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唐高祖

唐代开国皇帝

  • 字:叔德
  • 主要成就:晋阳起兵、建立唐朝、抗击东突厥
  • 姓名:唐高祖
  • 民族:汉族
  • 王朝:唐朝
  • 庙号:高祖
  • 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
  • 陵墓:献陵(位于现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一带)
  • 年号:武德
  • 登基年月:公元618年6月18日
  • 出生日期:566年12月21日(一说4月8日)
  • 逝世日期:635年6月25日
  • 在位时间: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 别 名:唐高祖,唐公,阿婆(隋炀帝称)
  • 主要作品:为秦王制诗、草堂寺为子祈疾疏
  • 唐高祖介绍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甘肃天水)人,,祖籍邢州尧山(邢台隆尧)。唐朝开国皇帝。[1]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农历五月,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岁,庙号高祖。同年农历十月,安葬于献陵(今陕西三原县内),其妻窦氏也加号太穆皇后祔葬。[2]作为唐朝开国创业的帝王,史学界对李渊的评价不一。有观点认为他优柔失断,赏罚不明,从起兵建唐到平定天下全靠其子李世民之力。也有观点认为他存在深谋多算、富有远见的一面。其在初唐颁行的一些措施,为后来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

    人物生平

    出身世族

    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北),一说是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

    李渊的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是西魏八柱国之一。

    李渊的父亲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渊出生在长安。李渊七岁时,父亲李昞去世,其袭封为唐国公。李渊长大后,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容。

    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受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隋文帝任命李渊为千牛备身(皇帝的禁卫武官)。由于李渊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以隋文帝特别亲近器重李渊,累任谯州、陇州、岐州三州刺史。

    建立唐朝

    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在太原李渊基本解决了塞北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

    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受九锡。

    618年李渊篡隋称帝,建立唐朝。

    扫除群雄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后李渊开始着手消灭其他群雄割据势力,在他的儿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的帮助下他用了六年的时间先后消灭了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

    武德元年(618年)农历六月,李世民攻打据有今甘肃兰州等地的薛举、薛仁果父子,农历九月薛举战死,农历十一月俘杀薛仁果,平定了西北广大地区。

    武德二年(619年),唐朝用反间计,使李轨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从而俘杀了李轨,平定了河西走廊。

    同年刘武周、宋金刚勾结突厥,不久为突厥所杀。当时黄河流域形成夏政权窦建德、郑政权王世充与唐朝鼎足之势。李渊派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窦建德和王世充联盟对抗李世民的军队。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俘杀窦建德。促使王世充降唐。

    武德六年(623年),太子李建成俘斩刘黑闼,平定了河北地。武德七年(624年),高开道为其部下张金树所杀,张金树降唐。

    禅让退位

    晋阳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武德九年(626年),突厥侵犯唐朝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

    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

    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

    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李渊下诏说:“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元贞观。

    因病去世

    李渊做太上皇以后,开始的几年是在太极宫生活的。一直到贞观三年(629)农历四月,他才从太极宫迁出,搬到了大安宫。

    在大安宫生活期间,李渊除了参加李世民举行的一些宴会外,几乎不曾离开过大安宫。李世民经常到九成宫(即隋朝的仁寿宫,位于今陕西麟游)避暑,李渊也不愿意出行。

    贞观八年(634)农历十月,李世民决定在宫城的东北方向营建大明宫,作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由于第二年李渊病死,大明宫没有建成,一直到高宗之世,大明宫才渐成规模)。

    贞观九年(635年)农历五月,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岁,庙号高祖。同年农历十月,安葬于献陵(今陕西三原县内),其妻窦氏也加号太穆皇后祔葬。

    主要影响

    体制

    体制方面,李渊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又有一些发展。唐朝中央建立政治制度概括地说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尚书省掌管全国政令,是命令的执行机关。下属共有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吏部掌管官吏的选用、考核与奖惩;户部掌户籍和赋税;吏部掌礼仪和科举;兵部掌军事;刑部掌刑狱;工部掌土木工程;每部又分四司来作为办事机关。

    中书省负责皇帝诏书的起草,是决策机关。门下省则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书,不合适的驳回修改。监察机关是御史台,职责是监督、弹劾文武百官。

    地方的政权机构基本是两级,即州和县。长官分别是刺史和县令。刺史每年要巡查各县,考核官员政绩,还负责举荐人才。县令要负责一县的各种事务,官很小,却是最繁忙的官员。

    战备

    唐朝军事制度为府兵制,是一种职业兵制。这种制度创始于西魏的宇文泰时期,经过北周、隋朝,沿用至唐朝。在太原起兵进军长安的途中,李渊就逐步将手下军队纳入了府兵制度中。

    府兵制将练兵权和领兵权分离,以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对抗中央。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是兵农合一的制度,士卒平时在家生产,战时出征。

    农闲时由兵府负责操练,提高战斗力。在隋文帝时期,曾实行过这种制度。府兵的重要职责是轮流到京师或者边塞服役,叫做“番上”,战时则出征御敌。

    在服役期间,士兵可以免除自身的租和调,但不论“番上”还是出征,所需的兵器和衣服粮食等都要由自己负责筹备。府兵制从根本上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它不但能扩大兵源,也能保证战斗力。

    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如突厥,其骑兵来源和府兵制相似,但都是牧民组成,平时没有什么军事训练,所以,在和训练有素的内地军队的较量中,虽然他们总在数量上占优势,但战斗力却很弱,经常打败仗。

    唐朝开国后,许多地方还在分裂之中,农民起义军和隋朝残余将领割据各地。李渊在长安安定之后便开始了长达10年的统一战争。

    经济

    唐朝赋役制度主要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均田制是丁男授田一顷,包括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对于贵族田地也有限制: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授田数从一百顷到五顷不等。在职的官员从一品到九品,授田数从三十顷到二顷不等。

    此外,各级的官员还有职分田,用地租补充,作为俸禄的一部分。均田制对土地的买卖也做了限制,官僚和贵族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买卖,百姓在贫穷无法办理丧事时可以卖永业田,从人多地少的地方往人少地多的地方搬迁时也可以出卖永业田。

    唐高祖李渊在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又实行了租庸调制。

    受田的农民,每丁每年要交粟二石,这是租;每年交绢二丈、绵三两,或者交布二丈五尺,麻三斤,这是调;每丁每年服役20天,不服役可以折算为每天绢三尺,这是庸。

    假如官府额外加了役期,加够15天则免调,加30天免租调。每年的加役最多30天。唐朝的租庸调制与隋朝的相比,用庸代替服役的条件放宽了很多,更有利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文化

    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在文化教育方面,李渊推崇儒学,儒家的经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周易》、《左传》、《礼记》、《尚书》。

    在文化贡献方面,李渊下诏编撰了《艺文类聚》,这是一部类编图书,引用的古籍共有一千多种,为后人保存了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李渊还下诏开始修订各朝历史。

    宗教

    李渊对佛教采取抑制政策。在唐朝初年,最早反佛的是相州邺人傅奕。李渊在做隋朝地方太守时和傅奕结识,李渊建立唐朝后任命他为太史令。

    武德七年(624年),傅奕请求灭佛,认为佛教宣传的是“不忠不孝”的思想,迷惑百姓。傅奕所提倡的儒家思想是用忠孝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而佛教却与此背道而驰。但李渊最后没有采取措施实施傅奕的灭佛思想。

    轶事典故

    史公相面

    有一个叫史世良的人,善于给人相面,他告诉高李渊说:“您的骨骼惊奇,必为一国之主,愿您自爱,不要忘记鄙人说的话。”于是,李渊有了远大的目标。

    唐公阿婆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父亲窦毅在北周是上柱国,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

    窦毅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在选佳婿时想了一个办法:让人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前边有几十人都没有射中,到李渊这儿两箭都射中了。窦毅欢喜不已,便让女儿嫁给了李渊。

    窦氏的聪明超出了一般人。隋炀帝看到李渊的脸上皱纹多,便戏称李渊是“阿婆”,李渊回了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贺喜道:“这是吉兆啊,你继承的是唐国公,‘唐’便是‘堂’,‘阿婆面’就是指‘堂主’啊!”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人际关系

    家世

    高祖父母

    李熙,北魏金门镇将,唐朝追谥宣皇帝,庙号献祖。

    张氏,追谥宣献皇后。

    曾祖父母

    李天锡,北魏幢主,西魏时追赠司空,唐朝追谥光皇帝,庙号懿祖。

    贾氏,追谥光懿皇后。

    祖父母

    李虎,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北周时追封唐国公,谥号襄。唐朝追谥景皇帝,庙号太祖。

    梁氏,追谥景烈皇后。

    父母

    李昞,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唐朝追谥元皇帝,庙号世祖。

    独孤氏,追谥元贞皇后,独孤信第四女。

    后妃

    皇后

    窦皇后,追谥太穆皇后,北周襄阳长公主与窦毅之女。

    妃嫔

    万贵妃

    尹德妃

    宇文昭仪,宇文述女

    莫嫔(莫丽芳)

    孙嫔

    崔嫔(崔商珪,字叔贞)

    杨嫔,杨素女

    小杨嫔

    张婕妤

    薛婕妤,薛道衡女,后封河东郡夫人,出家为尼。唐高宗年间麟德元年(664年)因与上官仪私下书信来往被削去婕妤和河东郡夫人邑号,幽禁于唐高祖别庙静安宫。

    郭婕妤

    刘婕妤

    张美人

    杨美人

    王才人

    鲁才人

    张宝林(张宠则)

    柳宝林

    张氏

    子女

    隐太子李建成(母窦皇后)

    太宗李世民(母窦皇后)

    卫怀王李玄霸(母窦皇后)

    巢刺王李元吉(母窦皇后)

    楚哀王李智云(母万贵妃)

    荆王李元景(母莫嫔)

    汉王李元昌(母孙嫔)

    酆悼王李元亨(母尹德妃)

    周王李元方(母张婕妤)

    徐康王李元礼(母郭婕妤)

    韩王李元嘉(母宇文昭仪)

    彭思王李元则(母王才人)

    郑惠王李元懿(母张宝林)

    霍王李元轨(母张美人)

    虢庄王李凤(母杨美人)

    道孝王李元庆(母刘婕妤)

    邓康王李元裕(母崔嫔)

    舒王李元名(母小杨嫔)

    鲁王李灵夔(母宇文昭仪)

    江安王李元祥(母杨嫔)

    密贞王李元晓(母鲁才人)

    滕王李元婴(母柳宝林)

    李渊共有19位女儿:

    长沙公主,下嫁冯少师。

    襄阳公主,下嫁窦诞。

    平阳公主,谥号“昭”,称平阳昭公主,母窦皇后,下嫁柴绍。

    高密公主,下嫁长孙孝政,又嫁段纶。

    长广公主,初封桂阳公主,下嫁赵慈景,又嫁杨师道。

    万春公主,初封万春公主,后改封长沙公主,下嫁豆卢怀让。

    房陵公主,初封永嘉公主,下嫁窦奉节,又嫁贺兰僧伽。

    九江公主,下嫁执失思力。

    庐陵公主,下嫁乔师望。

    南昌公主,下嫁苏勖。

    安平公主,下嫁杨思敬。

    淮南公主(李澄霞),下嫁封道言。

    真定公主,下嫁崔恭礼。

    衡阳公主,下嫁阿史那社尔。

    丹阳公主,下嫁薛万彻。

    临海公主,下嫁裴律师。

    馆陶公主,下嫁崔宣庆。

    安定公主,初封千金公主,下嫁温挺,又嫁郑敬玄。

    常乐公主,下嫁赵瑰。

    艺术形象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1982

    电视剧

    《秦王李世民》

    张名煜

    1984

    电视剧

    《决战玄武门》

    张英才

    1987

    电视剧

    《大运河》

    刘兆铭

    1993

    电视剧

    《唐太宗李世民》

    周绍栋

    1994

    电视剧

    《天师钟馗》

    黄世南

    1996

    电视剧

    《隋唐演义》

    王文有

    1996

    电视剧

    《隋唐群英会》

    黎汉持

    2000

    电视剧

    《乱世桃花》

    鲍国安

    2003

    电视剧

    《隋唐英雄传》

    杜志国

    2004

    电视剧

    《大唐双龙传》

    刘江

    2005

    电视剧

    《秦王李世民》

    岳跃利

    2006

    电视剧

    《贞观之治》

    马精武

    2008

    电视剧

    《隋炀帝》

    刘洪林

    2009

    电视剧

    《开创盛世》

    刘文治

    2009

    纪录片

    《大明宫》

    李琦

    2012

    电视剧

    《隋唐英雄》

    杜志国

    2013

    电视剧

    《隋唐演义》

    寇振海

    2018

    电视剧

    《独孤天下》

    陈柯帆

    后世纪念

    唐献陵为唐高祖李渊的陵寝。李渊死后,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献陵。该陵座北朝南,

    封土为陵,呈覆斗型,平面呈长方形,陵园为夯筑城恒,四面各壁一门,门外各置石虎一对。陵墓陪葬区位于陵园东北,现存有封土67座,除襄邑李神符在三原县境内外,其余均在渭南市富平县境内。

    历史评价

    李世民:臣早蒙慈训,教以文道;爰从义旗,平定京邑。重以薛举、武周、世充、建德,皆上禀睿算,幸而克定。三数年间,混一区宇。天慈崇宠,遂蒙重任。今上天垂祐,时和岁阜,被发左衽,并为臣妾。此岂臣智力,皆由上禀圣算。

    《新唐书》赞曰:“自古受命之君,非有德不王。自夏后氏以来,始传以世,而有贤有不肖,故其为世,数亦或短或长。论者乃谓周自后稷至于文、武,积功累仁,其来也远,故其为世尤长。然考于《世本》,夏、商、周皆出于黄帝,夏自鲧以前,商自契至于成汤,其间寂寥无闻,与周之兴异矣。而汉亦起于亭长叛亡之徒。及其兴也,有天下皆数百年而后已。由是言之,天命岂易知哉!

    然考其终始治乱,顾其功德有厚薄与其制度纪纲所以维持者何如,而其后世,或浸以隆昌,或遽以坏乱,或渐以陵迟,或能振而复起,或遂至于不可支持,虽各因其势,然有德则兴,无德则绝,岂非所谓天命者常不显其符,而俾有国者兢兢以自勉耶?唐在周、隋之际,世虽贵矣,然乌有所谓积功累仁之渐,而高祖之兴,亦何异因时而特起者欤?虽其有治有乱,或绝或微,然其有天下年几三百,可谓盛哉!岂非人厌隋乱而蒙德泽,继以太宗之治,制度纪纲之法,后世有以凭藉扶持,而能永其天命欤?”

    苏辙:“唐高祖起太原,其谋发于太宗,诸子不与也。及克长安,诛锄群盗,天下为一,其功亦出于太宗。盖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归向,其在太宗者审矣。至立太子,高祖以长立建成,建成当之不辞。于是兄弟疑间,卒至大乱。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

    张燧:“古今杀降之甚者,莫甚于唐高,而项羽、白起弗与焉。薛仁杲降则杀之,王仁本降则杀之,萧铣降则又杀之,其他盖不胜数也。或谓出太宗意,然而太宗未尝杀颉利也。独当时何无一言救止岂其力不能得之,文静之死,而无及于数子耶!”

    毛泽东:“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遇事无断制。”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