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西南财经大学

全国重点大学

中文名:西南财经大学 外文名: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简称:西财、西南财大、SWUFE[1] 办学性质:公办大学 学校类别:财经类 学校特色: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7年)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年) 211工程(1997年) 2011计划(2012年) 省部共建大学(2019)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赵德武、校长:卓志 本科专业:41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 院系设置:金融学院、经济学院、保险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法学院等27个教学单位 校训:严谨 勤俭 求实 开拓 校歌:《西南财经大学校歌》 院校代码:10651 主要奖项:全国大学生满意度50强高校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3年)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2018年) 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2018年) 知名校友:刘家义、尚福林、马蔚华、钟勉、袁野 校址:光华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街55号 柳林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555号
西南财经大学介绍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成都,有光华、柳林两校区,辖地2300余亩。校园湖光柳影,芳草绿树,翩翩学者,蔚为大观,是著名的“园林式院校”,实乃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1938年,因抗战内迁建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1952-1953年,先后汇聚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组建成四川财经学院,是建国之初全国高等院校分区布局的四所财经高校之一。1960年后历经分设、合共、更名等,于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金融行业背景和出色的金融学科优势,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以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营理,2010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财经领域的卓越人才。设有28个学院(中心)等教学单位,41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46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5800余人,硕士研究生7900余人,博士研究生820余人。

历史沿革

私立光华大学校徽西南财经大学始于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1925年6月3日,在“五卅”反帝爱国怒潮中,圣约翰大学及附中572名爱国师生脱离该校,拥戴张寿镛先生筹办光华大学;9月,光华大学举办首次开学典礼。校名取自“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歌》),象征着复兴中华,反抗帝国主义割宰和奴役的革命精神。光华大学是一所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的私立综合性大学,其中商学院分设经济学、会计学、银行学和工商管理学四个系。

1938年,光华大学在抗战烽火中由上海内迁四川成都办学,由张寿镛校长委托商学院院长谢霖筹办和主持分校,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成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光华大学疏散四川时,设法商两院,法学院下属政治系和经济系,商学院下属会计系、工商管理系和银行系,直到1945年新增文学院的中文系。抗战胜利后,当时的校董会决定将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全部转赠四川省人士接办。

1946年,更名为私立成华大学,增设财政金融系。

1952年10月11日,成华大学改为公立,调入部分院校或系科组成四川财经学院,由西南军政委员会(1953年3月改建为西南行政委员会)领导。n校史沿革1952至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中,以成华大学为基础先后并入西南地区16所财经院校或综合大学的财经系科,组建四川财经学院,是建国之初全国高等院校分区布局中的四所财经学院之一,由国家高教部主管。学校荟萃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豹隐、李孝同、彭迪先、汤象龙、许廷星、刘诗白、梅远谋、刘洪康、杨佑之、王叔云等一批著名教授。

1954年1月,划归四川省政府领导;

1954年12月,由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直管;

1958年7月,改由四川省政府主管。n1960年,分设四川财经学院和四川科学技术学院,1961年合并更名为成都大学。n

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由四川省划归中国人民银行主管。n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财经高校之一。

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同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n1993年,开始招收MBA。

1995年,开始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n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n1998年,教育部批准西南财经大学建立“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n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2月,学校以独立建制由中国人民银行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5月,四川银行学校并入西南财经大学。9月,组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2002年,教育部组织的评审中,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科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n2008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n2010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n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n

2011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升格为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n2012年7月,西南财经大学、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三所院校联合组建国内首个经济学协同创新中心;8月,由西南财经大学牵头,国家审计署、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大学及武汉大学等共同发起组建“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n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被确定为首批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2014年12月,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正式通过欧洲质量发展体系EQUIS的首次认证。n2015年12月,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MBA项目、西部商学院的EMBA项目正式通过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CAMEA)。

2016年5月19日,西南财经大学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大学。12月,学校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7月,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n2020年5月1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9月,入选国家首批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0月23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

2021年1月,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1355人;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4人,1人获“全国百名杰出留学回国人员奖励”,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及资助计划获得者12人,1人获“四川省首届创新人才奖”,31人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4人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20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4人当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获德国“洪堡基金”项目资助;有10位教师担任四川省第五届科技顾问团顾问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刘锡良、张宗益、赵德武、杨丹、史代敏n

院系概况

学院

专业

专业方向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金融学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保险学

含风险管理方向

含企业年金方向

保险财务与会计方向

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

金融学

证券与期货方向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

基地班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国际企业管理方向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会计学

注册会计师方向

国际化方向

国际化方向

大数据方向

大数据方向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财政学

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经济统计学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商务智能方向

金融信息化方向

支付结算方向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法学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英语

翻译方向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国际商务双语实验班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数学学院

数学与经济学双学位班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新闻学

经济新闻方向

财经文秘方向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经济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班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西南财经大学北京研究院

-

-

西南财经大学西部商学院

-

-

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数学、物流管理(与美国特拉华大学合作办学

-

截至2019年5月,学校下辖27个学院等教学单位,开办35个本科专业。n

学科建设

截止2021年1月,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社会学、法学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4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工商管理通过EQUIS和中国高质量MBA双认证,中国大陆首家通过AACSB商科和会计双认证。n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自定)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金融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n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n省重点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n省重点二级学科:人口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保障、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n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社会学、管理科学与工程n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社会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n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金融硕士、保险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社会工作硕士、资产评估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审计硕士、体育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n优势学科项目:公共品理论与公共财政建设、产业运行与产业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与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当代国际贸易理论与跨国经营机制研究n重点学科项目:中国现代金融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创新、中国会计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统计创新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对策研究、中国企业管理行为与组织理论与创新研究n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n截至2020年6月,学校共有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特色专业8门,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创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税收学等n国家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统计学、保险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n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金融创新实验教学中心n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金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n国家级教学团队:数量经济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庞皓)、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带头人:赵德武)、政治经济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刘灿)、工商管理教学团队(带头人:杨丹)、会计学教学团队(带头人:蔡春)、货币金融学教学团队(带头人:殷孟波)n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教育实践基地n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西南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际交流

截至2017年6月,学校与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知名大学、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建立与美国甲骨文公司(Oracle)合作的“金融服务中心”、与英国英杰华保险公司合作的“中国保险会计师培训中心”、与日本冈三证共建“金融实验室”等多个专门教育机构,并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澳新银行(ANZ Bank)、高盛集团、三井住友海上保险、住友商事(Sumitomo)等进行合作。建有2所孔子学院。举办有DiscoverSWUFE国际暑期学校和光华讲坛。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莱因哈德·施尔顿(Reinhatd Selten)、詹姆斯·米尔利斯(James Mirrlees)、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先后到访学校,与师生展开高层次、前沿性对话与研讨。

“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之一。

社会评价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排名第88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人口研究所

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

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

应用统计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

统计研究中心

金融研究院

财政经济研究所

翻译与全球化研究中心

工商管理学院中法创新研究中心

金融数学研究所

经济历史与文化研究所

企业管理研究所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

世界经济研究所

市场营销研究所

数学建模研究所

税收经济研究所

外语教学研究中心

西方经济学研究所

政治经济学研究所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其他研究机构31个。n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n2011协同创新中心: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n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金融安全与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n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实验室n

研究成果

2010年,学校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2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30项;《中国房地产业的调控效应与走势分析》、《关于建立人民币区的建议》等多项成果报送中央领导及有关部委参阅。n2011年,学校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8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2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研究项目22项。获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7项,其中一等奖3项,创历史新高。举办第六届中国管理学年会等高层次学术会议。《百年中国金融思想学说史》第一卷出版发行。全国首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项目”完成首轮调查。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和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发布,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林义教授“关于创新职工维权工作机制”的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n

2016年2月,由学校寇纲教授主持完成的“决策数据表征理论与方法”成果获教育部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是财经类院校首次以第一单位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n中国金融研究中心n据2015年12月中心官网信息显示,2000年以来,中心以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转型金融理论、金融学说等为研究特色,产出了一批较重要的成果,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等80多项课题,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70多部;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项30多项,其中二等奖以上16项。n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n

据2015年12月中心官网信息显示,该中心承担了国家级课题10多项,省(部)级课题70多项,地方政府以及大型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和横向研究课题30多项,出版专著30余本。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光明日报》、《改革》、《中国农村经济》、《人口研究》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数百篇,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30余项。n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n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财经文献中心,据2011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图书馆藏书260万册,拥有服务器20台,磁盘阵列容量达33TB,购置的重要电子资源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和商业资源集成全文数据库(Business Source Premier),中国经济信息网(专网),PQDD博硕士论文库,LexisNexis,人大复印报刊全文数据,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报告全文数据,中国资讯行,中国价格信息网,经济要情资讯网,中国股票市场研究──市场交易及财务数据库,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中国政策法律顾问系统,参考消息40年全文数据,经济日报20年全文数据,四库全书全文光盘,人民日报50年全文光盘,北大方正APABI电子图书,书生之家图书全文数据,超星电子图书,中国法律法规大典,及其它光盘数据。n该馆自建的数据库有:学科导航库、经济类报刊篇名数据库、MBA经典案例库和本校博硕士论文库。出版物n该校文献中心编辑出版有:《金融文献译丛》(月刊);《经济学文献译丛》(月刊);《管理学译丛》(月刊);《财经法学译丛》(月刊);经济学科、财税学科、金融保险学科、工商管理学科、经济信息工程、电子商务、法学与人口学科、思想政治、MPA等学科和课程的《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月刊)及《读者报》(月刊);与相关单位合作编辑有《金融文化报》和《四川钱币报》。n该校主办有《经济学家》、《财经科学》等学术期刊。其中:n《经济学家》杂志是由中国经济学界一批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倡议创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属的西南财经大学承办的大型经济理论刊物。主要发表经济学界新近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及其机制的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世界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及反映中国经济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报告和当代国外各派经济理论的介绍和评价等等。在期刊评价体系中,《经济学家》历次均被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社科学报名栏”期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将《经济学家》列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成为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刊物。2005年获得教育部“首届名栏工程”称号,2011年被列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入选期刊,2012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3年、2015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名刊”,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名刊”。财经科学《财经科学》杂志是1957年创刊的西南地区最早的经济理论刊物,由教育部直属院校西南财经大学编辑出版。《财经科学》长期被列入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并被四川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四川省一级期刊。许多高水平的论文、研究报告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以多种形式转载,并被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为来源期刊。n《Financial Innovation(金融创新)》(FIN)创刊于2015年6月,是由西南财经大学主办、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OA刊物。已被SSCI、Scopus、DOAJ、ProQuest、Google Scholar等10个国际数据库收录。n

    文化传统

    大学精神

    经世济民,孜孜以求n“经世济民”,是中国古代圣贤对“经济”一词的理解。《抱朴子·审举》谓:“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而见范生怀治国之略。”《晋书·殷浩传简文(司马昱)答书》:“足下沈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可见,“经邦济世,强国富民”是历代中国有志向、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崇高思想境界,经济学应该是“经世济民”之学,充分体现经济学厚生、惠民的人文主义思想。“经世济民”,是以探求经济运行规律为己任的经济学人不懈追求的目标,它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奉献社会,将个人的成才抱负融入为最广大人民造福之中,这是社会进步需要的个体素质的完善与人格信念的升华。n“孜孜以求”,孜孜者,汲汲也,勤勉,不倦、不息也。《尚书·君陈》谓:“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形容每天不倦努力,不耽于安逸舒适。《资治通鉴·陈纪九》:“朝夕孜孜”。皆有孜孜不倦,执着刻苦,上下求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贪图安逸享受的意思。n

    形象标识

    校色n西南财经大学校色为蓝白二色,标准为:海蓝(C:100,M:50,Y:0;K:0);纯白(C:0,M:0,Y:0;K:0),蓝色为主色,白色为辅色。校色意蕴如下:n蓝色:代表天空,象征浩瀚深邃;代表大海,象征开放包容;代表严谨,象征求是创新。n白色:代表清澈,象征淡泊明志;代表纯洁,象征学术神圣。代表清白,象征诚信廉洁。n蓝、白二色寓意西财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完美统一之追求。n

    校徽n校徽西南财经大学校徽由核心图案、背景图样“S”及其中英文校名中西合璧而成。n背景图样“S”是西南财经大学英文校名的首字母,其图案也是前身院校之一的上海光华大学校名由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视觉化表述,变体“S”寓意日月交替,循环往复。n核心图案有三层含义:n(一)造型取自古代布币,体现西南财经大学财经为主,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办学特色;n(二)造型为顶天立地的“人”字形,寓意西南财经大学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以及师生大智为人、大气谋事、大爱行天下的境界追求。n(三)它是西南财经大学标志性建筑“光华楼”的抽象图形。n

    精神文化

    校训n“严谨、勤俭、求实、开拓”n严谨:《尔雅*释诂》严:敬也。《增韵》谨:毖也,专也,重也。严谨为治学第一要义。为学者在探究、传承、创新文化知识时,须以虔敬之心,博观约取,精益求精,养成严肃认真、谨慎严密的作风。n勤俭:明朝邱濬《大学衍义补》有“国家者亦本有无穷之财,但勤者得之、怠者失之,俭者裕之、奢者耗之。履祥谓《大学》此四语万世理财之大法。”西财历代师生勤俭治校,艰苦奋斗,当传承并永葆勤俭质朴、不尚奢华、理财报国的优良品质。n求实:做学问与做人、做事一样,均要以诚信为本,脚踏实地,立足现实,求真务实。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注重掌握实务知识、实际本领与实战才干,经世致用,强国富民。n开拓:发展离不开前人的奠基和创业,更需要后人的传承与开拓。一个人、一个学校,要坚持自身的特色发展,更要与时俱进,追求卓越,锐意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n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赵德武

    校长、党委副书记

    卓志

    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彭龙

    党委副书记

    马骁、曾道荣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范卫宏

    党委常委、副校长

    欧兵、尹庆双、史代敏、张邦富、李永强

    获得荣誉

    2020年12月28日,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表彰为“第二届四川省文明校园”。

    2022年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n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