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

霓虹灯下的哨兵

1964年王苹、葛鑫执导的电影

中文名:霓虹灯下的哨兵 外文名:Sentinel under the neon lights 其他译名: 类型:剧情 出品公司:上海电影制片厂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拍摄地点: 发行公司: 导演:王苹、葛鑫 编剧:沈西蒙 制片人:沈锡元 主演: 片长:115分钟 票房: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色彩: 电影分级: imdb编码: 主要奖项: 在线播放平台: 其它译名:ネオンの下センチネル 出品时间:1964 评分:6.9
霓虹灯下的哨兵介绍
《霓虹灯下的哨兵》是1964年由王苹、葛鑫执导,徐林格, 宫子丕、马学士、袁岳、廖有梁、刘鸿声、陶玉玲主演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讲述了一个革命战士“拒腐蚀、永不沾”的感人故事。

角色简介

连长鲁大成,是个40岁的东北汉子。性情直爽,脾气急躁,处理问题凭直观感觉,爱兵情同手足,有职业军人的气质,孙海英饰演。

指导员路华,性情温和,处事果断,懂政策有文化,能够准确领会上级意图,善做思想工作。

班长赵大大,性格耿直,作战勇敢机智,但没文化,不懂政策,思想转变慢,对战友肝胆相照。

战士童阿男,是个20岁的上海籍新兵。

排长陈喜,作战机智勇敢,战功卓着,有虚荣心,被曲曼丽拉下水,后悔悟,为保卫首长安全被特务打伤,与春妮重新和好。

春妮是陈喜之妻。

剧情简介

上海解放后,解放军某部八连接受了在南京路执勤的任务。三排长陈喜(马学士饰)经不起资产阶级“香风”熏染,瞧不起乡下来看他的妻子春妮(陶玉玲饰),看不惯脸长得黑的八班长赵大大(袁岳饰),逐渐丢掉了我军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上海籍新战士童阿男(廖有梁饰)自由主义思想严重,不请假私自外出,受到连长鲁大成(宫子丕饰)批评后,竟扬长而去。

八班长赵大大则看不惯上海滩的乌烟瘴气,坚决要求上前线去。指导员(徐林格饰)针对连队出现的种种问题,感觉到问题严重,决定遵照毛主席教导,开展阶级教育,请来老工人讲述在旧上海所遭遇的种种苦难,并使战士们认清在和平时期中也存在着你死我活的斗争.....

影片评价

本片根据沈西蒙同名话剧改编。影片以对敌特斗争的线索处理为背景,将镜头对准部队内部的思想斗争,将陈喜事件、童阿男事件、赵大大事件等多组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充分展示了主题,表现出建国初特定历史转折时期复杂的城市生活状况,同时也适应了当时进行广泛思想教育的需要。

在基本保持话剧原作风格的前提下,影片较好地处理了人物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描绘了解放军某连指战员及形形色色的各阶层人物,又成功塑造了几个有情趣、有特色的形象,如鲁大成、陈喜等,尤其是春妮这个角色,她用画外音读出的写给丈夫陈喜的信催人泪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影片将话剧中两条并置的情节线作了调整,把对敌特斗争的线索处理为背景,将镜头主要对准部队内部的思想斗争。将陈喜事件、童阿男事件、赵大大事件等多组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充分展示了主题。

尽管影片在表演、布景、机位及其运动等方面,都留有明显的舞台痕迹,但《霓虹灯下的哨兵》仍然是这类由现代话剧改编成的影片中比较成功的一部。

这一方面得益于剧中多层面的矛盾设置,更主要的是,影片中的几个有情趣、有特色的人物,如连长鲁大成、三排长陈喜、班长赵大大、新战士童阿男,尤其是陶玉玲饰演的春妮,纯朴真挚,她用画外音读出的写给丈夫陈喜的信更是催人泪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从报纸传媒铺天盖地的宣传,到话剧演出的长盛不衰,再到电影上映后的好评如潮,《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成功并非偶然。

作为一部严格遵守十七年主流电影现实主义美学法则的作品,它的经典化过程不仅有赖于革命领袖意志与政治威望的“借力”,更重要的是,它编织出的符码结构几乎完整地对应了特定时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乃至经济生活的多重意识形态欲求,也因此成为承载彼时政治工具论的典型美学容器。

看点

全部保留周总理修改的50处经典话剧台词

1962年,由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创作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公演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周总理曾前后少看过8次,特别是还亲笔修改了50多处台词,如此的精雕细琢,使得这部话剧具备了极高的艺术品质。四十多年后,《霓虹灯下的哨兵》又成为了中国第一家由原创方领衔改编、创作的“红色经典”,为此,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组织了全团的优秀创作力量来投入创作,剧本历时四年,增删五次,方才定稿,保留了周总理亲笔修改了50多处台词,保持了原有的故事框架、思想精髓和美学特征,又增添了新的人物形象,展开了新的情节。

新老演员齐上阵,再现经典人物

在原电影作品中,陶玉玲、袁岳、马学士饰演的春妮、赵大大、陈喜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新的“哨兵”将由孙海英、郭广平、程愫等人全新演绎,鲜活生动地再现和扩展了经典的人物形象。原先话剧和电影版本中的许多老演员也参与了电视剧版的拍摄。在本剧里,孙海英延续了他一贯的本色表演风格,塑造出了一个可气可爱又可敬的基层连长形象。而路华、春妮、陈喜、童阿南、赵大大等经典人物形象则由前线文工团青年演员郭广平、程愫、徐洪浩、傅程鹏、刘竹等人饰演,陶慧敏则首次饰演反面角色,成为了暗中被老K操纵的前台特务头目曲曼丽。气质美女沈傲君将在剧中饰演一个全新的人物夏梦瑶。

直指时弊,意义深刻

新编《霓虹灯下的哨兵》剧演绎了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质朴与浮华、爱情与阴谋、信仰与背叛的精彩较量。该剧深刻反映了“拒腐蚀,永不沾”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五十年代以“好八连”为代表的朴素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当前一些崇尚纸醉金迷、腐朽堕落的社会现象给予有力针砭。好八连的“拒腐蚀,永不沾”的廉洁精神,“两个务必”的光荣传统,艰苦朴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仅在当年有着重要影响,对当代社会更有其现实的警示意义。

不久前胡锦涛主席专门提到同名话剧对他本人以及同时代人所产生过的深刻影响,其所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都可以在该剧中找到注解,该剧的主题精神和思想意蕴深远,具有普世价值。

情节更曲折,悬念更精彩

新版本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人物更丰满,情节更起伏,悬念更精彩,故事更好看。比如指导员路华,他的前半生中,先后有两位导师,前者是《清风报》主编夏予舒,后者是我军师长关正鹏。而这两位学问深厚、足智多谋的导师,恰恰就是剧中敌我两派阵营的代表人物。

不仅如此,更让路华处于两难境地的是他的昔日恋人夏梦瑶,她既是敌特头目的女儿,又是党团结的对象——南京路上民族资本家罗效礼的现任太太,这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即使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了依托,又增加了其带领全连改造主客观世界的难度。更为精彩的是,新版本大大增强了原着中的反特戏份,把原来公开的敌特头目老K写成了不到全剧结束不露峥嵘的隐身人,这使得故事本身更具有刺激性和趣味性,情节曲折,环环相扣,悬念丛生。

幕后故事

1962年,由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创作的大型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中国公演后,引起巨大轰动,中国有一百多家艺术院团争相排演该剧,创造了当年红色经典剧目排演的奇迹。随着同名电影播放和毛主席“八连颂”诗句的传诵,该剧更是家喻户晓,“南京路上好八连”成为中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其深远的影响波及了几代人。44年后,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重新改编了该剧,2006年6月3日,电视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开机,著名演员孙海英、沈傲君、陶慧敏、高兰村、徐洪浩等加盟主演。

坎坷诞生

该剧的原型为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警备团三营八连。该连诞生于1947年8月6日山东省莱阳城,几十名胶东农民子弟兵编成了华东军区特务团四大队辎重连,不久改番号为华东军区警卫旅特务团一营一连。1949年6月,该连进驻上海后被编为三营八连,担任南京路执勤任务。解放初期南京路,国民党反动残馀不断实施“腐蚀拉拢加破坏暗杀”的阴谋,八连战士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锤炼出了“拒腐蚀,永不沾”的革命意志。

1963年“八一”建军节,毛泽东挥笔写下了著名的<八连颂>。根据毛泽东的讲话精神,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将话剧拍成了电影,并于1964年底发行中国放映。“好八连”也以一个社会主义和平时期“拒腐蚀,永不沾”的典型形象而成为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剧情演变

话剧剧本和电影剧本取材于好八连坚持和发扬革命传统的模范事迹,描写了上海解放初期一场以新的形式进行的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斗争,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必须坚持和发扬战争年代光荣的革命传统,自觉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才能永远成为一只朝气蓬勃的战斗队的深刻主题。

电视剧《霓虹灯下的哨兵》在尊重原着的基础上,翻阅了大量的史实资料,广泛收集了解放初期上海南京路军民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重新构筑故事框架,增加了夏梦瑶等人物,充实了内容,丰满了故事情节,刻画了连长鲁大成、指导员路华、关师长、排长陈喜,以及郝铁蛋、赵大大、洪满堂等众多鲜活形象。全剧将以新的视角再现1949年人民解放军横扫国民党残馀势力和社会污秽,建立新山河的壮阔经历。

重拍深意

重拍《霓虹灯下的哨兵》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既是为纪念建军80周年献礼,也是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拒腐蚀、永不沾的优良品质,反映“两个务必”和荣辱观生动教材。该剧是前线文工团(前线话剧团)历史上经典原创作品之一,是一个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的优秀作品。《霓虹灯下的哨兵》虽然反映的是部队生活,但作者把一个基层连队——“好八连”放在了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放在有“冒险家的乐园”、“十里洋场”复杂的环境中来描写,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荣辱观和价值观在剧情中呈现,在剧情中碰撞,丰富地展现了社会生活,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这些都可以在《霓》剧中找到注解。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处于关键时期,伟大的民族复兴实践,更加需要以好八连精神来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经得起诱惑,抗得住干扰,真正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因此该剧对坚持“两个务必”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诸多现实意义。

影视评价

“红色经典”这四个字这两年是许多电视人心中的“隐痛”,因为不少经典作品改编后都被观众抨击反感,认为其中一些精髓被改没了。著名的军旅题材剧专家李洋在观看了电视剧版《霓虹灯下的哨兵》后,激动地说,这个剧更加证明红色经典也可以拍得很有魅力。当年的糖衣炮弹对今天仍有警示作用。本剧不少人物比电影中的立体多了,更生活化了,他认为这是近年来红色经典改编中最成功的作品。

一个好剧的基础是编剧,编剧习正、刘红焰对《霓虹灯下的哨兵》的改编是有秘诀的,在改编过程中,他明确提出了改编必须充分尊重原着的主体思想、尊重原着的主干框架情节、尊重原着的主要人物关系、充分尊重原着的艺术风格,另外,改编一定要对得起当年参加过这部戏的老前辈,对得起当年的老观众,对得起今天的观众的基本艺术原则,在这‘四个尊重’、‘三个对得起’的指导下再增添新的人物和线索,再与时俱进,提出新的问题。

演员花絮

陶慧敏演反面角色,《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扮女特务

该剧中扮演女特务曲曼丽的是一向以“清秀柔婉”形象见长的影视明星陶慧敏,这既让观众感到意外更让观众眼前一亮。不论是《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杨乃武与小白菜>中小白菜,还是里知性坚韧的韩雪,陶慧敏向来都是以正面“好女性”形象出现的,而这次,她却在荧屏上变成了美女特务,对此,导演李辉透露,陶慧敏是《霓》剧第一个定下来的演员,因为剧中曲曼丽的戏份远比话剧、电影多,所以可以说,这一角色是为她量身打造的。曲曼丽的表面身份是光明戏剧学校的辅导老师,这让陶慧敏可以重操旧业,在舞台上水袖轻展、演唱越剧,过了一把越剧瘾。

饰演与自己性格相去甚远的角色是陶慧敏多年来的心愿,她笑道:观众们可能习惯了看我演柔美贤惠的好女性,因而有必要消除一下大家的审美疲劳。剧中的曲曼丽虽然心狠手辣,可她也有自身的无奈和挣扎,有一定的人性深度,演这一角色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越剧剧目

现代戏,飞鸣越剧团《霓虹灯下的哨兵》戏单封面改编自同名话剧。

演出历史

1963年4月16日起,越剧界陆续上演现代剧,其中飞鸣越剧团演出的是《霓虹灯下的哨兵》。

1963年,越剧界陆续上演现代剧,8月间,飞鸣越剧团在丽都剧场上演《霓虹灯下的哨兵》,在这以前,“飞鸣”已先后在三个剧场演过这出。陆锦娟在该剧中出演主角指导员路华。

观众评价

飞鸣越剧团上演《霓虹灯下的哨兵》两个月,收到了不少青少年观众的来信。来信说:“过去我们看的戏,就是《灵堂成亲》《拦轿闹婚》等等,我们所欣赏的就是演员的美貌和文质彬彬的姿态。可是看了你们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我们被南京路上好八连战士们的共产主义品格感动了。”另一位观众也写道:“你们演得很成功,我想你们一定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的。”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