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蓼蓝

蓼科蓼属植物

  • 中文名:蓼蓝
  • 拉丁学名:Polygonum tinctorium
  • 命名者及年代:Aiton
  • 分布区域:全国广泛栽培
  • 界:植物界
  • 蓼蓝介绍
    蓼蓝(拼音:liǎo lán),(学名:Polygonum tinctorium),亦略称为蓝或靛青,为蓼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主要用作染色及药用。清热类的中草药,功能主治:解毒、解热与杀菌。蓼蓝,野生于旷野水沟边。分布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现东北至广东均有栽培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也叫蓝。蓼蓝亦有在欧洲生长,是当地的主要蓝色植物染料,蓼蓝的外貌跟犬蓼有点类似。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通常分枝,高50-80厘米。叶卵形或宽椭圆形,长3-8厘米,宽2-4厘米,干后呈暗蓝绿色,顶端圆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全缘,具短缘毛,上面无毛,下面有时沿叶脉疏生伏毛;叶柄长5-10毫米;托叶鞘膜质,稍松散,长1-1.5厘米,被伏毛,顶端截形,具长缘毛。总状花序呈穗状,长2-5厘米,顶生或腋生;苞片漏斗状,绿色,有缘毛,每苞内含花3-5;花梗细,与苞片近等长;花被5深裂,淡红色,花被片卵形,长2.5-3毫米;雄蕊6-8,比花被短;花柱3,下部合生。瘦果宽卵形,具3棱,长2-2.5毫米,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我国南北各省区有栽培或为半野生状态。

    宋应星《天工开物·蓝淀》:“凡蓝五种,皆可为淀”。茶蓝菘蓝,插根活,蓼蓝、马蓝、吴蓝等皆撒子生。近又出蓼蓝小叶者,俗名苋蓝,种更佳。

    生长环境

    蓼蓝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粘壤土和沙壤土,粘土次之,沙土,砂砾土不适合蓼蓝生长,蓼蓝在高燥地生长不良。

    生长繁殖

    为保护蓼蓝优异种质资源,满足人们对其优质栽培及生产实践的需求,蓼蓝的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是蓼蓝有效繁殖途径之一。

    培养方法

    消毒材料:采取野外健壮、无病虫害的蓼蓝的茎段作为外植体。接种前将外植体在无菌超净工作台上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在滤纸上沥干,将其转移至已灭菌的50毫升的离心管中,用75%乙醇消毒2分钟,无菌水清洗3次,再将3种外植体分别用0.1%的二氯化汞溶液消毒处理10-12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转移至滤纸上沥干,待接种。蓼蓝(5张)

    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植物激素,筛选蓼蓝组织培养生长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诱导和继代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的6-BA、2,4-D,6-BA质量浓度分别设为0.5、1.0、2.0、3.0毫克/升;2,4-D质量浓度分别设为0、0.5、1.0、2.0、3.0毫克/升,培养基pH值5.8,广口瓶中接种后于培养室暗培养,室内培养温度为(25±1)℃,湿度为50-60%。分化培养基中的植物激素用6-BA和NAA组合,6-BA质量浓度分别设为1.0、2.0、3.0毫克/升;NAA质量浓度分别设为0、0.5、1.0毫克/升,光照周期为16小时/8小时(光/暗)。每个处理接种20个(块),3次重复。

    生根移栽:蓼蓝的生根培养,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再添加NAA。待生根至1-2厘米后炼苗1-2天,移栽至湿润的营养土钵中生长。

    结果分析

    蓼蓝

    茎段愈伤:植物生长激素6-BA和2,4-D都对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起促进作用,2,4-D浓度对诱导效果有更大的影响,愈伤组织在添加2,4-D的培养基上发生得快,最早在诱导6天后茎段两端开始出现愈伤。不添加2,4-D时,茎段几乎难以诱导出愈伤,而是形成不定芽。当2,4-D浓度为0-2.0毫克/升时,其对茎段愈伤组织的发生起促进作用,同时出芽率有所下降。茎段在培养基(MS+6-BA1.0毫克/升+2,4-D2.0毫克/升)中诱导培养,平均诱导率达到最大(73.33%),且与其他培养基中的平均诱导率分别在0.05和0.01水平差异显著。当2,4-D浓度继续增大时,其愈伤组织受到了抑制,平均诱导率开始下降。6-BA浓度增大时,其对平均诱导率均有所抑制。综合比较,适合蓼蓝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毫克/升+2,4-D2.0毫克/升。

    继代培养:将诱导得到的愈伤组织转至继代培养基生长,继代培养基采用与初代相同的诱导培养基配比。愈伤组织经过继代培养块状增大,生长致密,呈一簇一簇的颗粒状,颜色淡黄,生长旺盛。也有极少量愈伤块出现褐化,少量颜色变得浅白,失去了分化再生出芽的能力。

    分化培养:为了获得蓼蓝再生植株的主苗,对继代培养后的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进行光照培养。经过28天的培养,愈伤组织开始出现绿点,致密饱满,培养63天后大部分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苗。随着6-BA浓度的升高,分化率先增加,后逐渐降低,NAA浓度为0.5毫克/升时,分化率相对较大,愈伤组织平均分化率达51.67%,与其他培养基中的平均分化率分别在0.05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适合蓼蓝愈伤组织分化的培养基是6-BA1.0毫克/升+NAA0.5毫克/升。

    生根移栽:蓼蓝愈伤组织分化的芽在1/2MS+NAA0.5毫克/升培养基中培养5-8天开始生根,生根率达100%,平均根长达1.8厘米,即可移出培养瓶炼苗1-2天,移栽至湿润的钵土中种植,补充水分以保温保湿。移栽后5天对幼苗统计,定植成活率达100%。移栽21天后,幼苗开始长出多片新叶,保持良好的生长优势。因此,蓼蓝的生根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NAA0.5毫克/升。

    栽培技术

    整地:4月中、下旬,每亩地施厩肥2500-3000千克,翻地,打成约40厘米的垄。

    间苗:在蓼蓝高约5-6.5厘米时间苗,株距保持约6.5厘米。

    追肥:6月末每亩可追施饼肥50千克或硫铵10千克。

    浇水:蓼蓝在叶子未出土前怕浇水,生长期怕干旱。当蓼蓝苗高约6.5厘米时,注意浇水,生长期间保持地面湿润。

    采收加工:7-8月间采叶,阴干或晒干。9月未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时,割全草,晒干,脱粒。

    靛蓝制作:将萎蓝的茎叶放大缸或木桶中水浸,至叶腐烂,茎脱皮、脱节时,捞出茎叶,立即加入石灰(每50千克茎叶加石灰16-18千克),充分搅拌,数日后捞出沉淀,以布袋吊起晾干,即为靛蓝(靛蓝和石灰),可做染料使用。亦可药用。

    青黛制作:将上法制得的旋蓝放入缸内,再加一定量的石灰(石灰量根据所需要的蓝色而定,石灰多颜色浅)和水,用柳条扎成的扫帚不时搅拌,至浸液由暗绿转为深紫红色为度,每搅一次,则液面泛起泡沫,捞起,放竹筛中晒干,即为“青黛”。沉淀物为靛蓝及石灰混合物。在泡沫减少时,停止搅拌,任其沉淀2-3小时,放出上面澄清液,再将沉淀之浓汁液用细筛过滤,倒入小缸中,分离出碎渣,再搅拌起泡沫,捞起晒干,仍可得青黛,但不如第一次品质好。

    主要价值

    成分是青黛中含靛玉红、靛兰约3%~7%、色胺、青黛酮、异靛兰、N-苯基萘胺、虫漆蜡醇β-谷甾醇。蓼蓝是一种中药,主要拥有解毒、解热与杀菌的功效。靛玉红对小鼠白血病的抑制率较高,对大鼠瓦克瘤256,皮下和腹腔注射200mg/kg共6~7天,抑制率分别为47%~52%和50%~58%,灌胃500mg/kg,抑制率为23%~33%,皮下注射200mg/kg2次,可延长荷大鼠瓦克瘤腹水型大鼠生存时间43%,对小鼠肺癌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提高正常和带瘤动物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功能,提示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抗癌的作用。叶供药用,清热解毒;又可加工制成靛青,作染料。

    染料用途

    蓼蓝

    蓼蓝虽然叫“蓝”,但他的花色却是紫红色的,而叶子为绿色,让人无法想象它与蓝有任何关系;然而一般作为染料采用的是他的叶,蓼蓝的叶子中含有尿蓝母,这是一种吲哚酚与葡萄糖构成的配糖体——靛甙,尿蓝母本身不是蓝色,但是在碱性发酵液中会被糖化酶碱剂分解,游离出无色的吲哚酚,进而在空气中氧化缩合为蓝色的沉淀——蓝淀(靛蓝染料),因此,古代常使用酒糟和石灰来发酵水解蓼蓝,制造蓝靛。在明代之前,民间多用方便水解的菘蓝制造蓝靛,后来发明了酒糟发酵法之后,蓼蓝的应用更加广泛。现代的苗、瑶、侗、布依等少数民族仍然在大量使用蓼蓝加工扎染、蜡染民族工艺品。

    传入日本

    蓼蓝大约在六世纪左右由中国传到日本,应用于蓝色的染料所以被大量栽培。特别是江户时代的阿波相当盛行,大约在十九世纪出Aquamarine海蓝宝石﹞年产量号称达十五万至二十万表。不过进入了明治时代后,海蓝宝石由于印度直接运入的关系,以及德国将人工蓝转工业化成功后,大约于1904年大量地进口到日本。

    小知识

    蓼蓝

    蓝是成语“青出于蓝”的典故由来,古代中国人称呼今日的蓝色为“青色”,然而“蓝”在当时并不是颜色的名称,而是“菘蓝”、“蓼蓝”这一类种植物。荀子“劝学”篇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但荀子所指,应该是明代之前广泛使用的菘蓝,而非蓼蓝。”(《荀子·劝学》)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