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松针褐斑病

松针褐斑病

  • 中文名:松针褐斑病
  • 别名:Pine needle brown spot
  • 病原中文名:松针座盘孢菌
  • 侵染部位:叶片
  • 寄主中文名:松树
  • 松针褐斑病介绍
    松针褐斑病,病原菌侵染松针,最初产生褪色小斑点,呈草黄色或淡褐色,多为圆形或近圆形,随后病斑变褐,并稍扩大,直径1.5—2.5毫米,有时多个病斑汇合而形成褐色段斑,长可达3—4毫米。在病害适生季节,病斑产生后不久,其中央即可形成病原菌的子实体,即分生孢子盘。子实体埋生于表皮下,外观初为灰黑色小疱状物,针头大小或长达1毫米左右。

    病原介绍

    松针座盘孢菌以分生孢子盘的形态着生于针叶表皮下,黑色,开裂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柱形,细长弯曲,多细胞,橄榄青至淡褐色,以此不断的生育繁殖侵染传播。

    病害症状

    病原菌侵染松针,成熟时,小疱状物自一侧或两侧裂开。针叶组织死亡后,无病斑的死组织上也能产生子实体。一条针叶上常产生多个病斑,感病较重的针叶病斑数常达20个以上。病叶明显地分为3段,上段变褐色枯死,中段褐色病斑与绿色健康组织相间,下段仍为绿色。当年感病针叶,通常到第二年5—6月开始枯死脱落。新生嫩叶感病时,常不出现典型病斑,针叶尖端迅速变褐枯死。有时在枯死部分的下方,可以见到个别圆形病斑。病害自树冠基部开始发生,逐渐向上部扩展。病重的松树,只有顶部两三轮枝条的梢头保存部分绿叶,不久全株即枯死。

    发病规律

    病原菌存在于病树的病针叶或病落叶上渡过不良环境。在第二年3月下旬当气温高于12摄氏度时,病菌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溅散或风雨传播,从针叶的伤口、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细胞进入植物组织吸取营养。侵入后潜育期7—12天表现症状,病菌一年中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当温度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80%,连续多天降雨,病害迅猛发展而流行。头年针叶4—5月为第一次发病高峰期,当年新梢针叶则延至5—6月才发病高峰。7—8月份平均气温上升到27摄氏度以上,病害缓慢发展。9—10月又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但不如第一次发展迅速,11月后病害基本停止发展。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为高度感病树种,而马尾松抗性较强。

    防治方法

    1、严格进行种苗检疫,防止从发病地区引进种子、苗木及接穗。

    2、营造湿地松或火炬松人工林时,避免大面积连片集中,以免造成连片迅速蔓延受灾。病害一旦发生,及时调查确定发病中心,砍除重病树,剪除重病枝,然后喷洒杀菌剂,以控制或消灭发病中心,防止病害蔓延发展。

    3、苗圃、种子园、幼林可使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7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70%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洒,每半月一次,连续2—3次,效果明显。

    4、湿地松个体间存在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在重病林分中选择健康或轻度感病的单株,通过嫁接繁殖,可获得抗病无性系。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