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蚌埠医学院

普通高等医学院校

中文名:蚌埠医学院 外文名:Bengbu Medical College 简称:蚌医(BBMC)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医药类 学校特色: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2)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2015)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首批试点高校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推免高校安徽省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范化培训衔接改革试点单位等 主管部门:安徽省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高怀荃校长:翁建平 本科专业:29 硕士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 校训:笃学、精业、修德、厚生 校歌:《蚌医之歌》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2600号 院校代码:10367 主要奖项: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2010-2014)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2010-2014) 知名校友:刘德培、段树民
蚌埠医学院介绍
蚌埠医学院(Bengbu Medical College),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是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推免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是暨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1]学校创建于1958年7月,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分迁和安徽医学院援建而成,1968年改称蚌埠反修医学院,1970年9月,与安徽医学院合并,改名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分院,1974年6月,恢复称蚌埠医学院。[2]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龙子湖校区、治淮校区、宏业校区、淮上校区和高铁校区5个校区,占地面积 176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 46.37 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 12599名,硕士研究生1732名(含留学生)。学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6个二级学科授权点,临床医学学科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全球排名前 1%。

历史沿革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国家将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迁部分至蚌埠,并抽调原安徽医学院(现安徽医科大学)部分优秀师资创建了蚌埠医学院。1958年底至翌年初,学院一度为市辖。

1968年8月,该院改称蚌埠反修医学院,年底除少数留守人员外,师生到泗县三里湾参加新汴河劳动,后转泗县、宿县劳动,时间达一年。

1970年11月,安徽省革委会决定将安徽四所高等医学院校合并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反修医学院更名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分院。

1974年6月,国务院科教组发文通知恢复蚌埠医学院。  

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3年,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2012年11月,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月,入选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2022年1月14日,安徽省教育厅官网刊文《扎实推进高校设置工作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披露了“十三五”时期安徽省独立学院转设及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进度,通报提到:(安徽)目前已向教育部申请蚌埠医学院更名大学工作。  

办学条件

教学单位

截至2018年9月,该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药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系、口腔医学系、影像学系、精神医学系、卫生管理系、生物学系和全科医学系等院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 13044名,硕士研究生1058 名,其中外国留学研究生7名。学校始终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人才培养和改革创新的指南针,遵循“以医为本、以本为本、以生为本、以质为本”的办学理念,现已拥有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 4 个学科门,23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9月,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近 6000 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727人,教授99人、副教授 256人 ,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94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43人,省级教学团队9个,有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江淮名医等58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57 人,聘请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知名学者41名担任特聘教授。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9月,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生物学、医学技术、药学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6个二级学科授权点,临床医学学科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全球排名前 1%。  

2022年2月,学校新增儿科学专业。  

省级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外科学(骨外)、骨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肺科

省级特色专科:风湿性免疫疾病科等

校级重点学科: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外科学(骨外)、内科学(呼吸)、生理学、医学寄生虫学、人体解剖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剂学、基础护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放射诊断学、医学伦理学、肝胆外科学、胸心外科学、胃肠外科学、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康复医学、整形外科学、外科学(泌尿外科)

校级重点扶持学科:血液内科学、肾内科学、传染病学、普通外科学、外科学(骨外)、康复医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拥有 1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新药Ⅰ期临床研究基地,1 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 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11 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 1 个、重点培育专科 1 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7 个、重点培育专科 6 个。  

学校现有 2 所直属附属医院、13 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 170 多家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和实习基地。直属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综合医院,实际开放床位 2400 余张,是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和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国家首批 5+3+X 专科培训基地。直属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新农合工作“优秀医院”,实际开放床位近 1100 张,正在新建的占地 300余亩的新院区位于淮河北岸,将于 2018 年对外开放,规划开放床位 3000张。  

2011 年以来,毕业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逐年提高趋势,总通过率均高于全国 8 个百分点以上。学校连续 6 年晋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获一等奖 1次、二等奖 4 次、三等奖 12次;荣获 2013 年首届全国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2015 年首届全国护理本科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2016 年首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一等奖和2017年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学校医德教育成效卓著,涌现出“最美列车女孩”林雪、路边救助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老人的薛帅帅、冲下公交施救路边昏倒老人的计星胜、路遇伤者积极施救的周青、“安徽好人”束汉生、“高铁站台上生死抢救”的好医生、“最美列车教师”等众多见义勇为、感动社会的善行义举,得到社会媒体广泛关注。仅 2015 年 9 月至 2016 年 4 月间,学校就有 4 起好人好事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4 人次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近 5 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 90%以上,因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学校于 2015 年入选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 强。  

国家级特色专业:医学检验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医学检验技术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药学、医学影像学、生物科学、预防医学

省级省级精品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护理学基础、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内科护理学、病理学、外科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内科护理学等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学影像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药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护理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中心、机能实验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省级教学团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药学专业教学团队、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生理学教学团队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8年9月,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 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 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 个安徽省生化药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安徽省高校智库项目1个,安徽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1个。  

机构名称

成立时间

所在系部

隶属关系

批准文号

免疫研究所

1993.12.13

检验系

医学检验系

院字(1993)93号

应用药物研究所

1993.12.13

药学系

基础医学部

院字(1993)94号

微生物研究所

1994.9.20

基础部

基础医学部

院字(1994)63号

临床应用解剖研究所

1995.4.1.

基础部

基础医学部

院字(1995)21号

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1985.7.26

检验系

基础医学部

院字(1995)21号

皮肤病学研究室

1985.7.26

一附院

一附院

蚌医院63号

肿瘤学研究室

1985.7.26

一附院

一附院

蚌医院63号

内分泌学研究室

1985.7.26

一附院

一附院

蚌医院63号

显微外科学研究室

1985.7.26

一附院

一附院

蚌医院63号

营养与毒理研究室

1986.3.4

预防医学系

预防医学系

蚌医院14号

呼吸病研究室

1986.3.4

一附院

一附院

蚌医院15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

1988.11.30

社会科学部

社会科学部

蚌医院68号

感染与免疫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2004.8.3

学院

省教育厅

教秘275号

组织移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2007.8.8

学院

省教育厅

教秘367号

安徽省呼吸系病临床基础省级实验室

2008.11.18

学院

省科技厅

科条150号

安徽省生化药物工程技术中心

2009.8.21

学院

省科技厅

科条118号  

建设成果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点”“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安徽省肺癌综合治疗中心”“安徽省骨关节疾病诊疗中心”“安徽省生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 余项,各类部级课题项目 1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 400 余项,合作参与了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973 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 8 项,发表各类论文 7000 余篇,其中 SCI、EI 收录论文8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 120 余部。学校先后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 项、二等奖 20 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专利授权 13 项。公开出版发行《蚌埠医学院学报》《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华全科医学》3 种学术刊物。  

学术资源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蚌埠医学院图书馆馆藏有图书、期刊、电子资源共计114.6万余册。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护理学、影像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馆藏。通过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重点高校的联系,参与馆际互借服务,通过共建共享渠道,帮助读者获取急需的文献资料   。

文化传统

校训

笃学—专心致志,追求新知,勤奋努力,严谨治学。

精业—爱岗敬业,精通专业,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修德—修身立德,明礼诚信,砥炼意志,提高素养。

厚生—以生为本,关爱学生,精诚济世,厚待生命 。

校徽

学校徽志为圆形徽标,由白、蓝、红三种颜色组成,上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下方是英文校名,中间环绕着安徽省地图轮廓和国际通用医学标志蛇杖图案,外围由五角星、麦穗、齿轮和“1958”字样构成   。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高怀荃

校长

翁建平

党委副书记

王俊和

党委常委、副校长

陈昌杰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马哲锐  

杰出校友

截至2012年,该校共培养了5万余名毕业生。其中:

劳动模范

68届毕业生、脑外科专家王廷友拖着一条假肢,经常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64届毕业生、原淮北市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唐百里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春天,在非典肆虐的紧急关头,作为呼吸病学专家的82届毕业生刘超,受命于第一时间赶赴阜阳疫区,连续二十多个日日夜夜战斗在第一线,冒着生命危险,检查患者,分析病情,明确诊断,积极治疗,为治愈患者、阻断传播、控制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评为安徽省“防治非典”先进个人和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据不完全统计,在皖北皖东各地市医疗机构中的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中该校毕业生占到了50%左右。在皖北皖东的很多地区,该校毕业生成为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该校毕业生在本省的市、县担任现职的卫生局长、医院院长将近百人,其中滁州市及所辖县、市的医院院长均为该校毕业生。

两院院士及知名专家

另外75届毕业生刘德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协和医科大学校长。

82届毕业生段树民,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全国政协委员。

73届毕业生陈孝平被誉为“读秒的人”,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同济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在肝胆外科领域卓有建树。

84届毕业生王晋辉,作为海外杰出人才获得了科技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被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聘为教授、研究员   。

84届毕业生王福生,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87届毕业生范先群,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所获荣誉

2021年,入选2022—2024年度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