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三藩

清朝初年的三个汉族藩王

本名: 别名: 字: 号: 所处时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中文名:三藩 时间:清朝初年 对象:康熙皇帝 结果: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结束
三藩介绍
清朝初年‘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军在进入山海关后,介于自身八旗兵兵力不足和中国地域的广大,所以扶植了三藩军队,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南明偏安小朝廷的先锋,即‘以汉制汉’。但全国统一后,三藩却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拥有过大的兵权、财权和地方政治影响力。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清廷分庭抗礼,成为了清王朝内部的极大不安定因素。所以,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年轻的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战争爆发。而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军攻入云贵省城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结束。

三藩介绍

清朝初年,将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后传位其子耿精忠)。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

耿仲明

先世山东人,徙辽东盖州卫。明登州参将,毛文龙旧部。袁崇焕督师蓟辽,擅杀毛文龙,调副将孔有德和耿仲明隶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孔、耿出兵御后金军而饷不至,怨愤不已,遂于明崇祯六年(1633),率所部相偕渡海投后金。崇德元年(1636),清封耿仲明为怀顺王,顺治六年(1649),改封靖南王,偕尚可喜进军广东,卒于途中。其子继茂袭封,后移镇福建。康熙十年(1671),继茂卒,其子耿精忠袭封。

尚可喜

先世洪洞人,迁衡水,后徙辽东海州。明广鹿岛副将。天聪八年,率众航海投清。崇德元年,清封尚可喜为智顺王,顺治六年,改封平南王,率所部随大军下广东,遂留镇广东。

吴三桂

江苏高邮人,籍辽东山海卫。其父吴襄为崇祯时锦州总兵,三桂以武举随征,因战功及父荫,官都指挥。后吴襄坐失战机下狱,擢三桂为总兵,守宁远。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军破大同、真定,京师戒严。明崇祯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率所部入卫京师,并起用吴襄提督京营。三桂令步骑先入关,亲率精锐殿后。十六日抵山海关,二十日到丰润,闻京师已陷,入卫兵皆溃,三桂引兵还顿山海关。李自成派降将唐通携银四万两犒三桂军,并胁吴襄作书招降。三桂率兵西至滦州,闻其爱妾陈圆圆为李自成军部将刘宗敏掠去,即回师山海关,秘密遣使上书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军入关讨李自成。多尔衮得书即日急进,至山海关外十里,吴三桂出关迎降,即在军中剃发盟誓,其兵以白布系肩,前驱入关。

四月二十二日,吴三桂与清英王阿济格、豫王多铎大败李自成军于山海关(见山海关之战)。是日清封吴三桂为平西王,令其为前驱追击李自成。吴三桂随阿济格败李自成于庆都。后又自长城外进绥德、延安,攻西安。李自成出武关南走,三桂督兵追击,自襄阳下武昌,进至九江,清廷召还,命往锦州镇守。顺治五年移镇汉中。八年,清廷命吴三桂督李国翰征四川。九年,吴三桂分兵攻下成都、嘉定、叙州、重庆,又击败大西军首领孙可望于保宁。

十四年清廷命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进征贵州。十五年,击败李定国,下遵义。十六年,清军会攻云南省城,南明永历帝奔永昌,复奔缅甸。清廷命吴三桂镇守云南,并谕吏、兵二部,凡云南文武官举黜及兵民一切事,命吴三桂暂行总管,俟数年后,仍照旧例。十八年,清军入缅,缅甸王执永历帝献清军。康熙元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于昆明。清廷晋封吴三桂为亲王,并命贵州省亦属管辖。吴三桂遂久镇云贵。

三藩割据

三藩拥有自己的军队,独立的财政,以及地方的实际统治权,其实已经‘势成割据’。其中,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

吴三桂自视功高盖世,兵强马壮,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所以骄横跋扈,荒唐奢靡。在吴三桂的要求下,清廷擢升其部将 王辅臣为陕西提督, 李本深为贵州 提督, 吴之茂为四川 总兵, 马宝、 王屏藩、 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此时,三藩势力几及全国之半。

吴三桂割据

初镇云贵,清廷曾准予便宜行事,云、贵督抚全受他节制,所除授文武官员,号称“西选”,“西选”之官几遍各地。顺治十七年,云南省俸饷九百余万,加以粤闽二藩运饷,年需两千余万。邻近诸省挽输不足,则补给于江南,致使清朝财赋半耗费于三藩。吴三桂自恃势重,益骄纵,踞明桂王 五华山旧宫为藩府,增崇侈丽,尽据明黔国公沐氏旧庄七百顷为藩庄,圈占民田,迫令“照业主例纳租”,并“勒平民为余丁”,“不从则诬指为逃人”。

又借疏河修城,广征关市,榷盐井,开矿鼓铸,垄断其利,所铸钱,时称“西钱”。吴三桂专制云南十余年,日练兵马,利器械,暗存硝磺等禁物。通使 达赖喇嘛,互市茶马,蒙古之马由西藏入云南每年数千匹。他遍布私人于水陆要冲,各省提镇多有心腹。其子 吴应熊为 额驸,朝政巨细,可以旦夕密报。于是,吴三桂自以为根蒂日固不可拔,朝廷终究不会从他手中夺去云贵。

耿精忠割据

袭封 王爵后,纵令属下夺农商之业,“以税敛暴于闽”,纵使其部下“苛派夫役,勒索银米”。又广集宵小之徒,因谶纬有“天子分身火耳”之谣,妄称“火耳者,耿也。天下有故,据八闽以图进取,可以得志”。

尚可喜割据

在广东令其部属私充盐商,又私市私税。 广州为对外通商口岸,“每岁所获银两不下数百万”。尚可喜对清廷比较效忠,但年老多病,将兵事交其子之信。 尚之信素性桀骜,横暴日甚,招纳奸宄,布为爪牙,罔利恣行,官民怨恨。又酗酒嗜杀,常在其父面前持刃相拟,所为所行,日益不法。至此,三藩各据一方,互通声气,广布党羽,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势力。

叛乱爆发

康熙帝决定撤藩三藩势成割据,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早在清世祖死时,吴三桂拥兵北上入祭,兵马塞途,居民走避,清廷恐吴三桂生变,命其在城外张棚设奠,礼成即去。康熙帝亲政数年,深知朝廷中外之利害和前代藩镇之得失,曾说:“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厪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康熙六年,吴三桂以目疾请解除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以相试探。康熙帝命吴三桂将所管各项事务交出,责令云贵两省督抚管理。云贵总督卞三元、提督张国柱、李本深合词请命平西王仍总管滇黔事务。康熙帝以照顾吴三桂身体为理由,予以拒绝。

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经户、兵两部和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认为如果尚之信拥兵留镇广东,跋扈难制,康熙帝遂诏令尽撤全藩。吴三桂和耿精忠得知不能自安,在同年七月先后疏请撤兵,以试探朝廷意旨。经户、兵二部确议,吴三桂及所部五十三佐领官兵家口应俱迁移。疏下议政王大臣会议,大学士索额图、图海等多以为三藩不可迁移。惟有刑部尚书莫洛、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等力请徙藩。康熙帝再命议政王贝勒大臣及九卿科道会同确议,画一具奏。诸王以下所见不一,仍持两议。康熙帝考虑到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之利;又以为吴三桂之子,耿精忠诸弟都宿卫京师,谅吴、耿二人不能发动变乱。遂下令三藩俱撤还山海关外。

三藩之乱及其复灭吴三桂、耿精忠疏请移藩,实迫于形势,并非本意。吴希冀朝廷慰留,如明代沐英世守云南之先例。及撤藩命下,愕然失望,遂与其心腹聚谋,暗中部署兵马,禁遏邮传,只许入而不许出,并勾结他省旧部,又与耿精忠联络应和,准备叛乱。康熙十二年八月清廷命礼部侍郎哲尔肯等赴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等赴广东,吏部侍郎陈一炳等赴福建,各持敕谕,会同该藩及督抚商榷移藩事宜。九月,清廷命陕西总督鄂善总督云南军务,宁夏总兵官桑额提督云南军务。此时吴三桂与其党正日夜加紧密谋。侍郎哲尔肯、学士傅达礼等既至云南,催促起行。吴三桂表面拜诏,而屡迁行期,反谋益急,而难于举兵之名。欲立明朝后裔以号召天下,但缅甸之役及杀害永历帝无可自解;欲行至中原据腹心之地举兵,又恐日久谋泄。

是年十一月,吴三桂反,杀云南巡抚朱国治,拘捕了按察使以下不顺从的官员,发布檄文,自称“原镇守山海关总兵官,今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佯称拥立“先皇三太子”,兴明讨清,蓄发,易衣冠,传檄远近,致书平南、靖南二藩及各地故旧将吏,并移会台湾郑经,邀约响应。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等随吴三桂反。云贵总督甘文焜在贵州闻变,驰书告川湖总督蔡毓荣,急走至镇远,被副将江义以兵包围,甘文焜自杀,三藩之乱由此开始。

平定三藩

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二十一吴三桂起兵反清,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九吴世璠自杀,清军进入昆明,三藩之乱历时八年。而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自康熙十二年十一月至十五年四月。

战争开始,吴三桂兵出云贵,向湖南进攻,屡次大败清军,并迅速的进据湖南澧州、常德、岳州、长沙,取得了空前的大胜。而清军却已经十余年不经战事,军备松弛,所以全线溃败。当年的八旗铁骑,在温柔的江南之地安享了十余年后,已经再无当年的威风煞气。最后,清军集结在荆州、武昌、宜昌,勉强与吴军对峙,防止吴军跨过长江,进兵中原。而同时,广西将军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郑蛟麟、吴之茂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台湾郑经渡海进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提督王辅臣又叛于宁羌,击杀清陕西经略莫洛。

一时,清王朝四方警讯频传,人心动摇。但清王朝毕竟是全国性政权,可以调动的兵力、财力、人力、物力远非三藩可比,所以,三藩如果不能在战争初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失败,就是注定了。同时,战争初期,吴三桂显露出了战略眼光和胆识气魄的不足,一心想划江而治,结果失去了决胜的机会。

第二阶段

自康熙十五年五月至十七年七月。以王辅臣败降平凉为转机,形势向有利于清军发展。随后,因郑经部争据福建漳、泉、兴、汀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敌,仓促撤兵请降。尚之信也相继投降。孙延龄又被吴世璠杀于桂林。于是,清军集中兵力进逼长沙、岳州,吴三桂聚众固守。两军在江西吉、袁二州、广东韶关、永兴和广西梧、浔二州及桂林等湖南外围要地反复争夺。清军将帅每多观望,旷日糜饷,在军事上仍处于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

自康熙十七年八月至二十年十月。康熙十七年,年已七十四岁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但未能改变叛军的困境。同年秋,吴三桂病死,形势陡变。叛军无首,众心瓦解。其孙吴世璠继承帝位。清军趁机发动进攻,从此叛军一蹶不振,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逐步为清军恢复。但马宝、胡国柱等叛军仍困兽犹斗,节节顽抗;满洲将帅仍多迁延,以致时逾两年,清军才进逼云南,康熙二十年底,围攻省城昆明。吴世璠势穷自杀,余众出降,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历史影响

三藩之乱,虽然给国家经济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破坏,但战争结束后,清王朝实现了真正的统一,并开始走向最强盛的时期。而年轻的皇帝康熙,也在战后赢得了空前的威望,开始了其一生辉煌的帝王生涯。同时,战争结束后,清王朝向云南迁移了大量汉族民众,大大开发了中国的西南地区。云南,终于经元、明、清三代的经营之后,彻底性的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同时,战争中台湾割据政权的参与,让清王朝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的最东南。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