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丙烯酸

脂肪族化合物

中文名:丙烯酸 外文名: 别名:败脂酸,2-丙烯酸 化学式:C3H4O2 分子量: CAS登录号: EINECS登录号: 熔点:12℃℃ 沸点:139℃ 水溶性: 密度:1.051 外观: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闪点:46℃ 应用: 安全性描述: 危险性符号: 危险性描述: UN危险货物编号: CN危险货物编号: 英文名:Acrylic acid CAS号:79-10-7 SMILES:C=CC(=O)O RTECS:201-177-9 摩尔质量:72.06 溶解度(水):无限可溶
丙烯酸介绍
丙烯酸,化学式为C3H4O2,分子量为72.06,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呈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酸性较强。具有溶于水、乙醇和乙醚,还溶于苯、丙酮、氯仿等的性质。熔点13.5℃,沸点140.9℃,密度1.0511g/cm3。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易聚合,加氢可还原成丙酸。与氯化氢加成生成2-氯丙酸。用于制备丙烯酸树脂和其他有机合成。由丙烯醛氧化或由丙烯腈水解制得,也可由一氧化碳、乙炔和水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制得。

发展历史

1843年,首先发现丙烯醛氧化生成丙烯酸。

1931年,美国罗姆-哈斯公司开发成功氰乙醇水解制丙烯酸工艺,长时间是工业上唯一的生产方法。

1939年,德国人W.J.雷佩发明了乙炔羰化法制丙烯酸,1954年在美国建立了工业装置。与此同时还成功地开发了丙烯腈水解制丙烯酸工艺。

自1969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建成以丙烯氧化法制丙烯酸工业装置后,各国相继采用此法进行生产。

近几年来,丙烯氧化法在催化剂和工艺方面进行了许多改进,已成为生产丙烯酸的主要方法。

性质与稳定性

1、化学性质活泼,遇光、热、过氧化物等容易发生聚合。有较强的腐蚀性,易燃。受热易分解产生有毒气体。具有双键及羧基官能团的联合反应,可发生加成反应、官能团反应以及酯交换反应。

常用以制备多环和杂环化合物。易被氢还原成丙酸,遇碱能分解成甲酸和乙酸。

2、本品有较强的腐蚀性,中等毒性。其水溶液或高浓度蒸气会刺激皮肤和黏膜。大鼠口服LD50为590mg/kg。

注意不得与丙烯酸溶液或蒸汽接触,操作时要佩戴好工作服和工作帽、防护眼镜和胶皮手套。生产设备应密闭。工作和贮存场所要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主要作用

丙烯酸及其系列产品,主要是其酯类,近年得到迅速发展。如象乙烯、丙烯、氯乙烯、丙烯腈等那样,发展成为重要的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原料。

丙烯酸及其酯类作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世界总产量已超过百万t,而由其制成的聚合物和共聚物(主要是乳液型树脂)的产量将近500万t。这些树脂的应用遍及涂料,塑料、纺织、皮革、造纸、建材,以及包装材料等众多部门。

丙烯酸及其酯类可供有机合成和高分子合成,而绝大多数是用于后者,并且更多地是与其他单体,如乙酸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进行共聚,制得各种性能的合成树酯、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各种助剂等。

生产方法

1.丙烯腈水解法:丙烯腈先以硫酸水解生成丙烯酰胺的硫酸盐,再水解生成丙烯酸,副产硫酸氢铵。

2.氰乙醇法:该法以氯乙醇和氰化钠为原料,反应生成氰乙醇,氰乙醇在硫酸存在下于175℃水解生成丙烯酸。

3.β-丙内酯法:先将乙酸裂解为乙烯酮,然后与无水甲醛反应生成β-丙内酯;用作催化剂在140~180℃、2.5~25MPa下,丙内酯再与热的100%磷酸接触,异构为丙烯酸。

4.高压雷佩法:将溶于四氢呋喃中乙炔,在溴化镍和溴化铜组成的催化剂存在下,与一氧化碳和水反应,制得丙烯酸。

5.丙烯氧化法:丙烯与空气及水蒸气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在钼铋系复合催化剂存在下,氧化制得丙烯醛,再将丙烯醛与空气及水蒸气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在钼-钒-钨系复合催化剂存在下,氧化制得丙烯酸。

健康危害

危害

本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对呼吸道有刺激性,高浓度吸入引起肺水肿。有麻醉作用。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对皮肤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口服强烈刺激口腔及消化道,可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神经过敏。

接触处理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S45: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S61: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风险术语

R10:易燃。

R20/21/22: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R35:引起严重灼伤。

R50: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防护措施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