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平凉

甘肃省辖地级市

中文名:平凉 外文名:Pingliang 行政区划代码:620800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 面积:11325平方千米 下辖地区:1个区、1个市、5个县 政府驻地:崆峒区 电话区号:0933 邮政区码:744000 气候条件: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著名景点:崆峒山,王母宫,龙泉寺,古灵台等 机场:平凉崆峒山机场 火车站:平凉站,平凉南站 车牌代码:甘L 人口:1848607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方言:中原官话-秦陇片(秦语)-西府小片 市花市树:月季,国槐 GDP:476.16 亿元(2020年)
平凉介绍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东经105°20'--107°51',北纬34°54'--35°46'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辖崆峒区、华亭市,泾川、灵台、崇信、庄浪、静宁5县和平凉工业园区,总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常住人口为184.86万人。[2]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76.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85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16.70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249.61亿元,增长4.0%。 [3]平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比较先进的农耕文化。公元376年,前秦灭前凉,取“平定凉国”之意,置平凉郡,平凉之名自此始。平凉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已发现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2257处。崆峒山道源文化、古成纪伏羲文化、西王母远古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独具魅力。

建制沿革

平凉历史悠久,境内现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2处,除采集到石器外,还有人类头骨化石及相伴的牛、马、羊等动物化石,足以证明早在60万年前辖境内即有人类活动。从泾川县太平乡大岭上出土的旧石器早期先民生活的遗址可以断定距今30万年以前,平凉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轩辕黄帝曾登临今平凉市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

夏朝,为獯鬻戎狄居地。境内陇山以东为獯鬻居地,以西为昆夷居地。

商朝末,境内东南部有密(今灵台县境)、阮(今泾川、灵台二县之间)、共(今泾川县境)等方国先后建立。

西周,辖境属周人和猃狁之地。西周初,密、阮、共等方国归顺周,周文王筑灵台于今灵台县境。

春秋,辖境为乌氏与义渠戎国属地。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秦伐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境内属秦。

战国。秦惠文王更元六年(前319),置泾阳、乌氏(在今平凉市境)和鹑觚(治所未详)3县。十年(前315),秦攻义渠,取25城,秦之势力日盛。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秦置陇西郡(治今临洮),今静宁、庄浪县属陇西郡。三十五年(前272)“秦灭义渠”,置北地郡(今宁县境),今平凉、泾川、灵台、崇信4县(市)及今华亭北部属之。其后境内分属乌氏、阴密(今灵台县境,原密国改之)(阴密县,史多以为汉县,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作秦县,故从。)、朝那(治今宁夏彭阳县西,今平凉市西北境属之)、泾阳(治今平凉市安国乡)4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六国,全面推行郡县制。全区除华亭、崇信南部属内史,其余分属陇西、北地郡。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建鹑觚县(治今灵台县邵寨原)。另有卤县(治今崇信),设置时间无考。

汉朝,承秦制,地方行政区划仍为郡、县二级。汉高祖刘邦二年(前205)十一月,置阿阳县(治今静宁城南)。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分北地郡置安定郡(治今宁夏固原),析陇西郡置天水郡(治今通渭县)。元封五年(前106),设十三刺史部以辖各郡。陇山以东各县,除鹑觚属朔方刺史部北地郡、今华亭东南部属右扶风所领汧县外,多属于凉州刺史部安定郡;陇山以西今静宁、庄浪县境为凉州刺史部天水郡所辖。安定郡领21县,今境内有乌氏、泾阳、朝那、阴密、卤、临泾(今泾川)、阴槃(治今泾川县与陕西省长武县交界处)、安定(治今泾川县东北部及镇原县东南部)、爰得(治今泾川县与灵台县之间)及月氏道(治今平凉市白水乡与崇信县黄寨乡一带),计10县(道)。北地郡领10县,辖今境内鹑觚1县,自汉始,政区划分的记载较为完整,但置县时间缺载。另据郦道元《水经注》及范文澜《中国通史》,今华亭境曾于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置安民县,《资治通鉴》注作“成帝永始二年(前15)”,东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废,时达百余年,惜无旁史佐证,只能备考。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于今华亭境内置安民县,废于东汉3郡内迁时。新莽天凤元年(14年),改天水郡为填(镇)戎郡。又分置阿阳郡,治成纪。另将乌氏县改名乌亭、月氏道改名月顺,不久即复原制。

东汉初,政区调整,将原北地郡的鹑觚划归安定郡。乌氏、泾阳、朝那、阴密、卤、临泾、安定、阴槃、爰得、月氏道、安民等县统辖于安定郡。光武帝建武六年(30)废安定、爰得2县,其地并入临泾。明帝永平十七年(74),天水郡改名汉阳郡,辖境内陇山西部阿阳县。安帝永初五年(111)三月,安定郡迁寄于美阳(今陕西省武功县境),顺帝永建四年(129)九月安定郡恢复原制,迁治于临泾(今泾川县城西北水泉寺)。原高平县也迁至今泾川县境内。是年,废泾阳入朝那。乌支侨置于今泾川县东。朝那县由今彭阳县地迁至郡治临泾一带。三水县侨置于今灵台县梁原境内。卤、月氏、安民、阴密等失载。

汉灵帝中平五年(188),阴槃县移至京兆的新丰(今西安市东北临潼县境),其地并入鹑觚县。汉献帝兴平元年(194)于鹑觚县置新平郡(支郡)。建安十八年(213),省凉州诸郡并入雍州。成纪、阿阳属雍州汉阳郡。三水、临泾、乌支(原乌氏)属安定郡。其后,废三水县。

三国,今辖区属魏国雍州。魏元帝景元三年(262),今泾川辖区的乌氏、临泾、朝那及今灵台辖区的阴密(何时复置待考),皆属安定郡,今灵台境的鹑觚则属新平郡;今华亭境属扶风郡;今静宁县的阿阳和成纪分属广魏郡和天水郡。

西晋,今辖区仍属雍州。临泾、朝那、乌氏、都卢(都卢,新置,一说在弹筝峡水的源头。《晋书·地理志》有此县名,废弃时间无考。)(今平凉市都卢山附近)、阴密、鹑觚(移属),属安定郡。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分雍、凉、梁3州置秦州,太康三年(282)年,罢秦州并入雍州(复置时间待考),成纪属秦州天水郡。广魏郡改称略阳郡,治临渭(今天水市东北部),省阿阳县,其县境及今庄浪境属略阳郡。

十六国,今地区辖境主要由前赵(汉)、后赵、前秦、后秦、大夏统辖。今静宁曾一度受西秦、前凉所辖。

前赵初,安定郡尚存,治鹑觚,属雍州,辖今泾川和灵台、崇信、平凉以及华亭北部。东晋大(太)兴二年(319)分安定与扶风郡之汧置陇东郡(治今陕西省陇县与今华亭市区域),今华亭市和崇信县南境属陇东郡。成纪仍属天水郡。前凉张茂在位时,于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复置秦州,统天水郡成纪县。前赵光初十年(327),今全境分属天水郡、陇东郡、安定郡及略阳郡所辖。

前秦苻坚移雍州治于安定。于永兴二年(358),“置赵平郡于鹑觚”,今灵台县部分区域属之;前秦甘露二年(360),分司隶置雍州,复爰得县;阴密县属雍州,鹑觚属赵平郡。

建元十二年(376)灭前凉,置平凉郡,意为“平定凉国”。治今宁夏彭阳县境,今平凉市大部分区域和华亭、崇信北部皆属之。

成纪仍属秦州天水郡;今庄浪境仍属略阳郡;西秦更始元年(409),攻占略阳郡,并攻克水洛城(今甘肃省庄浪县)。

后赵时,天水、略阳、安定3郡所属各县,大致同前赵。后秦时,秦州统略阳郡,雍州领安定、平原、平凉3郡。大夏时,原安定、平凉2郡所领县属凉州天水郡。夏胜光元年(428),赫连定即皇帝位于平凉,次年于今平凉市东境置平原郡,阴槃县由今陕西省临潼迁至今平凉市四十里铺镇曹湾,郡、县治于一地,平原郡领阴槃。

南北朝,今辖区先后隶属于北魏、西魏和北周。北魏神麚三年(430),置泾州(治临泾)辖6郡。安定郡领安定、临泾、朝那、乌氏等县。今华亭、崇信南部属陇东郡,爰得县与高平县属赵平郡,赵平郡(治今灵台县与陕西长武县交界处)辖鹑觚县。北魏初,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置石塘郡,无属县,至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废郡为县,属安定郡。同时复置阿阳县(领有今庄浪县境),属秦州略阳郡,成纪县失载。孝明帝熙平二年(517)析鹑觚县置东阴槃县,今平凉市境至今灵台县境,属平凉郡。阴密仍在今灵台县境。孝武帝太昌元年(532)于今华亭市境置华亭镇。西魏时,在今地区辖境设总府(亦称总管府),治安定,先后辖泾州等5州。安定郡(治安定县)和平凉郡(治阴槃县)属泾州。今庄浪县境属北秦州安阳郡(治今秦安县境)。文帝大统元年(535),省临泾县,将安定县从高平城移至泾州城内,并新置安武县(在泾川北,原临泾县境)与安武郡,郡治朝那,又将鹑觚县移至今灵台县东南,属赵平郡。废帝元年(552),东阴槃县改为宜禄县,今灵台县东南部属之。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新置平凉县(治阳晋川),今平凉市境大部属之,隶于原州长城郡。废赵平郡,以鹑觚县属安定郡。

隋朝,文帝开皇三年(583),全国废郡置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又废州置郡。大业元年(605)曾析鹑觚置灵台县,旋即又省灵台并入鹑觚;又析安定县与鹑觚县置良原县(治今灵台县西梁原乡),同时置华亭市于今华亭市。安定郡治安定县(今泾川县北),辖安定、鹑觚、阴槃、良原、朝那、临泾(移今镇原县治)、华亭7县。恭帝义宁二年(618)复置灵台县,与鹑觚县同属麟州。安定郡改为泾州,良原县属之。今崇信县境分属于阴槃县与良原县。平凉县属原州。开皇初省阿阳入成纪,至大业三年仍属秦州,废秦州后复隶属于天水郡;今庄浪县境分辖于成纪县和陇城县(原略阳郡属地)。

唐朝,改郡为州。太宗即位后,全国划为10道。今地区辖境多属于关内道。今平凉县和崇信县境偏北部分属原州;阴槃、安定、良原属泾州;今崇信境多分属阴槃和良原。华亭属陇州,成纪属秦州,今静宁北部及庄浪一部分辟为牧地,属南监牧使管辖。贞观元年(627),灵台省入麟游,属岐州,麟州废;鹑觚县划属泾州。朝那县在此前后省并入安定和临泾。贞观二年析新平(今陕西彬县境)、安定、鹑觚3县各一部复置宜禄县,属泾州;以华亭改属陇州。武则天垂拱二年(686)改华亭为亭川县,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改为华亭县。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四月,以朔方节度使兼关内道和采访处置使,增领泾、原等12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今地区辖境改为安定郡,原州(治高平)改为平凉郡。灵台县从麟游析出复置;废鹑觚县,其境并入灵台县。改阴槃县为潘原县,皆隶属于安定郡。肃宗至德元年(756),改安定县为保定县,仍属安定郡。乾元元年(758)改安定郡为保定郡,随后改郡为州,原属县未变。乾元二年六月,泾州属彬宁节度使。此后取消郡建制,置州,州以上道由监察机构变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代宗广德元年(763),陇山东、西两侧皆没入吐蕃,但今灵台县境仍属唐管辖,省潘原县并入良原县。大历三年(768),唐收复泾州城,由泾原节度使马麟表置行原州于灵台县百里城。德宗贞元四年(788),恢复平凉县建制,筑崇信城,置崇信军,十一年(795)又复置潘原县于原治。贞元十九年(803),将侨置于灵台县百里城的行原州移至平凉城。宪宗元和三年(808),又将行原州移至临泾(今镇原县),华亭并入汧源县。元和四年,置行渭州于平凉,省平凉县。僖宗广明元年(880),吐蕃再次攻占平凉城。中和四年(884),行渭州改称渭州,仍治平凉。至唐末,今地区辖境原泾原军节度改为彰义军节度,辖泾州、渭州、武州(从今武都境徙治潘原,即今四十里铺镇曹湾),县制有良原、灵台和保定,皆属泾州。今静宁、庄浪县境,为吐蕃所据。

后梁太祖开平二年(908),泾州、渭州、武州属岐。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置义州于华亭,末帝清泰元年(934),今境多属后唐,今静宁、庄浪境仍为吐蕃所据。清泰二年,以安国、耀武二镇复置平凉县,初属泾州,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改属渭州。后汉时,建制未变。后周时,太祖显德二年(955)复置华亭县,与义州同治一地。显德五年废武州,复置潘原县,改属渭州。渭州领平凉、潘原2县。

五代,今地区由彰义军节度使统领,辖泾州、渭州、原州、义州;今境内泾州领保定、灵台,渭州领平凉、潘原,义州领华亭。今静宁、庄浪县境仍为吐蕃等少数民族所据。

宋朝,沿旧制,至太宗时,于州上设路。彰义军节度改称彰化军节度。今地区辖境初属秦凤路,至仁宗庆历元年(1041)改属泾原路。宋太祖乾德元年(963),置崇信县,初属秦凤路凤翔府;乾德二年,割陇山三镇置安化县,治今华亭县之西北(安化县,新修《华亭县志》:“析华亭县西北部置”。对其治所,另有宁夏泾源、庆阳等二说。),属仪州。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改义州为仪州,至淳化年间(990—994),崇信改属仪州。神宗熙宁五年(1072)废仪州,其属县归渭州统辖。真宗咸平四年(1001)设长武县,治长武寨(今泾川县泾明乡),翌年降县为砦,徽宗大观二年(1108)复升为长武县,属泾州。大中祥符年间,曹玮收复陇山西境,于今静宁城南置静边寨,今庄浪、静宁县境纳入宋之版图。仁宗庆历三年(1043)置德顺军于陇干城(治今宁夏隆德县西境)。哲宗元祐八年(1093),德顺军移至外底堡(今静宁县城),并置陇干县。泾州,初领保定、灵台、良原3县,后亦辖长武。渭州,初领平凉、潘原2县。仪州,原领华亭、安化、崇信3县,仪州废后划归渭州统辖。

北宋后期,渭州领平凉、潘原、华亭、崇信、安化5县。泾州领有保定、灵台、良原、长武4县。至徽宗政和七年(1117),上述州县,皆隶属于以渭州升格的平凉军节度。至此,今静宁、庄浪境与今平凉、泾川、华亭、崇信、灵台成为一个政区。

金朝,设路、郡、县三级,郡一级包括府、州、节镇等,而在平凉曾设元帅府和行省;陇山以东由凤翔路和庆原路统辖,陇山以西则属德顺州。太宗天会九年(1131)改渭州为平凉府。熙宗天眷二年(1139)复改称渭州,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升渭州为平凉府,治平凉,属凤翔路,辖平凉、潘原、崇信、华亭、化平(即前所记安化)5县。泾州,初治保定,世宗大定七年(1167),改保定为泾川。宣宗元光二年(1223),泾州徙治长武(今泾川县泾明乡),属庆原路,辖泾川、长武、良原、灵台4县。皇统二年(1142),升德顺军为州,同年升水洛(今庄浪县境)、治平、威戎、通边4寨为县。州治陇干(今静宁),辖陇干、水洛、威戎、通边、治平、隆德6县。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置陕西西路转运司和陕西东路及西路提刑司于平凉,宣宗兴定三年(1219)置陕西西路行省于平凉,此乃历史上在平凉设置的最高行政军事领导机构。

元朝,泾州属都元帅府(曾在泾州设总司,兼辖邠州),后改属巩昌都总帅府,世祖至元后期改属陕西行中书省。泾州初辖泾川(原长武县并入泾川)、灵台、良原3县,至元七年并灵台县入泾川县,至元十一年又析出复置灵台县,同时将良原县并入灵台县。平凉府辖平凉(原潘原县并入平凉)、华亭(原由安化县改称的化平县并入华亭)、崇信3县。蒙古太宗二年(1230),在今庄浪县境设庄浪路,其辖境位于巩昌府辖区原通边、威戎属地,不领州县,隶属于甘肃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六年(1289),改属陕西省。翌年,泾州为直隶州。成宗大德八年(1304),庄浪路降为庄浪州。原水洛、治平县于元初复并入陇干县。同年后期又并陇干于德顺州,不久又改德顺州为静宁州,辖原静边寨和水洛、治平、隆德3县,隶属于陕西行省巩昌路。

明朝,仍袭元行省制。洪武二年(1369)始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九年(1376)废省设承宣布政使司,平凉府属陕西布政使司,同年降原州(今镇原)、开成州(今固原)为县,隶属于平凉府。洪武三年省泾川县入泾州。洪武八年降庄浪州为县,属静宁州。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升开成县为固原州。嘉靖三十九年(1560),平凉府辖3州7县,即泾州、静宁州、固原州及平凉、华亭、崇信、镇原、隆德、灵台(属泾州)、庄浪县(属静宁州)。平凉县城内有明初所置陕西行太仆寺和陕西苑马寺。另有韩王府。

清朝,初沿明制。康熙三年(1664),废陕西行太仆寺和陕西苑马寺。同年,设陕西左、右布政使司。六年(1667)改名为巩昌布政使司(治今陇西县城),七年(1668)改称甘肃布政使司,移治兰州。八年(1669),平凉改属甘肃。乾隆四十二年(1777),升泾州为直隶州,领灵台、崇信、镇原3县。次年,将庄浪县省入隆德县。平凉府领有固原、静宁2州及平凉、华亭、隆德3县。

清顺治三年(1646),曾置平(平凉)庆(庆阳)兵备道,治平凉,后移治固原。康熙二年(1663)易名为平庆道;咸丰九年(1859),改为分巡平庆泾固道,辖平凉、庆阳2府、泾州直隶州和固原州、静宁州(系“散州”)及平凉、华亭、隆德、崇信、灵台、镇原6县(庆阳府所辖县从略)。同治八年(1869),改称平庆泾固化盐法兵备道。同治十年(1871),析平凉、固原、华亭、隆德所属边地,置化平川直隶厅;光绪三十三年(1907),易名为分巡平庆泾固化道,所辖府、州、县未变。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分巡平庆泾固化道为陇东道,时领17县,裁府,州皆改为县,并复置庄浪县。

中华民国三年(1914),改陇东道为泾原道,治平凉,辖平凉、静宁、隆德、庄浪、泾川、华亭、崇信、灵台、化平、庆阳、镇原、正宁、宁县、合水、环县、固原、海原17县。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置行政区,次年撤销,改为省、县两级制。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甘肃省政府厘定一、二、三等县,平凉、静宁、泾川、灵台为二等县,华亭、崇信、庄浪为三等县。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设平凉行政督察区,辖平凉、泾川、灵台、华亭、崇信、静宁、庄浪、隆德、化平、固原、海原11县。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7月,平凉行政督察区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同时,将灵台县、泾川县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治西峰)。30年(1941),省政府为实行新县制,重新调整各县等级,今地区辖境平凉县为一等县,静宁、泾川为三等县,灵台为四等县,华亭、庄浪、崇信为五等县。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增设西吉县。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2月,甘肃省政府再次厘定县等级,平凉仍为一等县,泾川为二等县,庄浪、静宁、灵台为三等县,华亭为四等县,崇信为五等县。

1949年7月26日,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在华池县悦乐镇置平凉分区,8月3日徙治平凉县,辖平凉、华亭、灵台、泾川、崇信、静宁、庄浪、固原、西吉、海原、隆德、化平12县。8月6日,静宁、西吉、海原划归定西分区。

1950年2月,以原平凉县城区辖境设平凉市,平凉县另列。5月25日,静宁、海原、西吉3县由定西分区划归平凉分区,庄浪县划归天水分区。10月18日,化平县改名泾源县。

1951年4月,平凉分区更名为平凉区。

1953年5月11日泾源县改为泾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3月24日改为泾源回族自治县);6月14日,平凉市改为(省)直辖市仍由专署监督领导;同年10月29日,西吉、海原、固原从平凉析出另成立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专区级)。

1955年,实行省、县二级制,改设专区,作为省政府派出机关。同年10月10日,庆阳专区并入平凉专区。全区辖平凉市及平凉、华亭、泾川、灵台、崇信、静宁、隆德、泾源、庆阳、镇原、宁县、正宁、合水、环县、华池16个县(市)。

1956年1月,庄浪县划归平凉专区。

1958年3月,隆德、泾源县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4月4日,崇信县并入华亭县;12月20日,庄浪县并入静宁县,灵台县并入泾川县;撤华亭县,其境分别划属平凉市和泾川县,平凉县并入平凉市。

1961年11月25日,恢复庆阳专区,原所辖7县一并从平凉专区析出。12月15日,恢复华亭、灵台、庄浪和崇信县建制。

1964年6月5日,平凉市改为平凉县。

1969年10月1日,改专区为地区。

1983年7月,撤销平凉县,恢复平凉市。至此,平凉地区辖平凉、华亭、泾川、灵台、崇信、静宁、庄浪7县(市)。

2002年6月,撤销平凉地区和县级平凉市,设正地级平凉市和县级崆峒区。

2018年8月,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华亭县,设立县级华亭市,以原华亭县的行政区域为华亭市的行政区域,华亭市人民政府驻东华镇东大街529号。华亭市由省直辖,平凉市代管。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8月,平凉市辖崆峒区1个区,华亭市1个县级市,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庄浪县、静宁县5个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至35°43',东经108°30'至107°45'之间,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

平凉市位于陇山东麓,泾河上游,是关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冲;又依六盘三关之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气候

平凉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根据气象上通常把气候平均温度大于22℃定为夏季,小于10℃定为冬季,10至22℃以下为春、秋季的标准划分。春、夏季106天,秋季为77天,冬季为182天。又根据物候反映和农事活动划分四季,则把0℃以上至15℃以下定为春季,15℃以上定为夏季,15℃以下至0℃以上定为秋季,0℃以下定为冬季。四季按此标准划分,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

平凉市气候总的特点是南湿、北干、东暖、西凉。由于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一般规律是:海拔每升高100米,生长季缩短5天,大于10℃的积温减少107℃,无霜期减少3.1天。

平凉市年平均降水量511.2毫米。各季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冬春雨少,6月下旬进入雨季,至10月上旬左右结束。主要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1964年降水量最多,达744.5毫米,1942年最少,只有249.9毫米,每隔3至10年就出现一个枯水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枯水年过后一般都紧接一个丰水年(降水量为600毫米)。

由于陇山馀脉的地形影响,降水的区域分布比较明显,但总的趋势是由西南向西北递减,西南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可达600毫米以上,西北部的安国、大秦、西阳一带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泾河川区及北部塬区降水量在550毫米左右。

平凉市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平均风速2.16米/秒(2级),多年平均出现最大风速17米/秒(8级)9次,年内最多25次。秋冬季为西北风,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或东风。全年出现风向较多的有东、东东南、东南,西、西西北、西北,形成一个明显的与川道走向一致的地形风。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平凉市水体总量16.7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3.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9亿立方米,平凉市理论水能蕴藏量为11.2万千瓦。

生物资源

平凉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的主产区,盛产小麦、玉米、 谷类、荞麦、油菜、胡麻、林果、烤烟等,曾与庆阳地区以“陇东粮仓”闻名遐迩。市上和七县(区)先后获农业部、国务院“粮食生产先进地区(县)”荣誉奖。旱作山区盛产胡麻、葵花、土豆、莜麦和豆类等;阴湿山区林草茂盛,是西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皮毛集散地和各类中药材的重要产地。

2019年末大牲畜存栏43.66万头(只),牛存栏42.18万头,出栏31.84万头。猪存栏37.16万头,出栏42.32万头。羊存栏16.33万只,出栏13.29万头。

中药材主要有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150多种;山药、百合、蕨菜、甲鱼等极具地方特色,皮毛肉类远近闻名。川区以果、菜为主,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之一。

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7.4万公倾,占国土面积的6.6%,森林面积397万亩,森林覆盖率17.98%。植物种类共51科84属254种,野生动物31种。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4.56万亩,育苗面积7.02万亩;新增梯条田5.99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5万亩。

矿产资源

煤炭、石灰岩储量居全省首位,华亭煤田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属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总面积150平方公里,煤层平均厚度达28.7米,全市预测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以上,煤炭探明总储量37亿吨,占全省探明储量的41%,且煤质优良,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熔点的特性,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也是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油页岩、铅锌矿、硫铁矿、陶土等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开发潜力巨大,初步探明石油资源量4.3亿吨。石灰石总储量30多亿吨,主要分布在平凉市和华亭市。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末,平凉市常住人口21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2万人。城镇人口89.2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1.98%,比上年提高0.8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14万人,出生率10.07‰,比上年降低0.8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38万人,死亡率6.49‰,与上年提高0.1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58‰,比上年降低0.97个千分点。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平凉市常住人口为1848607人。

民族

2019年末,平凉市有回、蒙古、满、藏、彝、维吾尔、苗、壮、布依、朝鲜、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黎、傈僳、佤、畲、东乡、土、达斡尔、羌、撒拉、锡伯、普米、塔吉克、怒、保安、裕固、独龙、赫哲族共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6.2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其中回族约16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8%;分布在崆峒区的大寨、上杨、峡门、白庙、寨河、大秦、西阳等7个乡和华亭市神峪、山寨2个乡,共有110个回族村,530个纯回族社。

政治

市委书记:郭承录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旭

副市长:丁富强、寇正德

参考资料时间:2021年2月

经济

综述

2020年平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6.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85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16.70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249.61亿元,增长4.0%。

2019年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56.58亿元,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29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123.6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61亿元,增长6.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1514元,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7:27.3:51调整为20:27.1:52.9,与上年相比,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1.7、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9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烟酒上涨6.0%,衣着下跌3.1%,居住上涨4.8%,生活用品及服务下跌0.1%,交通和通讯下跌1.3%,教育文化和娱乐下跌0.4%,医疗保健上涨0.3%,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0%。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

第一产业

2019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7.6万亩,比上年减少40.19万亩,下降8.78%;粮食总产量104.65万吨,减产2.8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51.76万亩,比上年减少23.66万亩,下降13.49%;产量32.23万吨,下降8.21%。小麦播种面积149.83万亩,比上年减少23.41万亩,下降13.51%;产量31.97万吨,减产8.32%。秋粮播种面积265.84万亩,比上年减少16.53万亩,下降5.85%;产量72.42万吨,减产0.25%。玉米播种面积129.34万亩,比上年减少9.68万亩,下降6.96%;产量44.39万吨,减产2.46%。全年谷物产量79.8万吨,减产3.54%。

主要经济作物中,全市油料播种面积41.48万亩,比上年减少7.31万亩,产量4.9万吨,减产10.52%;蔬菜种植面积35.25万亩,增加2.64万亩,产量52.89万吨,增产13.38%;果园面积127.76万亩,增加5.74万亩,园林水果产量138.30万吨,增产24.65%;中药材种植面积5.84万亩,增长12.02%,产量2.21万吨,增产6.52%。

年末大牲畜存栏43.66万头(只),增长0.94%。牛存栏42.18万头,增长6.42%;出栏31.84万头,增长5.59%。猪存栏37.16万头,下降8.29%;出栏42.32万头,下降4.51%。羊存栏16.33万只,增长6.02%;出栏13.29万头,增长6.52%。

全市肉类总产量6.69万吨,增长0.45%;其中猪肉2.96万吨,下降4.52%;牛肉3.18万吨,增长5.30%;羊肉0.20万吨,增长5.26%。禽蛋产量1.05万吨,增长4.7%。牛奶产量2.61万吨,增长34.54%。水产品产量611.4吨,增长11.37%。

全市农村用电量4.24亿千瓦小时,增长9.2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3万吨,下降1%。

第二产业

2019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93.41亿元,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51亿元,增长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106.3%。

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5.0%,集体企业下降5.7%,股份制企业增长3.3%。分隶属关4系看,中央企业增长4.7%,市县属企业增长7.3%。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5.0%;轻工业增长17.4%。

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增长3.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6%,金属制品业增长0.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6%,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18.4%,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03.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41.9%,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2%。

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电、建材三大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5.9%,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5.98%。其中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3.5%,建材行业增长8.6%,电力行业增长8.7%。实现利税57.13亿元,增长24.8%。实现利润 41.11亿元,增长59.2%。

规模以上工业中,原煤产量1990.76万吨,增长2.2%;甲醇36.03万吨,下降26.0%;发电量167.62亿度,增长1.4%;水泥391.22万吨, 下降3.4%;机制纸0.84万吨,下降15.4%;纸制品8.31万吨,增长21.1%;棉纱1.58万吨,增长1.0%;陶质砖362.13万平方米,下降5.9%;小麦粉7.08万吨,下降5.5%。

规模以上工业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2.98亿元,下降0.3%;实现利税总额57.58亿元,增长25.2%;实现利润总额41.1亿元,增长60.1%。营业收入利润率15.28%,同比提高2.29个百分点;企业资产利润率23.56%,同比提高8.73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82.22元,同比减少1.43元;产成品库存8.63亿元,增长34.6%。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0.27亿元,增长7.8%。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04个,比上年增加38个。

第三产业

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13亿元,增长7.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7.79亿元,增长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6.34亿元,增长6.3%。按消费类型统计,餐饮业收入额34.26亿元,增长12.9%;商品零售业收入额189.87亿元,增长6.8%。

2019年全年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03.95亿元,增长7.2%;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96.07亿元,增长9.3%;住宿业营业额9.93亿元,增长8.7%;餐饮业营业额57.75亿元,增长13.6%。

201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4.79亿元,增长10.1%。其中出口4.77亿元,增长9.63%;进口255万元,3.72倍。

2019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906.51万人次,增长24%。国内游客2906.31万人次,增长24%。旅游综合收入173.77亿元,增长30%。国内旅游综合收入173.76亿元,增长30%。

2019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04亿元,增长22.3%。邮政业寄递服务业务量2517.49万件,增长0.5%。其中邮政函件业务7.62万件,包裹业务4.65万件。快递业务量401.31万件,增长9.3%;快递业务收入7389.55万元,增长6.4%。

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32%。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0.0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8.53%,其中工业投资下降7.8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3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02%。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441项,比上年增加24项,完成投资增长1.77%。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333项,比上年增加23项,完成投资增长3.47%;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08项,比上年增加2项,完成投资下降0.67%;亿元以上投资项目72项,比上年减少1项,完成投资下降2.94%;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比上年增加1项,完成投资增长12.24%。

交通运输

综述

2019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81亿元,增长6.9%。全年公路客运量3223.08万人次,下降4.58%;客运周转量17.81亿人公里,下降3.3%。货运量5776.61万吨,增长16.7%;货运周转量155.29亿吨公里,增长8.3%。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3.89万辆,下降5.1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1.37万辆,下降5.48%。民用轿车保有量11.66万辆,增长8.68%,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1.12万辆,增长9.05%。

公路

截至2020年6月底,平凉市共有各类公路1010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2公里,一级公路10公里,二级公路661公里,三级公路923公里,四级公路5720公里,等外公路2612公里。

截至2020年6月30日,G8513平凉至绵阳高速公路平凉(华亭)至天水段(平天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97.75亿元;G85彭阳至平凉至大桥村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88.52亿元;S25静宁至庄浪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57.60亿元;S11华亭至泾源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2.04亿元;G312线凤翔路口至平凉东段改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56亿元;S28灵台至华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08亿元。

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平定高速、西长凤高速、福银高速、平天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平宝高速及连接线(规划建设)。

铁路

铁路:宝中铁路、天平铁路、西平铁路。

火车站:平凉站

航空

平凉机场性质为新建军民合用机场,按军用二级永备机场、民航4C级标准建设,近期(2025年)规划机场跑道长2800米、宽45米,设置等长、宽23米的平行滑行道,跑滑间距176米,航站楼面积10000平方米,设置5个C类飞机民航站坪,估算投资8.1亿元(不含征地拆迁14亿元)。

2020年5月14日,西部战区空军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订《甘肃省人民政府投资迁建空军平凉机场的框架协议》。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9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801所。其中幼儿园886所,特教学校4所,小学734所,初中109所,九年制学校26所,完全中学14所,中等职业学校11所,独立高中15所,普通高校2所。

全年普通高校招生5265人,在校生14146人,毕业生3015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8151人,在校生23150人,毕业生5781人;普通高中招生13915人,在校生44099人,毕业生17781人;初中招生24559人,在校生74700人,毕业生25828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达到37.42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3.4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6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67%。

全市参加高考考生14422人,上线人数10942人,上线率75.9%。重点本科上线3426人,上线率23.8%,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本科上线7516人,上线率52.1%。

科学技术

2019年,全市争取省上科技项目11项,资金290万元,安排实施市列科技项目16项,经费280万元。

文化事业

2019年全市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含纪念馆)15个。全年发行《平凉日报》365期,1131.5万份。有广播电台8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8500公里,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10座。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2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8.41%,有线电视用户6.56万户,比上年增加0.09万户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372.4万户。年末电话用户213.07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3.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8.74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151.5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8.81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92.47万户,其中移动宽带用户105.52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90.6部/百人,移动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49.6部/百人。

体育事业

2019年全市共有体育场地744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3平方米。全市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各类赛事获得奖牌90枚,其中金牌23枚,银牌33枚,铜牌34枚。

医疗卫生

2019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诊所)255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07个,妇幼保健医院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卫生监督所7个,乡镇卫生院106个。卫生技术人员1388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433人,注册护士5664人;医院卫生技术人员78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52人,诊所技术人员831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244人,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81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3228人。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1.47万张,全年总诊疗1082.6万人次,出院46.75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9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8.46万人,其中本年新增城镇就业3.72万人,比上年增加362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4万人,比上年增加303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4%。

2019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1.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6万人。其中职工14.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532人;离退休人员6.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5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9.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07.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5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3.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08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93.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5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0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62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1143人。参加工伤保险12.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9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2.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05人;参加生育保险9.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4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8.07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30.8亿元。全年资助72.0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41.8万人次。年末共有3.59万城镇居民和12.84万农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7555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14.64万人次。国家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1.40万人。

2019年末全市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347个,其中社会服务中心105个,社区服务站1378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65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799个。

历史文化

平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区域文化特色。

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比较先进的农耕文化。公元376年,前秦灭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

历史上曾孕育出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宰相牛僧儒、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的赵时春等杰出人物。

境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现已发现仰韶、齐家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2257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9件。

崆峒山道源文化、古成纪伏羲文化、西王母远古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独具魅力,出土的佛舍利金银棺、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盒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之最”。崆峒武术等10多项民俗民间文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地方特产

平凉酒麸子

平凉酒麸子(灵台干甜醅),酒香浓郁,入口香甜,品质绝佳。由于它是烘晒而成的,能长久保存而不坏,还便于携带,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既可干食,还可加少许开水食用。其制作历史悠久,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平凉毛皮

早在明代,平凉的制裘业已相当兴盛,清代至民国期间,境内的皮毛市场被视为西北地区皮毛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皮袄制品可分为两种。一是以老绵羊皮制成,毛长皮厚,坚固耐寒。二是羔皮制品,皮白而细长,毛端天然圈卷3至5环,美观轻暖。

平凉山药

平凉山药为地方优良山药品种,属薯蓣科薯蓣属长柱种的变种,虽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但早期因多种原因而未能得到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其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始定名为平凉山药。

平凉饸饹面

“饸饹”是北方人自创的专有名词。饸饹面有荤素之分,素的,吃一碗清淡之香,吃面的原味,喝汤的地道。荤的讲究油香。

平凉羊肉泡馍

“不吃羊肉泡,枉把平凉到”。1931年前后,经营这一风味小吃的有西盛楼、马家馆子、春华楼、清和馆、聚美村等店铺。它的主料选肉质肥嫩的料羊,切割后清汤下锅,煮时不加调料。肉熟后肥白瘦红,色泽新鲜,汤则清而不浑。吃时多由顾客按己之所好选择肉块,掌刀者按量切片入锅。佐料有香料、油泼辣子、香菜、大蒜或糖蒜等。味道清香不腻,鲜美不膻,方便可口,是一种极富营养的美食。

平凉锅盔

锅盔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面食,形状为圆形,厚度大约10几厘米,主要原料为小麦面粉。

平凉酿皮

配方精细,加工考究,清亮爽口,调料鲜美,深得民族特色。

灵台涎水面

灵台涎水面具有味美可口,冬热夏凉之特点。制作时用精粉、蓬灰,扯为宽、细两种面条。下熟后以芥末油、油泼辣子、大蒜、精盐、红豆腐、汁汤拌匀,使面条金黄发亮,色香俱佳,加上少许囱肉后,吃起来面条柔韧爽口,滑嫩,酸咸辣齐具,味中有味。

静宁烧鸡

静宁烧鸡是平凉市静宁县的名食,亦称静宁卤鸡,它以形色美观、鲜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红、肉香味厚、爽口不腻,驰名甘、陕、宁等省(区),是西兰公路上过往旅客争相购买的风味食品。具有近百年的加工卤制历史。

平凉金果

“平凉金果”是指产于平凉市的苹果。“平凉金果”红富士系列苹果个大、色艳、硬度大、糖分高、无污染、耐贮存、货架期长。

风景名胜

概述

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崆峒区)、王母宫——西王母降生处的回中山(泾川县)、人文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静宁县)、西周第一台——古灵台(灵台县)等历史遗址和西周青铜器(灵台县)、南宋银本位货币银合子、佛舍利金银棺(泾川县),被誉为“中华之最”。平凉也是祖国针炙学鼻祖、晋代医学家皇甫谧(灵台县),唐代着名宰相牛僧儒(灵台县),南宋抗金吴玠、吴璘,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崆峒区)的故乡。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崆峒山和王母宫、温泉、柳湖、南石窟寺、龙隐寺、莲花台、紫荆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崖寺,以及明代宝塔、李元谅墓等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都是寻根访古、观光旅游、避暑休闲的好去处。

2019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906.51万人次,增长24%。国内游客2906.31万人次,增长24%;旅游综合收入173.77亿元,增长30%。国内旅游综合收入173.76亿元,增长30%。

崆峒山

道教第一山,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中国顾客最满意的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和全国首批30个“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基地”之一。

回山王母宫

西王母文化发祥地、国家重点民俗文化景区。

成纪文化城

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史籍记载中“治平成纪”所在地,1993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景点。

古灵台

古灵台位于甘肃平凉市灵台县城内,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商纣时期,是周文王征服了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为祭天昭德、与民同乐所筑。

莲花台

以“人修的龙门洞,天生的莲花台”而久负盛名,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庄浪县

第一个全国梯田化模范县,百万亩梯田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道独特的生态风景线。

著名人物

姓名

朝代

简介

皇甫规

东汉

东汉时期名将,凉州三明之一

皇甫嵩

东汉时期名将,汉末三杰之一

皇甫谧

西晋

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

张轨

前凉

前凉时期的开国君主

张寔

前凉时期第二位君主

张茂

前凉时期第三位君主

张骏

前凉时期第四位君主

张重华

前凉时期第五位君主

张曜灵

前凉时期第六位君主

张祚

前凉时期第七位君主

张玄靓

前凉时期第八位君主

张天锡

前凉时期第九位君主

张大豫

前凉时期第十位君主

牛弘

隋朝

隋朝时期宰相

牛僧孺

唐朝

唐朝时期大臣,牛李党争之中牛党领袖

吴玠

南宋

南宋时期名将,南宋七王之一

吴璘

南宋时期名将,南宋七王之一

刘锜

南宋时期名将

赵时春

明朝

明朝时期文学家,嘉靖八才子之一

平凉市部分著名人物

所获荣誉

文化类

中华民族重要的农耕文化发祥地之——平凉市

平凉最早的地方志——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编撰的《平凉府志》

中国最早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

“中华文物之最”——西周青铜器、佛祖舍利金银棺

平凉市崆峒区获全国“武术之乡”称号

经济类

全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庄浪县

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泾川县

甘肃第一大煤海、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华亭煤田

中国第一件活牛证明商标——“平凉红牛”

中国无公害蔬菜十强市——平凉市

中国最佳苹果适生区——平凉市

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平凉金果”

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平凉金果”

中国绿色食品——“平凉金果”

中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平凉金果”

中国GAP示范基地——“平凉金果”

社会类

2007中国魅力城市200强

全国双拥模范城

2005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18年4月,获“2018畅游中国100城”称号。

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

2018年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排名第40。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23日,被确定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

2020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