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乱世枭雄张作霖

杜沿侠著书籍

书名:乱世枭雄张作霖 别名: 作者:杜沿侠 类别: 原作品: 译者: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页数:319页 定价:¥36.00 开本:16开 装帧: ISBN:9787508720616 字 数:300000 品牌:中国互优网 语种:简体中文
乱世枭雄张作霖介绍
《乱世枭雄张作霖》是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一代乱世枭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故事扑朔迷离,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是胡匪,还是英豪?他是怎样算计他人,又是如何被人暗算?杜尚侠老师倾其三十余年研究之心血,诉诸笔端,为世人拂去历史的尘埃,那不为人知的秘密如同遮掩真相的面纱正在一层层地揭开……

内容简介

《乱世枭雄张作霖》主要内容:一代乱世枭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故事扑朔迷离,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是胡匪,还是英豪?他是怎样算计他人,又是如何被人暗算?杜尚侠老师倾其三十余年研究之心血,诉诸笔端,为世人拂去历史的尘埃,那不为人知的秘密如同遮掩真相的面纱正在一层层地揭开……

作者简介

杜尚侠,男,汉族,1938年生,辽宁省兴城市人,196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高级教师。历任教师、编剧、中学校长等职。辽宁省历史学会理事,辽宁省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奉系军阀研究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如《试论郭松龄反奉的性质》(东北地方史研究)、《论渤海与日本的通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满族文学艺术浅谈》(《台湾·满族文化》)等。出版着作:《辽宁地方史》(辽宁教育出版社)、《张作霖沉浮录》(延边大学出版社)、《辽海文化》(人民教育出版社)、《正说汉朝二十四帝》(中华书局)等。

目录

一少年苦难

1.张作霖到底姓啥

2.张永贵闯关东

3.张有财之死

4.小“大王”

5.偷学

6.小赌徒还债

7.卖包子小贩

8.学木工

9.学兽医

10.当货郎

11.当杂役

12.誓报父仇

二闯荡辽南

1.不忘干娘

2.火烧仇家

3.小兽医的初恋

4.不占朋友妻

5.光棍赌肉

6.招惹“二菊”

7.逃出大高坎

三吃粮当兵

1.参加毅军

2.刺探敌情

3.田庄台学“战”

4.马大夫救兄

5.赵家庙完婚

四投身绿林

1.再当“马大夫”

2.辽西落草

3.结交洪辅臣

4.成立保险队

5.中安堡突围

6.坐镇八角台

7.张作相入伙

8.双喜临门

9.“小六子”的来历

10.独斗海沙子

11.一支套简步枪

五受抚当官

1.提放增夫人

2.新民府受抚

3.击破“五大哨”

4.升任管带

5.脚踩两只船

6.酒缸里面把身藏

7.巴结“快马张”

8.诱杀杜立三

六洮南剿匪

1.套马竿子破敌

2.奇人死后传秘图

3.苦战索仑山

4.追杀自音大赉

5.陶历卿护送三姨太

6.凤命千金

7.吴俊升两设接风宴

8.“抗垦”风波

七反对革命

1.补发的调防命令

2.新旧军将领会议

3.成立国民保安会

4.逼走蓝天蔚

5.“唯大帅之命是从”

6.暗杀张榕

7.向落合“求爱”

八奉军开端

1.在改朝换代的时刻

2.镇压北大营兵变

3.躲过一次暗杀

4.赵尔巽辞职

5.重返第二故乡

九君临奉天

1.打哪冒出个军务课长来

2.初次觐见袁世凯

3.诱杀金寿山

4.挤走张锡銮

5.表决国体的“公民”投票

6.岂能给人做“子”

7.袁金铠献策“顺时应变”

8.如此“前驱”

9.吓跑段芝贵

十治理奉天

1.明推暗就的假戏

2.第一次被炸

3.武力镇压巴布扎布叛乱

4.太平寺诉讼案

5.奉天两虎之争

6.“不能在马上治天下”

7.军警风波

8.吃年茶引起的风波

9.汤二虎出走

10.电报“中转站”

11.静观张勋复辟

12.不许怠慢王永江

十一统一东北

1.高级俘虏

2.吴俊升进驻黑龙江

3.第一次驱孟运动

4.包瞎子占课

5.秦皇岛劫械

6.奉军第一次入关

7.第二次驱逐孟恩远

8.就是要当出头椽子

9.中国是咱们的

10.宴请乡老

十二奉军扩张

1.靳云鹏组阁

2.秘密成立七省反皖同盟

3.明做“调人”,暗当枪手

4.借厕开溜

5.武装“调停”

6.天津记者招待会

7.张、曹的两次对话

8.直奉分赃

9.来个交通系的人

10.四巨头会议

11.张曹联姻

12.梁士诒组阁

13.阁潮难关

14.张宗昌投奉

15.大帅帮赌

16.直奉大战

17.吴俊升榆关表忠

十三奉军复振

1.父子密谈“整军经武”

2.合并三行号

3.平定“高卢叛乱”

4.训斥张宗昌

5.怀德秋操演习

6.大帅练兵歌

7.中校团长

8.宁武为孙、张联合穿针引线

9.汪精卫谒奉

10.段祺瑞与张作霖言归于好

11.伍朝枢奉天祝寿

12.张作霖、冯玉祥密约

13.江浙战争成了奉张进兵的口实

14.九门口战斗的风波

15.偷批密信

16.招待俘虏兵的宴会

17.印“天良”戳子的钞票

18.张、段、冯天津会议

19.孙中山和张作霖的历史性会晤

20.打了败仗还升官

21.张作霖、张国忱和苏使加拉罕

22.接见王领事

23.张作霖两见溥仪

十四郭军反奉

1.郭松龄在反奉前夕

2.张作霖的缓兵之计

3.张作霖准备下野

4.王永江献计

5.所谓“张日密约”

6.重整旗鼓,决心讨伐

7.对补充旅军官的训话

8.范议长的闹心事

9.吴俊升打前敌

10.抽帖问吉凶

11.决战前的紧急会议

12.巨流河决战

13.两次难忘的电话

14.处理郭军“善后会议”

15.庆功宴上焚密箱

16.“民众”会上的演讲

17.如此“答谢”日本人

十五北洋末日

1.讨伐魏益三

2.直鲁联军的由来

3.王永江辞职

4.张、吴“握手”,奉、直“联合”

5.孙传芳拜山

6.组织安国军

7.李大钊英勇就义

8.涿州城攻防战

9.“大元帅”等于“大总统”

10.顾维钧做“客卿”

11.张大帅祭孔祈天

12.没白疼这小子

13.气走吉田茂

14.“手黑”二字戏芳泽

15.自己事自己了

16.把山本糊弄了

17.不要臭皮囊

18.求乩问卜

19.最后一幕

20.秘不发丧

十六生活花絮

1.垫款恤灾

2.不记旧仇

3.两头为大

4.强娶四姨太

5.三夫人出家

6.小青楼的主人

7.五夫人许愿

8.一身福相的六夫人

9.小喇嘛托梦

10.不该与发妻吵架

11.大老粗批阅公牍

12.袁金铠“卖海味”

13.拿枪去劝架

14.一案两办

15.谁当经理

16.真是有种

17.一帧父子合影

18.吴俊升拜年

19.哨兵李德标

20.“叫你行,你就行”

21.会写字的录事

22.大帅赔礼道歉

23.粗茶淡饭

24.礼尚往来

25.价钱一样

26.送给吉田的“小”礼物

27.大帅开“恩”

28.禁演《凤还巢》

后记

中国近代军阀及军阀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畸形发展的产物。在众多的中国军阀中,张作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在中国,尤其在东北地区,有关他的故事、传闻和笑谈甚多,且褒贬不一,毁誉同在。

从少年时期起,我就对张作霖这个历史人物产生了兴趣,后来又走上了研究张作霖的学术之途。这除了受史学界对“奉系军阀史”研究热潮的影响之外,从个人方面考虑,很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张作霖生于1875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我生于1938年3月13日(农历二月十二日)。农历二月十二日是个吉日,在佛教节日中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生日;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是百花生日。既然我们都拥有二月十二日这个巧合的生日,我就很想弄明白这个日子与人生有何关系。这想法当然是荒唐的,可笑的,是宿命论思想作怪的结果,但在我的幼年时期,它确实是我迫切想了解张作霖的原动力。

我的父母恰巧满足了我的部分需要。我的父亲杜玉璞,又名杜维玺,他不仅与少帅张学良同庚,而且年轻时曾在奉天官银号做事,与奉系的一些中层文武官员有过交往。据他生前讲,曾与奉军的师长丁超(后做了汉奸)、李杜(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磕头换谱。

因而,他知道不少有关大帅张作霖和少帅张学良的往事,有的甚至是亲闻、亲见。我的母亲李志贤生长在东北农村,也知道不少有关大帅和少帅的传说,有的颇为生动感人。小时候,他们给我讲过这方面的故事,听后,我有时感动,有时悲惋,有时气愤,好像张氏父子就活动在我眼前一样。这许是我对张氏父子原始素材的最初积累。

1952年,我考取了坐落在沈阳市小南门外的沈阳八中。当时,沈阳市仅有十来所中学,所以学校实行二部制,分上下午授课。因为从我家住的铁西区到城里上学,坐电车也有两个小时的车程,所以我办了东北图书馆(今辽宁省图书馆)的借书证,每天有半天时间在“东图”里读书。

当时的“东图”借用沈阳大南门里“张氏帅府”(今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在这里我度过了三年岁月,对这里的青砖高墙、大青楼、小青楼,甚至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窗一户,我都非常熟悉,唯独不熟悉这里的老主人。这也许是我研究张作霖的又一动力。

我的恩师常城先生曾撰写东北文史丛书《张作霖》,这是国内研究奉系军阀的拓荒之作。老教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踏实的学风深深地影响了我,引导我和我的同学们走上了历史教学和历史科研的道路。我决心希望做史学研究的一名小卒,希望能有所建树,尤其希望在奉系军阀的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应当说,四年的大学生活为我从事历史教学和史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我从吉林调回家乡辽宁工作。当时我已经四十多岁了,觉得如果再进行史学研究已经起步太晚,因而有些心灰意冷。就在这个时候,我中学时代的好同学魏福祥拉了我一把。他当时任辽宁社科院历史所副所长、辽宁省史学会副理事长,在辽宁史学界颇有影响,他劝我振作起来,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

他帮我选择科研方向——东北史及奉系军阀史。他帮我去省档案馆借阅奉系军阀档案。我自己也广泛搜集有关奉系军阀的资料,并访问当时仍健在的奉系老人,从中获得了不少珍贵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研究奉系军阀的真正开始。明年(2008年),是张作霖的八十年忌辰,我产生了写作张作霖生平的冲动,并一气呵成,写成了这部《乱世枭雄张作霖》。

此书脱稿后,我又开始构思《千古功臣张学良》,准备作为姊妹篇将“两帅”传记同时推出。中国社会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侯钰小姐得知此情,对此书稿也很感兴趣,盛情难却,便把书稿交予了她。接到书稿后,她夜以继日地编审,甚至在国庆长假期间也不休息。这很使我感动。所以,我要特别感谢侯钰小姐的大力支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母、师友和家人。作者2007年10月24日

序言

在张作霖80周年忌辰即将来临之际,出版《乱世枭雄张作霖》这部传记文学,是很有某种纪念意义的好事。

回顾20世纪的中国近现代史,提起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可谓街谈巷议、妇孺皆知。张氏家族的政治跌宕、宦海沉浮,不仅是这一阶段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历史以深刻影响的重要因素。张作霖一介草民出身,官至安国军总司令、陆海军大元帅、北洋军阀首领,占领长江以北几近半个中国。

张学良则子继父业,由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易帜”后,官至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仅居蒋介石之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风云人物,直至西安事变,成为当时的千古功臣,可惜最后被蒋介石幽禁半个多世纪……张氏父子联手打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传奇,这在中外历史上都是不可多见的。

建国后,对“奉系军阀史”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长期以来,因为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对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评价,过于走极端,缺乏客观、公正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全面否定。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张作霖父子成为热潮,许多专着、影视作品不断涌现。但到底应该怎样认识张作霖其人,往往褒贬不一,毁誉参半。

本人原在辽宁社科院历史所从事奉系军阀研究多年,广泛涉猎了大量历史档案资料,并“抢救式”地访晤了曾经健在的奉系老人,曾先后与杜尚侠先生及他人合作出版了《张作霖被炸真相》、《张作霖沉浮录》等着作,对张氏父子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如果从东北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大背景的角度出发,客观地、公正地、辩证地去看,我认为至少可以有这样的认识:

其一,张作霖作为奉系最高首领,他具有中国近代封建军阀的一切共同特点,同时又有属于他自己的个性特点。他反对过辛亥革命,捕杀过奉天辛亥革命党人张榕等人,更杀害过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烈士。从中可以看出,他始终坚持反对革命、反对共产党的反动立场,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其二,张作霖与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是既依赖又矛盾的关系。他依靠日本的支持发家,做了“东北王”,又依仗日本的帮助平息了郭松龄反奉事件,巩固了张氏政权。但张作霖有个底线,就是不割地、不卖国。张作霖在同日本打交道过程中,始终采取“蘑菇战术”,迂曲周旋,巧妙应对,不失底线。

其三,日本人最终阴谋炸死张作霖,这是我们评价张作霖的关键。日本人为什么最后下此毒手?当然是日本侵华政策在战略上的需要。日本军国主义根据“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欲谋“满蒙独立”,进而侵吞中国,多次逼迫张作霖答应签订卖国条约,张都委婉回绝。日本侵略者无奈才炸死张作霖,为大规模侵华扫除了障碍。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张作霖与日本人之间既有投靠利用的一面,又有设防抵制的一面。对于任何历史人物,我们都不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去苛求他做出某些理想化的“惊人之举”。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20世纪初期,面对西方列强“群虎争食”、妄图侵吞中国的局面,面对凶恶的日本军国主义强权威逼与谄笑利诱的嘴脸,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在一些有关国家主权的关键问题上,他能与之周旋,坚持“不割地、不卖国”这个底线,就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杜尚侠原是我高中时代的要好同学,196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学多才,文史兼通。“文革”前,曾任吉林某剧团的专职编剧,先后创作发表诗歌、剧本、短篇小说多种。“文革”后,任吉林某中学校长,潜心于教育、教学工作,已是桃李满天下。80年代初期,他由吉林调回家乡辽宁。

在教学之余,他勤奋读书,深入钻研,笔耕不辍,先后与他人合作出版了专着《辽宁地方史》、《张作霖沉浮录》、《辽海文化》等着作多种。2005年,与他人合着的《正说汉朝二十四帝》,由中华书局出版,成为畅销书、常销书。从此,杜尚侠先生在史学研究领域里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踏上了新的高峰。

《乱世枭雄张作霖》是杜尚侠先生站在新的高度、用新的视角研究奉系军阀历史的又一新的力作。他没有选择写“评传”的纯学术之路,因为这样很可能写得枯燥乏味,从而很难反映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也没有走“演义”的老路,因为如果“戏说”,很可能歪曲历史,从而误导了读者。

值得肯定的是,作者选择了传记文学的体裁,将张作霖一生中广为流传的遗闻轶事,择其有据可信者加以认真地甄别、鉴定和整理,以保持其历史原貌。读后,我觉得既真实、客观、可信,又生动、贴切,富有趣味性。无疑,这本书的出版,为奉系军阀史研究的百花园里又添了一朵奇葩。在此,我郑重地向读者朋友推荐这本好书。是为序。

2007年10月10日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