波叶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0厘米,直根粗壮,基生叶较大,叶片心状卵形或宽卵形,边缘具皱波,下面暗紫红色,大型圆锥花序,花黄白色,花梗细,花被片椭圆形,子房宽椭圆形。果实圆形或近圆形,种子宽卵形,5~7开花月,7~9月结果。河套大黄药用功能,主要治疗治食积不化、肠道积滞、大便秘结。

    形态特征

    河套大黄[河套大黄]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80-150cm,根状茎及根粗大,棕黄色;茎挺直,节间长,下部直径1-2cm,光滑无毛,近节处粗糙。基生叶大,叶片卵状心形或宽卵形,上半部之两侧常内凹,长25-40cm,宽23-28cm,顶端钝急尖,基部心形,边缘具弱皱波,基出脉多为5条,两面光滑无毛,暗绿色或略蓝绿色;叶柄半圆柱状,长17-25cm,无毛或粗糙;茎生叶较小,叶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叶柄亦较短;托叶鞘苞茎,长5-8厘米,外侧稍粗糙。

    大型圆锥花序,具2次以上分枝,轴及枝均光滑,仅于近节处具乳突状毛;花较大,花梗细长,长4-5毫米,关节位于中部之下;花被片6,近等大或外轮3片略小,椭圆形,长2-2.5mm,具细弱稀疏网脉,背面中部浅绿色,边缘白色;雄蕊9,与花被近等长;子房宽椭圆形,花柱3,短而平伸,柱头头状。

    果实圆形或近圆形,直径7.5-8.5毫米,顶端略微凹,稀稍近截形,基部圆或略心形,翅宽2-2.5毫米,纵脉在翅的中间。种子宽卵形。花期5-7月,果期7-9月。

    产地生境

    分布中国陕西、甘肃、青海。生于海拔1000-1800米山坡或沟中。

    喜温暖或凉爽气候,耐寒,虽耐干旱,但在生长期中也需要适量水分,幼苗时期,干旱往往引起死苗。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药用价值

    药源相关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1]

    来源:为蓼科植物河套大黄的根及根茎。[1]

    采收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1]

    药性论述

    性味:苦;性寒;入胃、大肠二经。[1]

    功能主治:消食化滞;通腑泄热。主食积不化;脘腹胀满;腹痛泄泻不爽;热结便秘[1]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1]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泻热、消积的功能。大多用于兽医作泻下药及消导药。[1]

    药理作用

    1.

    2.降血脂作用

    3.抗氧化作用

    4.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5.抗胰酶作用

    6.对肾代偿性肥大的影响

    7.抗肿瘤作用

    8.抗菌作用

    9.毒性

    药材鉴定

    河套大黄[河套大黄]

    性状鉴别 根茎呈类圆锥形,长5-20cm,直径2-7cm;多纵切成条状或块片状。带栓皮者呈灰褐色或灰黑色,表面多抽沟及纵皱纹,去栓皮后表面黄褐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横断面淡黄棕色,无星点。新鲜断面淡黄至暗棕色,在紫外光下显紫色荧光。

    显微鉴别 根及根茎横切面与大黄区别:射线1列细胞,无星点;草酸钙簇品直径22-60μm;淀粉粒直径3-24μm,复粒为2-6分粒组成。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2ml,温浸10min,放冷,取上清液10μl点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取出,晾干,放置10min,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亮紫色荧光。[1]

    化学成份

    河套大黄根及根茎中含总蒽醌1.66%,其中以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为甙元的结合型蒽醌1.54%,游离型0.12%,还含食用大黄甙(rhapontin)及多量鞣质、河套大黄多糖(RHP)、单糖至多糖RHP-A和RHP-B。[1]

    参考资料

    [1] 河套大黄《中华本草》 · 中医药[引用日期2014-10-17]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