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年由杨氏种植果梅16.5亩(1.1万平方米)而建园,取名莘野梅园,俗称杨家花园。
1952年,莘野梅园进行改造,园内铺设了草皮,栽植了牡丹、紫薇、丹桂等树木和花草。到这时,公园名称才正式更换成了“莘庄公园”,并一直沿用至今。
1985年,莘庄公园开始扩建,扩建工程包括开挖芙蓉潭和以出土堆山,新建大草坪、暗香亭、方亭、苗圃温室、儿童乐园等,并将公园中原有游泳池改建成鱼池。
1990年扩建完成,莘庄公园初具雏形。
2004年公园再度扩建30亩,总投资700万(包括前期费)。以梅花为主题,布设景点。新老园区间以石拱形卧虹桥相连,使东、西合璧,形成整体。2004年10月动工,历时3个月,春节前完成整个建园任务。
2020年,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发布将莘庄公园列为五星级公园。
园内以梅树为主,配植松、竹、柏、香樟等常绿树种。有梅树四百余株,梅桩四百余盘,品种有三十余种,如双碧垂枝绿萼、素白台阁、粉红朱砂、绿萼等为梅中珍品。
两池中以一水涧相连,涧上有桥。两个池中共植有荷花十几个品种,池四周种植黄馨、木香、紫藤等,池旁黑松林立,林中有一石亭名华亭,并有百年雪松两棵,树高25米,胸径80厘米,树冠由如一把巨伞。
位于园西,潭边湖石驳岸,并散置湖石,形状千姿百态,沿潭设置亭、榭、山坡,并种植了枫、松、柏、红叶李、银黄,山坡上大树下间植红花继木等色叶灌木。
高达3.5米,是明天顺年间(1457年)所建朋寿园的假山主峰,上有镌刻钱福(字鹤滩)题书,园主谈田作文自为记,是上海地区有记载以来最早的观赏石。
位于园东,面积约1600平方米。园中有春梅15种120余株,其中珍品有绿萼梅、红梅、宫粉梅、朱砂梅、江梅、玉蝶、素白台阁等。在梅园中间种了一些桂花。西南角有华亭,高3.5米,面积14.9平方米。亭圆形,石结构,六柱攒尖顶,檐上刻人物浮雕。亭内设石凳,亭旁植桂花、油茶、黑松、梅花、杨梅。
位于园东南,原有面积1200平方米,
后与郁家浜一段河道相连,扩至2000平方米。池内植荷花,池上架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桥。池边一角植黄馨、木香、紫藤,池旁黑松林立。池北一株雪松高20米,胸径67厘米,刚劲雄伟。
位于园东北,面积约30平方米。池岸线曲折,湖石驳岸,池边石路旁亦散置湖石,形状千姿百态。池中睡莲多种,色彩缤纷。池边小土山上种植花桃、李、梅、含笑、腊梅、紫薇。
位于园西,是一个以墙垣和曲廊围成的园中园,面积286.25平方米。苑东为廊榭组合建筑。曲廊面积39平方米,砖木结构,小青瓦拱顶,仿方砖水泥地坪,西面是廊柱,东面是花格墙。廊东南端联苑门,北端接水榭。
榭为长方形,砖木结构,小青瓦歇山顶,四角上翘,面积52平方米。榭中央有座照壁,以12根暗红色圆木柱支撑屋顶,柱上有木挂落。榭两边设水泥凳和扶靠,地面为仿古方砖水泥地坪。
榭前有面积32.34平方米的平台,台上石护拦柱雕十二生肖像。苑西临水,有三曲桥与外相连。苑内遍植梅花,间植茶花、罗汉松、龙柏等。
位于芙蓉潭南端。梅山高3.5米,山顶的暗香亭为木结构,青色筒瓦攒尖顶,六角上翘,面积7.68平方米,亭内环设混凝土扶王靠。亭四周及环山广植梅花、腊梅。
位于芙蓉潭西北岸,与梅苑水榭隔湖相望。亭为木结构,四柱,小青瓦攒尖顶,翘角,面积11.56平方米。亭东有大草坪,亭旁植垂柳、桂花、龙爪槐。
位于公园东南。亭扇形,木结构,十柱,小青瓦歇山顶,两翘角,面积63.36平方米,亭内设暗红色木凳及扶靠。亭旁植龙柏、香樟。
亭南的金鱼池由原游泳池改建而成,面积375平方米。池内植睡莲,红鲤鱼戏水池中。
闵行区莘浜路421号(近莘西路)
公交线路91路、莘北线196路都可抵达。公交747,闵行15路(莘西路莘浜路)直达。
乘地铁1或5号线到莘庄站下,沿莘建路向西步行,转入莘东路或莘西路,最后进入莘浜路,约20分钟可到达公园。
冬天时间为7:00-17:30
夏天时间为6:30-18:00 莘庄公园
2002年5月后公园免费开放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