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

中国门

高考纪录片

中文名:中国门 外文名:China Gate 其他译名: 类型:记录片 出品公司: 制片地区: 拍摄地点: 发行公司: 导演:王杨 编剧: 制片人: 主演: 片长: 票房: 对白语言: 色彩: 电影分级: imdb编码: 主要奖项: 在线播放平台:
中国门介绍
本片讲述了高考纪录片《中国门》讲述关于高考的“中国式奋斗“的故事,从甘肃会宁、北京、上海三处拍摄,试图以三段不同背景下关于教育的故事,组成一幅当代教育现象集中呈现的现实图景,体现了乡村孩子艰苦学习的环境。用王杨自己的话说,在转了一圈完成拍摄以后,他逐渐清晰地感受到这种畸形教育背后的病根儿,皆因人人都焦虑,人人内心都缺乏安全感,个人所面对的局面,正是当代群体的寓言,“人的奋斗和社会的现实形成一种悖论,一个怪圈。

梗概

在会宁这个典型的中国西部的贫困县城,这些都是高考前再常见不过景象,学生、老师、家长的表情如临大敌般紧张和严肃,在他们眼里,高考成为使命运发生转机的唯一筹码。

在北京,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正面临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是留下还是离开?失业已让他举步维艰;上海繁华的夜景如梦如幻,一位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回忆起苦练钢琴的岁月,流下了辛酸的泪,父母的期待和曾经的付出让她备感压力……“一场高考、一次招聘会,都是改变命运的时刻。借用‘门’的概念,你能够看见一种恒定而超越时代的中国式奋斗。”王杨在自己的拍摄手记中感慨,“人生就像通过一扇扇门,一扇门代表一个世界。

当代中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仍然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必由之路。高考是一道门,毕业找工作又是一道门。对于普通人,这些人生拐点都异常重要,而对于社会,更多的是冰冷的数字和大大小小的挫折,我想用摄影机深入到这些时代和数字的深处,到板块的交界处去看个究竟。”

《中国门》并不是个励志片,其中年轻人的奋斗看得人感到压抑,甚至感到了主人公身上某种病态的期望。

用王杨自己的话说,在转了一圈完成拍摄以后,他逐渐清晰地感受到这种畸形教育背后的病根儿,皆因人人都焦虑,人人内心都缺乏安全感,个人所面对的局面,正是当代群体的寓言,“人的奋斗和社会的现实形成一种悖论,一个怪圈。同样的,这是危机,也是转机的开始。”

这部由西安导演、摄影创作的作品,墙内开花墙外香,首次亮相西安。在播放和交流现场,两所院校的学生的反应很不相同,用导演王杨的话说,美院学生想得更深一些,而交大学生的提问更理性。纪录片在大学校园受到关注,跟故事主旨有关,《中国门》是一部聚焦于当下教育问题的纪录片。每个大学生面对高考,都有很多感触。影片讲述了甘肃会宁这个高考状元县的考生和家长们,遵从着“知识改变命运”这样亘古格言。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高考这道门上的故事。主创通过跟踪拍摄会宁的考生、家长,北京的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以及上海的高级教育机构,借此探讨当代中国的教育观念,也是对教育背后所凝聚的“中国梦”的诠释。

拍摄原因

“我拍的不仅仅是教育”

“拍片缘于矛盾的公平性”

“对孩子过分期望的背后是不安全感”

在王杨看来,“高考面前人人平等”正是高考神话的魅力所在,然而,他总觉得应该有一个“更人性的教育”存在。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不公平,是否能靠高考弥合?“中国式奋斗”背后的普遍焦虑怎样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出口?王杨回答不了这些问题,他只能“告诉观众我观察到了什么”。

------详见《东方早报》采访

导演简介

王杨,1984年生于陕西咸阳,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2007年筹建《青年电影手册》,现任执行主编。2007年成立“王杨电影工作室”,同年完成纪录片《地上-空间》,2008年完成纪录片《寂静之声》,2009年完成五集系列纪录片《毕业生》。2011年完成的纪录片《中国门》入围第54届莱比锡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展映单元、第8届克罗地亚ZagrebDox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