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于儿童,以下颌第一、第二磨牙常见。发作时患牙疼痛或剧痛,并每因遇酸、冷、热、甜等刺激或食物嵌入蛀洞而引起或加重疼痛。检查可见患牙形成龋洞,呈灰白、黄褐或黑褐色,用探针触探时患牙有酸痛感;龋蚀深层时,龋洞较大,探针探查时疼痛明显;龋蚀严重者,可使牙体仅剩残冠或残根而丧失咀嚼功能。若属湿热蒸齿证,见患牙剧痛,甚则涕泪俱出,夜不能安。伴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热燥湿解毒。常用清胃汤,酌加露蜂房、海桐皮。若属阴虚牙齿失养证,见患牙酸痛,时轻时重,冷热刺激则痛增。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补肾益髓,常用六味地黄汤,酌加知母、牛膝。
【古代文献摘录】
《明医杂着?卷之三》:“愚按齿痛若因手足阳明经湿热,用东垣清胃散;若因寒入脑,脑痛齿亦痛,用羌活附子细辛汤;因思虑伤脾,用归脾汤;若因郁火所致,用越鞠丸;若因酒面炙煿而发,用清胃散;若因饮食伤脾,用六君子汤;若因劳伤元气,用补中益气汤;若因脾胃素弱,用六君、当归、升麻;若因肾经阴虚,用六味丸;若因肾经阳虚,用八味丸;若阴阳俱虚,用十补丸;若脾肾虚寒,用安肾丸。”
《症因脉治?卷一》:“齿痛虽有各经虚实不同,然阳明积热者多,故清胃汤治齿痛总司。然尚有分别:若膏粱食已化,唯存积热,所谓热而无滞,可用清胃汤,苦寒直折;若积热虽重,厚味尚未化尽,所谓热而有滞,若以苦寒直折,则滞气凝遇,而热愈甚,例如郁火症,用苦寒则火愈郁,服升阳散火汤则愈。东垣以清胃汤加砂仁、香附,更名清胃散。散者散也,便秘加白豆蔻、黑山楂末,同是此意,以肠胃积热,大抵酒肉食滞,蒸酿而成,故化散胃滞,积热自清。”
《辨证录?卷三》:“人有牙齿痛不可忍,涕泪俱出者,此乃脏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齿而作痛也。治法不泻其火,则不能取效。然火虚实不同:有虚火,有实火,大约虚火动于脏,实火起于腑。而实火之中,有心包之火,有胃火;虚火之中,有肝火,有脾火,有肺火,有肾火……夫火既有虚实不同,何以一方而均治,不知火之有余,无非水之本足也。我滋其阴,则阴阳之火无不相戢矣。”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齿之为病,大约有七:一为风热痛,二为风冷痛,三为热痛,四为寒痛,五为痰毒痛,六为瘀血痛,七为虫蚀痛。”
《外科证治全书?卷二》:“齿痛多在内床,内床主嚼,劳而易伤。若是肾虚,摇动不痛,痛则必是风、火、虫。风从外入,火自内出,虫又风之所化,而风痛居多。内服牙疼饮,用二辛煎潄之即愈。
牙痛西医学认为引起牙痛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①牙体组织疾患及牙周组织疾患: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是常见的牙痛原因。急性牙龈乳头炎、牙周炎、牙周脓肿、坏死性龈炎、干槽症、冠周炎亦可引起牙痛。
②邻近器官:上颌颌骨骨髓炎时,由于神经末梢受到炎症的侵犯,使该神经所支配的牙齿发生疼痛。颌骨内或上颌窦内的肿物、埋伏牙等可压迫附近的牙根发生吸收,如继发感染,可出现牙髓炎的疼痛。眼病特别是屈光异常,能引起上颌前牙痛;青光眼可发生牙痛。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疖肿、中耳疾病,可致上、下颌磨牙痛。
③神经疾患:三叉神经痛患者,常以牙痛为主诉,舌咽神经痛有可能出现牙痛。下牙槽神经炎性病变则引起下颌牙痛。
④全身疾患:有些全身疾患如流感、癔病、神经衰弱、月经期和绝经期等可诉有牙痛。高空飞行时,牙髓腔内压力增高,可引起航空性牙痛。有的心绞痛患者可反射性地引起牙痛。临床可根据以上不同病因,予以相应治疗。
龋病是由细菌、食物和缩主三种主要因素外加时间的影响而共同形成的。口腔内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及放线菌等产酸菌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食物与龋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为主要致龋食物。缩主因素包括牙齿的形态与结构、唾液及全身状况等。龋病的治疗主要是充填术,包括洞制备及材料充填。若并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则按相应疾病处理。
牙髓炎牙髓炎是牙髓组织不可逆性炎症,主要由于深龋、牙体外伤,以及牙周病的逆行感染等所致,亦可因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所致。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者以自发性阵发性剧痛为主,慢性者以冷热刺激痛或食物嵌顿龋洞时引起疼痛为主。以外治为主,如局麻下穿髓止痛法、盖髓术、干髓术、活髓切断术等。
牙周病见“牙宣”。
牙本质敏感症是许多牙体疾病的共有症状。主要由于牙釉质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致牙本质暴露,以及牙龈萎缩致牙根暴露后引起。以机械性刺激或温度刺激引起牙齿酸痛,刺激除去后疼痛消失为主要特点。临床上主要是祛除病因,并采取氟化钠脱敏治疗,以及牙体保护性与修复性治疗。
服用阿司匹林最好的效果不是把阿司匹林药片涂抹在疼痛的牙齿周围。而是每隔4到6个小时,服用一片阿司匹林药片,消炎止痛的效果会更好。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