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第一中学的前身是建于1945年的“邯郸中学”。抗日战争胜利邯郸解放后,冀南区党委决定建立中学,定名为邯郸市市立中学,校址选在邯郸市火磨街,是日军伤兵员医院旧址。张泊生为第一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建校初期,仅有干部和教职工7人。接收旧师范学校学生12人,第二怀幼学校中学班学生19人,这些学生大部分编为第一班,按市委指示,边区政府和老区保送来一批学生,其中部分是革命干部子女,编为二班、三班。这时学校教职工编制22人,学生达121人。
1946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创刊,人民日报社在邯郸中学礼堂举行创刊发行大会。
1946年6月,从中原军区突围出来的三十多名青年干部和部分部队上的文工团员,编为四班。学校设党总支,下设学生支部和干部支部,并建立党的外围组织民主建国会。民主建国会后改为毛泽东青年团。在学习文化的同时,积极团结广大青年学生开展政治斗争,宣传民主,宣传党的政策为此时学校工作的特点。
1946年8月,边区政府在邯郸召开教育座谈会,明确了教育方针。进一步确定邯郸中学要培养生产合作事业干部,和文化教育事业干部。平汉战役,学校备战。按上级指示,1946年10月迁校至曲周县公城堡村。根据实际,提出“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方针,调整了课程设置。此时期的单元教学和宣传群众为主要特点。
1947年4月,学校迁至邯郸县西大屯,部分学生参加了土改工作。此后学校又迁回邯郸市火磨街。在迁校过程中陆续招收学生编为五班。至此,在校学生达到212人,其中有党员27人。
因解放战争补充干部的需要,第一批学生于1947年提前毕业,四班以上学生分配了工作,有三十多人参军。
1948年为培养师资,招收师范一班。当年开始公开向社会招收普通中学学生,编为六班、七班。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根据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政策的基本精神,广泛地吸收各个革命阶段的青年,启发其民族意识及民主思想,贯彻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思想教育,树立为人民胆务的人生观,造就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服务的人才。
1949年2月28日,邯郸中学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有团员36人。
1949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调整行政区划,原“市”改称“镇”,邯郸专区下辖16县和邯郸、临清两个镇。学校改名为河北省立邯郸中学。招收了师范二班、中学八班、九班,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结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邯郸中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50年,河北省立邯郸中学的师范班与中学分设。中学的校址迁至邯郸市北门里丛台下,包括现丛台公园部分地段,时有七个初中班。改校名为河北省邯郸中学。
1953年,招收第一届高中两个班。接收了邯郸镇师的中学班。同年,因原邯郸中学的师范班迁到邯郸市北关,成立师范学校“河北邯郸师范专科学校”,将火磨街的原校址移交邯郸中学,遂在原校址设立“河北省邯郸中学分部”。至此,成为邯郸市第一所完全中学。
1954年,河北省邯郸中学移交给邯郸市。1955年,改名为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丛台校址为本部,火磨街原校址为“河北邯郸市第一中学分部”。
1961年,邯郸市第一中学被河北省命名为首批装备的河北省重点中学。
1984年,学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全市教育系统首次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校长、党政、工会(教代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明确校长的中心地位和相应的决策权、指挥权。
1986年,学校停止招收初中生,改为高级中学,并由高中六轨制改为八轨制。
2001年,学校领导班子调整。高玉峰出任校长。
2000年购买邯郸师专原校址,并于2002年办理移交手续,2003年下半年更名为邯郸市第一中学北校区。于2004年着手准备新校区异地扩建项目工程。
2005年9月1日,邯郸一中附小建成位于中华大街南头,邯郸县境内。
2011年9月,学校中华校区主体启用。
邯郸市第一中学有教学楼、文体综合楼、400米高标准田径场和有现代化设施的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实验楼、综合楼、学生食堂、宿舍楼、微机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网校,并为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
学校办学机制以高中教育为主,并建有初高中“五年一贯制”、“国际部”实验班英才教育培养机制。
2011年9月,邯郸市第一中学在校生6000余人,两个校区,包含高一、高二、高三班级,主教学区是中华校区(即新校区);南校区为本部。学校总占地面积651.5亩。中华校区(即新校区)于2007年开工建设。位于市区南郊中华大街南延路东,占地500余亩。丛台校区在邯郸市丛台路丛台公园西侧,总占地面积151.5亩。
邯郸市第一中学2014年在校教职工553人,其中专职教师527人。专职教师中特级教师13人、省级骨干教师24人、市级骨干教师2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河北省名师”“河北省特级教师”30余人。
2012全国最具内涵特色学校,2012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格,2012年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资格,全国文明单位,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基层单位,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河北省红十字会模范校。
200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邯郸市教育系统红旗团委,2007年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邯郸市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2007年高考体检先进单位,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教育考试优秀考点,2007中国百强中学,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班级管理创新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创新教育先进学校,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2005中国百强中学,全国模范教工之家,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宗旨:办人民满意优质教育
校训: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
校风:自强、自立、严谨、拼搏
办学理念:以师为本、励志博学、持续发展、追求卓越
教育工作指导方针:内树理想、外塑形象、自主和谐、强化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工作指导方针:常规固本、教科研创新、突出主体、狠抓质量,促使学生人人成才
教育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分类推进,因材施教,多方培养
学生五项核心品格:诚实、勤奋、自信、责任、感恩
三项核心师德:爱心、责任、敬业
吉祥物以校园内成群的吉祥鸟——喜鹊和校园内开放最早的报春花——玉兰花为吉祥物原型进行创作,分别代表男生和女生形象。名字借用邯郸市第一中学校名中“邯—"二字的谐音,取名翰翰(Hanhan)和懿懿(Yiyi)。
学校以“办人民满意优质教育”为宗旨,以“以师为本、励志博学、持续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德育为首,贯彻落实“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学问”的育人目标,以凸显校本特色的“诚实、勤奋、自信、责任、感恩”学生五项核心品格为核心,以“业余党校”学习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十学会”为具体抓手,以“专题月”活动为主要实施途径,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品格教育;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贯彻落实具有校本特色的“两导一点”课堂教学理念,落实以教学常规“五部曲”和课堂教学“六环节”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组织体系,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坚持致力于培养有知识、善交流、懂合作、会竞争、能创新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
校长党委副书记:高玉峰
党委书记:肖波
党委委员副校长:徐文阁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王志强
党委委员副校长:李永忠
党委委员副校长:李霄霞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