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阿罗汉

佛教用语

中文名:阿罗汉 外文名:अरिहन्त 别名:
阿罗汉介绍
阿罗汉(梵语:अरिहन्त,arhat),意译为应供、杀贼、无生,汉语常简称为罗汉,是依照佛的教导修习四圣谛,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槃的圣者。自佛陀以来,至今已有成千上万的弟子成就阿罗汉果,还有众多的弟子成就三果、二果和初果。

梵语意译

阿罗汉有三层意思:

第一杀贼:意即杀掉烦恼之贼。阿罗汉在因地修行灭受想定,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即五阴中的受阴与想阴的烦恼,也就是见惑烦恼与思惑烦恼,断得干干净净,得到我空真智,证入阿罗汉果,了脱分段生死。

阿罗汉人子缚烦恼虽断,还有果缚这个色身,他知道五阴之中是无我相可得,可是对五阴之法还未知当体即空,认为实有五阴之法,所以说但知我空,不知法空。因此阿罗汉又叫做愚法声闻,得证有余依涅槃,还要努力前进,加行用功,来灰身泯智,到涉俗利生,从空出假,才能称为大阿罗汉,得证无余依涅槃。这就是杀贼的道理。

第二无生:阿罗汉断了见思烦恼,跳出了三界生死轮回苦恼,要经过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三个阶段。

须陀洹初果圣人,还要到天上,人间各七返受生。断除八十八使见惑之外,又断了九品思惑的前六品。斯陀含二果圣人,一生天上,一来人间,进断欲界的后三品思惑。阿那含三果圣人,虽不来欲界受生,但依然住在色界天中进断七十二品思惑,所以说只有阿罗汉果,才是真正无生。这就是无生的道理。

第三应供:就是应当受到天上、人间的供养,因为阿罗汉,既然证得了道果,堪受人天的敬仰,供养礼拜,为众生作大福田。我们寺庙里如果有信众打千僧斋时,就会有一位宾头卢颇罗堕尊者化身来应斋主的供养,令布施的施主得大福田。佛教里有这样四句祝愿的偈文:‘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个弟子名叫阿少兔楼陀,我们中国话称为无贫尊者,在因地修行时,做一个种田的农民。有一天中午,他正在田里种地,带了一包粗米饭菜,用作午餐。正巧来了一位辟支佛游戏神通,随缘出现,再到世界上来化现做一个贫僧。

他遵守佛的乞食制度,七天下山一次向施主们乞食。这一天,化来化去,连化七家都没化到,就空钵回来。路过田间,这位农民见到老和尚就问:‘老师父您今天缘法好吗?饭菜化到了吗?’老和尚叹了一声说:‘不用提了,什么都没有化到。’农民一听,立即产生同情怜悯的心。想到了今天老师父没有化到饭菜,回去就要挨饿七天,再下山来化。因此就发大心,把自己所带的饭菜,诚诚恳恳地双手捧著供养老师父。

他以慈悲心接受了这份饭菜。饭吃完以后,就遵照佛陀的教导,念诵祝愿偈文:‘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布施,后必得安乐。’老和尚祝愿完毕,就回去了。再说这位老农民饿了肚子,到下午收工的时候,对面突然跳出来一只金光闪闪的兔子,一跳一跳地跳到农民的背上不肯下来。这位农民吃了一惊,赶快回家,叫他妻子把背上的兔子捧了下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金兔子呀!从此以后这位农民的家庭生活一天天的幸福起来。

这是现世供养一位辟支佛所得的花报。转生以后做一个名叫无贫尊者。他在九十一劫这么长的时间内,生生世世不受贫困的果报,享受荣华富贵。这件事说明供养一位辟支佛所得到殊胜的果报。以上所讲的即是阿罗汉具足有杀贼、无生、应供的三种道理,也是五种不翻之中的多含不翻。

阿罗汉三义

一为杀贼,谓杀尽烦恼贼也。

二为应供,谓道高德重,为世福田,堪受人天供养也。

三为不生,谓永入涅槃,不再受分段生死也。此位须断尽三界见惑,及欲界九品思惑,并色无色界八地七十二品思惑 ,方证得之,未断尽上二界七十二品时皆为向,已断尽则为果。n

小乘行人,修至阿罗汉,即是已断尽三界见思惑,历四向,证四果,具六神通,入无学位 ,所事已办 ,不受后有 ,为声闻乘中,最崇高的圣者矣。南无阿弥陀佛

北传佛教

北传佛教所指的阿罗汉有二,一指声闻四果阿罗汉,同上所述。此境界已断除了六道所持的见思烦恼,脱离轮回,入了四圣法界,不再分段生死。北传阿罗汉的果位次于菩萨,为协助佛和菩萨普救世人,各有其护持的主要对象,汉传佛教常塑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或五百罗汉像。阿罗汉的第二个意义可指大阿罗汉,实际位阶为大乘法云地菩萨,为十地菩萨中的第十地,修行境界仅次於圆满佛果与等觉菩萨。

阿罗汉的第二个意义可指大阿罗汉,实际位阶为大乘法云地菩萨,为十地菩萨中的第十地,修行境界仅次於圆满佛果与等觉菩萨。除了入一真法界已见性,断除了六道持有的见思烦恼、四圣法界尚有的尘沙烦恼,四十二品无明也仅剩两品未破。依北传见解,释迦牟尼佛常随十大弟子实际皆为大阿罗汉。

南传佛教

八地菩萨是完整地走过三解脱门和八解脱门两种解脱门的修行者。修行这件事,八地菩萨以后的境遇不是凡夫所能构想的,因为一切都与凡夫现见不同了。常情所理解的世间、所讨论的外境问题,八地菩萨已经没有了。他的一切都在灭定中,无论出定和灭定都一样。三解脱和八解脱成为他的过去,所以八地菩萨常有令人费解的行为:世间既然寂灭,自己还是归入寂灭吧!他便一直处在灭定的状态中,就像四果阿罗汉一样。

八地菩萨证悟的灭定与四果阿罗汉有没有区别?还是有区别的:四果阿罗汉的灭定是受佛呵斥;八地菩萨在灭定中,佛不是呵斥他,而是劝他出灭定。他们的灭定状态有点类似,都是不起受想。但四果阿罗汉的灭定属于有余依涅槃,对于所知外境的理解不透彻,所以说他没有圆满修法无我。在四果的时候,对于大乘法要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而八地菩萨对大乘法足够理解。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