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磷化

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转化膜的过程

中文名:磷化 外文名:phosphorization 适用领域:化学 所属学科: 性质:耐蚀性 作用:磷化膜用作钢铁的防腐蚀保护膜 专利:B.P. N o.3119 应用:防蚀技术
磷化介绍
磷化(phosphorization)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磷化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己有9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奠定磷化技术基础时期、磷化技术迅速发展时期和广泛应用时期。高中教学不作要求,大学化学专业有考纲。

定义

磷化是前处理的核心工艺。它是通过钢板/镀锌层表面与酸性磷酸盐溶液反应生成一层非金属的、半导电的多孔磷酸盐无机转化膜。

应用

磷化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换膜处理,主要应用于钢铁表面磷化,有色金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用磷化。

磷化基础知识

磷化分类

1、按磷化处理温度分类

(1)高温型n

80—98℃处理时间为10-20分钟,形成磷化膜厚达10-30g/m2,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比值为1:(7-8)n

优点:膜抗蚀力强,结合力好。n

缺点:加温时间长,溶液挥发量大,能耗大,磷化沉积多,游离酸度不稳定,结晶粗细不均匀,已较少应用。n

(2)中温型n

50-75℃,处理时间5-15分钟,磷化膜厚度为1-7g/m2,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比值为1:(10-15)n

优点:游离酸度稳定,易掌握,磷化时间短,生产效率高,耐蚀性与高温磷化膜基本相同,应用较多。n

(3)低温型n

30-50℃节省能源,使用方便。n

(4)常温型n

10-40℃常(低)温磷化(除加氧化剂外,还加促进剂),时间10-40分钟,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比值为1:(20-30),膜厚为0.2-7g/m2。n

优点:不需加热,药品消耗少,溶液稳定。n

缺点:处理时间长,溶液配制较繁。n

2、按磷化液成分分类

(1)锌系磷化n

(2)锌钙系磷化n

(3)铁系磷化n

(4)锰系磷化n

(5)复合磷化磷化液由锌、铁、钙、镍、锰等元素组成。n

3、按磷化处理方法分类

(1)化学磷化n

将工件浸入磷化液中,依靠化学反应来实现磷化,应用广泛。n

(2)电化学磷化n

在磷化液中,工件接正极,钢铁接负极进行磷化。n

4、按磷化膜质量分类

(1)重量级(厚膜磷化)膜重7.5g/m2以上。n

(2)次重量级(中膜磷化)膜重4.6-7.5g/m2。n

(3)轻量级(薄膜磷化)膜重1.1-4.5g/m2。n

(4)次轻量级(特薄膜磷化)膜重0.2-1.0g/m2。n

5、按施工方法分类

(1)浸渍磷化n

适用于高、中、低温磷化特点:设备简单,仅需加热槽和相应加热设备,最好用不锈钢或橡胶衬里的槽子,不锈钢加热管道应放在槽两侧。n

(2)喷淋磷化n

适用于中、低温磷化工艺,可处理大面积工件,如汽车、冰箱、洗衣机壳体。特点:处理时间短,成膜反应速度快,生产效率高,且这种方法获得的磷化膜结晶致密、均匀、膜薄、耐蚀性好。n

(3)刷涂磷化n

上述两种方法无法实施时,采用本法,在常温下操作,易涂刷,可除锈蚀,磷化后工件自然干燥,防锈性能好,但磷化效果不如前两种。n

磷化用途

1、磷化作用

(1)涂装前磷化的作用n

①增强涂装膜层(如涂料涂层)与工件间结合力。n

②提高涂装后工件表面涂层的耐蚀性。n

③提高装饰性。n

(2)非涂装磷化的作用n

①提高工件的耐磨性。n

②令工件在机加工过程中具有润滑性。n

③提高工件的耐蚀性。n

2、磷化用途

钢铁磷化主要用于耐蚀防护和油漆用底膜。n

(1)耐蚀防护用磷化膜n

①防护用磷化膜用于钢铁件耐蚀防护处理。磷化膜类型可用锌系、锰系。膜单位面积质量为10-40g/m2。磷化后涂防锈油、防锈脂、防锈蜡等。n

②油漆底层用磷化膜n

增加漆膜与钢铁工件附着力及防护性。磷化膜类型可用锌系或锌钙系。磷化膜单位面积质量为0.2-1.0g/m2(用于较大形变钢铁件油漆底层);1-5g/m2(用于一般钢铁件油漆底层);5-10g/m2(用于不发生形变钢铁件油漆底层)。n

(2)冷加工润滑用磷化膜n

钢丝、焊接钢管拉拔单位面积上膜重1-10g/m2;精密钢管拉拔单位面积上膜重4-10g/m2;钢铁件冷挤压成型单位面积上膜重大于10g/m2。n

(3)减摩用磷化膜n

磷化膜可起减摩作用。一般用锰系磷化,也可用锌系磷化。对于有较小动配合间隙工件,磷化膜质量为1-3g/m2;对有较大动配合间隙工件(减速箱齿轮),磷化膜质量为5-20g/m2。n

(4)电绝缘用磷化膜n

一般用锌系磷化。用于电机及变电器中的硅片磷化处理。n

磷化膜性质

1.磷化膜组成

磷化膜为闪烁有光,均匀细致,灰色多孔且附着力强的结晶,结晶大部分为磷酸锌,小部分为磷酸氢铁。锌铁比例取决于溶液成分、磷化时间和温度。n

2.性质

(1)耐蚀性n

在大气、矿物油、植物油、苯、甲苯中均有很好的耐蚀性,但在碱、酸、水蒸气中耐蚀性较差。在200-300℃时仍具有一定的耐蚀性,当温度达到450℃时膜层的耐蚀性显著下降。n

(2)特殊性质n

如增加附着力,润滑性,减摩耐磨作用。n

磷化流程

除油除锈→水洗→磷化→水洗→磷化后处理。n

影响因素

1、温度

温度愈高,磷化层愈厚,结晶愈粗大。n

温度愈低,磷化层愈薄,结晶愈细。n

但温度不宜过高,否则Fe2+易被氧化成Fe3+,加大沉淀物量,溶液不稳定。n

2、游离酸度

游离酸度指游离的磷酸。其作用是促使铁的溶解,已形成较多的晶核,使膜结晶致密。n

游离酸度过高,则与铁作用加快,会大量析出氢,令界面层磷酸盐不易饱和,导致晶核形成困难,膜层结构疏松,多孔,耐蚀性下降,令磷化时间延长。n

游离酸度过低,磷化膜变薄,甚至无膜。n

3、总酸度

总酸度指磷酸盐、硝酸盐和酸的总和。总酸度一般以控制在规定范围上限为好,有利于加速磷化反应,使膜层晶粒细,磷化过程中,总酸度不断下降,反映缓慢。n

总酸度过高,膜层变薄,可加水稀释。n

总酸度过低,膜层疏松粗糙。n

4、PH值

锰系磷化液一般控制在2-3之间,当PH﹥3时,工件表面易生成粉末。当PH‹1.5时难以成膜。铁系一般控制在3-5.5之间。n

5、溶液中离子浓度

①溶液中Fe2+极易氧化成Fe3+,导致不易成膜。但溶液中Fe2+浓度不能过高,否则,形成的膜晶粒粗大,膜表面有白色浮灰,耐蚀性及耐热性下降。n

②Zn2+的影响,当Zn2+浓度过高,磷化膜晶粒粗大,脆性增大,表面呈白色浮灰;当Zn2+浓度过低,膜层疏松变暗。n磷化后处理n

目的:增加磷化膜的抗蚀性、防锈性。n

方法:喷塑、喷粉、喷漆、电泳、上防锈油等。n

磷化渣

1、磷化渣的影响

①磷化中生成的磷化渣,既浪费药品又加大清渣工作量,处理不好还影响磷化质量,视为不利。n

②磷化中在生成磷化渣的同时还会挥发出磷酸,有助于维持磷化液的游离酸度,保持磷化液的平衡,视为有利。n

2、磷化渣生成的控制

①降低磷化温度。

②降低磷化液的游离酸度。n

③提高磷化速度,缩短磷化时间。n

④提高NO-3与PO3-4的比值。n

磷化膜检验

外观检验

肉眼观察磷化膜应是均匀、连续、致密的晶体结构。表面不应有未磷化的残余空白或锈渍。由于前处理的方法及效果的不同,允许出现色泽不一的磷化膜,但不允许出现褐色。n

耐蚀性检查

⑴浸入法n

将磷化后的样板浸入3﹪的氯化钠溶液中,经两小时后取出,表面无锈渍为合格。出现锈渍时间越长,说明磷化膜的耐蚀性越好。

(2)点滴法n

室温下,将蓝点试剂滴在磷化膜上,观察其变色时间。磷化膜厚度不同,变色时间不同。厚膜﹥5分钟,中等膜﹥2分钟,薄膜﹥1分钟。n

酸度

1、游离酸度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10ml试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蒸馏水,加2—3滴甲基橙指示剂(或溴酚蓝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呈橙色(或用溴酚蓝指示剂滴定至由黄变蓝紫色)即为终点,记下的耗氢氧化钠标准液毫升数即为滴定的游离酸度点数。n

2、总酸度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10ml试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蒸馏水,加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液滴定至粉红色即为终点,记下的耗氢氧化钠标准液毫升数即为滴定的总酸度点数。n

其它

主要是铝件及锌件的磷化。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