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龙头竹

禾本科簕竹属植物

  • 中文名:龙头竹
  • 拉丁学名:Bambusa vulgaris
  • 别名:泰山竹
  • 命名者及年代:Schrad. ex J. C. Wendl.
  • 分布区域:广东、广西、云南
  • 龙头竹介绍
    龙头竹(学名:Bambusa vulgaris Schrader ex Wendland)是禾本科、簕竹属灌木或乔木状竹类植物,地下茎合轴型。竿丛生,竿稍疏离,高可达15米,尾梢下弯,节间深绿色,竿壁稍厚;节处稍隆起,竿基数节具短气根,分枝常自竿下部节开始,主枝较粗长。箨鞘早落,先端在与箨片连接处呈拱形,但在与箨耳连接处作弧形下凹;箨耳甚发达,彼此近等大而近同形,长圆形或肾形,斜升,箨舌边缘细齿裂,箨片易脱落,三角形,背面疏生暗棕色小刺毛,腹面在脉间密生暗棕色小刺毛,叶鞘初时疏生棕色糙硬毛,后变无毛;叶耳常不发达,多为宽镰刀形,叶舌截形,全缘;叶片窄被针形,两表面均无毛,先端渐尖具粗糙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而两侧稍不对称,假小穗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小穗稍扁,含小花,基部托以数片具芽苞片;外稃背面近顶端被短毛,内稃略短于其外稃,花柱细长,柱头短。

    简介

    命名来源:[Bull.Bot.Res. 5(4): 117. 1988]

    中国植物志:9(1):469

    形态特征:丛生灌木状竹

    龙头竹(B.vulgaris schrader ex Wendl.)

    秆高7-12cm,径5-8cm,节间长20-40cm,绿色,光滑无毛,基部节上具根点;箨环隆起,初时有一圈棕色刺毛。箨鞘硬脆,背面密被棕色刺毛尤以上部为密,鞘口截平形或中部略隆起呈弓形;箨耳发达,圆形至镰刀状向上耸起,边缘有淡棕色曲折毛;箨舌高1-2mm,边缘锯齿状;箨叶直立,三角莆,基部两边缘有灰色曲折毛,腹面有向上的短硬毛。叶片披针形,长10-30cm,宽1.5-2.5cm.笋期8-10月。秆高大坚硬,用作扛挑及建筑用材。

    形态特征

    竿稍疏离,高8-15米,直径5-9厘米,尾梢下弯,下部挺直或略呈“之”字形曲折;节间深绿色,长20-30厘米,幼时稍被白蜡粉,并贴生以淡棕色刺毛,老则无粉无毛,竿壁稍厚;节处稍隆起,竿基数节具短气根,并于箨环之上下方各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分枝常自竿下部节开始,每节数枝至多枝簇生,主枝较粗长。箨鞘早落,背面密生脱落性暗棕色刺毛,干时纵肋稍隆起,宽8-10毫米,边缘具弯曲细繸毛;箨舌高3-4毫米,边缘细齿裂,并被极短的白色细纤毛;箨片直立或外展,易脱落,宽三角形至三角形,背面疏生暗棕色小刺毛,腹面在脉间密生暗棕色小刺毛,尤以其基部更密,先端的边缘内卷形成坚硬的锐尖头,基部稍作圆形收窄,且其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一半,边缘在近基部处具弯曲细繸毛。叶鞘初时疏生棕色糙硬毛,后变无毛;叶耳常不发达,若存时,多为宽镰刀形,边缘无毛或仅具少数繸毛;叶舌高1毫米或更低,截形,全缘;叶片窄被针形,一般长10-30厘米,宽13-25毫米,两表面均无毛,先端渐尖具粗糙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而两侧稍不对称,小横脉在叶下表面略微可见。假小穗以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小穗稍扁,狭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2-3.5厘米,宽4-5毫米,含小花5-10朵,基部托以数片具芽苞片;小穗轴节间长1.5-3毫米;颖1或2片,背面仅于近顶端被短毛,先端具硬尖头;外稃长8-10毫米,背面近顶端被短毛,先端具硬尖头;内稃略短于其外稃,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鳞被3,长2-2.5毫米,边缘被长纤毛;花药长6毫米,顶端具一小簇短毛;花柱细长,长3-7毫米,柱头短,3枚。

    分布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东南亚广为栽培。

    国内分布:产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湖北西部和四川北部。生于海拔1500—2200米地区的阔叶树和铁杉林下。营养体和花枝两者的模式标本均采自四川南江县。

    海 拔:1500—2200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1720

    米 境:山坡

    模式采自:四川南江

    是否栽培:栽培

    湖北分布:神农架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