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锥花绿绒蒿

锥花绿绒蒿

  • 中文名:锥花绿绒蒿
  • 拉丁学名:Meconopsis paniculata
  • 命名者及年代:(D. Don) Prain
  • 分布区域:西藏
  • 界:植物界
  • 锥花绿绒蒿介绍
    锥花绿绒蒿,罂粟科、绿绒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根茎粗壮,生长在较高海拔地区,分布于我国四川西南,西藏地区。

    植物形态

    锥花绿绒蒿

    一年生草本,高达2米。主根萝卜状或狭长,长达18厘米,粗约1.8厘米。茎圆柱形,具分枝,被黄色、具多短分枝的柔毛及星状绒毛。基生叶密聚.叶片形态多变,披针形、长圆形、长圆状椭圆形至倒披针形,长达49厘米,宽达20厘米,通常近基部羽状全裂,近顶部羽状浅裂,裂片披针形、长圆形或三角形,先端急尖或圆,边缘全缘或分裂,下部裂片疏离,两面密被黄色、具多短分枝的柔毛及星状绒毛,叶柄长达28厘米;下部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但具较短柄,上部茎生叶披针形,先端钝或圆,基部抱茎或耳状,无柄,毛被同基生叶。花多数,下垂,排列成总状圆锥花序;花梗长约8厘米,果时达20厘米,被黄色、具多短分枝的柔毛及星状绒毛,先端毛极密。花瓣4,稀5,倒卵形至近圆形,直径达5厘米,黄色;花丝丝状,淡黄色,花药橙黄色;子房球形或近球形,密被紧贴、金黄色、具多短分枝的柔毛及星状毛,花柱明显,长约1厘米,果时达1.3厘米,近基部明显增粗,柱头具6-12裂片,微带紫红色。果长椭圆形,长1.5-2.5厘米,粗0.5-1厘米,密被金黄色、具多短分枝的柔毛及星状毛,后来柔毛逐渐断落,(4-)6-12瓣自顶端微裂。种子肾形,长不足1毫米,表面干时具蜂窝状孔穴。花果期6-8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3000-4350米的林下草地或水沟边、路旁[1]

    中药用途

    【药 名】:锥花绿绒蒿

    【拼 音】:ZHUIHUALVRONGHAO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锥花绿绒蒿的全草。

    【功 效】:泻肝热、清热解毒。

    【主 治】:治肺炎、肝炎、头痛、皮肤病、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头痛、热毒病症、疮痈肿毒等。

    【性味归经】:酸、涩,寒。肝、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服,9一15克。外用:煎水熏洗双眼及热毒肿痛处。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西南,西藏地区。

    【拉丁名】:锥花绿绒蒿 Meconopsis panicnlata (D. Don) Prain

    【考 证】:始载于《西藏植物名录》。

    【中药化学成分】:含别隐品碱、黄连碱、刻叶紫堇明碱、罂粟红碱、木兰花碱、原阿片硷。[2]

    参考资料

    [1]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引用日期2011-06-01]

    [2] 百拇医药[引用日期2011-06-01]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