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埭头镇

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中文名:埭头镇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区划代码: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地理位置: 面积:86平方千米 下辖地区:1个社区、22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气候条件: 人口数量: 著名景点: 机场: 火车站: 车牌代码:闽B 地区生产总值: 所属国:中国 所属市:莆田市 人口:11.8万 气候条件: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埭头镇介绍
埭头镇位于秀屿区东部。三面临海,南靠平海湾,兴化湾南岸,海岸线长约25公里。[1]辖区陆地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9万亩,滩涂面积1.5万亩。36平方公里的大蚶山雄冠埭头境内,涉及10个村。埭头镇有22个行政村(含黄瓜、告杯二个海岛渔业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埭新社区居委会)。

人口职能

埭头镇位于莆田市东南沿海突出部,地处兴化湾入海口,东南北三面靠海,南北分别临平海湾和兴化湾,与南日、台湾诸岛隔海相望。境内陆地面积102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3.75万亩。全镇辖有23个村(居),其中社区1个,海岛2个,有村民小组403个,户数33491户,总人口为13万人。海岸线总长25公里,有12个渔业村。全镇规模以上企业17家。集镇商贸活跃,设农贸市场1个,小商品市场1个,有市内中型客运车辆120辆。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其中包括2所附设小学),小学32所;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 26 个;新建综合文化中心1所。

工业集中区

工业集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具有健全的基础设施,完善的生态、人文和社区环境,是外商、民资投资兴业的理想乐园。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启动建设5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亿多元,完成了“五通一平”、亮化绿化等基础投入,埭头镇工业企业141家,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108家,形成以啤酒、箱包、不锈钢等为主导的食品轻工机械产业特色工业基地。埭头镇工业集中区是被江苏省和常州市评为溧阳唯一的镇级重点工业示范集中区,并被溧阳市政府列为重点产业园。

社会事业

现代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住宅区。镇区达到了美化、绿化、亮化、硬化目标。社区事业兴旺发达,建设了漂亮的农民小区、老年公寓、农民公园、健身广场。教育文化事业发达,拥有高中、初中、实验小学、中心小学4所学校和1所中心幼儿园。埭头中学占地106亩,规模位全市之首,列为省重点中学。

埭头镇堪称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传统产品有黄雀、螃蟹、白壳虾。拥有13000亩水产养殖水面,其中特种水产养殖面积10000亩,得天独厚的水面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埭头镇被评为全国群众文化先进集体、全国亿万群众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科技先进乡镇、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镇、常州市现代新型小城镇。

项目建设

埭头镇实行项目兴镇战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6个重点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据了解,这16个重点项目是:(1)笠屿围海养殖及配套工程;(2)汀港围垦;(3)田边、告杯、汀港、鹅头蛎苗繁育基地;(4)石城水产网箱养殖;(5)石塔海堤水闸除险加固三期工程;(6)后海闽台农业示范基地;(7)后海民营小区;(8)埭头车站;(9)合金厂扩建;(10)湖东饰品加工厂;11)环山、环海路上等级;(12)后海水产开发养殖场;(13)珊瑚水产品加工厂扩建;(14)石城水产品加工厂扩建;(15)后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16)潘宅1000亩节水灌区和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的实施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奔小康的步伐。埭头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866元,实际增长12%。

经济发展

埭头镇是莆田沿海重镇,山海田俱备,埭头镇围绕着“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在“三个着力”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农业经济,2005年埭头镇农业总产值达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18元。埭头镇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构筑特色经济格局,重点建好以后海高优农业示范片和埭头农田示范片为重点的高优农业基地;以潘宅为龙头,种植面积达1万亩的青葱生产基地;以石城网箱鲍鱼养殖、汀港花蛤育苗和田边牡蛎育苗为主的水产生产基地;以3个千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和3个小型奶牛场为主的蓄牧业发展基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

在农业种植方面,埭头镇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推广金山、泉花等优良品种,推广适合埭头镇种植的日本大葱、芦荟等反季节蔬菜。扶持和培养了一批种植专业户、示范户。在发展水产业方面,埭头镇巩固红毛藻、海带、紫菜、牡蛎等传统大宗养殖品种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搞风浪网箱养殖新模式,重点发展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上运输等产业,朝扩大生产规模和精深加工方向发展。2005年,埭头镇水产品总产量83900吨。产值2.81亿元,约占全镇社会生产总值的30%,成为埭头镇经济建设的“半壁江山”。埭头镇积极与集美大学厦门水产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联系,引进新技术,培养推广新品种。埭头镇还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当年度已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员370人次,鼓励人员以技术参股、承包开发等多种形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全面实行农技站、水技站人员与专业种植、养殖户挂钩制度,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专长,积极为种植、养殖户提供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

基层建设

在埭头,村级事务“参事制”、重要事务“票决制”、村干部考核“双票制”成为当地老乡津津乐道的话题,老百姓世世代代在此生息繁育,村里开起听证会,轮到自己建言谈事、考评村官还是头一遭。所以“三项制度”甫一推出,就在埭头的14个行政村引起巨大反响。村级事务“参事制”,顾名思义,就是多请农村“诸葛亮”,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共谋一村的发展大事。别小看这些诸葛亮,他们大都是从乡村走出去的老同志、老干部或是农村种养大户、技术能手,不但熟悉农村工作,而且在村群众中有相当的威望,成为了解民情、宣传政策、化解农村纠纷的重要纽带。另外,村重要事务“票决制”,就是通过村民代表无记名投票表决村级重大事务的一种决策方式,目的就是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热情,提高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反映民愿、集中民智;而“双票制”,就是将过去单纯的“干部考评干部、上级考评下级”的传统工作考评办法,转变为“干部和群众联合考评、上级和基层联动打分”的双向式考评,让群众在农村基层干部绩效考核中唱起主角,让基层民意在考评中得到充分体现。如果说村级事务“参事制”是广请村中能人建言谋事,做好广大群众的“宣教员”和“参谋长”;那么村重要事务“票决制”和“双票制”就是充分反映民意的直接表现。埭头镇“三项制度”的实施,给当地村民的合法利益撑起了腰。

三项制度实施后,埭头镇的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集体经济项目立项、承包方案,集体经济大额资金的使用、村集体资产的承包和租赁、宅基地的安排使用,土地征用、征收费的分配和使用等一桩桩事项都要经过农村听证会的表决,充分反映民意。同时,“双票制”考核村干部,不但能给村干部一个更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还有力转变一些村干部“唯上”不“唯下”的工作作风,通过群众的监督,增强了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了制度的保障,很多基层矛盾和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化解,“三项制度”让农民的心更服了、气更顺了。2008年,埭头镇新建污水处理站、农贸市场和初级中学,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征用,基层群众由于及时了解规划,参与相关事宜的建言献策,确保项目推进速度与农民利益保护的有机协调。并且,在三项制度积极实施的同时,埭头镇党委还组织土管所、派出所、民政办、农经站、司法所等十多个部门,组成“接访超市”,定期在镇闹市区集中接待处理群众来访,做好咨询服务工作,更好地协调村情民事,为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服务到家”。

旅游资源

天云洞风景区位于大蚶山南麓,距莆田城区36公里,风景清幽,唐朝诗人罗隐来过此山赞叹“满山皆秀”。天云洞以峰奇、石怪、洞幽、林秀、径曲著称,景区内有 一线天、 九真观、致雨龙池、三十六碟、覆船坡等神秘莫测、蔚为奇观的景点50多处, 兴化四季最为宜人的四大景色之一“夏天云”便是大蚶山的天云洞。相传蚶山远古时代原为海底一巨礁,后因地壳变迁,升出海面,其历千年浪淘潮蚀,成为今日岩阵群立,怪石杂陈,洞穴奇多,石像遍布的景观。

沿莆埭公路到温李村,向北拐,山道盘旋而上,车子停在半山腰,然后拾级而上,迎面突兀一人面谱巨石,人称“仙人迎客”,曲径通幽,便见“云海仙踪”巨幅石刻,有“仙公洞”、“龙喉”巨洞,还有“归真”“忘返”诸洞,洞穴相间,洞幽壑深,是消暑胜地,并有鳌峰岩上的“上帝殿”、“通明殿”、“孔子殿”、“同道寺”等诸多建筑,都是依峰傍石,逢崖就壁而立,密集分布在方圆不到400平方米的巨岩怪石丛中,且有曲径相通,景致独幽。从天云洞北行约200米处,路旁左侧一巨石上,有石刻“致雨龙池”四个大字,石下有一活泉,相传系南宋幼帝与丞相陆秀夫南奔经莆留迹处。“致雨龙池”字迹,传系陆秀夫所留。“龙池”下行数十步,即见“恒山草堂”遗址。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