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宏琳厝

福建省名景

中文名:宏琳厝 外文名: 地理位置: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的古民居 气候条件: 开放时间:08:00-18:00 门票价格:45元起 占地面积: 著名景点:
宏琳厝介绍
宏琳厝,是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的古民居,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单栋建筑古民居。宏琳厝由药材商人黄祖嘉(1755-1815,字作宾,号寅轩)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并由其子宏琳建成于1823年,前后历时28年。宏琳厝居住着黄姓家族,历经11代后,宏琳厝现已形成一个自然村落。

简介

宏琳厝俗称新壶里,座落于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历时二十八年才全部落成,距今二百多年。房屋坐西向东,土木结构,连续三进院落二层半,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一万七千多平方米,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它的形态为“一纵一横”。“一纵”,即正厝在一条中轴线上,“一横”,即横厝、外横厝在中轴线的左右侧,形成左右对称,前后贯通之势。给人以庭院深深,一气呵成之感。

宏琳厝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仍然屹立,以独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凸显在人们的面前。宏琳厝是全国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单体建筑。

历史沿革

宏琳厝由始祖药材商人黄作宾于清乾隆乙卯六十年(公元1795)始建,至其子宏琳1823年方全部落成,前后历时28年。宏琳厝占地面积17832。28平方米,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花圃25个、天井30个、水井4口,厝内廊回路转,纵横有序,建筑为土木结构,对称翼券仰,雕梁画栋,工艺精湛,是一座一次性设计、一气呵成、整体结构精巧的民居建筑。至今,老宅已沐风雨二百年,厝内子孙繁衍七代,最旺时住有一百多户、一千余人。

2016年7月12日,台风“尼伯特”登陆之后带来短时强降雨,使得福建闽清、永泰等地道路、桥梁被冲毁,水电、通讯中断,受灾严重。宏琳厝也在此次洪灾中被冲塌。

地理位置

宏琳厝坐落于福建省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距闽清县城25公里。

建筑特点

宏琳厝以纵向中轴布置直入三进的正屋:第一进由家中的小字辈居住;第二进由家中的中字辈居住;第三进由家中的老字辈居住。这种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华民族“长幼有序”的伦理规范。以正屋为中轴对称旁开的建筑物称“横厝”,是女仆人生活的场所。横厝再向外扩展的建筑称“外横厝”,是男家丁居住的场所,体现了“主从有别”。街、廊、弄、墙贯穿其间,既前后呼应,又左右逢源。一次性设计、施工,一气呵成,建筑专家们认为宏琳厝是中国民居建筑的优秀范例。

宏琳厝虎头门前的街称虎头门横街,一边是庭院门墙,一边是榴齿石砌就的矮墙。门墙矮墙之间用平栏相连,支撑平栏的是石制九根竹节。九,数之最大;竹节,竹解心虚的寓意。矮墙外竖两根华表。华表,诽谤之木的孑遗。平栏和华表两个建筑小品的组合谱就了一曲凝动的乐章,体现出闽清宏琳厝雍容华贵的气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

宏琳厝的弄显得细腻得多。从大厅连接后厅的弄,称进冥弄。原先不经常走动,从一进大厅到二进,要从火墙弄迂回。因为习俗的原因,人们居多从迎面右边进冥弄出入,左边进冥弄仅供棺材抬出来时用,因此很少有人走动。正屋三官房外、风火山墙内的弄,习惯叫火墙弄。火墙弄原先是家族祭祀进出的通道,也是家内万一发生火险,家丁扑灭火险的通道和家族老幼疏散的必经之路;倘若发生匪患,是家中武装进能攻、退能守,周旋迂回的场所。火墙弄的一物多用,令人赞叹。

宏琳厝第一进与第二进、第二进与第三进过渡地段的建筑,叫过雨亭。过雨亭的建筑功能是给居民生活起居带来方便,它潜在的建筑功能是作为消防设施。由于古建筑材料多为可燃材料,很容易引起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家长便组织家丁将起火附近的风火山墙下面的门洞用土墩堵塞住,然后再推掉过雨亭建筑,这样断掉火源,又有宽宽的隔离带,可以有效地抑制火势的蔓延。

令人称奇的是,宏琳厝地下纵横的下水道和安排得当的窨井相联成整体。宅旁的消防渠保持清水畅流,窨井多设在上下沟的交汇处。整座房屋的47口窨井按统一的位置设计,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就近取水灭火。由于下水道互相贯通,水就会根据人的意志,直达救火前沿。

宏琳厝窗的设计给人很多启示:窗的位置偏高,是为了保证室内生活的隐蔽性;窗屉的设计上下左右推拉,将窗扇活动空间缩小到最大程度,给生活起居带来许多方便。大家族里人口众多,往返活动频繁,窗扇向室内外开户过大难免会造成人丁无为的碰撞伤害。大家族与小家庭居住情况迥异,窗扇的开户情况也不能同日而语。由于窗屉板活动的空间仅限于墙体内部,没有受到风雨的侵袭和人为的损害,宏琳厝的窗二百余年来依然如故。

发现价值

1994年11月,“宏琳厝”屋主黄德展从中国建设报上看到一篇《我国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甘熙故居》,称甘熙故居为中国最大古民居,他曾专门撰文表示质疑。他说,作为古民居整体建筑,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的古建筑“宏琳厝”,就比甘熙故居建筑群范围大得多,建筑技艺也高超得多。他的质疑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先后有北京、天津、武汉、广州等建筑研究院的专家学者来到“宏琳厝”进行研究、考察,最后得出结论,“宏琳厝”是研究中国古民居建筑艺术特色的瑰宝,“最大”之说当之无愧。

黄德展说,纵观全国著名的古民居,如被誉为“江南第一屋场”的湖南省岳阳县的“张谷英”大屋,其占地面积只有9000多平方米,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均是院落群体,并非单个建筑,福建永定土楼也仅11000多平方米,著名的江南民居建筑群——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甘熙故居”其占地面积也仅14000多平方米。宁波镇海区“十七房”,只是17栋房相连的建筑群,外有围墙。由此可见,中国最大的单幢古民居当属福建闽清“宏琳厝”古民居。

文化传承

宏琳厝文化源远流长,春节期间,将推出游古厝、逛古街活动,开展红色旅游,举办盘诗、书画展、诗靶等活动。中秋节晚上,更有状元筹。中央电视台和福建电视台利用宏琳厝的人情风俗精华联合录制了《祖屋》,该记录片在2001年美国第三十四届国际影视节上获“银屏奖”,这是福建记录片走向世界的首部作品。

见证历史

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宏琳厝见证的主要历史人物及其革命事件有:项南、黄岳申、黄开绳、黄开修等等。宏琳厝见证了闽清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不屈奋斗的革命历史,成为闽清县弘扬传统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宏琳厝被福建省委列入“党史教育基地”。

重教兴学

宏琳厝始祖黄祖嘉崇文重教,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建崇文学堂,后更名为文泉书院。文泉书院坐西南朝东北,土木结构,门墙正中券顶石框大门,门楣上镶嵌“文泉书院”的青石横额,为宣统太傅陈宝琛题,该建筑是闽清古代教育的场所见证 。后来学校改名为文泉中学,也就是如今闽清二中的前身,这所学校培养出侨领黄乃裳等许多知名人士。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