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TCD

无创伤性血管疾病检查方法

中文名:经颅多普勒 外文名:TCD 所属分类: 功能:血管疾病检查 特点: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TCD介绍
经颅多普勒,简称(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伤性血管疾病检查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迅速发展,成为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TCD技术摒弃了传统的脑血流图的不准确性和脑血管造影的有创伤性,同时为CT、MRI等现代影像技术提供了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教,成为影像诊断的重要佐证,可为脑血管病的诊断、监测、治疗提供参考信息,并对能引起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

简介

经颅多普勒(TCD)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研究颅内大血管中血流动力学的一门新技术。国外于1982年由挪威aslid等首推,国内于1988年陆续引进。钱素云在国内率先开展儿童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填补了国内儿科的空白。她在国内首次证实TCD监测有助于评估昏迷患儿预后并指导治疗,还提出了儿童脑死亡的TCD诊断标准,该技术已在国内PICU推广应用。由于TCD能无创伤地穿透颅骨,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以对病人进行连续、长期的动态观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MRI、DSA、PET、SPECT等影像技术所测不到的重要血液动力学资料。因此,它在评价脑血管疾患以及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受操作者技术的影响,目前尚缺乏对正常和异常频谱形态统一判定标准和命名,尚未建立各参数统一的正常值,而且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失败率为2.7%~5%。其原因为老年人(尤其是妇女)颅骨增厚、动脉迂曲、动脉移位等。但随着经验的逐步积累以及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会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特点

无创经颅多普勒(TCD),通过检测头颈部位不同的血管血流信号,可早期诊断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闭塞等。尤其对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血管痉挛,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以及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由于TCD能无创伤地穿透颅骨,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以对病人进行连续、长期的动态观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MRI、DSA、PET、SPECT等影像技术所测不到的重要血液动力学资料。因此,它在评价脑血管疾患以及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受操作者技术的影响,目前尚缺乏对正常和异常频谱形态统一判定标准和命名,尚未建立各参数统一的正常值,而且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失败率为2.7%~5%。其原因为老年人(尤其是妇女)颅骨增厚、动脉迂曲、动脉移位等。但随着经验的逐步积累以及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会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功能

由于颅骨较厚,阻碍了超声波的穿透,过去的多普勒超声只能探测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能穿透颅骨较薄处及自然孔道,获取颅底主要动脉的多普勒回声信号。它可探测到的血管主要有:

ICA:颈内动脉颅内段

CS:颈内动脉虹吸部

MCA:大脑中动脉

ACA:大脑前动脉

PCA:大脑后动脉

ACOA:前交通动脉

PCOA:后交通动脉

OA:眼动脉

VA:椎动脉

BA:基底动脉

PICA:小脑后下动脉

效果

(1)血流速度

血流速度反映脑动脉管腔大小及血流量。血流量一定时血流速度与管腔大小成反比例,当管腔严重狭窄(90%)或完全梗阻时,血流速度下降,个体间各值可有很大变异,但个体内差异很小,且左右基本对称,如两侧相差很大可认为异常。由于颅骨太厚,脑供血不足,血流本身信号弱及操作技术等原因,可有部分血管不能被探出,此类情况不能贸然诊为血管阻塞或发育不良。

(2)脉冲指数(PI)

反映脑血管外周阻力的大小,PI值越大,脑血管外周阻力越大,反之则阻力越小。

(3)音频信号及频谱图波形

反映脑血管局部的血流状态。

诊断标准

以下一项或数项检测异常为病态。

(1)狭窄处局部血流速度加快或有较大侧差(>2S)。

(2)狭窄后区域内脉动减少。

(3)任何区域呐导致频谱增宽的异常血流。

(4)后交通动脉或前交通动脉局部血流速度加快提示有侧支循环。

(5)脑底动脉中“不平衡”的血流比值;如大脑后动脉的血流速度超过大脑中动脉。

(6)脑血管痉挛所致管腔狭窄: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流速度增加50%或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达120CM/S。

临床应用

下列适应症可应用TCD检查:

(1)诊断颅内血管阻塞病。

(2)诊断颅外血管阻塞病变(特别对慢性ICA阻塞)合并颈总动脉压迫试验,以了解侧支循环是否良好。

(3)评价颅外血管病(ICA狭窄、阻塞、锁骨下动脉盗血)对颅内血流速度的影响。

(4)诊断与追踪探测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

(5)探测与鉴定静脉畸形(AVM)的供血动脉。

(6)评价WILLIS环侧支循环能力: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前,预测夹闭作用。任何一种血管阻塞前后的探测。

(7)诊断颅内其他血管病:

颅底异常血管网症。

动脉瘤。

血管性痴呆。

颈动脉海绵窦瘘。

低血流量脑梗塞。

(8)间歇监测与追踪研究: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血管痉挛。

偏头痛的血管痉挛及(或)过度灌注。

急性卒中。

颅内血管阻塞后自发性或治疗后再通。

颅内血管阻塞后抗凝治疗过程中的血流改变。

血液粘稠度的变化。

(9)连续监测。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